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该室2004~2013年参加卫生部临床微生物学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失控原因,提高实验室对病原菌的检测能力及药敏试验的准确性。方法对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菌株按其要求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将该室的结果与临检中心回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0年共收到质控样品150份,细菌的存活率为99.33%(149/150);污染率为0.67%(1/150);细菌鉴定的正确率为95.33%(143/150);药敏试验的正确率为94.76%(253/267)。结论该室对室间质评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正确率较高。药敏试验应注意酶学试验及处于中介水平的药敏结果,并要合理应用CLSI文件中的药敏规则。  相似文献   

2.
我省从1989年开展细菌室间质评,药敏试验质评也同时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实验室对药敏室间质评不够重视,药敏试验没能够像菌株鉴定一样列为考核.2001年开始经过2年的试评,从2003年细菌室间质评正式将药物敏感试验列为考核项目,现将本年度回报结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基本情况:按室间质评要求,全年考核二次,每次2株菌;每株菌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根据NCCLS有关规定选择[1]A、B、C及U组(有选择性)若干种.药敏菌种来源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参考值2株菌以卫生部标准为标准,2株菌以省内参考实验室结果平均值为标准.采用PT方案计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我室2002年参加卫生部、广东省临检中心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我室微生物检验技术水平。方法:对卫生部、广东省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菌株按其要求进行分离检测鉴定,对质控回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我室参加2002年卫生部、广东省微生物室间质评的总共2l份标本中,只有一份标本我室鉴定结果与正确回报结果有偏差,为同属但不同种。结论:我室微生物鉴定准确度较好,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参加部、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能提高实验室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4.
吴茂红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3):251-252,214
我省从1989年开展细菌室间质评,药敏试验质评也同时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实验室对药敏室间质评不够重视,药敏试验没能够像菌株鉴定一样列为考核。2001年开始经过2年的试评,从2003年细菌室间质评正式将药物敏感试验列为考核项目,现将本年度回报结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基本情况:按室间质评要求,全年考核二次,每次2株菌;每株菌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根据NCCLS有关规定选择犤1犦A、B、C及U组(有选择性)若干种。药敏菌种来源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参考值2株菌以卫生部标准为标准,2株菌以省内参考实验室结果平均值为标准。采用PT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该院微生物实验室历年参加室间质评的调查结果,验证评估整体业务水平.方法 对2000~2009年参加微生物室室间质评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43株室间质评菌株中,回报结果正确率94.4%.大肠杆菌97.9%,葡萄球菌91.7%,非发酵菌81.8%,弧菌科85.7%,念珠菌94.4%,其他81.8%.药...  相似文献   

6.
卫生部临检中心2002年全国临床细菌学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悉山东省各级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绝大多数参加省临检中心的质控活动,仅几个实验室参加全国临床细菌学室间质评活动(EQA)。回顾2002年EQA的15份标本,其中有4株临床少见菌株,鉴定有一定难度。通过EQA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7家采供血机构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方法 2014年度共开展了2次细菌检测室间质评活动,每次质评包括6个阳性标本和4个阴性标本,采用冻干后常温运输的方式发放。参评实验室通过在线信息系统OASYS完成质评结果的上报。结果 2次质评活动均有17家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参加。第1次室间质评阳性标本的检测符合率为94.1%(16/17);第2次室间质评,阳性标本的检测符合率为100%(17/17),阴性标本的检测符合率为76.5%(13/17)。结论通过参加细菌室间质评,可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也可将其作为工作人员日常考核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非发酵菌是临床标本中常见菌之一,但其鉴定较难.据省临检中心有关资料统计,曾有82%的实验室对一株洋葱假单胞菌作出错误鉴定.我们于近年参加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现将对其中非发酵菌的鉴定作一小结,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6 8份脐部分泌物均来自我院NICU病房患儿 ,年龄最小 1天 ,最大 2 8天 ,脐部分泌物用无菌棉试采取 ,取样后立即送细菌培养室。1.2 细菌分离及鉴定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李仲兴等《细菌诊断学》所介绍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 ,接种微量生化管 ,细菌鉴定列种 ,微量生化反应管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2 结果2 .1 病原菌分布  6 8份标本中检出有致病菌 6 3份 ,检出率 92 .6 % ,其中有 4份检出 2种致病菌。检出的 6 3株菌株中 ,革兰阳性球菌 4 9株 (77.8%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4 4株 (6 9.8% )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脑脊液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对送检的脑脊液标本569份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检出细菌阳性标本93份(16.3%),其中革兰阳性菌52株,革兰阴性菌38株,真菌3株。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革兰阴性菌对常用药物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碳青霉烯类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神经内外科患者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多见,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院内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对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2~2013年送检的652份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652份送检的ICU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3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7株,革兰阳性球菌108株。位于前5位革兰阴性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位于前3位革兰阳性致病菌依次为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提示大多数致病菌均呈多重耐药。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12.
01年~08年间,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细菌室间质评活动共发放标本80份据回执结果应分离出病原菌82株.经统计分析细菌间构成比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该院2008~2010年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药敏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剂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细菌室2008 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临床标本中分离菌种占前4位的革兰阴性菌,分析其在不同病区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共分离了6 569株革兰阴性菌,检出比例在前4位的革兰阴性菌有大肠埃希菌1 182株(17.99%)、肺炎克雷伯菌1 024株(15.59%)、铜绿假单胞菌880株(14.40%)、鲍曼不动杆菌586株(8.92%),这4种菌占所有的革兰阴性菌的56.90%.这4种菌普遍对碳青霉烯类的每种菌还有其各自的特点.不同病区同一种菌对抗菌剂的敏感率差异很大.结论 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不但要动态监测本院细菌分布和耐药性,而且也要参考该病区的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剂才能有效控制耐药细菌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临床细菌药敏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是细菌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的评价方法。笔者将陕西省 1 998~ 1 999年两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1 概况1 .1 活动次数 全省药敏试验室间质评活动和细菌检验室间质评活动同时进行 ,即在每次做菌种鉴定的同时要求用 K-B法测定其中一种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全年鉴定 8株细菌 ,做药敏试验 4株。1 .2 药敏纸片 每年每次活动测定的药物种类是固定的 ,共有 5种 :青霉素 ( P-G)、氨苄青霉素 ( AMP)、头孢唑啉( CFZ)…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细菌室收到痰液标本1428份,共培养出各种细菌(致病条件致病菌)380株,阳性率为26.6%。其中G杆菌324株占85.3%,G^ 球菌56株占14.7%。收到尿液标本1276份,共培养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402株,阳性率为31.5%,其中G^-杆菌2/82株,占70.2%,G^ 球菌120株,占29.8%。由此可见,泌尿系及呼吸系统感染的均以G^-杆菌为主,经过药敏试验,证明呼吸以及泌尿系感染的菌种和药敏试验结果,存在差异。某些抗菌素使时药菌株逐年增加。提示根据不同病情和感染部位。相应的药敏结果,合理正确的应用药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据悉山东省各级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大多数参加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的质评活动,仅少数实验室参加全国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EQA)。通过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2004年全国临床微生物EQA,极大地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知识,确实受益匪浅。在1年3次活动15个临床标本中,我们感觉有4株临床少见菌,经全自动和半自动微生物仪鉴定后,仍需要增加某些确证试验,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室来讲,进行鉴定更加困难。回顾EQA感慨万千,有经验也有教训,愿与同仁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取,让更多的实验室了解EQA内容,尽早运用2004年美国NCCLs对药敏试验更新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痰标本中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出的156株致病菌进行分类,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 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占76.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1.8%,真菌3株占1.92%,且细菌多表现为多重耐药性.结论 加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护,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00~2005年参加全国血液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的结果及总结.方法 对6年中参加的17次全国血液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共170幅彩图的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70例回报结果中,回报正确120例,错报50例,其中同系统错误14例,异系统错误15例,少见的细胞或寄生虫等错误21例.结论 参加全国血液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正确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近年来住院患者血培养中致病菌的种类及阳性率情况。方法对1050份血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050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184株24种,总阳性率为17.5%,其中革兰阳性菌89株10种,占8.5%,革兰阴性菌95株14种,占9.0%。结论184株24种致病菌中,葡萄球菌比例最高,共计48株,占所分离致病菌的4.6%,占革兰阳性菌的53.9%。95株14种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共计28株,占分离致病菌的2.7%,占革兰阴性菌的29.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VITEK32系统在细菌室间质评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用VITEK32对38株质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23株革兰阴性(G-)菌,鉴定正确19株,4株间接鉴定正确,鉴定时间平均7 h;12株革兰阳性(G )菌,鉴定正确7株,间接鉴定正确2株,鉴定错误3株,鉴定时间平均11 h;3株酵母样真菌间接鉴定正确,所用时间为24或48 h.结论 VITEK32对G-菌鉴定准确、快速;对G 菌鉴定较快,但有少数鉴定错误;对酵母样真菌鉴定效果较好,但需补充少数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