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乙二醇为溶剂,通过温和的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不同颗粒尺寸大小的Fe3O4微米粒子.研究发现,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水、聚乙二醇-20000和铁离子的浓度,能有效控制Fe3O4的成核与生长,从而能实现对Fe3O4在较大颗粒尺寸范围内的有效调控.另外,相比小尺寸的Fe3O4,较大颗粒尺寸的超顺磁性粒子表现出更优良的磁性回收性能.由此可见,Fe3O4颗粒尺寸的有效调控对拓展其在纳米材料磁性回收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残留的H2O2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含氧自由基,进而对机体造成氧化损伤并引发病变,因此实现水体中的H2O2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制备了具有较高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MoS2-Fe3O4复合物水凝胶,并构建比色传感平台实现了水体中H2O2的灵敏检测.在H2O2-TMB显色体系中,Fe3O4与MoS2纳米片复合协同催化H2O2产生含氧自由基,水凝胶三维结构可有效抑制MoS2-Fe3O4堆叠,促进活性位点的暴露,进一步提高对H2O2的催化能力.动力学常数显示,MoS2-Fe3O4...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金纳米粒子(AuNPs)电沉积在Fe3O4@MoS2修饰的电极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修饰材料是以二硫化钼(MoS2)为基底,采用一锅法将四氧化三铁微粒(Fe3O4 NPs)负载在MoS2上。Fe3O4@MoS2纳米复合材料独特的化学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能有效促进AuNPs的后续吸附,有效增强检测多巴胺的灵敏度。AuNPs与Fe3O4@MoS2纳米复合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还弥补了MoS2电导率的不足,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本文成功开发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多巴胺(DA)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DA的有效线性范围为15μmol/L~750μmol/L,检出限为8μmol/L (S/N=3)。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实现了对人体血清样品中多...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3O4纳米粉体,并与Bi-BiOBr纳米材料进行了复合,成功的得到了Fe3O4/Bi-BiOBr复合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O4/Bi-BiOBr复合纳米材料被成功合成;在复合材料活化PMS去除罗丹明B (RhB)的降解试验中,考察了Fe和Bi的原子质量比(m(Fe):m(Bi))、催化剂质量浓度、PMS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反应80 min后,降解率均达到95%以上;经过5次循环试验后,降解率仍能达到92.1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催化过程中·OH为主要活性物种,其次为SO-4·和h+。  相似文献   

5.
Fe3O4磁性纳米粒子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磁性纳米材料,相比于其他材料而言,其制备过程简单、化学稳定性好、储存方便、成本低廉,且容易实现磁性分离。Fe3O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容易被修饰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使其易于和其他基团连接,因此具有极大的功能化潜力。经过功能化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饱和磁化率以及极好的超顺磁性,从而被广泛用作水体处理过程中吸附剂、催化剂等的基质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化Fe3O4磁性纳米材料,列举了一系列功能化Fe3O4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染料、抗生素等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并对磁性纳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首先采用工艺较为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Fe3O4材料,对其进一步修饰后可得到Fe3O4/GO复合材料,最后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得到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Fe3O4/GO/ZnO,并将该材料用于盐酸土霉素的吸附研究中。考察了盐酸土霉素的起始浓度、pH以及吸附剂的用量等因素对盐酸土霉素吸附效果的影响,还考察了纳米材料的再生循环次数及最大吸附量。结果表明:盐酸土霉素起始浓度为18 mg/L,pH值为3,材料用量为0.003 2 g等最佳条件下,该材料的最大吸附量达到191.93 mg/g,前再生3次吸附量保持在150 mg/g左右,故制备的Fe3O4/GO/ZnO磁性纳米材料对盐酸土霉素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3O4纳米粉体、硅藻土负载纳米Fe3O4二元催化剂(Fe3O4@D),并与BiOBr粉体进行了复合,成功合成了BiOBr/Fe3O4@D复合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仪器对3种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制得的催化剂光降解罗丹明B(RhB)。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均被成功合成;在3种催化剂中,Fe3O4粉体呈球状,且BiOBr/Fe3O4@D直径处于纳米级;在光催化降解RhB的试验中,BiOBr/Fe3O4@D复合纳米粉体的催化性能最好。进一步考察了BiOBr/Fe3O4@D三元催化剂的投加量、PMS质量浓度、初始pH等因素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8.
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出磁性煤矸石地质聚合物(Fe3O4-CGGP),研究了其类芬顿氧化降解苯酚的性能和机制。表征显示,粒径为10~20 nm的Fe3O4均匀分散在煤矸石地质聚合物(CGGP)表面形成Fe3O4-CGGP,Fe3O4-CGGP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35.68 emu/g,这表明Fe3O4-CGGP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磁响应性能。将其应用于降解苯酚废水,实验探讨了pH值、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以及苯酚初始浓度等条件对苯酚降解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反应最适宜pH值为3.5,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0.5 g/L,H2O2最佳投加量为10 mmol/L,在最优条件下60 min对苯酚去除率可达到100%.自由基淬灭实验认为在Fe3O4-...  相似文献   

9.
Sch/Fe3O4/ZSM-5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化学浸渍法制备,并用于活化H2O2去除甲基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比表面积分析(BET)对Sch/Fe3O4/ZSM-5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考察了溶液初始pH、H2O2浓度、Sch/Fe3O4/ZSM-5投加量对UV/Sch/Fe3O4/ZSM-5/H2O2体系去除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初始pH为3、H2O2浓度为3 mmol·L-1、Sch/Fe3O...  相似文献   

10.
Fe3O4@SiO2 core–shell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a one-pot process.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was used as a surfactant to synthesize Fe3O4@SiO2 core–shell structures from prepared Fe3O4 nanoparticles. The properties of the Fe3O4 and Fe3O4@SiO2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prepared Fe3O4 particles were approximately 12 nm in siz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iO2 coating was approximately 4 nm.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the Fe3O4@SiO2 powder (34.85 A·m2·kg–1)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e3O4 powder (79.55 A·m2·kg–1),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Fe3O4 was successfully wrapped by SiO2. The Fe3O4@SiO2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have broad prospects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thus, our next study will apply them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Fe3O4粒子,然后将油酸修饰到Fe3O4粒子表面,再通过疏水作用进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包覆,得到Fe3O4@CTAC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3O4@CTAC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O4粒子表面包覆CTAC后粒径无明显变化,并且仍保持良好的单分散性;Fe3O4@CTAC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磁响应性能;Fe3O4@CTAC粒子的Zeta电位较高,分散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Fe3O4@CTAC粒子进行了抗菌性能及磁分离去除菌体测试,结果显示:当Fe3O...  相似文献   

12.
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即纳米酶,已经引起生物催化领域的广泛关注。以原子分散的Fe-N-C单原子催化剂,定义为Fe-N-C单原子纳米酶,具有与某些血红素酶相似的结构,因此具有模拟酶活性。采用二氧化硅模板法制备了Fe-N-C单原子纳米酶,分层多孔纳米结构加速了电子转移,进一步提高了反应动力学。由于其固有的理化性质,表现出高的过氧化物酶性能。此外,Fe-N-C纳米酶在较高温度和强酸强碱条件下仍保持较高活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该Fe-N-C纳米酶构建了过氧化氢(H2O2)比色传感器,其线性范围为0.05~100 mmol/L、检测限为0.039 mmol/L。此外,该Fe-N-C纳米酶还可应用于电化学检测H2O2。该基于Fe-N-C的H2O2比色体系在临床医学和食品环境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剂热法在200℃制备出形貌均一、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约200nm的磁性Fe3O4微球。该方法合成的Fe3O4微球在Fenton降解二甲酚橙方面效果显著,降解率达到90%以上。由于Fe3O4微球具有强磁性,故反应后催化剂可直接通过磁铁吸引的方式回收,且回收率可达90%以上。回收后的催化剂只需简单超声清洗便可再生并循环利用,催化剂再生后的降解效果与其一次催化的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超顺磁性空心亚微球,然后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反应,在亚微球表面包覆SiO2,形成核壳结构Fe3O4@SiO2空心亚微球。以该Fe3O4@SiO2亚微球为分离介质,实现了大肠杆菌(E. coli)质粒DNA的高效、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15.
以三聚氰胺和铁盐为原料制备磁性g-C3N4-Fe3O4复合纳米材料, 并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其光催化降解3 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洛美沙星LOM、氧氟沙星OLF和环丙沙星CIP)的影响。光催化反应的优化条件如下: 抗生素初始浓度为3.0 mg/L, g-C3N4-Fe3O4复合纳米材料初始剂量为 0.60 g/L, 温度为25℃, pH=7。在优化条件下, 洛美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光照100分钟的降解率分别为83.6%, 60.9%和99.0%。XRD 和UV-vis分析表明, 石墨相g-C3N4与 磁性Fe3O4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导致生成更多光生电子–空穴对, 增强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重复循环利用5次后, 磁性g-C3N4-Fe3O4复合纳米材料的回收率大于90%, 光催化降解效率保持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一锅反应中将天然酶的高选择性与纳米酶的高稳定性相结合,已成为一种提高生物催化级联多样性/复杂性和多酶系统稳定性的理想解决方案。【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离子型磁性Fe3O4@EB-COFs材料,在静电作用诱导下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GOx)-磁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GOx/Fe3O4@EB-COFs)。【结果】Fe3O4@EB-COFs扮演了纳米酶与载体材料的角色,且所得复合材料可用于葡萄糖浓度的比色测定。酸性条件下,GOx/Fe3O4@EB-COFs展现出极好的催化葡萄糖氧化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氧化的级联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遵循Lineweaver-Burk方程,说明构建纳米酶与天然酶的级联反应时仍呈现了生物催化的特点。在磁性Fe3O4的加持下,GOx/Fe3O4@EB-COF...  相似文献   

17.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 Proteoglycan 1, GPC1)是胰腺癌的重要标志物,为实现对GPC1的高灵敏度检测,使用金纳米团簇(gold nanoclusters, AuNCs)制备了免疫型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 PEC)传感器.其中AuNCs起到光电转换的作用,在AuNCs表面链接上特异性GPC1抗体(anti-GPC1),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GPC1的光电化学传感检测.结果表明,基于AuNCs的免疫型PEC传感器对GPC1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以实现GPC1的传感检测.最终在0.01-5 ng/mL的GPC1浓度范围内,达到了3.483 nA/(ng·mL-1)的灵敏度,以及3.33 pg/mL的最低检测限,实现了对GPC1的高灵敏度检测.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多酸基金属-有机晶态复合物,研究其对于过氧化氢小分子的催化活性,为开发新型生物小分子传感器提供新途径。利用水热法合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多酸基金属有机晶态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研究其对过氧化氢小分子的催化活性。成功制备并解析出多酸基金属有机晶态复合物,其分子式为H4[Cu2(bim)4][SiW12O40]2·8H2O,拟酶活性研究表明复合物具有过氧化酶活性,其最优催化条件为:pH=3,40℃,反应时间为4min,对过氧化氢的检测区间为1~100μmol×L-1,检测限为0.18μmolL-1。多酸基金属-有机晶态复合物尽管对于生物小分子传感表现出优异的检测性能,但是其种类和结构对其催化活性是有一定的影响,其构效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四氧化三铁吸附包埋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Fe3O4吸附包埋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并与明胶、开孔明胶、海藻酸钠3种不同的固定化方法载体进行了比较,发现该固定化方法具有较高的固定效率。对固定化酶与自由酶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发现Fe3O4吸附包埋固定化HRP的稳定性高于其他固定化HRP和自由酶。此外,测定了不同戊二醛浓度、交联时间、给酶量、Fe3O4使用量及明胶浓度对 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如下:最佳给酶量与Fe3O4用量比例约为95u HRP/g Fe3O4,最佳Fe3O4用量与凝胶比例为1.0g Fe3O4/10mL 10%~20%,最适戊二醛浓度和交联时间分别为0.5%和3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活性约为1.1u/g,酶活固定率约为15%。该固定化酶重复应用于PCP催化去除反应,可获得稳定的PCP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3O4 NPs),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改性,以期在Fe3O4 NPs表面引入C==C双键,再利用引入的C==C双键与三硫代十二烷酸-2-氰基异丙酯(RAFT试剂)进行反应,得到RAFT试剂化的Fe3O4 NPs(Fe3O4-g-KH570-RAFT NPs),并对不同阶段的Fe3O4 NPs产物的结构与形貌等进行表征.研究中以RAFT试剂接枝率(GrRAFT)为指标,考察了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GrRAFT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g-KH570-RAFT NPs的平均粒径为10.4 nm,当反应时间为14 h,反应温度为65 ℃,nKH570/nRAFT为1/2时,接枝率GrRAFT最高达到79.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