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时代, 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具有矫正散光度数范围广、手术预测性好、对眼表损伤轻和远期效果稳定的优势, 可显著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然而, Toric IOL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对矫正散光的重视程度、角膜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全角膜散光概念的普及、手术操作细节的把控以及术后残余散光的管理等。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进一步规范Toric IOL的临床应用, 助力提高我国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是全球主要的可治疗性致盲眼病, 目前手术摘除混浊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IOL)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 IOL屈光力的准确计算是提高术眼术后视觉质量的关键, 其计算涉及术眼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准确测量。白内障术前应重点关注眼球生物学参数的测量和应用, 主要包括精准的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设备的选择和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选择等。为了更好地满足术眼术后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需求, 本专家共识依据国际上的重要文献和循证证据对白内障术前眼球生物学测量参数的选择和测量方法提出推荐意见, 既包括传统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角膜直径及中央角膜厚度等眼球结构参数, 还纳入了Kappa角、Alpha角及波前像差等视光学参数。本共识同时还推荐了IOL屈光力计算公式需要的参数, 旨在规范临床医生对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术前眼球生物学测量参数的选择、测量和应用, 从而提高白内障手术后的屈光效果和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患者发生白内障需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按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往往会在术后产生远视,而这样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误差和计算公式的误差,另外还有眼轴长度测量和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的准确性降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运用适当的方法准确估算角膜屈光力,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可以减少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4.
孟倩丽  杨晔  郑丹莹 《眼科》2008,17(2):137-140
角膜屈光性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屈光力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引起此类患者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的计算误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白内障术后的视觉功能.国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了多种计算矫正屈光手术后角膜屈光力的方法,以提高IOL屈光度的精确性、减少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屈光偏差.在此基础上,根据国人的眼球解剖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角膜屈光性手术后IOL屈光度的计算方法将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眼科,2008,17:137-140)  相似文献   

5.
任鹏晓  周洋  梁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52-1854
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微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推广及在飞秒激光辅助下的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兴起,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逐渐从复明手术走向了屈光手术时代,人们对术后的视觉体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然而手术前后存在的角膜散光一直是影响术后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近年来, IOL的设计及材料的发展,为散光型人工晶状体( Toric IOL)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 Toric IOL的特点主要是有效地矫正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从而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本文就Toric IOL的设计、分类、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近视患者的角膜屈光手术和晶状体屈光手术的选择。方法:两例50岁以上双眼近视患者的右眼均行白内障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者的左眼先行角膜屈光手术,3年后又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最短4个月最长4年,对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回顾分析。结果;未经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最好。结论:近视患者的屈光矫正手术的术式选择,应根据年龄、晶状体情况,近视程度和单、双眼情  相似文献   

7.
眼睛行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的测量是有疑问的。屈光角膜手术后,轴向长度变化对于生物体测量的作用被认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行角膜屈光手术眼的生物识别错误主要是由于角膜曲率值衡量偏差造成的。生物识别错误导致白内障术后未预料的、意想不到的屈光不正,这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本篇病例报告中,我们描述了一位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并讨论了一些IOL度数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患者发生白内障并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时,如果按常规计算公式选择人工晶状体的度数,往往会在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主要来源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误差和计算公式的误差,以及眼轴长度测量和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的准确性降低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 术前应运用适当的方法估算角膜屈光力,并正确地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从而减少晶状体置换术后引起的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9.
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进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手术 ,由于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逐渐增多 ,使白内障手术医师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 ,阐明了对有屈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并IOL植入手术的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诊疗特点。方法:对2005/2008年间于我院就诊的4例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患者提供的角膜屈光手术资料,分别采用临床病史法或角膜后表面曲率法计算矫正角膜曲率及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后随访观察角膜情况、手术并发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状态等。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稳定屈光度与手术前预留屈光状态比较误差范围为-1.00~+1.25D。结论: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然而只有了解这类患者病情特点,掌握手术前后诊疗方法,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IOL 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对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准确性和特点,评价IOL Maste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06/2015-06间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4例206眼,术前分别用IOL Master、传统的超声生物测量仪和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使用SRK-Ⅱ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对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按照IOL Master测量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3 mo检查患者的视力和屈光状态。结果:IOL Master 和超声波检查法测得的眼轴分别为23.86±1.05mm和23.50±0.83mm,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 IOL Master 和手动角膜曲率计测得的角膜曲率分别为44.18±1.35D和43.70±1.41D,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患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41±0.30D 和0.93±1.10D,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IOL Master具有非接触性、操作简便、安全而且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特点,对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测量的精确性较高,从而对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更精确,提高了对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角膜屈光手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以及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治疗时与正常白内障患者有许多不同,术前屈光状态的检查使用IOLMaster能采集更准确的数据,术中无晶状体状态下使用波前像差仪计算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同时选择合适的非球面和多焦点等高端人工晶状体来提高视觉质量,以及采用新型的光调节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术后可以无创地调节术后屈光状态,获得最精准的屈光度数,最终使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多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患者面临白内障对视力的威胁。此类患者白内障术前眼部检查时应该关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否大于2 000个/mm2、前房角的开放状态以及是否有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眼底异常;眼部生物测量时应该关注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的测量起止线, 若行ICL联合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要按照角膜激光手术后的检查要求使用2种以上设备测量角膜屈光力;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时要考虑高度近视眼的组织结构特点, 相较于C形与L形襻, 平板襻在高度近视伴有大囊袋以及较大的撕囊直径患者中相对更为稳定;Kane、Barrett Universal Ⅱ、Olsen、Hill-RBF等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长眼轴人群中相对准确;推荐ICL取出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进行, 手术切口宜大于2.6 mm。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摘除手术, 虽然在减少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减轻角膜水肿、高质量撕囊等方面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但因ICL的存在会引起飞秒切削气泡聚积、需要手动调整激光扫描定位以及较低拱高, 可造成撕囊和碎核的不完全, 建议谨慎使用。眼科医师...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732-734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对不同IOL屈光度准确性进行比较。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160眼接受白内障手术并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治疗近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病史法对可获得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角膜曲率数据K值进行计算,采用矫正角膜曲率数值法以及角膜地形图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资料记录不完整者K值,将K值代入公式,通过比较白内障术后实际屈光状态和预期屈光状态(-0.50D),比较三种计算方法IOL屈光度准确性。
  结果: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5±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80±0.05;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值( spherical equivalent,SE)为-1.98±1.75,患者手术后SE为+0.85±3.38(P<0.05);48眼临床病史调查法( CHM)计算K值;73例采用校正角膜曲率数值法( AKM)计算K值;39例采用角膜地形图法( CTM)计算K值。
  结论:对具有角膜屈光手术史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患者IOL,对于资料完整者采用CHM提供角膜K值;对于资料不完整者采用AKM和CHM计算K值。  相似文献   

15.
散光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是将散光矫正与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利用这种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是一种合理的、可预测性强、术后效果更加稳定的屈光矫正方式。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Toric IOL主要有AA4203TF、AA4203TL,MicrOSi16116TU,Acrysof SN60TF,Acri.Smart 646TLC等四种。其主要问题有人工晶状体的术后旋转导致矫正能力下降甚至产生新的散光等。本文就Toric IOL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有角膜屈光手术史患者的白内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进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由于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逐渐增多,使白内障手术医师面临严峻挑战。本综述了相关献,阐明了对有屈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行超声乳化并IOL植入手术的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近视大国,其屈光手术从最早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到今天的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许多近视患者的脱镜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早期接受屈光手术的患者们逐渐开始出现白内障,这也意味着“屈光手术后时代”的悄然来临。在该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白内障手术医师需要做充分准备以应对: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准确性的提高、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取出和最大程度满足这些患者的脱镜意愿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较为常见,而以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散光并未得到精准矫正,严重影响术眼术后的屈光功能和视觉质量.术前精确测量角膜散光的大小和轴向是白内障屈光手术术中确定角膜切开位置或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关键.联合应用IOLMaster计算IOL球镜度数、利用Pentacam测定全角膜曲率、采用VERION导航系统可提供精准的术前检查数据和良好的术后效果,使得白内障术中可以通过改进手术切口、弧形角膜切开和植入适宜的Toric IOL来矫正角膜散光.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有效、安全和精准地矫正中低度角膜散光,改善视功能.为提高白内障屈光手术的准确性,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建立角膜生物力学数字化模型、改良手术量计算方案,以增进飞秒激光角膜切开矫正角膜散光的可预测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9.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度数的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Hu BJ  Zhao SZ  Tseng P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0):888-891
目的分析应用 HolladayⅡ公式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度数的准确性。方法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15例(15只眼),分成两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 IOL 植入术。第一组(8只眼)应用 HolladayⅡ公式进行 IOL 度数计算,角膜屈光度根据手术医师经验计算获得,为 KS。第二组(7只眼)应用同一公式,但角膜屈光度应用患者的屈光度数计算获得,为 KR。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数与术前的预期屈光度数,并应用两者差的绝对值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个月的角膜屈光度数与术前预期屈光度数差的绝对值平均值依次为(0.90±0.22)D 和(0.99±0.22)D。结论应用 HolladayⅡ公式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时植入 IOL 度数的准确性相对较高。KS 与 KR 在 HolladayⅡ公式中应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华眼科杂志,2006,42:888-891)  相似文献   

20.
如何准确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常规的IOL计算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检测误差、屈光指数误差和公式计算误差,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矫正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度,或直接矫正IOL计算值来减小预测误差.各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准确性仍存在一些争议,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临床经验和患者的期望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