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Various ion sources are key components to prepare functional coatings,such as diamond-like carbon(DLC)films.In this article,we present our trying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basis of Si-incorporation diamond-like carbon(Si-DLC)produced by a magnetic field enhanced radio frequency ion source,which is established to get high density plasma with the help of magnetic field.Under proper deposition process,a contact angle of 111°hydrophobic surface was achieved without any surface patterning,where nanostructure SiC grains appeared within the amorphous microstructure.The surface property was influenced by ion flow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resultant surface microstructure.The magnetic field enhanced radio frequency ion source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was useful for protective film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
茜素红的辐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 γ射线辐照茜素红水溶液,研究该染料的辐射降解特性.通过对辐照前后茜素红的紫外可见光谱、脱色率、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率的研究.探讨了吸收剂量、初始浓度、溶液pH值、H2O2加入量、在不同气体饱和条件下对茜素红溶液降解和矿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技术能有效降解茜素红染料,在空气饱和双氧水浓度为4mmol/L的条件下,吸收剂量为7.5kGy时,茜素红脱色率可达98%,TOC去除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3.
EAST托卡马克中央定时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定时系统是EAST托卡马克装置总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控系统对各子系统进行时序和触发控制的基础.本工作建立的EAST中央定时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可对32 MHz的系统时钟信号进行0-65535的任意整数分频;能对系统触发进行延迟输出,最大的延迟时间为4294s、延迟的分辨率为1 μs.该系统性能稳定,并已成功地投入到2006年9月EAST托卡马克装置的首轮正式物理放电实验中.  相似文献   

4.
美国NRG能源公司将建造更多的核电厂美国NRG能源公司执行总裁David Crane表示,公司将拥有更多的核电厂,包括计划在得克萨斯州建造的两座机组。(编译自路透社2007年11月6日报道)  相似文献   

5.
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城市名、省名和邮政编码,并应写成叙述性文摘(含有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3~8个。3)文稿应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分级编号。引言不编号,也不写引言字样。4)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作者简介(第1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略)、籍贯、职称、学位、从事  相似文献   

6.
切尔诺贝利核电机组完成最后一次卸料工作2008年4月23日,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完成了其3号机组的最后一次卸料工作。此次卸料工作的完成,意味着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已完成了所有的机组卸料工作。(编译自世界核新闻网站2008年4月24日报道)  相似文献   

7.
1957年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白俄罗斯、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古巴、丹麦、多米尼加共和国、埃及、萨尔瓦多、埃塞俄比亚、法国、德国、希腊、危地马拉、海地、罗马教廷、匈牙利、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大韩民国、摩纳哥、摩洛哥、缅甸、荷兰、新西兰、挪威、巴基斯坦、巴拉圭、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和黑山、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瑞典、瑞士、泰国、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国、委内瑞拉、越南1958年比利时、厄瓜多尔、芬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卢森堡、墨西哥、菲律宾、苏丹  相似文献   

8.
前言     
王维达 《核技术》2007,30(11):881
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十次释光(Luminescence)与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年代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11月6-10日在杭州的浙江省地震局培训中心召开.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大学、中国科学院及部委研究所和文博系统32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共有27篇论文在会上作了交流,内容涉及热释光(TL)、光释光(OSL)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考古和地质样品年代的测定及其应用;陶瓷器古剂量的测定;释光特性与矿藏成因;热释光、光释光测量仪器研制和改进等.本选编辑录了其中13篇论文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9.
重离子径迹模板中组装半导体CdS一维纳米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离子辐照的聚碳酸酯为模板,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半导体CdS纳米线和纳米管.通过选用不同蚀刻时间的模板,得到了直径20~100 nm、长度20~30 μm范围、粗细均匀且具有纤维锌矿结构的CdS纳米线与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dS纳米线与管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一株耐辐射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样中分离到的一株耐辐射菌RL2进行了多相分类鉴定.结果发现,此菌为革兰氏阳性,球形,菌落为淡红色;菌株的(G C)mol%含量为71.62%;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RL2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D.radiodurans DSM20539T同源性最高(97.2%).通过表型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RL2菌种分类应归于Deinococcus菌属,并可能是该菌属中的-个新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单根热管的优化设计流程及其传热传质数学物理模型,考虑热管的工作环境,对用于核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中热管换热器的热管进行了完整的优化设计和传热特性分析。分析表明:复合型吸液芯热管满足余热排出系统的传热需求,其传热功率主要受热管毛细极限、沸腾极限及总热阻的影响。相同吸液芯厚度下,复合型吸液芯热管的毛细极限较单一丝网吸液芯热管的毛细极限提高100%~700%。改变热管的外径或吸液芯厚度,即蒸气腔直径减小,沸腾极限明显减小。当单根热管传热功率大于1 kW时,热管各段长度分别为0.4、0.2、0.4 m,外径为30 mm,吸液芯是厚度为2 mm的400目+50目复合型丝网结构。本文为高性能的热管换热器设计及传热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热流密度电加热元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勤 《核动力工程》1989,10(6):51-55,F003
本文论述了用于液态金属钠热工水力性能研究的高热流密度模拟电加热元件的结构特点、材料选择、热电偶设置及其他与棒束传热实验研究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对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HX)运行初始阶段进行了数值模拟。一回路的入口温度及流量采用RELAP5的计算结果,并以此作为CFD计算的边界条件。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处理C型管束区,添加管束区分布阻力。通过商业CFD软件FLUENT计算得到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侧冷却剂的三维温度及速度分布,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完成一回路侧与IRWST侧的耦合换热计算,获得一回路温度分布及换热量。计算结果表明,随着IRWST内冷却剂温度升高,换热器热负荷降低,并出现明显的热分层现象,同时证明采用多孔介质模型与耦合换热计算是分析PRHR/IRWST系统瞬态热工水力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浸没在高位水箱中的竖直管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热负荷条件下竖直管束内冷凝换热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中心管与周围旁管的凝液增长率以及冷凝换热热阻,分析了中心管与旁管换热特性的差异,解释了低压条件下冷凝换热系数剧烈下降现象。将管束冷凝试验数据与已有单管试验数据对比发现,在相同蒸汽工况下,单管的冷凝换热系数与旁管的冷凝换热系数吻合较好,但远低于中心管的冷凝换热系数,说明中心管的换热性能相对于旁管确实得到了强化。通过对比换热系数的试验值与经典努塞尔理论和努塞尔修正理论的计算值发现,中心管的试验值与努塞尔修正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但旁管的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分离式热管技术在工业领域已有应用,多用于余热回收锅炉等节能领域,具备加热面和冷却面完全分离、冷热源完全隔离且换热效率高等优点。结合分离式热管的工作特性开展了基于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理论设计,并基于系统程序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了不同充液率、冷热芯位差以及蒸发段和冷凝段面积比等系统条件下的热管传热能力,得到了各参数对热管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推荐的适用于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的参数范围和方向。在本文计算范围内,充液率大于0.7后传热功率明显下降,零位差下系统仍能建立稳定循环,面积比在1.0~2.5范围内变化时,热管功率随面积比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中间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间换热器在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间接循环发电系统中是耦合高温气冷堆和氦气透平的关键部件,承担着将高温气冷堆中高温氦气的能量传递到氦气透平回路的任务.中间换热器给氦气透平的设计和运行维护带来方便,但它的传热与阻力性能不可避免地影响循环效率,因此,中间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需综合考虑传热效率、压力损失、材料性能和紧凑度等因素.本文介绍了印制板式换热器(PCHE)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它在间接循环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该中间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阻力特性,以及影响PCHE换热效率和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中间换热器传热和阻力特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杆式支撑换热器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杆式支撑换热器.可以克服实验研究方式的不足。利用相似理论确定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变化对换热器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进一步回归出杆式支撑换热器层流下的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准数关联式.设计,建造了一套可变结构参数的杆式支撑换热器热模实验装置.在壳程单排管间布杆或双排管间布杆、不同流速和不同折流栅结构参数情况下测得了100个实验值.将实验测量值和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Nu值和△p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很好,由实验数据回归得到的传热和流动阻力无因次准数关系式与数值模拟程序计算得到的准数关系式也吻合较好.显示出数值模拟方式进行换热器研究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8.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用FLUENT软件对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其传热和流动特性。通过比较分析同一时刻不同位置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以及不同时刻同一位置温度场和流场的变化,对该热交换器的传热过程和自然对流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分析其自然循环能力,为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型先进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设计和安全分析计算模型存在的重要缺陷,以AP1000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为原型,采用3根C型管进行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传热试验。然后采用流体计算软件对欠热试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多次计算得到了传热管外传热计算可采用的传热关系式,选取的传热模型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利用传热模型验证了AP1000的设计工况,发现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设计能带走堆芯余热。本文研究可为大型先进压水堆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