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层高密建筑群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典型特征之一,其内部形成的独特微环境(尤其是行人高度)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评价行人高度的风舒适性以及分析风环境形成原因是建筑群风环境的重要研究内容。对同济大学彰武路校区宿舍群行人高度的风环境进行了实测和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并依据风舒适理论对建筑群风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建筑群总体朝向与来流方向一致时能实现高质量的建筑群风环境,但街谷文丘里效应使建筑群局部环境的风舒适性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2.
风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城市设计为例,建立适用于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风场分析模型。基于概率阈值法,对场地风速超越行人舒适阈值的概率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场地风环境的特征及其对行人舒适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场地风环境品质改善策略。希望对未来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冯琳 《时代建筑》1989,(4):32-34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各种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这同时,一个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就是现代城市中的风环境问题。如同城市中的噪声环境、日照环境一样、风环境也是一个反映城市建设与规划优劣的重要指标,不适宜的风环境会在某些行人区域、自行车道上、商场的进出口周围形成,某些人们需要经常涉足的地方也会形成很大的人行高度局部风速,使人们感到极其不舒适,甚至发生某种危险。在一些北方城市中,如果上述重要区域是处  相似文献   

4.
城市室外风热环境对于城市生活品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城市室外公共空间,如商业街,行人层高度风环境与热舒适度的优劣对其商业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选取北京西单商业街为案例进行研究,基于北京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风强的地域气候特征,结合其数次城市设计环境改造,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北京西单商业街冬夏两季室外开放空间行人层风环境与热舒适度进行综合评价,针对现存导致室外风热环境恶化的城市设计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总结提升城市户外风热环境品质的普适性城市设计策略.结果可从户外舒适度的角度提供同类型商业街区的城市设计参考,从而创造宜居的城市户外环境与空间.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筑布局与城市外部风资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城市建成环境内部风环境的特征,对城市热岛效应、建筑能耗、建筑室内外的热舒适、空气质量以及居民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本研究试图避免复杂且高成本的计算机模拟,而基于常年大量现场测试的物理环境指标,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相对简单的城市建成环境的形态参数和外部城市风环境获取步行街区行人高度下的微环境风速,而同时又保证风环境关键信息的可接受精度和准确性。研究数据的获取主要基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前门大街、大栅栏商业街三处街区环境,并同步采集了城市外部的风向与风速数据。提出并建立的城市行人尺度下的风环境模型能够更加有效地应用于高密度城市区域规划与设计实践的初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6.
吴珍珍  鄢涛  付祥钊 《工程质量》2009,27(11):49-53
常规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均是基于城市尺度的主导风向和风速,并未考虑建筑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对主导风速和风向产生的影响,然而城市风由于城市街道、河流、建筑高度、布局、以及太阳辐射、温湿度不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继续利用城市主导风向作为建筑自然通风分析的边界条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以深圳市为例,通过CFD软件对城市尺度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初步得出城市不同分区的风环境。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色空间可步行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一个适宜步行的城市绿色空间对于实现城市宜居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城市绿色空间面临宏观网络破碎化、微观步行环境品质较低等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多基于生态视角,尝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主要针对城市绿色空间的可步行性评估,对已有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宏观方面包括基于可达性、连通性和大数据的方法;微观方面包括行为观察、环境感知及基于行为选择的方法;并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城市绿色空间可步行性评估中的适用性。研究认为,宏观尺度,可达性和连通性依旧是评价的重点;中微观尺度的评价方法则可以考虑引入行人环境评价系统(PERS)和步行环境量表(EWS)等针对性强且较易推广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质量是评价两个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筑环境历来视为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规划与设计中作为统一的整体而考虑。由于城市性质、人际交往、总体观念和自然保护等,城市出现了时代的变革。因为没有重视,城市里出现了环境的污染。本文对以下问题作了分析:城市扩建、改建和发展中出现的历史变动;文化承传表现的城市个性;借助自然和绿化改善城市环境的情调;建筑环境对视角、规模的限定;建筑环境面临的时代超越。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某千米级摩天大楼的行人风环境,采用超越阈值概率法评估了该大楼最不利风环境平台的行人风环境,给出了风舒适性与风安全性的实用分区。首先针对大连地区2004—2014年10 m高度处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16个风向角下的风向频率及风速Weibull分布函数。基于风环境试验和CFD数值模拟所得的行人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和阵风风速,比较了Lawson标准和NEN 8100标准的严格程度。并采用Lawson标准对室外平台的行人风环境进行评估,分析了不同挡风板高度和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Lawson标准,NEN 8100标准对风环境要求更严格;高3 m挡风板基准模型的行人风环境很差,需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变化挡风板高度和形式等气动措施对"风安全性"水平的改善效果显著,但对"风舒适性"水平的改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0.
城市风环境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筑风环境涉及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小区气候和居民健康,绿色建筑与节能,污染物的扩散与空气自净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城市风环境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改善城市大环境下的微气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