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内分泌科及胸外科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胸部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50.5±8.9)岁,病程1~8(4.0±3.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6例,水肿5例,皮肤瘀斑、皮肤变薄及向心性肥胖4例,满月脸、色素沉着3例。患者血ACTH、血皮质醇及24 h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升高,皮质醇分泌均不被小/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所抑制。肺组织病理显示小细胞肺癌3例,胸腺类癌2例,支气管类癌1例。胸腺类癌和支气管类癌手术切除疗效较好,小细胞肺癌合并异位ACTH综合征首选化疗,但预后差。结论胸部肿瘤是异位ACTH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临床中如果出现低血钾、高血压、高血糖、水肿等症状,血皮质醇及ACTH水平明显增高要高度怀疑异位ACTH综合征,应及时筛查胸部CT及气管镜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胸部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7-2013年确诊的5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不具有库欣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但均出现低血钾、水肿,3例伴有糖代谢紊乱,3例伴有高血压,1例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病程15 d-2月。实验室化验显示严重低血钾碱中毒,血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且昼夜节律消失,血ACTH明显增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CT和/或MRI,5例患者均找到异位肿瘤,1例卵巢肿瘤,3例肺癌,1例食管癌术后肝转移。结论对病程短、顽固性低血钾、水肿明显而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患者,应及时检测血浆ACTH和皮质醇水平,明确是否为异位ACTH综合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2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复习相关文献,提出避免误诊、漏诊的措施.结果 异位ACTH以糖代谢紊乱、高血压、低血钾、水肿等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浆皮质醇、ACTH明显增高及严重低血钾、碱中毒;CT可发现大部分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临床少见,其鉴别诊断困难、肿瘤定位重要,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17例异位ACTH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未明确病因异位ACTH综合征的最佳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随访的17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临床上大多具有库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均有低血钾性碱中毒,血皮质醇明显升高且节律消失,尿皮质醇和血浆ACTH升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绝大部分不被抑制;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CT和(或)MRI,明确定位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良好;未明确定位的9例患者中,3例行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2例行右侧肾上腺全切除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治疗,4例单纯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治疗,患者高皮质醇状态均得到一定控制。结论根治性切除异位肿瘤预后较好。对于未能早期发现的患者,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单侧肾上腺切除或药物治疗是控制临床高皮质醇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未明确病因异位ACTH综合征的最佳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来随访的17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上大多具有库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均有低血钾性碱中毒,血皮质醇明显升高且节律消失,尿皮质醇和血浆ACTH升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绝大部分不被抑制;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CT和(或)MRI,明确定位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良好;未明确定位的9例患者中,3例行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2例行右侧肾上腺全切除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治疗,4例单纯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治疗,患者高皮质醇状态均得到一定控制.结论 根治性切除异位肿瘤预后较好.对于未能早期发现的患者,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单侧肾上腺切除或药物治疗是控制临床高皮质醇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异位ACTH综合征因其发病率低、尤因部分自然病程短的显性肿瘤所致的患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但其因高皮质醇血症引起的高血压、低钾碱中毒等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本文报道1例糖尿病合并由肺小细胞癌所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引起对异位ACTH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背景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为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CD)和异位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EAS),岩下窦静脉分段采血(bilateral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sampling,BIPSS)是鉴别两者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和技术要求高难以临床广泛开展,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igh-dose 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HDDST)及外周血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esmopressin,DDAVP)刺激试验操作较为简单,可广泛开展.目的 探讨外周血DDAVP刺激试验联合HDDST鉴别诊断库欣病和异位ACTH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经术后病理、临床指标、BIPSS确诊的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ACTH-皮质醇节律、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rinary free cortisol,24 h UFC)、外周DDAVP刺激试验后血ACTH及血皮质醇变化和HDDST后血、尿皮质醇变化,探讨外周DDAVP刺激试验和(或)经典HDDST不同切点鉴别诊断CD与EA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119例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中,CD 105例,男性10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38.20±12.52)岁;EAS 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4.86±17.17)岁.以外周DDAVP刺激试验后血ACTH升高幅度≥35%为切点,鉴别诊断CD与EA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9%和55.6%;以经典HDDST血和尿皮质醇抑制率均度≥50%为切点,鉴别CD与EA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2.0%和90.0%;联合外周DDAVP刺激试验血ACTH升高≥35%和HDDST试验血皮质醇(或尿游离皮质醇)抑制率≥50%为切点,鉴别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3%和87.5%.结论 以外周DDAVP刺激试验作为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定位试验,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较低;以HDDST作为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定位试验,敏感度较低,但特异性较高;两个试验联合诊断,可提高鉴别库欣病和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库欣综合征3种不同类型病例诊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医生借鉴.方法 分析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库欣病1例,异位ACTH综合征1例,肾上腺腺瘤1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存在血皮质醇节律消失和尿游离皮质醇升高.库欣病和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血ACTH水平升高, 影像学检查分别发现垂体微腺瘤和左下肺占位病变(术后病理为类癌);肾上腺腺瘤患者血ACTH水平降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库欣病患者可抑制,在异位ACTH综合征和肾上腺腺瘤患者不被抑制.结论 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有其不同临床特点,对此种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帮助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判别标准下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在库欣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7-2012年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确诊74例库欣综合征患者,检测其8∶00、24∶00血清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8∶00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re,ACTH)及血钾,结果与同期确诊的75例非库欣超重/肥胖及84例非肥胖患者比较。以睡眠和清醒2种状态行午夜静脉抽血。结果 (1)睡眠状态下行午夜血清皮质醇检测的库欣综合征组8∶00、24∶00血清皮质醇及尿游离皮质醇高于超重/肥胖及非肥胖对照组。清醒状态下的库欣综合征组8∶00、24∶00血清皮质醇及尿游离皮质醇高于超重/肥胖及非肥胖对照组,超重/肥胖组24∶00血清皮质醇高于非肥胖组。(2)睡眠状态下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为50、138、207、229、331nmol/L时,对库欣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97.1%、85.7%、77.1%及68.6%,特异性分别为24.1%、75.9%、86.1%、92.4%及98.7%。清醒状态下上述各水平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0%、97.4%、92.3%、84.6%及71.8%,特异性分别为11.3%、67.5%、82.5%、87.5%及96.3%。结论睡眠状态下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为207 nmol/L、清醒状态下为207nmol/L或229 nmol/L时有较好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ushing综合征各种病因的临床特征,评估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2006年住院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Cushing综合征的15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85%左右的病人有典型的Cushing外貌,肾上腺腺瘤占33.8%,其中85%为育龄女性。约半数病人出现低血钾和糖尿病。血糖异常、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8.7%、72.6%和67.6%。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不被午夜1mg地塞米松抑制、24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清晨血皮质醇升高。在Cushing病和肾上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中,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6.8%和90.8%,ACTH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2%%和65.1%。【结论】本组病例肾上腺腺瘤比例高,糖尿病发生率高。结合ACTH检测,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以及影像学检查,方可对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李磊 《大家健康》2014,(9):209-209
目的:对胸部肿瘤以致异位ACTH综合征进行分析,找到其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式,进以提高其治疗水平,促进医学发展。方法:通过对2003年2月至2012年3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胸部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9例患者治疗过程及临床病状进行分析整理,确定胸部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临床特点,同时分析其治疗方式,找到最佳治疗方案。结果:我院确诊并收治的9例患有异位ACTH综合征的患者,其主要临床病征为,低血钾、高血压等现象,部分病人出现水肿现象。采用胸腺类癌及支气管类癌手术进行切除对治疗异位ACTH综合征有一定的效果,对小细胞肺癌合并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首选化疗方式,但是采用化疗进行治疗效果虽然优于其他方式,可是预后效果却不理想。结论:胸部肿瘤极容易引发异位ACTH综合征出现,在患病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低血钾、高血压或水肿等症状的患者就极有可能出现异位ACTH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策略.方法 分析2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并做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血ACTH和尿游离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等临床特点.1例患者胸部CT检查发现左下肺结节,经手术证实为类癌.另1例患者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上肺、中肺多个小结节样影,不能明确性质;奥曲肽显像结果阴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PET/CT)检查于右肺上叶前段见一放射性浓聚结节影,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当常规影像学检查结合奥曲肽显像不能明确肿瘤性质和部位时,PET/CT检查可提高肿瘤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例嗜铬细胞瘤导致的ACTH依赖性高皮质醇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方法 ①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嗜铬细胞瘤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EAS)的患者的诊治经过;②回顾性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0余例嗜铬细胞瘤所致EAS的临床和生化特点.结果 本例男性,23岁.1年体重增加5 kg.有多饮、多尿、多汗及手抖等症状.经详细检查最终诊断为嗜络细胞瘤所致的EAS.结论 ①流行病学:嗜铬细胞瘤所致EAS占全部EAS的5%~25%,发病年龄12~74岁,女性比例高(F:M=7:1);②临床特点:低血钾和高血压更常见,多为单侧肾上腺占位,偶有双侧病变;③生化特点:尿儿茶酚胺升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DDST)后的血皮质醇反向升高;④病理特点: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染色ACTH阳性;⑤术后转归:切除病变侧肾上腺后ACTH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37岁,于2006年无诱因出现明显肥胖,以面部及腹部为主,面颊发红,可见痤疮,腹部皮肤可见紫纹,伴血压升高,最高可达180/120 mmHg,曾服用卡托普利+螺内酯+硝苯地平治疗,控制尚可。2009年患者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腹腔镜切除右侧肾上腺。2010年12月患者觉症状无明显改善,2011年1月复查腹部 CT 可见左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头颅MRI可见垂体内结节状影,考虑垂体微腺瘤,在我院功能神经外科行伽玛刀治疗。至2011年12月患者觉体征改变不明显入我院内分泌科治疗。查体:血压176/120 mmHg,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多血质面容,颈后略显脂垫,双侧视野无偏盲,视力正常,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可见多处宽大紫纹。辅助检查:双侧肾上腺超声示左侧肾上腺形态饱满,体积增大,回声欠均(建议进一步检查),右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异常(双肾上腺区气体多)。垂体瘤伽玛刀治疗后,与原外院片比较的头颅 MRI显示,垂体内异常增强低信号病变较前明显缩小。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0.57 mU/L (参考值0.27~4.2 mU/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10.45 pmol/L (参考值<10.12 pmol/L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 )0.0067 nmol/L (参考值0.0029~0.235 nmol/L),泌乳素(prolactin,PRL)0.59 nmol/L(参考值0.1818~0.684 nmol/L),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 )7.78 U/L(1.5~12.4 U/L),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4.88 U/L(参考值1.7~8.6 U/L)。8:00、16:00、0:00血皮质醇分别740.75、660.6、782.21 nmol/L(参考值118.85~619.14 nmol/L),24 h尿游离皮质醇为21811.28 nmol[参考值(24 h)479.28~3211.77 nmol],ACTH<2 pmol/L。经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未被抑制[对照日尿游离皮质醇(24 h)21811.28 nmol,服用地塞米松后尿游离皮质醇(24 h)4306.86 nmol],经典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被抑制[对照日尿游离皮质醇(24 h)21811.28 nmol,服用地塞米松后尿游离皮质醇(24 h)1751.27 nmol]。2013年3月患者发现腹部和双侧大腿内侧紫纹较前增多再次入住我科。肾上腺CT:右侧肾上腺区结构稍乱,局部呈术后改变,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影,左侧肾上腺明显增粗,其内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垂体MRI:垂体右侧稍饱满,垂体内异常增强低信号病变较前(2011-12-12)稍减少。心脏超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张,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测血 ACTH 8.48 pmol/L,0:00、8:00、16:00血 皮 质 醇 分 别 为 656.17、883.93、694.32 nmol/L,尿游离皮质醇(24 h)6767.93 nmol。甲状腺功能正常。过夜法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未被抑制(对照日8:00血皮质醇883.93 nmol/L,小剂量地塞米松后次日8:00血皮质醇556.67 nmol/L,大剂量地塞米松后次日8:00血皮质醇572.42 nmol/L),说明皮质醇分泌增多以肾上腺自主分泌为主,遂诊断:库欣综合征,右侧肾上腺全切术后;垂体微腺瘤伽玛刀术后;左侧肾上腺增生。请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患者切除左侧肾上腺,终身激素替代治疗,患者拒绝手术,建议口服类固醇合成抑制剂(甲吡酮、酮康唑、米托坦)或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拒绝药物治疗,嘱其定期门诊复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ushing综合征各种病因的临床特征,评估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2006年住院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Cushing综合征的15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85%左右的病人有典型的Cushing外貌,肾上腺腺瘤占33.8%,其中85%为育龄女性。约半数病人出现低血钾和糖尿病。血糖异常、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8.7%,72.6% and 67.6%。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不被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24 h 尿游离皮质醇升高、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清晨血皮质醇升高。在Cushing病和肾上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中,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6.8%和90.8%,ACTH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2%%和65.1%。【结论】本组病例肾上腺腺瘤比例高,糖尿病发生率高。需结合多种现有常用实验检测方法,方可对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异位ACTH肿瘤围术期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安全可行麻醉方案。方法:5例患者经过术前补钾、降糖、降压准备,择期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原位肿瘤切除术。麻药按正常剂量的1/2进行诱导,全组诱导后地塞米松10mg静注,2例切瘤后分别氢化考的松100mg静滴。间断测血气,于术日晨、术中分离瘤体、切瘤后0h、1h、5h抽静脉血测ACTH和皮质醇浓度。术后继续补钾、预防用氢化考的松。结果:2例术中血钾〈2.5mmol/L,给予静脉补钾。剥离肿瘤时,ACTH较术前升高(P〈0.01),切瘤后ACTH骤然降低,甚至低于正常(P〈0.01)。1例术后8h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测血ACTH〈2.2pmol/L,氢化考的松400mg静滴后血压、心率回升。术后24h内血钾、ACTH、皮质醇恢复正常。结论:术前补钾、降糖,改善全身状况,麻醉用药减半,术中、术后监测血钾、血糖、ACTH和皮质醇,切瘤后应用氢化考的松预防皮质醇危象,是协助患者安全度过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同时检测患者血、尿皮质醇,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将所得结果与6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中HPA轴功能紊乱率为22.8%(29/127),对照组为10.8%(7/65).2型糖尿病患者多项HPA轴指标,包括8:00和16:00血皮质醇、日平均血皮质醇及尿游离皮质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伴HPA轴功能紊乱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 h后血糖(2 h PPG)及AUCG均高于不伴HPA轴功能紊乱的患者(P<0.05).剔除性别、年龄、BMI及腰围的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8:00、16:00和24:00血皮质醇、日平均血皮质醇及尿游离皮质醇与FPG、2 h PPG及AUCG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AUCG是影响8:00、16:00血皮质醇及日平均血皮质醇的独立相关因素;2 h PPG与24:00血皮质醇及尿游离皮质醇独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PA轴功能紊乱的患病率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与HPA轴功能紊乱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67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小剂量(2 mg)及大剂量(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分组。组1(n=11):2 mg及8 mg DST均不能抑制;组2(n=15):2 mg DST不能抑制,8 mg DST能抑制;组3(n=41),2 mg DST能抑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激素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组3比较,组1和组2患者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患病率以及腰臀比、收缩压、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8:00和24:00血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均增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低;上述指标在组1和组2间无明显差异。组1所有患者除DST不能抑制外,还伴有其他至少1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紊乱症状。结论小剂量DST对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和尿皮质醇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7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晨8:00时血清皮质醇水平与BMI、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和OCTT2h血糖、空腹和OGTT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HOMA-IR)、空腹血清胆固醇、HDL-C、LDL-C、TG、Apo-A1、Apo-B、血清尿酸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不相关,而24h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则与BMI、腰围、臀围、收缩压、空腹胰岛素、HOMA-IR和TG呈正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24h尿游离皮质醇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67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小剂量(2 mg)及大剂量(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分组.组1(n=11):2 mg及8 mg DST均不能抑制;组2(n=15):2 mg DST不能抑制,8 mg DST能抑制;组3(n=41),2 mg DST能抑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激素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组3比较,组1和组2患者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患病率以及腰臀比、收缩压、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8:00和24:00血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均增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低;上述指标在组1和组2间无明显差异.组1所有患者除DST不能抑制外,还伴有其他至少1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紊乱症状.结论 小剂量DST对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