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尹华  李继春  汤立  程国林  朱爱平 《重庆医学》2011,40(11):1073-1074
目的探讨颈椎间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治疗单间隙颈椎病及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对12例单间隙颈椎病及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同时采用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15个月),植骨均在6个月达到临床融合,无颈椎压力固定器松动等不良现象。术后疗效按JOA评分,术前5~12分,术后提高4~6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85.2%。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同时采用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可使颈椎得到即刻稳定,具有便捷省时、加压固定、弹性固定有利于骨性融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达到颈椎术后外固定牢靠舒适的目的,设计了骨科用可调式颈椎固定器,临床应用128例,其中颈椎病前后路手术71例,颈椎骨折脱位27例,颈椎间盘脱出2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8例,结果:植骨块愈合率100%,皮肤压疮5例,占4%,较石膏固定的压疮发生率低。提示:该固定器可以根据人体形态不同及病变不同进行调节,固定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便于清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达到颈椎术后外固定牢靠舒适的目的,设计骨科用可调式颈椎固定器,临床应用128例,其中颈椎病前后路手术71例,颈椎骨折脱位27例,颈椎间盘脱出2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8例,结果:植骨块愈合率100%,皮肤压疮5例,占4%,较石膏固定的压疮发生率低,提示:该固定器可以根据人体形态不同及病变不同进行调节,固定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便于清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颈椎外固定器,并报告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用这种外固定器治疗8例外伤性齿状突骨折,其中Ⅱ型5例,Ⅲ型3例。根据临床需要,此外固定器可行屈曲,伸展、侧屈和中立位撑开固定,结果:本组并发症较低,在应用颈外固定器过程中,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经临床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该外固定器是颈椎外科中很有效的一种外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和易于调整的优点,适宜无移位性齿状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25例患者随访4~18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植骨块无脱落松动,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前路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利于骨折块的稳定,并使其达到骨性融合,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2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植骨术后3个月均获骨性融合,骨折、脱位全部减压彻底,复位满意。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和钛钢板内固定并应用大剂量的激素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是治疗颈髓损伤的有效方法,颈髓减压彻底,内固定可靠,神经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椎体减压内固定是颈椎前路手术后稳定颈椎的较好方法 ,它能提供即刻和长期的颈椎稳定 ,可使手术减压直接彻底 ,但取骨部位的并发症较多。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3月应用颈前路开槽式减压钛质网笼植入并自锁钛网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和颈椎疾患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等 ) 12例 ,近期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31~ 5 8岁 ,平均 4 2 .2岁。颈椎病 2例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9例 ,颈椎骨折脱位 1例。其中单节段 6例 ,双节段 4例 ,3节段 1例。急性颈椎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椎融合器(Cage)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优12例,良16例,好转3例,无效1例,优良率87.5%.结论:应用颈椎融合器(Cage)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固定坚强、病变节段...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用进口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外伤骨折、脱位及颈椎病患者 1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 15例 ,女 2例 ,17~ 6 8岁 ,病程 5h~ 2年。颈椎外伤骨折、脱位 11例 ,颈椎间盘突出症 2例 ,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 2例 ,颈椎病 1例 ,脊髓肿瘤颈椎后路手术后明显畸形 1例。 17例术前皆行MRI、CT及X光线摄片。固定节段、单节段 9例 ,双节段 6例 ,三节段 2例。MRI :颈椎体从前面压迫颈髓 9例 ,颈椎及椎间盘共同压迫 6例 ,颈椎后纵韧带钙化压迫颈髓 2例。 11例外伤骨折、脱位中 ,伴完全性截瘫 4例 ,不完…  相似文献   

10.
赵毅  常楚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233-23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46例,单节段及多节段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手术切除压迫病变,并行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优秀28例,良好11例,优良率84.76%。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植骨内固定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10例单一颈椎间盘突出症(包括外伤性单一颈椎间盘突出),2例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症(一个椎节范围),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9例,8例无脱位的下颈椎骨折(包括4例爆裂型骨折)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2例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8例,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行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共计45例手术中38例平均随访7.6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融合者36例(钢板固定者15例获随访,均骨性融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者29例。手术总有效率为94.7%(36/38),优良率为84.3%(32/38)。脊髓型颈椎病及OPLL 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至术后的13.9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节段性OPLL(2~3个节段)、不稳定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包括爆裂型骨折、半脱位、全脱位、韧带结构损伤)压迫脊髓者均宜行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单一颈椎间盘突出(包括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局限性OPLL(一个节段内),无脱位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可行颈前路单纯减压、植骨;若超过1个以上的椎体骨质切除较多时,宜加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Orion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系统与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按手术方法分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R)组(42例)和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A)组(39例),术后对2组患者融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手术固定中颈椎病术后、颈椎间盘突出术后各2例不融合,颈椎骨折脱位术后1例不融合.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中颈椎病术后、颈椎间盘突出术后各4例不融合,颈椎骨折脱位术后2例不融合.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中锁定不牢、螺钉拔出、螺钉进入椎间隙和钢板偏斜等并发症较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低.结论 Orion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效果较AO钢板固定系统好,且操作更易.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但手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植骨松动、脱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死亡.我院1999年至2004年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18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LCP内固定器治疗与石膏固定的效果。方法将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CP内固定器治疗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用Mcbride评分[1]标准行功能评估。结果LCP内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优于石膏组。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行LCP内固定器治疗是该类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前与颈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为颈前路组,30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为颈后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颈前路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颈椎活动度(ROM)以及颈椎曲度指数(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颈前路组ROM显著小于颈后路组,CCI显著大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改善ROM及CCI方面优于颈椎后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定屈曲骨折并颈髓损伤后的手术治疗及内固定选择的适应症.方法:本组32例颈椎屈曲骨折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分别选用颈椎前路ORION钢板及颈后路AXIS钢板或前后路钢板一期完成内固定治疗,且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并进行了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由于恰当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不同的内固定,使得颈椎得以早期获得坚强的内固定,部分患者得以早期下床,患者均获得早期功能锻炼.结论:颈椎屈曲骨折按照其手术治疗原则,恰当地选用不同术式及给以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颈椎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以最低限度地减少颈髓神经的继发性损伤.而不适当的手术方式及不恰当的内固定同样能造成多样的颈椎畸形及颈髓神经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方法。方法 17例患者(齿状突骨折1例,C1、C2肿瘤16例)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17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3个月,均固定良好。结论 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只要术前、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颈椎压力固定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器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行X正侧位片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每例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JOA评分随时间顺序逐渐升高,6个月内所有病例椎间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在术后即显著恢复,3月内下降,术后6月趋于稳定,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器治疗早中期脊髓型颈椎病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枢椎齿状突骨折颈前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齿状突骨折患者15例,对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随访8~20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15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愈合.结论:空心螺钉颈前路内固定治疗颈椎齿状突骨折疗效显著,愈合率较高,是治疗颈椎齿状突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毛艳群 《华夏医学》2003,16(3):410-411
随着 orion带锁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颈椎椎体肿瘤手术中的广泛应用 ,我科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 18例行颈椎 orion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年龄 12~ 4 8岁 ,平均 39.5岁。颈椎骨折脱位 10例 ,颈椎间盘突出 8例。部位 C1 ~ T1 。手术方式为颈椎骨折脱位切开复位或颈椎间盘摘除术 ,取自体髂骨植骨 ,orion带锁钢板内固定术。2 护理措施2 .1 术前康复训练目的是使患者及家属明确术前训练的目的 ,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