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患者340例,根据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240例和血流正常组100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男性、吸烟率、体质量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酐、尿酸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血流正常组,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血流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863,95%CI:1.069~3.245,P〈0.05)和红细胞压积(OR:1.169,95%CI:1.083~1.261,P〈0.01)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和红细胞压积增高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coronaryflow,SCF)与吸烟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患者205例,根据有无吸烟史分为吸烟组152例,非吸烟组5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吸烟组年龄((52.5±9.0)岁)低于非吸烟组((56.7±9.4)岁)(P〈0.05),总胆固醇水平(4.21mmol/L)、回旋支SCF比率(61.2%)高于非吸烟组(3.70mmol/L,43.4%);多因素分析在校正年龄、总胆固醇因素后提示回旋支SCF比率(P=0.038,OR=1.994,95%CI:1.0403.823)与吸烟呈独立相关性。结论吸烟可能促进了SCF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和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不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电图碎裂QRS波患者与无碎裂QRS波患者的血管造影的TIMI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QRS波的发生有关,与其他的变量没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栓弹力图的特点,观察其与冠脉TIMI血流帧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9年01月01日至2021年11月30日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因胸闷、胸痛初次入院的患者2426例,根据入选标准,最终纳入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50例为观察组,纳入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且无冠脉慢血流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血栓弹力图、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观察组的冠脉TIMI血流帧数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吸烟人数18(36%)明显比对照组6(12%)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并未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R、K明显较对照组低,α角、MA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平均TIMI血流帧数与血栓弹力图的R、K、α角、MA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患者更容易引起冠状动脉慢血流;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血液系统呈高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功能明显增高,处于高血栓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TIMI帧数的临床及解剖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80例患者的749支冠状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CTFC).以及其与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血管直径、血管狭窄程度、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1)狭窄<50%的冠状动脉的帧数与冠脉血管直径正相关,与收缩压、心率负相关。相关系数(r)和P值分别为:前降支CTFC与血管直径r=0.312,P=0.002;与收缩压r=-0.241,P=0.019;与心率r=-0.165.P=0.05。回旋支CTFC与血管直径r=0.298,P=0.0001;与收缩压r=-0.267,P=0.001;与心率r=-0.172,P=0.033。右冠与血管直径r=0.210,P=0.05;与收缩压r=-0.274,P=0.001;(2)男性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TIMI帧数分别为23.55±8.90帧;29.77±15.55帧;21.08±9.28帧;女性患者分别为LAD19.97±6.19帧;23.42±9.48帧;17.04±5.99帧,P值分别为0.023、0.001、0.001;3)按冠状动脉狭窄<70%、70%-90%、>90%分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三组之间CTFC具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1、0.001、0.0001。结论:(1)TIMI帧数计数是反应冠状动脉血流较好的连续变量;(2)冠状动脉血管直径与CTFC明显相关;(3)CTFC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明显相关;(4)男性患者的CTFC明显长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红细胞压积的相关性。 方法 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205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1例红细胞压积〉42.9%者作为研究组,104例红细胞压积≤42.9%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变量。 结果 研究组年龄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及前降支动脉SCF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r=0.238,P=0.001)、前降支动脉SCF比例(r=0.206,P=0.003)和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r=0.209,P=0.003)与红细胞压积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OR=1.031,95%CI(1.006,1.056),P=0.014]、前降支动脉SCF的比例[OR=1.919,95%CI(1.038,3.547),P=0.038]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 结论 男性前降支动脉SCF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高水平红细胞压积可能促进了SC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3例诊断为 ACS 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 PCI 术的患者,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根据尿酸是否正常分成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 PCI术中的冠脉血流情况,并随访 PCI 术后心功能变化以及一个月和半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高尿酸组 Gensini 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 <0.01)。血清尿酸水平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 =0.301,P <0.05)。高尿酸组 PCI 术中慢血流的发生率为28.3%,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血尿酸是 PCI 术中出现慢血流的独立预测因素(OR =5.579,95%CI 2.163~14.389,P <0.01)。术后心功能及随访期间 MACE 事件的发生率高尿酸和正常尿酸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ACS 患者血尿酸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重;合并高尿酸血症的 ACS 患者接受 PCI 治疗时,发生冠脉慢血流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内缺血预处理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快速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或2支冠状动脉狭窄70%-85%的冠心病患者17例,随机分为心内缺血预处理组(8例)和非缺血预处理组(9例)。介入治疗前,心内缺血预处理组实施2周期心内缺血预处理,分别监测两组患者靶血管狭窄近端和远端的非闭塞压、闭塞压。结果缺血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前靶血管闭塞压由(22.08±19.14)mmHg升高至处理后(25.46±19.04)mmHg(P=0.011),血流储备分数由(70.30±16.05)%升高至(77.53±13.4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侧支血流显著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内缺血预处理可以提高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冠状动脉楔压及血流储备分数,改善侧支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息和运动后的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n=22)、轻-中度病变组(n=54)和严重病变组(n=44),检测三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比较三组的静息ABI、运动后ABI、Gensini积分,并对静息ABI、运动后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严重病变组的静息ABI、运动后ABI水平明显低于与正常组、轻中度病变组(均P〈0.05);随病变程度增加Gensini积分显著增加(P均〈0.01);静息ABI与运动后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呈负相关(r=-0.55、-0.89,P〈0.01)。ROC分析显示运动ABI的ROC图曲线下面积(0.752)大于静息ABI的ROC图曲线下面积(0.64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息ABI及运动后ABI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以运动后ABI相关性更密切,运动后ABI对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DIVER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组织灌注、心脏功能及9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86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造影证实病变血管完全闭塞。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的43例患者为抽吸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PCI的43例患者为非抽吸组,比较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术前及术后血B型钠尿肽原(Pro-BNP)水平、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功能以及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95.35%(41/43)与79.07%(34/43),χ^2=11.862,P=0.0006];抽吸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抽吸组[93.02%(40/43)与81.40%(35/43),χ^2=6.06,P=0.0335];抽吸组TIMI 2级血流(慢血流)、TIM10—1级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抽吸组[分别为6.98%(3/43)与13.95%(6/43),χ^2=3.12,P=0.0495,及0与6.98%(3/43),χ^2=5.29,P=0.0352];抽吸组术后1d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20±0.054)%与(0.408±0.052)%,t=1.0496,P=0.766;(56.5±4.5)mm与(57.6±4.4)mm,t=1.0419,P:0.7832);抽吸组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52±0.050)%与(0.432±0.049)%,t=3.3957,P=0.0482;(0.469±0.053)%与(0.413±0.052)%,t=4.9457,P=0.0336];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非抽吸组[(49.6±5.1)mm与(53.4±4.6)mm,t=3.4548,P=0.0473,(46.5±4.4)mm与(50.2±4.8)1/1/13,t=3.7260,P=0.0421]。随访9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0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抽吸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非抽吸组(2.33%与6.98%,χ^2=4.4351,P=0.0463)。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应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Pd)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6例为Ⅰ组,男33例,女2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78例为Ⅱ组,男46例,女32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P波最大值(Pmax)、P波最小值(Pmin)、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患者Pd、Pmax与Ⅱ组比较明显延长(39.6±13.2vs21.4±11.9ms,122.3±17.1vs103.8±12.6ms,均P<0.01),且Pmax、Pd均与校正的TIMI帧数呈明显正相关(r=0.803,r=0.839,均P<0.01)。结论: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值较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明显延长,且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脉压、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征  陈风  过云峰 《临床荟萃》2006,21(22):1608-16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脉压(PP)、收缩压(SB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4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n=135)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n=106)。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以及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血压参数。分析各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的关系,各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年龄、收缩压、脉压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0.01),且年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SBP、PP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尤其以3支病变患者更为显著(P〈0.05)。而DBP低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且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有逐渐降低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年龄、糖尿病史、吸烟、SBP、P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41,0.227,0.385,0.517,0.087,0.053,P〈0.05~0.01)。③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BP、PP、年龄、糖尿病史、吸烟与冠状动脉3支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OR分别为:1、283,1.787,1.535,1、950,1.779,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PP、吸烟、与冠状动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β=0.301,1.955,0.107,0.240,P〈0.05~0.01)。结论 PP、SBP增高,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PP、SBP呈正相关,PP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索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7年4月拟诊为冠心病(CHD)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05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冠脉造影正常组,造影时抽血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根据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探讨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冠脉造影正常者,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娃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2)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Gensini积分〈40分者相差艰著(P〈0.05),但在三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40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联系,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冠心病不同病情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9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组(n=28)、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143)、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n=26)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94)。根据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组。根据Genisin积分分为轻、中、重狭窄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CysC浓度及STEMI组发病24h内、1周后的CysC浓度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uA组和NSTEMI组血清CysC浓度显著高于sA组及sTEMI组24h内的血清CysC浓度(P〈0.05),STEMI组1周后血清CysC浓度明显升高(P〈0.05)。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清CysC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组(P〈o.05)。中、重度狭窄组血清CysC浓度较轻度狭窄组有所增高(P〈0.05)。【结论】随着血清CysC浓度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也逐渐增加。但在急性心肌梗死24h内CysC明显下降,恢复期可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冠心病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阴性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为因变量,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元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除总胆固醇、血糖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仅有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纽(P〈0.05)。冠心病纽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分数显著相关(r=0.25,P〈0.05;r=-0.32,P〈0.01),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任何自变量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均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SF患者(CSF组)与60例冠状动脉及血流正常人群(对照组)。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记帧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所有患者的血生化、Lp-PLA2和hs-CRP水平。结果2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对照组相比,CSF组患者Lp-PLA2、hs-CRP和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 0. 05)。CSF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记帧法计数(TFC)和平均TFC显著更高(P 0. 01)。随着CSF中涉及的冠状动脉数量的增加,Lp-PLA2的水平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 (OR=1. 009,P=0. 046)、hs-CRP (OR=1. 071,P=0. 048)是CSF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Lp-PLA2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 407,P 0. 001)。以血浆Lp-PLA2水平作为测试变量,ROC曲线分析表明曲线下面积为0. 676 (P 0. 05)。结论与冠状动脉解剖正常人群相比,CSF患者血Lp-PLA2、hs-CRP水平较高,且是CSF的独立预测因素,较高的Lp-PLA2水平与CSF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的患者为CSF组,冠脉造影血流正常的患者20例为NCF组.以校正TIMI帧数>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像差显微镜下计数EPCs克隆形成单位,评估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水平的差异.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脂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CSF组外周血EPCs水平较NCF组明显下降(11.2±2.9 vs.17.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7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l例,血管内径狭窄&;lt;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gt;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lt;0.05)、C组(t=16.92;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lt;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lt;0.05)、C组(t=12.08;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lt;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林斌  章耀  王凯华  王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51-1652
目的:研究急性心梗(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梗死部位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及101例AMI患者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A)、E/A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支病变组舒张、收缩功能开始出现异常(P〈0.05),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舒张功能、收缩功能下降更为明显(P〈0.01)。不同梗死部位急性心梗的舒张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收缩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非ST段抬高心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时冠状动脉病变影响心脏功能。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减退。由于梗死部位不同,左心收缩舒张功能亦随之变化,尤以广泛前壁,前壁和(或)前间壁梗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295例因胸痛、胸闷、心悸等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判定标准分为慢血流组(n=196)及血流正常组(n=99).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导致慢血流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痛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血流组男性(73.5%比42.4%,P<0.01)、吸烟者所占比例(36.2%比24.2%,P=0.038)显著高于血流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12±0.25比1.21±0.36,P=0.014)显著低于血流正常组,血尿酸水平(370.34±107.9比326.90±92.4,P<0.01)显著高于血流正常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尿酸升高是影响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尿酸升高可能参与冠脉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