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桥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核磁共振二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对桥脑梗死的治疗与判断愈后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桥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评估.结果:桥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核磁共振的大小不完全平行.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对桥脑梗死的判断愈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酷似大脑半球的桥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42 例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以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等为主要病因,以偏侧肢体运动障碍或/和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在MRI 上病变部位主要在脑桥基底部(腹侧)上、中部,大多数桥脑梗死预后较好.结论:起病有头晕,临床表现为偏侧肢体运动障碍或/和感觉障碍的患者,要注意病灶可能在桥脑,应尽早做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陈步巍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151-152
目的分析13例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使我们临床医生对桥脑梗死有新的认识和提高。方法对13例急性起病初步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经MRI证实为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于72h内行常规头MRI及DW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明确为桥脑梗死,且DWI可以诊断超早期的桥脑梗死。结论桥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桥脑梗死患者其临床表现与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梗死相似,而典型的桥脑综合征并不多见,及时行头颅常规MRI和DWI检查有助于责任病灶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罗辉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6,(29):4112-4113
目的:对比CT与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CT与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CT与核磁共振诊断后患者的病灶数量、检查时间、检查费用等。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出的总病灶数量明显优于CT检查,其检查时间、短于CT,但检查费用较高。结论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核磁共振无论从检查时间、检查准确率方面均明显优于CT扫描,然而核磁共振费用较高,但从多方面权衡,核磁共振的价值远高于CT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定位错误的原因。方法:对首发急性脑梗死就诊时行头颅CT平扫,结合1~7d内的头颅MRI检查,筛出的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均无桥脑梗死典型的交叉性瘫痪,而表现为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等貌似对侧大脑半球病灶的定位体征。头颅CT均未检出桥脑病灶,MRI准确检出了桥脑责任病灶。结论: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对于起病时有构音障碍及头晕,临床表现为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到病变有可能在桥脑。  相似文献   

6.
楼小琳  张茁 《北京医学》2003,25(2):78-80
目的 分析桥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的关系以及新的影像学方法在桥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0—2002年收治的58例急性桥脑梗死患者行MRI扫描,根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8例桥脑梗死患者符合经典桥脑梗死者8例(15%),其余表现复杂多样,20%为多发梗死。结论 桥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单发也可多发;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能较好地反映早期桥脑梗死的位置与形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急救处理经验.方法 对30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予头颅磁共振检查,同时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后根据梗死灶的面积大小决定治疗方案,及时进行相关急救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ET和血小板的实验室指标有明显改变,临床急诊处理的效果满意.结论 诊断老年脑梗死应根据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结合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治疗上应很据病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诊治的75例孤立性眩晕患者,并行颈动脉B超、颅脑核磁等检查,将其分为眩晕组及梗死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75例孤立性眩晕经颅脑核磁弥散检查明确后循环梗死患者17例,其中延髓梗死4例,桥脑梗死5例,中脑梗死2例,小脑梗死6例.脑梗死组患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65岁患者比例较眩晕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孤立性眩晕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是必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可对脑梗死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孤立性眩晕患者梗死发生风险较高,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桥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科2001年2月~2006年2月收治36例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部MRI所示的解剖相关性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症状为眩晕(占88.9%),典型的桥脑综合征和单纯眼肌麻痹并不多见。结论MRI检查有助于确定临床与解剖之间的关系,桥脑腔隙性梗死占桥脑梗死的绝大多数,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行CT检查,32例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2例行CT血管成像检查(CTA),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MRA),4例行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结果:典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6例(48.48%)。MRI检查均发现相应病灶,新发病灶以桥脑梗死最多见,共12例,占36.4%,中脑4例(12.1%),延髓与小脑均为6例(18.2%)。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以桥脑梗死为最多见,临床症状复杂,MRI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检出率较高,血管成像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血管,故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及早行MRI及血管成像(MRA、CTA、DSA)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首次单发病灶,伴有锥体束不同程度损害,曾于急性期(7天)内及亚急性期(21天)后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的脑出血患者,同时分析在第二次MRI资料的T2/FLAIR图像上,在同侧远离血肿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及延髓出现异常信号患者的MRI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男10例,女1例。MRI显示,第一次MRI检查中,所有患者在同侧远离血肿部位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平面无异常信号;在第二次检查的T2/FLAIR图像上,所有患者在同侧远离血肿部位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一个或多个平面上出现边缘不清的异常信号,其中2例为低信号,余9例为高信号。结论 MRI可以检测到局灶性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损害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应被误解为新发脑梗死或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12.
小脑和脑干梗塞致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脑和脑干梗塞引起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和脑干梗塞所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耳聋、眩晕、耳鸣、眼震、同侧颜面麻木感.头颅CT或MRI发现小脑或脑干有小于2 cm的梗塞灶.结论:发病机制主要为小脑前下动脉(AlCA)供血不足使小脑脑桥角或脑干缺血,损伤该区域的耳蜗神经和听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耳聋.小脑和脑干梗塞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陈志萍  吴冬春  郑列祥 《安徽医学》2012,33(10):1358-1360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低场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4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及低场MRI资料。结果 44例脑干梗死包括:脑桥梗死38例,中脑梗死3例,延髓梗死3例。临床表现为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偏身运动障碍等。MRI显示病灶直径以6~16 mm为主,形态为不规则斑片状,信号特点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序列呈高或低信号。结论 MRI是脑干梗死最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狭窄分布特点及认知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脑干梗死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所有患者在入院14d时均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估认知。所有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梗死三组,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狭窄分布特点及认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脑干梗死好发于脑桥,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其次为言语不利。中脑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在视空间与执行、延迟回忆、语言功能方面受损显著,脑桥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延髓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椎动脉,脑桥和延髓梗死患者在注意功能方面受损显著。结论 老年脑干梗死最好发部位为脑桥;单侧肢体无力为常见临床症状;病变血管中脑梗死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脑桥梗死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延髓梗死主要分布于椎动脉;老年脑干梗死患者在不同认知领域存在受损表现。  相似文献   

15.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26例诊断明确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CWI临床症状与体征取决于损害部位及梗死程度。126例中,104例为单侧病灶,主要临床类型有皮层前型27例(21.4%)、皮层后型31例(24.6%)、皮层下型46例(36.5%)。各型的影像学表现各有不同。结论:CWI的临床表现、预后与头颅CT及MRI密切相关,及时行CT、MRI检查有利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及MRI诊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差异。方法:对临床拟诊的4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CT及MRI扫描,阅片后总结影像学特点,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股骨头坏死在CT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异常,股骨头星芒样或新月形缺损,骨囊性变以及骨小梁密度改变,MRI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股骨头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T,WI、T2WI混杂高信号。MRI检出率为97.4%,CT检出率为89.5%,MR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结论:股骨头坏死在CT及MRI扫描中呈现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定性诊断,MRI对病变程度评估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高健  吕志宇 《四川医学》2013,(11):1741-1743
目的 探讨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均有一侧肢体无力,肌力从0级至轻瘫,与肢体瘫痪同侧的中枢性面瘫9例,与肢体瘫痪同侧的舌瘫7例;一侧肢体感觉障碍11例;10例起病时伴有头晕或眩晕;13例伴有构音障碍;6例有饮水呛咳;1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共济失调;1例患者出现复视,在体征上表现为病灶侧眼球外展障碍对侧肢体瘫痪的交叉瘫.头颅MRI示梗死灶位于一侧脑桥内侧,多为楔形,底部紧靠脑桥腹侧表面,尖部朝向脑桥被盖;病灶大部分位于基底动脉旁中央支的供血区域内,常位于脑桥中上部,很少累及第四脑室底.结论 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位于脑桥内侧2/3区域,主要由基底动脉穿支病变引起;凡在临床诊疗中发现一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伴有头晕或眩晕、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的患者均要考虑到脑桥旁正中梗死,及时行MRI检查;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32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的变化、肢体运动障碍、偏盲或皮质盲、共济失调及记忆功能损害;磁共振(MRI)显示梗死灶在丘脑、小脑、中脑、脑桥、枕叶、颞叶内侧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是诊断TOBS的主要依据,DSA能为病变提供血管定位依据,对治疗及预防TOBS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吕少萍  谭兰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513-513,515
①目的探讨表现为纯运动性偏瘫(PMH)桥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表现为PMH桥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③结果PMH桥脑卒中均表现为单侧肢体轻瘫,责任病灶全部位于桥脑上中部的基底部,MRI检查T1加权成像为低信号,T2加权成像为高信号,FLAIR成像为高信号。④结论表现为PMH的桥脑卒中病人具有病灶小、症状轻、预后好的临床特点,MRI对桥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