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研究小米的硒、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差异,可为小米营养成分研究及特殊谷子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以2016年新疆地区示范种植的17份谷子品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小米的硒、脂肪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小米的平均硒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别为0.122μg/g和0.037 g/g,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硒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2.7%和14.2%;平均脂肪酸含量为0.037 7 g/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0.030 9 g/g)占脂肪酸总量的81.5%,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9%~34.3%;平均氨基酸含量为0.099 6 g/g,其中谷氨酸、亮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0.021 5、0.014 1和0.009 2 g/g,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中氨基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0%~13.1%。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种子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黄秋葵种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正癸烷含量最高,达21.180%;从黄秋葵种子脂肪酸中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占总量的40.225%。黄秋葵种子中的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甘南黑牦牛牛肉肌间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与肾周围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肌间脂肪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肾周围脂肪(23.47%、18.09%,P<0.01);而硬脂酸则正好相反(28.55%、40.66%,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肌间脂肪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肾脂肪(4.87%、1.54%,P<0.01).因此甘南黑牦牛牛肉肌间脂肪的脂肪酸种类更丰富,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产地荷花花粉和玉米花粉的营养成分及含量,按标准方法分别检测分析了鲁、鄂、赣、晋等地区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花粉样品中共检测出氨基酸18种;每种花粉中氨基酸总量占该种花粉质量的比值范围为,荷花花粉12.58%~22.96%,玉米花粉15.32%~16.67%。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每种花粉中必需氨基酸(EAA)与该花粉氨基酸总量(TAA)之比的范围为,荷花花粉38.76%~42.77%,玉米花粉36.42%~38.90%。两种花粉的脂肪酸种类、含量差异较大,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很丰富;每种花粉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该种花粉脂肪酸总量的比值范围为,荷花花粉46.06%~76.37%,玉米花粉60.69%~64.9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的比值(P/S)范围为,荷花花粉0.78~2.90,玉米花粉1.39~1.75;必需脂肪酸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花粉样品中钙、磷、铜、铁、锌、锰、钾、钠、镁、硒等10种矿物质元素含量随花粉种类和产地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油棕果实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西双版纳种植的‘T1’‘T2’‘T3’‘M1’ 4个油棕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油棕果肉共检出6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棕榈酸(43.40%)、油酸(33.80%)和亚油酸(16.02%),占总脂肪酸的93.22%,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8.8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28%;油棕4个品种果肉脂肪酸成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品种‘T1’油酸含量最高(35.85%),品种‘T2’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44.04%、17.86%),品种‘T3’肉豆蔻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1.29%、0.51%),品种‘M1’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5.02%、0.51%)。油棕果仁共检出9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月桂酸(45.72%)、肉豆蔻酸(18.12%)、油酸(15.93%)和棕榈酸(8.82%),占总脂肪酸的(88.58%),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15%),不饱和脂肪酸仅为(20.25%);油棕4个品种果仁脂肪酸成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品种‘T1’棕榈酸含量最高(9.27%),品种‘T2’亚油酸含量最高(4.54%),品种‘T3’月桂酸、肉豆蔻酸含量最高(46.61%、19.03%),品种‘M1’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高(1.79%、17.10%)。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且出油率与出仁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同出籽率和果皮厚度没有明显的关系。图3 表3 参12  相似文献   

8.
茶籽中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测定(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4个茶树品种的茶籽,研碎,用甲醇和氯仿提取其中的脂肪,将提出的脂肪甲基化,用100m×0.25 mm的CP-Sil88毛细管柱测定脂类中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籽的脂肪中主要含有2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为51.06%,其中油酸占单不饱和脂肪酸量的96.4%,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7.86%,主要为亚油酸,占多不饱和脂肪酸量的98.6%;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0.67%,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分别占饱和脂肪酸的78.3%和19.3%;此外还含有0.144%18:1-11t酸,该种脂肪酸在人体内可能是9c,11t-CLA(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的前体.说明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较符合保健食用油标准.  相似文献   

9.
14个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差异,以14个油茶(种、变型、家系、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种仁含油率为23.73%~59.88%,种仁含油率高于50%的有5个,40%~50%的有5个,30%~40%的有3个,低于30%的有1个。干籽含油率为16.25%~35.49%,干籽含油率高于30%的有6个,20%~30%的有7个,低于20%的有1个。脂肪酸组成包括油酸、亚油酸、ω3-亚麻酸、棕榈油酸、顺-11-二十碳烯酸、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8种。总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15%~15.85%,总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10%及其以上的有6个,低于10%的有8个。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3.56%~91.50%,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90%的有4个,80%~90%的有10个。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大宝混合种、大宝黄珍珠、大宝黑小籽、望谟金球5号、天心平、浙江青田25、长林4号7个油茶的种仁含油率较高,脂肪酸组成比例合理,可作为高产优质油茶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10.
11种谷子营养成分及脱壳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谷子详细的营养成分以及加工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收集了来自河北、河南、山西、吉林、甘肃和内蒙古这6个种植谷子较多省份的11种谷子品种,粉碎过80目筛制得分析样品,根据国标分别测定11种谷子中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水分、灰分、16种氨基酸、8种基本矿物质),并分析脱壳对谷子酚类物质、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供试谷子样品中脂肪含量变化范围1.81%~3.3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9.25%,此外还含有花生酸。水分含量范围8.66%~11.47%,灰分含量范围2.05%~3.25%,粗蛋白含量变化范围为8.42%~10.70%,谷氨酸和亮氨酸是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同时谷子也富含矿物质钙、铁、锌。峰红谷中游离酚和结合酚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 310.0±32.6)、(4 401.0±138.6)mg GAE/kg(DW),黄酮含量相对较高,达到(1 876.0±84.4)mgRE/kg(DW)。这11种谷子脱壳后酚类物质含量降低,部分谷子品种黄酮含量增加。[结论]研究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谷子营养成分数据,也可为优良谷子品种的集中栽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吉林农业科学》2016,(3):73-76
为评定不同体重长白山野猪的肌肉营养成分,采集(80±5)kg和(100±5)kg体重的长白山野猪背最长肌,分别利用甲醇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情况,比较了80 kg和100 kg体重的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高体重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体重个体(P0.05),游离水含量显著低于低体重个体(P0.05),肉豆蔻酸、棕榈酸相对含量极显著低于低体重个体(P0.01),而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体重个体(P0.01);高体重个体鲜肉中棕榈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极显著高于低体重个体(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显著高于低体重个体(P0.05)。上述结果说明:屠宰体重对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酸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主要在第13周龄(上市期)、第24周龄(产蛋期)、第51周龄(成年期)等不同饲养阶段对黑羽番鸭不同部位(胸肌、腿肌)的肌肉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有检测的脂肪酸指标中,黑羽番鸭胸、腿肌中均是油酸含量最多(38.47%~44.35%),其余含量较高的依次为棕榈酸(20.47%~25.31%)、亚油酸(12.79%~18.33%)、硬脂酸(6.10%~12.36%)、棕榈油酸(1.08%~5.44%)、芥子酸(1.23%~4.06%)等;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含量在不同检测周龄、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脂肪酸种类含量分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多(63.43%~69.12%),必需脂肪酸含量最少(18.12%~19.78%),在不同性别间几乎都存在显著差异;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且在不同周龄、不同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主要品种核桃仁组分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凯氏定氮法、DNS法、索氏抽提法测定了不同产地5个品种核桃仁中总蛋白、总糖和脂肪的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其核桃油中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美国霍华德、汾阳中林1号、云南娘青、甘肃周至隔年、新疆新光核桃仁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46%,19.41%,19.30%,17.61%,16.84%,糖类含量分别为8.11%,8.04%,9.04%,9.45%,9.14%,脂肪含量分别为67.27%,67.75%,63.93%,70.05%,68.30%。各核桃品种的核桃油中均含有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脂肪酸,各种脂肪酸含量按高低顺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在5个核桃品种中,硬脂酸含量分布在2.36%~2.80%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油酸含量分布范围相对较宽,在12.40%~30.23%之间;亚油酸含量分布相对集中,在56.56%~69.32%之间;亚麻酸含量分布范围相对较宽,在2.19%~9.64%之间;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在82.25%~93.14%之间;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值为6.25~27.41,美国霍华德和新疆新光的此比值较接近于人体所需的比例。检测结果可为开发核桃仁深加工产品和新型功能食品提供相关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核桃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且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不同粒色青稞及其生物处理样品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不同青稞样品中总脂肪的含量、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色的青稞样品中,总脂肪含量黑青稞2最高2.58±0.012(g/100 g),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青稞(柴青1号)的不同生物处理样品中,糌粑最高2.68±0.006,发芽青稞制品1.60±0.012最低,不同生物处理样品中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g/100 g)为柴青1号原料青稞1.35±0.01、发酵青稞制品1.32±0.01、糌粑1.31±0.01、发芽青稞制品1.15±0.01,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发酵青稞制品和糌粑之间不显著,其他各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样品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上述结果说明黑青稞总脂肪含量高于普通青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发芽加工处理能有效降低青稞中总脂肪的含量。该研究为青稞的进一步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肌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定了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及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的肉色评分最好,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为3.34、8.30%和2.43%,杜洛克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4和2.11%,剪切力最小,肌纤维最细。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长白猪最高,分别为22.97g、18.04g、9.25g,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长白猪最高为40.25%,分别比大约克、杜洛克提高1.77%(P<0.05)、1.54%(P<0.05)。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脂肪酸总量大约克稍高于杜洛克,二者差异不显著。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SFA 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都以大约克较高,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4.33%(P>0.05)、3.89%(P>0.05)、0.33%(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杜洛克较高,比大约克提高2.32%(P>0.05)。肌苷酸(IMP)含量以长白猪最高为2.57 mg/g,比大约克、杜洛克分别提高1.18%(P>0.05)和2.39%(P>0.05),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成都麻羊乳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气质联用仪,测定成都麻羊乳中脂肪酸组分。结果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9.01%。其中以棕榈酸的含量最高为27.41%,十七烷酸最低为0.44%。在所有检测出的脂肪酸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3.39%,明显高于不饱和脂肪酸(26.61%)。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和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00%和16.72%。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只有3.49%。  相似文献   

17.
对红鳍东方鲀的鱼肉、肝脏、鱼皮的一般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鱼肉、鱼皮、鱼肝3个部位中的营养差异较大。鱼皮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鱼肉和肝脏(P0.01),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肉和鱼皮中的脂肪含量(P0.01),达到60.82%。鱼皮的氨基酸总量高于鱼肉和肝脏,其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占干重的55.06%。鱼肉和肝脏中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达到42.49%、42.9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比值为73.89%、75.13%,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的氨基酸组成。鱼肉、鱼皮中的ω-3脂肪酸的比例较高,分别占总脂肪含量的42.18%和39.41%,肝脏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59%,其中DHA含量为15.49%。因此,鱼肉作为红鳍东方鲀的主要可食部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鱼皮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高可用于调味料的提取,且鱼皮中的胶原蛋白含量丰富是提取胶原蛋白的优质来源,肝脏富含DHA、EPA可以用于提取鱼油。  相似文献   

18.
为蚕蛹的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分析比较含野蚕长期蛹血缘和家蚕蛹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水解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以家蚕蛹的较高,脂肪含量以含野蚕长期蛹血缘的蚕蛹较高。2类蚕蛹的氨基酸组成相同、含量相近,EAA/TAA值分别为38.22%和39.22%,较接近FAO/WHO推荐的理想氨基酸模式,7种必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80分。蚕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2.20%和76.26%;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29.53%,以油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42.67%,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23.67%,以棕榈酸为主。  相似文献   

19.
新疆早熟陆地棉籽粒发育特征研究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新陆早33、42号棉籽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油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9个品种(系)的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新陆早33、42号棉籽形态发育差异不大,新陆早33号的棉籽颜色较新陆早42号的稍深,籽粒也较大;棉籽发育20 DAP时的含水量较高,达82%左右;45 DPA-成熟阶段,籽粒迅速脱水至8.63%和5.12%。随着棉籽的发育,油分逐渐积累(含油量提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20~35 DPA是油分含量的快速增长期,也恰恰是可溶性糖的快速下降期。成熟期时,新陆早33号的含油量30.2%,高于新陆早42号的27.3%。分析不同材料脂肪酸成分可知:不同品种棉籽油所含脂肪酸成分相同,但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亚油酸含量变化范围为50.91%~57.19%,棕榈酸、油酸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47%~31.17%和14.25%~17.90%;新疆早熟陆地棉间的棉籽油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说明对棉花材料的棉籽油分含量进行遗传改良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的21个夏大豆品种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2%,脂肪平均含量为19.9%,均属于优质大豆。但含硫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24%,水平仍然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占总脂肪酸的83.8%,达到优质水平。但各营养成分的变异系数较低,表明人工定向选择造成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通过对各成分相关性分析发现,含硫氨基酸与蛋白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油酸、亚油酸与脂肪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说明,如要改良大豆的品质,单纯靠培育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是较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