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75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共106个肿瘤灶进行PMCT,随后定期进行超声、CT、AFP检查,判断是否消融完全。结果106个肿瘤结节经首次消融治疗后101个(95.3%)获得安全消融,AFP下降者占50%(38/75),本组治疗无死亡者,术后发热32例,表皮灼伤3例,结肠瘘1例。结论微波是现时比较理想的介入超声治疗肝癌的手段。PMCT费用相对低廉,易被接受,并且创伤小,痛苦少,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PMCT)治疗肝癌的外治新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肿瘤微波治疗仪,经B超定位引导后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将微波针头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进行微波消融毁损。结果:所有患者60 d~90 d复查肝脏MRI评价肿瘤消融效果。14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10例共28个病灶,其中CR 19个病灶,PR 7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1个病灶,DCR为96.42%;转移性肝癌4例共11个病灶,其中CR 3个病灶,PR 5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2个病灶,DCR为81.81%。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死亡率。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疗法(PMCT)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结合门静脉灌注化疗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78例未形成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微波消融结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治疗后定期对所有患者进行肝癌血清学指标癌胚抗原(AFP)检测,超声或CT检查肿瘤新生结节及门静脉癌栓形成情况,并随访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78例患者0.5a,1 a,2 a,3 a复发率分别为5%,12%,21%,36%,生存率分别为97%,95%,76%,40%。3 a间患者均无一例门静脉癌栓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疗效明显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对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PMCT)因在肝癌治疗方面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廉价微创等特点已受到愈来愈多学者的关注,成为继肝动脉化疗栓塞、无水酒精注射方法后又一治疗肝癌的新技术。2004年2月-2006年2月,本院行PMCT术共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波聚能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学证实的40例肝癌患者的6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微波聚能消融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所有病灶超声均显示为不均匀的回声增强。直径≤3cm的35个病灶中体积缩小24个,无明显改变11个;直径>3cm的27个病灶中体积缩小15个,9个无缩小,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微波聚能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显著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且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王浩 《亚太传统医药》2013,9(6):138-13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6例给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实验组38例给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超声引导微波凝固(PMCT)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92.1l%,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TACE+PMCT介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亚洲与非洲地区的高发肿瘤,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血清学指标中仍主要依赖甲胎蛋白(AFP)含量的测定,然而并非所有肝癌患者的肝细胞都分泌AFP,仍有30%-40%左右的患者(特别是小肝癌)AFP呈阴性或低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冷循微波刀联合斑蝥胶囊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治疗组在冷循环微波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斑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直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1个月后的AFP、ALT和TB水平,并对两组患者3年期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直径均有一定的改善,并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及TB均有一过性改变,但AFP在治疗1周和1个月后均有明显改善,在治疗后的水平比较中,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年期生存率比较中,两组患者1年期、2年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3年期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冷循微波刀联合斑蝥胶囊治疗肝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指标,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甲胎蛋白(AFP)和血清肝癌特异蛋白(SHCSP)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对56例健康对照、82例肝炎患者、89例原发性肝癌、26例继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血清AFP和SHCSP联合检测。AFP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无法,阳性>400ng/mL;SHCSP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点样显色法,点样标记显紫红色为阳性。检测结果:健康组、肝炎组、原发性肝癌组、继发性肝癌组的AFP阳性率分别为0%、9.76%、57.30%、61.54%,SHCSP阳性率分别为0%、1.22%、92.13%、92.13%、显示SHCSP诊断HCC较AFP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特异性。二种方法联检,可弥补AFP阳性率低和SHCSP受重症黄殖干扰的缺点,提高HCC检测符合率,减少HCC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0.
赵洁  盖国忠 《环球中医药》2012,5(4):263-266
目的 了解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GP73)及舌下络脉评分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HCC预警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34例、乙肝后肝硬化65例、原发性肝癌71例及健康对照者6例,分别进行血清AFP、AFP-L3及GP73检测及舌下脉络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四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非HCC各组(即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舌下络脉有别于AFP、AFP-L3、GP73的诊断HCC的指标;AFP联合GP73、舌下络脉联合诊断的意义优于三者独立检测、两两联合检测。结论 (1)舌下络脉是HCC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2)AFP联合GP73、舌下络脉检测简便、廉价、有效,适用于基层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实现H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1月3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先行TACE治疗,术后14~28天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病人定期复查AFP、B超检查及CT或MR扫描。结:32例穿刺及冷冻消融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Nc)9例,进展(PD)1例。结论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两种疗法可能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保肝、抗感染、止痛以及H2受体阻滞剂的对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结节完全消融率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结节直径小于3cm者完全消融28个,占77.78%,直径3-5cm者完全消融6个,占54.54%,直径大于5cm者完全消融1个,占20.00%;结果显示结节直径〈3cm者在完全消融率方面明显高于直径〉5cm者。1个月后的复查显示有6例结节直径小于3cm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结果明显下降,占54.5%,结节直径大于3cm的患者中只有4例显著下降,占38.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具有有效、安全、微创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手术切除耐受力低且结节直径小于3cm的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替可胶囊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4例。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单针和集柬针进行CRFA治疗。其中单针采用穿刺探头引导,集束针采用三点一线定位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法以及二步进针法准确刺入肿块内。肿块内血供丰富的部位是CRFA治疗的重点,合理的布针及消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3cm的肿块采用单针治疗,3~5cm的肿块采用集束针治疗,〉5cm的肿块需采用集束针进行多次消融治疗,并根据肿块形状、部位及周围组织器官情况进行合理的布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安替可胶囊治疗,每次2粒,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5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FP、AFU、CEA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安替可胶囊联合C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方法,其疗效主要取决于针型的选择、布针方法以及消融的范围,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对80例宫颈糜烂者进行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80例宫颈糜烂患者经微波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治愈77例(96.3%),有效3例(3.75%)。用微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具有疗程短、无副作用,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肝癌对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耐受或不适宜手术切除者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我院用ECO-100无杆温PMCT微波治疗仪治疗肝癌取得明显效果,使30例肝癌患者肿块缩小率达100%。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治疗肝癌具有热效率高,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可靠,凝固性坏死范围稳定,疗效好等特点[1],是一种较手术更安全的治疗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80岁,平均60.2岁。肿瘤直径5.5 cm以内,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转移性肝癌9例,均为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而确诊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的疗效。方法:选择无法切除的瘤体直径〈3cm的或多中心以及切除后复发病例;一般状况较好、肿瘤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者,瘤体直径3~10cm病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直径〈3cm的肝癌患者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和82%,直径3~10cm的肝癌患者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50%和46%。结论:超声介入下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操作简易、适应症广,副作用少、疗效确定、费用低廉、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导向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1996年1月到200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随机分为RFA联合TAE治疗组(实验组)100例、RFA治疗组(对照组)10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消融治疗组术后比较肿瘤缩小或消失明显,实验组生存率明显高出对照组。结论:RFA联合TAE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五年存活率,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层良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7例子宫肌层良性病变(147个病灶)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将冷循环微波刀刺入子宫病变区内进行消融,以常规彩超、超声造影(CEUS)、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并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疗效。结果147个病灶消融术后23个消失,118个缩小;124个病灶区造影无增强;病灶区弹性成像评分增高;89.9%临床症状消失。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及保全子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消融术治疗化疗栓塞后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消融术治疗肝癌25例,均为多次栓塞后仍有肿瘤残余且存有无法再栓塞的困难。术后监测AFP变化及肝脏CT的结果来评价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在12个月随访内无肿瘤复发征象,仅有1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化疗栓塞术结合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消融术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扶阳化阴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掷币法将91例HCC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阳化阴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血管增生因子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标志物指标[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比率、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80.43%,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后,2组GP73、AFP及AFP-L3比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GP73、AFP水平及AFP-L3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ST、ALT及TB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EGF、TGF-β1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