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原因,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疗效。方法:总结160例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10例出现断钉的可能原因。结果:①脊柱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或融合后失败;②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不熟练、置入位置不正确;③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④起撑开复位作用的螺钉负荷过大;⑤内置物取出时间过迟;⑥术后未佩戴支具或佩戴时间过短。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是综合因素,某单一因素加剧断钉发生;准确定位置钉,必要植骨融合,应用设计合理的椎弓根螺钉,术后常规佩戴合适的支具是防止断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前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利用骨性标志精确定位指导术中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疗效。方法:术前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利用骨性标志精确定位指导术中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外伤性腰椎骨折38例,术后CT扫描椎弓根螺钉位置进行评估。结果:共152处椎弓根均在术中一次置钉成功,术后CT扫描椎弓根螺钉位置优144枚,良8枚,差0枚。完全位于椎弓根内达94.7%,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利用骨性标志定位指导术中椎弓根钉置入技术具有术中损伤小、操作精确可靠、置钉准确、一次成功率高等优点,易于被术者所掌握,术中可减少X线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技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对3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人的深度和方向.徒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成像、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49个,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149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8枚螺钉(5%)有中等程度皮质穿破,即螺钉部分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没有相应神经症状。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严格遵循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熟悉解剖并结合CT扫描.术前准确测量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围手术期参数对比和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 VAS、ODI、Vobb 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 ODI 评分为(10.3±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87,P <0.05),此外观察组在 VAS、术后 Cobb 角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突出,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随访观察10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发现108例术后患者中有1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折断原因为局部应力集中及异常活动,多为技术因素。结论导致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的相关因素有:①胸腰段是断钉的好发部位;②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③术中是否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是否准确、是否有过度撑开、骨折节段是否植骨融合;④内置物留置体内时间过长;⑤术后是否严格佩带支具;⑥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  相似文献   

6.
肖强  刘静莉  漆启华  熊龙  陆欢  邓亮 《江西医药》2013,(11):950-953
目的比较“漏斗法”和解剖标记法在颈椎弓根螺钉置人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截取颈椎节段(C3-C7),供体年龄51—75岁,平均62.5岁,每例标本术前采用双源CT薄层扫描(1mm/层)测量C3-C7的椎弓根形态,包括椎弓根的宽度、椎弓根的内偏角、矢状角度。所有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漏斗法”置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置钉法(解剖标记法)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不借助任何影像设备.术后检测螺钉植入结果,根据是否造成邻近组织损伤分为一般破损和严重破损.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有5个椎弓根因太小不宜置钉.共计95个椎弓根植入螺钉纳入试验。漏斗法植入颈椎椎弓根钉50枚,其中41枚(8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9枚(18%),其中一般破损7枚(14%),关键破损2枚(4%),解剖标记法置入螺钉45枚,其中28枚(62.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17枚(37.8%),其中一般破损11枚(24.4%),关键破损6枚(13.4%),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法”植入技术植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性和准确率均较高,优于解剖标记置钉法。  相似文献   

7.
赵洪  曹晓建 《江苏医药》2012,38(11):1296-1298
目的评价克氏针钻头法在胸椎椎弓根置钉技术中临床运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横突上嵴与上关节突基底中线的交点为进针点,2.5mm克氏针钻头缓慢旋转进入钉道直至深度为30mm。椎弓根探子确认钉道5个壁后,直径3.5mm丝攻进行攻丝,再次探查骨道后,根据术前CT测量拧入相应规格的螺钉。25例患者共210枚螺钉纳入临床研究,螺钉位置根据术后CT扫描并按照Heary进行分级,评价其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采用克氏针钻头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210枚,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及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扫描有18(8.57%)枚螺钉穿透骨皮质,4枚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壁<2mm。按照Heary分级,其置钉准确性达98.09%(206/210)。结论克氏针钻头法在临床运用中能准确而安全地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并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患人员的放射线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的治疗.方法应用短节段C-D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5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较术前改善二级以上.结论短节段C-D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克氏针钻头法在胸椎椎弓根置钉技术中临床运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横突上嵴与上关节突基底中线的交点为进针点,2.5mm克氏针钻头缓慢旋转进入钉道直至深度为30 mm.椎弓根探子确认钉道5个壁后,直径3.5mm丝攻进行攻丝,再次探查骨道后,根据术前CT测量拧入相应规格的螺钉.25例患者共210枚螺钉纳入临床研究,螺钉位置根据术后CT扫描并按照Heary进行分级,评价其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 采用克氏针钻头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210枚,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及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扫描有18(8.57%)枚螺钉穿透骨皮质,4枚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壁<2mm.按照Heary分级,其置钉准确性达98.09%(206/210).结论 克氏针钻头法在临床运用中能准确而安全地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并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患人员的放射线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朱欢叶  李波  简月奎  孙泽宇 《安徽医药》2019,23(7):1277-127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由于其良好的矫形效果,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术式。但椎弓根钉置入增多会增加脊髓损伤的风险,同时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增加,植骨床减少,手术费用昂贵等弊端。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选择性节段置钉固定,其认为选择关键椎体固定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术中失血、增加植骨床、降低手术费用等优点。该文通过复习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就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的应用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2-3椎弓根螺钉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12-3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复位良好。无动脉损伤及其他手术并发症。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可获得骨折即时复位,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5月某院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受伤部位为T11,T12,L1,L2,受伤原因为高处跌落、汽车撞伤等。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微创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微创经皮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损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常用手术方式之一,而经伤椎单节段内固定及复位,操作比较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可减少卧床时间,功能恢复满意,故在近年得到较广泛的运用。2004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采用后路减压、复位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其中52例获得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三维CT测量个体化颈椎椎弓根钉置钉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例患者行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共置入椎弓根钉102枚,均采用术前三维CT测量术中个体化置钉。结果 93枚为A级(91.17%),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小于1mm(B级),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小于2mm大于1mm(C级),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大于2mm(D级)。无螺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三维CT测量的个体化数据来选择颈椎椎弓根置钉可以更精确,更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术前螺旋CT扫描测量椎弓根对下颈椎椎弓根钉置入的意义。方法对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术前应用螺旋CT对椎弓根外径、内径和内壁皮质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椎弓根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及椎弓根螺钉的有效距离进行测量,实验组采用徒手置入螺钉。对两组患者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位置准确性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13个月。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l~3级,8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置钉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置钉满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螺旋CT测量椎弓根数据来选择个体化置钉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定患者24例,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置入螺钉96枚。结果JOA评分:术前平均8.5分,术后平均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例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复位满意,20例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定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通道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道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23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6~2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疼痛及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总体疗效满意。结论通道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先椎管减压后植入RF椎弓根螺钉与先植入RF椎弓根螺钉后椎管减压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结果。方法比较分析6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35例采用先椎管减压后植入RF椎弓根螺钉,30例采用先植入RF椎弓根螺钉后椎管减压这两种手术操作顺序的不同结果。结果先椎管减压后植入RF椎弓根螺钉比先植入RF椎弓根螺钉后椎管减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椎弓根螺钉一次性植入成功率高,神经根、硬膜囊损伤几率小,术后并发症少。结论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先椎管减压后植入RF椎弓根螺钉优于先植入RF椎弓根螺钉后椎管减压。  相似文献   

19.
过慧敏  廖琦  陈路 《江西医药》2008,43(5):420-421
目的探讨经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共收治Hangman骨折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后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神经症状无变化;3 ̄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达骨性融合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加椎间盘镜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全麻下俯卧位过伸复位加椎间盘镜下置入后路椎弓根系统撑开复位固定治疗2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果 22例患者均随访10~18月,平均13月。螺钉置入椎弓根位置的优良率为98%,椎体压缩复位率为96%,无内固定断裂发生。结论俯卧位过伸复位加椎间盘镜下置入后路椎弓根系统撑开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并发症少,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