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基于城市泛景观理论体系,从泛景观理论体系的主要作用力"泛景观力"的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出发,提出泛景观系统构建的"五步营造法"策略,即"寻此势""明远道""营四境""优两术""理五微",并经过多个项目实践论证得出此策略符合认识事物从整体到局部、从客观到主观、从掌握规律到转化变通的一般规律,可用于指导项目实践.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才岛建设的先行启动项目之一,高速立交花园通过梳理现状条件"变废为宝".基于城市泛景观"五步营造法"理论,将高速立交下的废弃地打造成为"生态自然、绿色休闲、活力共享"的桥下花园.设计在赋予其生态海绵、休闲运动健身功能的同时,通过疏林草花的植被搭配、缓坡坑塘的地形梳理,为潮连岛打造一处清新疏朗的花园,是江门市第一处利用立交桥下空间建造的大型公园,未来将成为珠西地区首创的立交绿化典范,是展现江门新时代文明风貌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泛景观理论体系,充分运用城市泛景观力,不拘泥于地块本身,将城市内孤立、片段的特色景观资源活化,并与"自然、城市、建筑、人"有机整合成为统一的城市大景观系统,充分发挥景观对城市的统筹、引领、串联、渗透等作用力,发挥景观资源对城市的特色塑造、活力打造作用力.通过"五步营造法",即"寻此势""明远道""营四境""优两术""理五微",打造承载临港活力、凸显天文主题、建设海绵示范,特色明确、景城合一、生态美好的城市新意象.  相似文献   

4.
刘云佳 《城市住宅》2021,28(8):15-19
目前,中国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增长期,随之而来的"城市扩张"和"城市美学"的矛盾凸显,"千篇一律"的城市导致城市景观几乎是同一种模式的翻版.作为城市景观生态领域的资深专家,赵文斌提出"城市泛景观"理论并应用于其参与的南宁园博园、上海星空之镜公园、北京世园会中国馆、APEC雁栖湖会都、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江门人才岛、重庆广阳岛等诸多项目实践.在近日召开的"生态的风景 风景的生态——2021生态保护修复创新实践论坛"上,围绕广阳岛生态修复模式,《城市住宅》杂志采访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院长赵文斌先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凸显.基于城市泛景观系统理论,在确定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以城市泛景观系统的主要作用力为切入点,构建涵盖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85个四级指标的城市泛景观系统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可量化的评价方式指导和评价城市泛景观建设,丰富城市泛景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的语境及研究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烨 《中国园林》2009,25(8):28-30
城市景观已经成为多个学科中频繁出现的词汇.以"景观"的词源开始,从城市景观实践促成专业的形成,到不同领域的城市景观营造理念,研究景观概念到城市景观概念的演绎过程,指出城市景观的出现是学科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自我拓展的需要.最终在理清相关专业发展脉络的同时,指出不同尺度下的多元化研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复兴背景下,商务区项目可以驱动城市空地、棕地等存量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发展纽带,但其用地特征通常会对优秀的景观营造和城市绿地发展形成制约。通过总结现代商务区属性,探讨目前相关实践中景观设计的特征和发展可能性,并以意大利米兰新门商务区项目的核心景观"树木图书馆"为例,归纳出"织联"平面与竖向设计、植物营造和文化艺术驱动的公众参与的设计策略,探讨以商务区公园、广场和植物园结合的形式实现众多利益相关方所期待的价值的方式。通过剖析商务区项目与设计,结合在经济、环境、社区发展、文化认知等方面为区域和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案例,以期为中国城市复兴实践中的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钰  赵文斌  杨陈 《城市住宅》2021,28(3):46-50
以设计为牵头,将项目管理与城市泛景观理论技术体系相融合,确保项目高质量呈现.设计牵头单位组建专业设计团队,建立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从方案设计、技术论证、施工图设计到现场落地实施全过程参与.设计管理与技术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相渗透,完善工作流程,实现从单一设计到多专业统筹多阶段参与的一站式服务与管控,充分发挥设计师主导性,提升设计价值,实现项目进度、质量、投资有效结合,保证项目品质效果及功能,满足项目运维绩效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9.
白雪 《城市住宅》2021,28(4):96-99
滨河区域占据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滨河空间在保证水利工程发挥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被寄予修复滨河生态、带动土地升值、提升人居环境的期望.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良性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城市滨河空间的诉求,提出"安全、生态夯基础""特色、合作创价值""风貌、功能塑情怀"3个方面的设计思路.比较开封护城河与新乡凤泉湖项目中景观主导滨河建设的实践情况,通过强调景观专业"后来居上"意识的重要性,推动多专业合作模式优化,为城市滨河空间探寻更健康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吕诗佳 《规划师》2011,27(5):69-73
从建构城市形态整体性秩序的角度出发,城市可分为主导性景观单元和从属性景观单元.从属性景观单元在功能上偏向于满足城市生活完善需求,在视觉景观上偏重体现城市整体空间秩序的协调和节奏感,在建构成本上需考虑有节制地利用各种资源.从属性景观单元的城市设计应采用"微弱设计"策略,即改变以地块为中心的思维定势,把既有资源与发展目标充...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双修"是生态文明理念下保持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城市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是保持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而合理利用现有景观,提升品质和利用效率,发挥其生态和城市景观的作用,是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长春市南湖公园改造为例,从空间格局、功能布局、生态环境、服务设施、地方文脉五大方面探讨综合性公园微更新改造的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变传统城市发展理念,通过低影响开发理念,建设生态排水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基于北方地区某住宅小区项目,从设计思路、场地分析、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竖向控制方案、目标实施,施工及建成效果,实现了从低影响方案、精细化设计到全过程施工全程把控,最终为小区居民呈现了一个与景观方案融为一体的海绵城市现场,对于海绵城市在北方地区的景观相融设计进一步做了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工业遗址作为城市最珍贵的文化历史记忆,其更新改造成为当今城市重点解决对象.2015年"城市双修"的提出对工业遗产改造和修复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方法.本文首先对"城市双修"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次根据"城市双修"理念对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进行研究,提出从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进行的改造策略,以期为我国以后的"城市双修"理论发展与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泰宁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的方案设计除了体现项目自身鲜明的建筑个性,还融入城市建设区域的整体风貌,并通过景观节点的布置与结合,营造了"开放热闹、全民参与"的体育气氛。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西安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丧失城市特色、古城风貌辨识度降低等问题,通过对景观文化形态的研究,以"文化"为因、"形态"为果,梳理城市景观空间演进规律,总结景观文化形态引导下的西安城市景观空间特征,以书院门步行街为案例研究其景观演进过程及当前景观空间的使用方式并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海市金山区中央大道道路景观设计的分析,探讨了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表现方法及规划策略.将中央景观带纳入城市设计、市政道路、园林景观交合的系统建设中来,重点突出景观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凸现道路景观对周边地境的渗透作用,营造一种城市景观与市民的"共生、融合、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强 《四川建筑》2002,22(Z1):18-2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迅捷而巨大的变化.看到这些了不起的成就的同时,是令人遗憾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城市文化个性的消失.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面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新世纪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本文提出,作为"生态城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景观的"生态化".文章阐述了人类在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理性的探索--形成"生态学"的同时,还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着富有感情色彩的审美活动--并正在逐步形成"生态美学".现在,是我们用生态学及其分支学科--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理论重新审视并研究城市和城市景观的时候了.作者指出在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时,还要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原理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设计".并提出在城市发展中要严格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景观区"和"文化生态景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中的生态因子进行城市景观设计;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建设生态园林,形成城市生态绿地体系;在设计中要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创作艺术化的城市生态景观等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最后作者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进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赋予城市生态美,是城市领导者、生态学家、规划设计师和建设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实施,稳步推进绿道建设,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1 000 km。硬质景观是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形成游径系统、标识系统和配套服务设施。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东岸贯通项目的考察,分析了城市绿道硬质景观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触媒",公共景观可以引发城市设计的"触媒效应",激发和带动城市建设,促使城市结构持续、渐进地发展,然而这种"触媒景观"长期以来却被城市建设者所忽视。在城市设计需要转换思路的当下,文章通过对公共景观的触媒特性展开讨论,并结合合肥政务新区天鹅湖公园项目的触媒效应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触媒景观"在城市设计项目中激发设计思维、丰富设计要素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地景化建筑通过水平延展的形体对城市基面进行自然化重构,积极地参与到城市景观的营造中。本文通过三个实际的设计案例,分析了地景化建筑基于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营造的设计策略,揭示出地景化建筑在城市、景观和建筑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