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至关重要.笔者根据CSSD的行业标准及JCI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就人员、制度、管理模式、设备等4大因素对质量管理的影响进行阐述. 1质量管理 (1)人员:合理配备人员及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适应消毒供应中心学科的发展.(2)制度:系统的工作制度有利于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地执行操作技术,达到全程质量管理的目标,使每项工作标准均有章可循: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相关记录,保证供给物品的安全,有效而实际的追溯制度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和患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消毒供应中心合理的岗位管理,建立医院重复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机制,加强医疗安全的基础保障系统,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安全。方法合理设置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岗位,并对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安全得到保证。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是医院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医院的感染,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化管理,能够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监测及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环节质量管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由院感染控制科、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检查和考评各环节工作质量是否符合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标准的要求. 结果 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加强了供应室护士的培训及消毒灭菌监测,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绪论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要求实施操作,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落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方法在新的《ws 310.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指导下,根据儿童医院特点,并结合消毒供应中心现有条件,在岗位流程、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方面进行改进、补充和完善。结果通过改进、补充和完善制度,建立了一套具有儿科特色的,适合儿科临床医疗、护理需要的工作流程。结论根据医院特点落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保证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翟楠  阿荣 《中国卫生产业》2014,(21):103-10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物品召回管理预案的实施,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及应急能力。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合理基础设置管理,建立指控制度,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和素质培养,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技术本领,加强慎独责任心。结果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管理追溯召回制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预案可循,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建立科学有效质最控制管理体系是确保无菌物品质景的重要的保障,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的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社会化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规范执行制度、节约成本、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工作、改善工作模式,实施集中式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细节管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应用前对比P0.05。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并能够与临床科室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沟通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实施社会化护理服务措施,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节约供应成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开展优质服务方法及质量管理效果.方法:消毒中心开展以提供优质服务及开展质量管理为重点的实践活动,为提升工作技能,更好地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好病人,须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培训.结果:质量管理开展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服务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各科室的无菌用品均由消毒供应中心提供,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护理质量与临床医疗均受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影响.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能有效地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能为相关医务人员与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科室联系制度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科室联系制度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且对持续改进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实行科室联系制度,加强临床科室对供应中心的质量监管,加强沟通。结果实施科室联系制度前后供应中心回收清洗、包装、无菌物品发放质量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供应中心年度满意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82.87%升至93.33%。结论通过建立科室联系制度,加强与科室沟通,有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落实《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方法在新颁布的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指导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特点,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各项消毒隔离工作,其中包括:环境的消毒管理、地面及物体表面的消毒管理、器具的消毒管理,补充完善各项消毒隔离监测制度,加强科室人员消毒隔离的岗位培训并纳入考核机制,落实保洁工作制度。结果加强了消毒隔离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确保消毒隔离各项工作质量合格率。结论规范和细化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工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工作管理,保证无菌物品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绩效分配考核体系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绩效分配考核体系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和实施效果。方法运用竞聘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为主的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绩效考核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医疗和病人安全,提高了服务满意度,降低了差错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工作质量,促进了该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规范口腔器械消毒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做好调研,进行全员岗位培训,建立消毒供应中心组织管理系统,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器械和工作流程管理,全院器械集中消毒。结果全院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顺利进行了器械交接,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得到保证,清洗、包装、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2%、99.6%、100.0%。结论对全院器械实行集中消毒、规范化管理,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引起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针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出现的相关风险,2014年7月1日起,医院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实施整改工作,通过实行每日检查以及定期监测等方法,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整改前(2012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和整改后(2014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出现的感染风险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和数据统计,比较两段时间内去污区各项监督检查的不合格率及出现问题的百分率。结果整改后,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护士长每日检查不合格率2.88%、岗位组长每日质量控制检查不合格率4.46%、质检员定期监测不合格率0.00%与整改前(24.11%、26.02%、60.00%)比较均明显较低(χ2=5.819、5.565、7.650,P0.05),整改后,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回收、分类、清洗等各项工作出现问题的总发生率3.62%与整改前11.80%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净化感染控制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涉及各环节的各项运作,必须加强检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及早发现缺陷,及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秀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877-5878,5886
目的探讨在控制医院外科感染中,应用集中式、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2008年以前中心供应室采取相对陈旧的供应模式,2009年1月份开始实行集中式、规范化的中心供应室的管理模式,按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整体改建消毒供应中心,明确各部分职能,强化管理,规范流程。结果集中式、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保证消毒、清洁、灭菌的彻底,保证消毒质量。结论集中式、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能够减少污染,简化流程,实现物品零缺陷,降低医院外科感染,更利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梁飞凤 《现代医院》2007,7(2):118-118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及服务质量,消除医院感染的隐患。方法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及管理程序进行改造。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的改造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为零。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完善、合理的布局和工作流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如何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方法从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的准备、人员的准备、工作流程和制度的建立、加强流程全程质控管理几方面做好。结果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只有实行集中管理及加强全程质控,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才能为临床提供优质的物流中心,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中加强环节管理,以提高无菌物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于2012年在消毒供应中心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加强各环节管理,随机调查2011-2013年实施环节管理前后的消毒灭菌包各10 000例,对器械包合格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成立质控小组、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器械合格率提高到98.45%,医院感染发生率降至0.17%。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加强各环节管理,能发挥潜能,改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环境质量、减少污染,对消毒供应中心层流净化管理与无菌物品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方法:按医院感染管理和质量管理要求对相关区域做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及尘埃浓度测定。结果: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层流净化进行严格的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尘埃浓度测定结果均符合环境和国标的要求。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完善质量控制方法,不断提高层流净化空气质量,减少了污染,达到了医院感染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消毒供应中心物品质量控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物品的质量控制,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通过严格的下收下送环节质量控制,清洗、包装、灭菌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灭菌后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正确储存和发放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 确保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通过各环节质量控制与实施,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梁飞凤 《现代医院》2007,7(5):109-110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及服务质量,消除医院感染的隐患。方法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及管理程序进行改造。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的改造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到零。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完善、合理的布局、工作流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认真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与包装和灭菌技术,并落实10个工作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于2009年起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管理模式,经过3年的实际工作运行,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