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陕西省农业人口门诊医疗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并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 0 0 3年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陕西农业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119.9‰,两周患病未治疗的比例占2 3 .6% ,两周就诊率为118.9‰,低于全国平均就诊水平14‰及全国农村平均就诊水平2 0‰。单因素分析显示,陕西农业人口的两周就诊率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病及恩格尔系数有关(P <0 .0 5 )。多因素分析显示陕西农业人口的就诊率与性别、慢性病、年龄及家庭恩格尔系数等有关(P <0 .0 5 )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慢性病,其OR值为12 .2。结论 陕西农业人口的门诊需要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农业人口就诊与否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农村卫生服务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对农村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用X^2检验、秩和检验和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周患病率为23.37%(562/2405),两周就诊率为16.84%(405/24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最近诊所距离等因素对两周患病率和就诊率有影响。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3.455%。结论:农村卫生服务需要较高,卫生服务利用较低。医院卫生服务、经济与环境、卫生知识行为、婚姻状况和年龄是影响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梁山县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870名农民进行家庭卫生健康问卷调查。描述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分析影响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梁山县2周患病率130.83‰,2周就诊率和未就诊率分别为120.78‰和15.89%,年龄等因素对2周患病及2周就诊率有影响。结论梁山县农民的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好,但其利用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河南省农村居民门诊就诊水平、流向和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合理组织门诊服务提供依据,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询问,对住户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结果:199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两周门诊就诊率为180.48‰,2003年河南农村居民两周门诊就诊率为170.6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因素、慢性病等均对农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产生影响。结论:门诊利用不足仍然是河南农民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影响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及慢性病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省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情况,为深化湖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相应参考依据。方法:对湖北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家庭健康询问数据中的有关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的数据进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118.0‰;两周就诊率为120.5‰;两周未就诊率为438.0‰;慢性病患病率为122.3‰;居民住院率为72.1‰。结论:湖北省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明显增加,就诊流向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有明显增高,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城镇社区人群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各级卫生决策部门提供卫生服务政策支持.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访谈调查样本,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两周患病的因素为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类型(P均相似文献   

7.
①目的了解唐山市农村住院卫生服务的状况及影响因素。②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 416人进行问卷调查,用住院率来反应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③结果总住院率为33.29‰,男性住院率为27.39‰,女性住院率为39.29‰,女性高于男性。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慢性病,但主要是年龄、慢性病的影响。66.93%的患者住在县级医院,23.62%的患者住到市级以上医院。④结论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卫生政策和办医形式,以满足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利用兵团2004年卫生服务家庭入户调查资料,通过城市和农场居民两周患病率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兵团居民健康水平及卫生服务需要.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兵团4 469户,13 126人进行家庭入户健康询问调查.结果:兵团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7.6‰,其中城市为191.4‰,农场为172.2‰,城市和农场两周患病率比较,x2=3.831,P=0.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居民系统别两周患病率前五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59.2‰)、循环系统疾病(47.5‰)、消化系统疾病(22.0‰)、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17.9‰)和内分泌 代谢免疫系统疾病(10.3‰);农场居民前五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4.7‰)、消化系统疾病(30.6‰)、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29.8‰)、循环系统疾病(24.4‰)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5.6‰).城市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前五位依次为急性鼻咽炎(36.6‰)、高血压(25.5‰)、流行性感冒(9.8‰)、急慢性胃肠炎(9.0‰)、糖尿病(8.1‰).农场居民前五位依次为急性鼻咽炎(21.7‰)、急慢性胃肠炎(12.1‰)、高血压(12.0‰)、类风湿性关节炎(10.7‰)、流行性感冒(9.7‰).兵团居民两周内每千人患病天数为1 436天,因病休工天数为237天,卧床天数为173天.结论:兵团居民两周患病率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疾病谱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趋势应引起兵团卫生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影响河南省农村家庭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在2003年国家卫生部组织的两次卫生服务调查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经济有效的原则,依照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设计方法,对该地区农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样本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通过家庭健康询问所得。采用spss12.0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影响河南省农村家庭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结论: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不足,亟需提高农民的有效需求和医疗保健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调整初级医疗保健模式,增加医疗保健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现状,以及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500位60岁以上老年人。结果:两周患病141例(30.9%),慢性病患病429例次(93.9%),两周就诊93例(65.5%),年住院66例(14.4%)。住院服务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切实推进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老年人的家庭照顾和家庭病床制度。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高血压等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就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改善生命健康质量。目的 利用安德森模型,探讨高血压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高血压患者积极有效地利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8-10月,利用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中江苏地区高血压患者的调查数据,将调查对象中年龄≥15周岁、已确诊患有高血压的1 9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修正后的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探究情景特征、人群特征和健康行为对高血压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结果 高血压患者两周就诊率为18.69%(365/1 9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到达最近医疗机构花费时间〔6~10 min:OR=1.448,95%CI(1.045,2.005);≥11 min:OR=1.143,95%CI(0.814,1.606)〕、城乡分布〔OR=0.604,95%CI(0.449,0.813)〕、家庭人均年收入〔中等收入:OR=0.979,95%CI(0.674,1.421);高收入:OR=1.387,95%CI(1.049,1.832)〕、参保情况〔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OR=0.502,95%CI(0.200,1.26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OR=0.705,95%CI(0.529,0.938)〕、自感疾病严重程度〔一般:OR=0.469,95%CI(0.317,0.694);不严重:OR=0.519,95%CI(0.394,0.683)〕是高血压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情景特征(医疗机构花费时间)和人群特征(城乡分布、家庭人均年收入、参保情况、自感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血压患者就诊行为,建议相关部门继续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着重关注老年和低收入高血压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增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和两周就诊率情况,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和结论:1334人(13.7%)最近两周内身体不适,2208人(22.7%)自评健康状况好;影响两周患病率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年收入、健康状况及最近1年医药花费。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及最近一年医药费用是保护因素。两周内患病1334人中只有559人(41.68%)就诊,未就诊主要原因是没钱、服务质量差、自我医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健康状况及最近1年医药花费不同,两周就诊率不同;影响两周就诊率的因素是对新农合规定的医疗机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必然途径,居民作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其首诊意愿与基层首诊的顺利推行息息相关。目的 了解天津市社区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天津市16个行政区划中随机抽取和平区、北辰区、河北区3区,选取760名在该时段有基层就诊经历的社区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及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比较不同特征社区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5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2%。结果显示,90.3%(681/754)的居民表示愿意选择签约家庭医生作为首诊医生。不同年龄、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类型、候诊时间、对签约家庭医生满意度、对家庭医生信任程度、对自身健康问题的了解程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能力的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患慢性病情况的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候诊时间、对家庭医生信任程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是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为首诊医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天津市社区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较高,年龄、家庭年收入、候诊时间、对家庭医生信任程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是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为首诊医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雅安芦山县农村居民就医首诊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制定《农村居民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调查了雅安芦山县飞仙关、龙门、隆兴、太平等四个乡镇1093名农村居民,了解其患病后首选就诊医疗机构情况,并对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医疗保险、医疗资源和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了解居民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覆盖和推广。目的 了解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的知晓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 于2017年6—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徐州市4个城区34个社区的1 450例居民,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及签约现状。共发放问卷1 450份,有效回收问卷1 397份,有效回收率96.34%。结果 1 397例调查对象中,785例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56.19%;主要知晓途径为电视媒体〔36.08%(504/1 397)〕、社区医务人员的宣传〔30.85%(431/1 3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两周患病情况、基层就诊经历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从家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步行时间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基层就诊经历。结论 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有待提高。相比较而言,年轻、文化程度高、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居民、患有慢性病、自评健康较差、有健康体检经历和基层就诊经历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较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区居民中政策推广的潜在有利人群,实现政策的真实有效宣传。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市地震灾后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重灾区都江堰市居民医疗需求的变化以及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为灾后紧急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地震灾后的相关知情人进行访谈和灾区居民的入户调查,分析灾后的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和收入水平的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不同,收入越低的居民自感健康状况越差;灾后经济收入的减少成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结论:地震灾后都江堰市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医改实施后陕西M县不同年份农民疾病经济风险变化情况,以明确新医改是否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改革是否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使其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进行。方法利用2009年和2011年入户调查资料,比较分析疾病家庭总体疾病经济风险和特定人群疾病风险。结果高风险疾病家庭的医疗费用支付负担较重;非劳动年龄人群疾病经济风险概率较大,劳动年龄人群的疾病经济风险损失额较高;低收入人群疾病经济风险较大。结论新医改对降低农民疾病经济风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进一步完善医改政策。  相似文献   

18.
余菊芬  魏欣  苏诚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9):1084-1089
背景 脑瘫、自闭症、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持续的康复训练,而家庭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医学应对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康复过程和疗效。目的 调查了解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6—8月,采用三阶段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即第一阶段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省8个市/州,第二阶段在抽取的8个市/州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各抽取2家有脑瘫、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就读的学校和/或进行康复的机构,第三阶段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第二阶段抽取的学校或机构的特殊儿童的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问卷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1.3%。将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分析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倾向面对者142名(48.6%),回避者30名(10.3%),屈服者120名(41.1%)。特殊儿童家庭面对、回避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屈服维度得分高于常模(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诊断、残疾等级、自理能力、康复救助情况、母亲文化程度和父母婚姻状况是面对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父亲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是回避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残疾等级、康复救助情况、父亲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年收入是屈服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有待改善;疾病诊断、残疾等级、自理能力、康复救助情况、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年收入为影响家庭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对家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家庭消极应对的现状,提高特殊儿童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医改背景下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的执业心理环境,探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途径。方法2011年7月及8月在京郊M县3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观察和个人深入访谈(调查对象包括村医27名,村民108名,共计135名)。结果农村居民对于医疗服务有着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对于乡村医生有着特殊的角色期待。结论需通过管理措施的细化,改善村医工作的社会环境,提高其服务能力,以便更加有效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刘艳  高建民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4):100-101,105
目的了解陕西省眉县农村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病有所医与中国健康保障系统研究”项目的基线调查资料,对EQ-5D量表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得分77.1,偏低;分别有20.2%、12.7%的农村居民感到疼痛/不适、焦虑/沮丧;影响农民健康状况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情况。结论加强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工作,重点是文化程度低的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