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编制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CNP)表格,为有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数据分析和循证的方法 初步拟定CABC-CNP文本的构成、CABG各时间段CNP表格样式、各时间段住院日与护理项目,形成CNP表格初稿,经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后定稿.结果 CABC-CNP文本由首页、患者入院情况登记表、CNP表格和变异记录表4部分组成,其中CNP表格包括手术前期(病房)、手术中期(手术室)、手术后期ICU(手术当天)、手术后期ICU(术后第1~2天)和手术后期病房(术后第3~9天)5个时间段的表格;护理内容按检验/检查、评估/措施、药物使用、安全/活动、饮食/营养5个类别制订护理项目;各表格均以"任务一时间"矩阵格式在时间框架中规范护理项目.结论 本护理路径项目全面.可作为体外循环下CABG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CABGCNP)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7例CABG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ABG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按自行编制的CABG-CNP文本实施护理.以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Barthel指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为评价指标.对CABG-CNP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得分、患者对护理整体满意度、总住院日和围术期各时间段住院日及总住院费用、手术前期费用和手术后期病室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CABG-CNP可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当前医疗形势下开展CNP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与非心脏手术或其它心脏手术相比,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早期血压更易于升高。非心脏大手术后高血压发生率为3.7%,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为5.3%,主动脉缩窄切除术(Sealy Ⅰ型)后为17%,而CABG术后高达30~75%。 CABG术后早期高血压(下简称CABG高血压)是CABG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外周血管阻力(SVR)和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作功和心肌耗氧量,对已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中的治疗难点、围术期处理要点,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6年1月,1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825例,其中单纯CABG666例,CABG+心瓣膜手术98例,CABG+室壁瘤手术55例,CABG+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2例,CABG+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500例;单纯TMLR30例,CABG+TMLR50例。结果每例移植旁路血管2.9±1.0支。住院死亡42例(3.0%),死亡原因包括出血、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发生并发症70例,包括出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治愈或好转。术前心绞痛(CCS)为~级的1177例患者中,术后1154例(98.0%)改善为0~级。术后随访857例(62.9%),随访时间8.3±2.9个月。随访6个月时788例(91.9%)无心绞痛发作,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0.66±0.10,较术前提高7.9%,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常规手术,只要能正确掌握适应证,有效地加强围术期管理,便可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胸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自2010~2014年共纳入2 924例连续患者,28%为女性,中位年龄68岁(四分位数间距60~76岁),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单纯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和瓣膜手术+CABG。结果全组2 924例患者中110例胸部伤口感染,其中1 671例CABG患者中有67例(4.0%),719例瓣膜术后患者中有17例(2.4%),534例瓣膜手术+CABG患者中有26例(4.9%)。对CABG患者,取双侧胸廓内动脉、手术时间300 min、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为术后胸骨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瓣膜手术患者,仅有二次开胸止血为独立危险因素。对瓣膜手术+CABG患者,二次开胸止血及手术时间300 min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手术术后出现胸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手术方式有关,对瓣膜手术或瓣膜+CABG患者,手术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出血、手术时间)为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ABG患者,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选择双侧胸廓内动脉作血管桥、患者基线状态(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为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早期干预可能降低患者术后胸部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胸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自2010~2014年共纳入2 924例连续患者,28%为女性,中位年龄68岁(四分位数间距60~76岁),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单纯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和瓣膜手术+CABG。结果全组2 924例患者中110例胸部伤口感染,其中1 671例CABG患者中有67例(4.0%),719例瓣膜术后患者中有17例(2.4%),534例瓣膜手术+CABG患者中有26例(4.9%)。对CABG患者,取双侧胸廓内动脉、手术时间>300 min、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为术后胸骨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瓣膜手术患者,仅有二次开胸止血为独立危险因素。对瓣膜手术+CABG患者,二次开胸止血及手术时间>300 min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手术术后出现胸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手术方式有关,对瓣膜手术或瓣膜+CABG患者,手术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出血、手术时间)为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ABG患者,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选择双侧胸廓内动脉作血管桥、患者基线状态(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为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早期干预可能降低患者术后胸部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新发心房颤动(AF)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单纯CABG的患者649例,按照术后是否出现AF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发AF的相关因素。结果CABG术后新发AF共52例(8.0%),其中44例(84.6%)出院时恢复窦性心律。术后新发AF患者中,年龄、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EumSCORE)标准评分、高手术风险比例、左心房直径和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比例均高于无AF患者。年龄、左心房直径、射血分数、手术风险分层、左冠状动脉优势型和右冠状动脉旁路重建是CABG术后新发AF的相关因素;不停跳手术、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与之无关。结论CABG术后新发AF受多因素共同影响;EumSCORE手术风险评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术后新发AF;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减少外科创伤可能是减少术后新发AF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单纯CABG两种术式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随访资料,评估CAS-CABG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行CABG治疗的70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进行CAS处理,分为CAS-CABG组(116例)和单纯CABG组(584例)。CAS-CABG组平均(64.8±7.3)岁,均仅行单侧CAS手术;单纯CABG组平均(65.5±7.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及中位24个月随访的主要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法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2.6%对9.1%,P=0.02),CAS联合CABG手术并未增加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亚组分析发现,两种术式治疗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房颤史和卒中史是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CABG术后早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联合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应合理筛选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进行预防性CAS以降低此类患者术后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载脂蛋白Eε4(ApoEε4)基因在冠脉搭桥术(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0例CABG手术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患者ApoE基因型。术前1d及术后1周、3月对患者行认知功能测试,以术后20%以上测试项目下降至少20%为POCD的诊断标准;以手术前后认知标准化值(Z值)反映认知下降程度。用多因素的方法分析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CABG手术患者术后1周和3月POCD的发病率分别为59.1%和21.0%,230例患者中ApoEs4的基因频率为7.4%。是否携带ApoEs4等位基因和CABG手术患者POCD的发病率无关。高龄、应用体外循环、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为患者术后1周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术后1周的认知水平为术后3月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结论是否携带ApoEe4等位基因与CABG手术患者POCD无关。高龄、体外循环、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是术后1周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术后1周较低的认知水平预示着术后3月的认知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并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特点和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CABG的全部310例患者的资料,并选择22个备选的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术前指标15项,术中、术后指标7项.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12项危险因素与CABG术后早期死亡相关,包括年龄、糖尿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射血分数、左主干病变、三支严重病变、急诊手术、转流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术后早期死亡的独市危险因素为:急诊手术、射血分数、年龄、转流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论 急诊手术、射血分数、年龄、转流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是本组CABG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LR)联合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病人多为重症冠心病,心功能差,伴随疾病多,术后严密的监测及有效的治疗对CABG TMLR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10例CABG TMLR手术后早期治疗进行总结。认为本组病人虽然术前心功能差,冠状动脉病变重,但均能较好地耐受CABG TMLR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和心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失败后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失败后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2月对9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术中发生意外和术后急性心肌缺血的患者施行急诊CABG,其中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形成夹层5例,左前降支穿孔2例,急性支架闭塞引起严重心肌缺血2例。从病变发作到CABG前平均时间为2h,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3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CABG6例;移植血管1~4支(平均3支)。结果无手术和住院死亡。平均随访17个月,无死亡和心绞痛复发。NYHA心功能Ⅰ~Ⅱ级8例,Ⅲ级1例。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行急诊CABG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的意外和术后严重心肌缺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比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患者中分别采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的临床早期结果,探讨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re-CABG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到2006年6月,21例首次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re-CABG手术,其中10例行off-pump CABG(off-pump组),11例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心绞痛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n-pump组中患者术后死亡1例,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数多于off-pump组(P<0.05);off-pump组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输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on-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技术在re-CABG中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off-pump CABG下施行re-CAB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心肌缺血的急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严重心肌缺血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1998~2002年间,13例CABG患者术后早期因严重心肌缺血而急诊二次CABG.病因包括静脉移植物血栓形成4例,未完全再血管化3例,移植物痉挛1例和移植物吻合口狭窄或闭合5例.二次CABG移植血管1~3支(1.8±0.9支). 结果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46%.平均随访31个月,无心绞痛复发.NYHA心功能Ⅰ~Ⅱ级. 结论急诊外科是挽救CABG术后早期严重心肌缺血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强调围术期预防以及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低手术风险冠心病患者施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低手术风险冠心病患者(EuroSCORE≤2)分别施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与off-pump CABG(off-pum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量、血液制品的使用、主要并发症、特殊用药、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并监测血流动力学、心肌酶谱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移植血管根数、胸腔引流量、术后主要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辅助时间、血液制品的应用和住院总费用on-pump组高于off-pump组(P<0.05).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酶谱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ff-pump CABG与on-pump CABG均为有效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方法,对低手术风险冠心病患者应选择off-pump CABG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后康复期患者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 将85例CABG;术后患者按3:1配比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护.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症状改善得分和SF-36、SAQ得分显著优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SF-36、SAQ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辨证施护能促进CABG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8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共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35例.结果 手术过程除2例患者因严重心律失常改行经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之外,其余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 h.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9.1天.结论 在手术护理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后患者心绞痛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建立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133例CABG术后3~9个月的患者,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CABG术后患者SAQ 5个项目得分为(38.28±22.03)~(83.65±42.65)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78.69±15.67;自我管理行为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治疗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均P<0.05)。结论CABG手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自我管理行为可提高手术效果。护士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减少术后心绞痛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治疗70岁以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疗效,为其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了196例70岁以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其中男152例,女44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5.00岁。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将196例患者分为两组,off-pump CABG组:94例,on-pump CABG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移植血管的种类和支数、术中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off-pumpCABG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因循环不稳定改为on-pump CABG,最终有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on-pumpCABG组术后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和心脏骤停各1例。两组移植血管材料、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off-pump CABG组远端吻合口数量(3.22±0.65个vs.4.52±1.11个,t=9.807,P=0.000)、输血量(312.57±305.26mlvs.744.86±279.37ml,t=10.317,P=0.000)、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71±5.32hvs.17.12±4.67h,t=8.683,P=0.000)、住院时间(17.75±3.04dvs.21.24±6.46d,t=4.782,P=0.000)少于或短于on-pump CABG组。off-pump CABG组随访93例,on-pump CABG组随访100例,随访时间2~26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生存,无心绞痛发作。结论 on-pump CABG和off-pump CABG治疗70岁以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n-pump CABG组血管化比较完全。off-pump CABG目前仍不能取代on-pump CABG,而远期预后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组(CABG组),CABG+二尖瓣手术(mitral valve surgery,MVS)组(CABG+MVS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30例,年龄40~79(62.70±7.90)岁。CABG组34例,CABG+MVS组71例(二尖瓣成形42例、二尖瓣置换29例)。围术期死亡5例,术后3个月死亡2例,7例均为CABG+MVS组患者,两组围术期和术后3个月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中远期随访87例,两组患者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P=0.59)和左房内径(P=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CABG组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大于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