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心肌梗死临床发病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心电图QRS波的表现形态分为病理性Q波组、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组、碎裂QRS波组,并根据心肌梗死的不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中碎裂QRS波组对发病诊断的敏感性为22.0%,病理性Q波组的敏感性为26.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组的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79.0%,高于病理性Q波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组的敏感性为40.0%,高于病理性Q波组和碎裂QRS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性QRS临床上可作为心肌梗死的发病和诊断重要标志物,对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病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实施心电图监测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确诊为冠心病者设为研究组(32例),另外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阴性者设为对照组(48例),分析对比两组心电图破碎QRS波的发生率与破碎QRS于心电图中的具体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破碎QRS波发生率(65.63%)高于对照组(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碎裂QRS波分布于心脏下壁发生率均高于侧壁和前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有效提高检出率,而且碎裂QRS波对冠心病多支病变预测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Pd)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6例为Ⅰ组,男33例,女2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78例为Ⅱ组,男46例,女32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P波最大值(Pmax)、P波最小值(Pmin)、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患者Pd、Pmax与Ⅱ组比较明显延长(39.6±13.2vs21.4±11.9ms,122.3±17.1vs103.8±12.6ms,均P<0.01),且Pmax、Pd均与校正的TIMI帧数呈明显正相关(r=0.803,r=0.839,均P<0.01)。结论: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值较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明显延长,且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oincare散点图与心电图QRS碎裂波(fQRS)联合应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不明原因胸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Poincare散点图及心电图QRS碎裂波检查,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准确记录相关检查结果并输入统计学软件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Poincare散点图非彗星状与心电图QRS碎裂波所占比例[93.75%(75/80)、31.25%(25/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6/80)、0.0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incare散点图与心电图QRS碎裂波联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和血清sST2与预后的关系及碎裂QRS波群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疾病进展程度分为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心力衰竭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中sST2及心电图QRS波时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fQRS形成的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QRS波时限和sST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心力衰竭组患者QRS波时限和sST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力衰竭组患者QRS波时限和sST2水平最高,心绞痛组最低;QRS波时限和sST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疾病进展程度呈正相关(P0.05);fQRS组患者总胆固醇高于、病变支数多余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非fQRS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QR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高密度脂蛋白低表达是影响fQRS形成的独立性威胁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清sST2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以及Gensini积分水平是影响患者出现fQR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女性冠状动脉血流与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煤炭总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130例,其中慢血流者67例(慢血流组),正常血流者63例(正常组)。以Gibson方法进行TIMI帧数的分析,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血流的相关性。结果慢血流组左前降支[(36.84-6.0)帧与(32.14-5.5)帧]、左回旋支[(23.14-4.2)帧与(9.1±3.0)帧]、右冠状动脉[(22.24-4.4)帧与(18.8±3.6)帧]内血流帧数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19,0.014)。静息时,慢血流组ET-1和NO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10)。运动后,慢血流组ET-1和NO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0.017)。校正帧数与NO呈负相关(r=-0.850,P=0.009),而与ET-1浓度呈正相关(r=0.381,P=0.008)。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血管舒张功能具有相关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女性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栓弹力图的特点,观察其与冠脉TIMI血流帧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9年01月01日至2021年11月30日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因胸闷、胸痛初次入院的患者2426例,根据入选标准,最终纳入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50例为观察组,纳入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且无冠脉慢血流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血栓弹力图、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观察组的冠脉TIMI血流帧数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吸烟人数18(36%)明显比对照组6(12%)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并未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R、K明显较对照组低,α角、MA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平均TIMI血流帧数与血栓弹力图的R、K、α角、MA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患者更容易引起冠状动脉慢血流;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血液系统呈高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功能明显增高,处于高血栓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f QR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4例DCM患者和154例健康对照组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上是否存在f QRS波和QRS波的时限,将入选患者分为碎裂QRS波组(f QRS组)、宽QRS波组(w QRS组)和非碎裂QRS波组(nonf QRS组),比较f QRS波在DC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种QRS波形态的发生率,比较f QRS组、w QRS组和nonf QRS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f 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f QRS波和w QRS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onf QRS波的发生率(P0.05);f QRS组和w QRS组的LVEF降低、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nonf QRS组(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f QRS波对DCM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 QRS可成为心电图诊断DCM进展的新指标,是D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的患者为CSF组,冠脉造影血流正常的患者20例为NCF组.以校正TIMI帧数>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像差显微镜下计数EPCs克隆形成单位,评估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水平的差异.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脂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CSF组外周血EPCs水平较NCF组明显下降(11.2±2.9 vs.17.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碎裂QRS波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NSTEMI患者312例,根据住院期间第一份心电图是否存在碎裂QRS波分为碎裂QRS波组173例和无碎裂QRS波组13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随访6个月并记录2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碎裂QRS波组3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者比率(51.45%)、既往心肌梗死比率(52.51%)高于无碎裂QRS波组(36.69%、30.22%),左室射血分数[(54.00±5.60)%]低于无碎裂QRS波组[(61.00±5.80)%],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8.1(3.2,19.2)mg/L]高于无碎裂QRS波组[6.1(3.2,12.6)mg/L](P0.05);碎裂QRS波组总MACE发生率(33.53%),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67%)、复发性心绞痛比率(18.45%)均高于对照组(15.83%、2.88%、7.19%)(P0.05)。结论碎裂QRS波是N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后1年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大于或等于15%为治疗有效的评判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4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效的患者为观察组,62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有效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实时心电图检查QRS波时限、ST段下移值、QTc间期、QRS波切迹、有无病理性Q波。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心电图指标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QRS波时限以及术前QRS波切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术前室内阻滞、术前QRS波时限、△QSR时限、术前ST下移水平、术前QTc间期以及术前有病理性Q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QRS波时限以及QRS波切迹与心脏再同步化的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心电图对于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缺血性心脏病(IHD)临床诊断中心电图QRS碎裂波与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IHD患者134例(A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行健康体检的131名志愿者作为B组。诊断金标准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所有受试者均分别予以心电图QRS碎裂波与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及联合检测,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准确性、异常检出率、T环改变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诊断率。结果 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8.43%,显著高于单独诊断(84.87%、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准确性为94.78%,显著高于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单独诊断(79.85%、7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联合诊断的异常检出率为5.22%,显著低于单独检测(20.15%、20.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QRS/T值、QRS-T夹角、T环(L/W)、T环转位等的F、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 QRS)与心功能接近正常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室同步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左室收缩功能接近正常和心电图窄QRS波的冠心病患者176例,根据其心电图有无fQRS分为f QRS阳性组55例和f QRS阴性组121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各节段的收缩速度、速度达峰时间,并计算12节段速度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12)及标准差(Ts-SD),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并以Ts-SD≥32.6 ms作为左室不同步标准,对f QRS与临床、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fQRS阳性组的Ts-12、Ts-SD较f QRS阴性组明显延长[(128.8±49.6)ms vs.(110.6±46.3)ms,(43.7±17.7)ms vs.(37.8±17.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40)。且f QRS阳性组发生左室收缩不同步的比例明显高于f QRS阴性组(75%vs.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f QRS是预测左室不同步指数Ts-SD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OR=1.06、2.85,P=0.016、0.011)。结论窄QRS波、心功能接近正常的f QRS阳性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左室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电图碎裂QRS波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选取为2013年5月-2018年5月,同时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心肌梗死患者下壁以及前壁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0.05);2组ST抬高检出率与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准确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碎裂QRS波、单独病理性Q波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诊断中,碎裂QRS波可作为其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同时与病理性Q波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用于急性前壁心梗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是否发生碎裂QRS波群分为碎裂QRS组55例与非碎裂QRS组40例。患者均采取冠脉介入二级预防及12导联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冠脉介入术前后临床指标变化(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碎裂QRS组术后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非碎裂QR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低于非碎裂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非碎裂QRS组,无事件生存率低于非碎裂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波群可作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但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需给予更加严密监测及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急诊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62例,根据入院时是否存在f QRS波分为f QRS组和N-f QRS组,通过观察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以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2组间的差异。结果 362例患者f QRS组132例,N-f QRS组230例,f QRS发生率36.46%,f QRS组较N-f QRS组心肌酶升高、发病到入院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提示f QRS组比N-f QRS组更多见前降支、多支血管病变者(53.8%vs 38.7%,50.8%vs 33.9%,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P=0.001),左心室室壁瘤(P=0.001)和住院期间恶心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P<0.05),心功能Killip 3~4级发生率高(P=0.001),但心源性死亡两组未见异常(P=0.132)。结论 f QRS波可以协助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病变以及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可作为预测住院期期预后的一个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300-3302
选取2009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治疗72h后心电图是否存在f QRS波情况分为非f QRS组和f QRS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f QRS组f QRS出现的位置情况。90例f QRS组患者中f QRS波出现在ⅡⅢav F导联90例,占100.00%,明显高于碎裂QRS波出现在Ⅲav F导联(14.44%)、Ⅰav F导联(37.78%)与V4~V6导联(45.5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 QRS组LVEF降低(26.67%)、再发型心绞痛(21.11%)、心源性死亡(2.22%)、心律失常(40.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f QRS组的(61.11%)、(46.67%)、(27.78%)与(64.4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 QRS波对预测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具有莫大的帮助,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预后与生存率,在临床检查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利萍 《临床医学》2021,41(3):16-18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冠心病(CA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心电图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破裂QRS波的诊断效能,比较患者间的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心电图破裂QRS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Poincare散点图与心电图QRS碎裂波(fQR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回顾分析对象,依据患者的心电图QRS波形及Poincare散点图形状分为A组(有fQRS波的彗星状散点图患者,n=35)、B组(有fQRS波的非彗星状散点图患者,n=32)、C组(无fQRS波患者,n=33)。比较三组患者冠脉造影的病变范围和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结果 A组患者的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A组患者的冠脉完全闭塞占比高达57.14%(20/35),高于B组[21.88%(7/32)]和C组[18.18%(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和C组患者的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通过联合应用Poincare散点图与fQRS可提高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性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心绞痛组),依据疗效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和预后不良组(41例),以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ys C、MPO水平及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Cys C、MPO与校正TIMI血流帧数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Cys C、MPO水平升高是否是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心绞痛组血清Cys C、MPO水平及校正TIMI血流帧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预后良好组血清Cys C、MPO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 C、MPO水平与校正TIMI血流帧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5、0.6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 C、MPO升高是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ys C:比值比(OR)=4.125,95%可信区间(CI)3.658~4.756,P=0.000;MPO:OR=6.986,95%CI 5.356~7.967,P=0.000]。结论血清Cys C、MPO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检测Cys C、MPO水平的变化可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