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在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前已发现的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VEGF受体家族,包括Flt-1(VEGFR-1),Flk-1/KDR(VEGFR-2)和Flt-4(VEGFR-3);另一种是Tie家族,包括Tie-1和Tie-2(Tek)。它们都具有信号传导所必需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在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再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近来以VEGF受体及Tie受体作为靶点的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报道日渐增多,现综述如下: 1 VEGF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源,能在体内诱导血管生成,是作用最强的血管形成因子之一,它的高亲和力结合位点仅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3种VEGF受体,即Flt-1,Flk-1/KDR和Flt-4,这3种受体主要分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中以出芽的方式生成新血管的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能促进生理和病理的血管生成。VEGF有两个主要的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R—1(Fit—1)和VEGFR—2(KDR/Flk—1)。VEGF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VEGFR—2实现的,多种信号蛋白的激活均与VEGF的信号转导有关,涉及促内皮细胞生存、增殖、迁移,促进血管渗透增加,促进NO合成及释放等多项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VEGF及其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的研究已证实VEGF在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形成(Angiogenesis)中起着关键作用。VEGF主要通过2个酪氨酸激酶受体发挥作用:VEGFreceptor-1(Fit-1)和VEGF receptor-2(KDR/Fik-1)。VEGFR-2介导VEG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促进内皮细胞存活、增加血管通透性等作用。VEGFR-1可能主要作为一个配体结合分子,对VEGF/VEGFR-2信号通路起负调控作用。最近研究表明VEGF家族成员PLGF可结合VEGFR-1,促进缺血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侧枝循环生长,与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关节炎等疾病相关。尽管人们对VEGF的研究重点一直集中在对缺血性心肌病和外周肢体缺血的治疗,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EGF可通过炎症浸润和新生血管的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进展,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夏俊勇  程义壮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64-1766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新生血管生成。在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它主要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2(VEGFreceptor-2,VEGFR-2)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引发新生血管生成。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VEGF/VEGFR为靶向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也称血管通透因子 ,是 1989年Ferrara等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细胞因子 ,它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促有丝分裂作用 ,目前已知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然而在众多的血管生成因子中 ,VEGF是最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 ,它通过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具有强大的促内皮增殖、促血管生成作用。其它血管生成因子的血管生成作用是全部或部分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及生成作用实现的[1] 。1 VEGF的生物学特性VEGF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和特异性与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6.
新生血管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肝细胞肝癌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其发生、发展、转移、侵袭都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血管的生成主要依靠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的调控,其中研究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VEGFR在机体内作用不同,参与肝癌血管生长的主要是VEGFR-1(flt-1)和VEGFR-2(flk-1).针对VEGFR的抗肿瘤血管治疗在实验室取得了不错的疗效,部分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胚胎形成、骨骼生长和生殖功能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与肿瘤、眼内新生血管性等疾病有关[1]。VEGF的生物学活性受2种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s)的调节:VEGFR-1和VEGF-2,这2种受体的信号学活性差异非常大。目前,多种VEGF抑制因子在进行恶性肿瘤临床实验,人们试图通过抑制VEGF降低血管生成、血管渗漏等。VEGF和VEGFR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IDC中VEGF、VEGFD、VEGFR-3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与MVD、LVD呈正相关.认为VEGF、VECF-D、VEGFR-3与乳腺ID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机制可能为促进乳腺组织中血管及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分裂原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和增强血管通透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对血管闭塞性疾病具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我们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与脑脊液(CSF)中VEGF含量的变化,探讨VEGF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体外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过细胞增殖试验、趋化试验、成管试验检测HU-VECs的增殖能力、趋化能力、形成管腔的能力.结果 HMGB1可以在体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趋化成管能力,且其促进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P均<0.05).作为阳性对照的VEGF有明显促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 HMGB1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血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EGF165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移植胰岛再血管化及对功能的影响.方法:受体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于肾被膜下移植300当量(1当量相当于1个直径为150μm的胰岛)胰岛,转染组和内皮细胞组分别加入1×106转染质粒pIRES2-EGFP/VEGF165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移植后监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术后10d行静脉糖耐量实验(IVGTT).术后14d,取受者肾脏HE染色及Insulin-6,VEGF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大鼠于移植术后3d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对照组和内皮细胞组虽有所改善,但未恢复到正常水平.IVGTT显示实验组K值(K=2.69)与正常大鼠相似,对照组和内皮细胞组K值分别为1.9和1.87,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肾被膜下可见成团胰岛,Insulin-6免疫组化呈阳性,周围及内部有大量内皮细胞.VEGF165免疫组化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对照组和内皮细胞组肾被膜下的细胞团中心细胞较少,部分被纤维组织代替,内部仅有少量CD34染色阳性的内皮细胞.Insulin-6免疫组化仅有少量细胞染成棕黄色.VEGF165免疫组化呈阴性.对照组(11.43±2.22)和内皮细胞组MVD(10.9±2.45)无显著差异,而与实验组间(74.3±6.74)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VEGF165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诱导移植胰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再血管化,降低移植胰岛早期死亡率,减少供胰用量.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多种内皮功能的血管生长因子.脑缺血后,VEGF不仪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参与血管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而且在神经保护和神经发生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就VEGF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刘红  王文奇  刘倩 《山东医药》2002,42(22):64-6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 ,是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有丝分裂原。与其特异受体结合 ,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变形、移动、分裂增殖 ,增加血管通透性 ,对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大多数肿瘤细胞均可产生 VEGF,并可在胃癌、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中表达。本文就 VEGF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1  VEGF生物学特征及功能人 VEGF基因位于 6 p2 1.3,全长 14 kb,由 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 ,编码产物为 34k D- 4 5 k D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两亚基之间通过二硫键相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和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46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变化,20例体检健康成人血清标本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VEGFR-2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中TSP-1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VEGFR-2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治疗后VEGF、VEGFR-2表达均下降,但是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VEGFR-2下降值明显高于Ⅰ+Ⅱ期。观察组治疗前Ⅲ+Ⅳ期患者血清TSP-1表达明显低于Ⅰ+Ⅱ期,治疗后TSP-1表达均升高,但是Ⅲ+Ⅳ期患者血清TSP-1的升高值明显高于Ⅰ+Ⅱ期。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和TSP-1的表达负相关性。结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Ⅲ+Ⅳ期患者。肿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Tie-2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上Ang的特异的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参与血管生成的调节,促进脑缺血半暗带的血管新生、侧支循环的形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有关Tie-2受体的结构,其在血管生成中的生物学效应,与配体及VEGF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理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端木建华  庞琦 《山东医药》2001,41(19):62-63
脑膜瘤生长依赖于持续和广泛的新生血管生成 ,而脑膜瘤又不断刺激新生血管生成以保证其生长。研究证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将 VEGF及其受体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概述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的糖蛋白 ,有四种分子异构体 ,分别含有 12 1、16 5、189和 2 0 6个氨基酸 [1 ] 。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染色发现 ,脑膜瘤组织中VEGF1 2 1 、VEGF1 89、VEGF2 0 6 较少 ,VEGF1 6 5为主要形式并发挥作用 [1、2 ]。VEGF是脑膜瘤诱导分泌的化学介…  相似文献   

17.
背景血管新生是目前缺血后脑保护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地黄主要有效成分梓醇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调控角度探讨地黄梓醇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实验时间为2019年4—8月,将采用0.9%氯化钠溶液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终浓度为1 mg/ml的梓醇溶液处理的HUVECs作为实验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s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对照组HUVECs的OD值低于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UVECs相对增殖率为(1.871±0.152)%。(2)以培养0 h为对照,实验组培养12、24 h迁移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HUVECs培养24 h迁移细胞数量均多于培养12 h(P<0.05)。(3)两组HUVECs的VEGFR-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UVECs的VEGF、VEGFR-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梓醇通过上调VEGF、VEGFR-2表达而促进HUVECs增殖、迁移,进而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肝细胞癌(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和肿瘤血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40例HCC的HBV感染情况,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法检测HCC中VEGF、COX-2的蛋白表达,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BV感染组中VEGF、COX-2蛋白以及MVD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HBV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VEGF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1).结论:HBV可能通过上调VEGF、COX-2等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共同促进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进展性微血管病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可调节内皮细胞外基质溶解、内皮细胞迁移、增生和管腔形成,参与生理过程的血管形成。VEGF能诱导视网膜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VEGF抑制剂以及VEGF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近年来在心肺血管疾病研究中已成为热点之一.由于VEGF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以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从而其在血管丰富的肺脏疾病发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肺组织是气血交换的重要器官,含有丰富的血管支气管结构,由于VEGF的生成受氧分压的调节,生成后促进新血管形成,肺脏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基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更深入地研究和应用其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