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疼痛反应方面的效果,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开颅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患者80例,所有患者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观察组则采用瑞芬太尼静脉注射予以麻醉处理,然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之前、头架固定时和上头架之后的5min和12min的动脉压数据.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者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患者心率,但是瑞芬太尼的效果更为明显;在上头架之后两组间的动脉压波动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麻醉可以保证患者处于稳定状态,而且操作简便,可以有效缓解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2.
猕猴开颅手术的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氯胺酮肌内注射麻醉,用动物立体定向头架固定猴头行开颅手术。结果表明,手术组猕猴没有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用氯胺酮麻醉稳定,维持时间可满足制作创伤模型或移植实验要求,本方法开颅足以显露猴大脑,经猴顶部切口可暴露猴脑额叶后份、顶叶、枕叶及颞叶。  相似文献   

3.
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凤玲 《海南医学》2004,15(5):77-77
我科自1988年7月起,采用支撑喉镜架与显微镜相结合,并经鼻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施行喉部手术800例,其中出现并发症29例,现就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疼痛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开颅手术上头架的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研究组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中给局部麻醉药前(T 0)、头架固定即刻(T 1)、上头架后1 min(T 2)、上头架后3 min(T 3)、上头架后5 min(T 4)、上头架后10 min(T 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上头架后,心率均有所减缓,研究组上头架后各时间点T 2、T 3、T 4、T 5的心率水平分别为(66.20±8.76)、(64.54±8.49)、(61.79±7.79、(61.57±6.78);对照组则分别为(70.11±8.41)、(71.14±8.33)、(68.91±8.84)、(67、39±7.75)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上头架前后的MAP水平均无明显波动,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局麻和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均能减小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时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并且瑞芬太尼的操作更简单,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2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克氏椅坐位组)10例,Ⅱ组(头架坐位组)10例。两组术前用药、麻醉方法及用药相同,均于麻醉前仰位、麻醉后坐位相一致的不同时间监测动脉血气、血液动力学、呼吸频率和ECG的变化。结果:(1)血气:PH值Ⅰ组、Ⅱ组麻醉前与麻醉坐位后2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麻醉坐位后2h组间比较P〉0.05。(2)血液动力学,Ⅰ组坐位后1h、2hHR与麻醉前比有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良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麻醉期。在护理培训中,可向受训学员讲解麻醉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意外的防范与处理等;从麻醉医生的角度,对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配合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配合在麻醉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全身麻醉对脊柱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春 《吉林医学》2011,(3):458-45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对脊柱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ASA评分Ⅰ~Ⅱ级脊柱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分为两组:A组为全身麻醉组6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34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颈椎8例,胸椎6例,其他部位4例;B组硬膜外麻醉58例,其中腰间盘突出患者32例,腰椎管狭窄症2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HR。结果:全身麻醉组手术前与硬膜外麻醉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各指标相比,硬膜外麻醉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率都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全身麻醉组有18例并发症,硬膜外麻醉组5例,硬膜外麻醉组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较硬膜外麻醉疗效显著,但并发症多于硬膜外麻醉,在护理治疗下可完全治愈,脊柱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泳 《当代医学》2009,15(30):43-44
老年急诊颅脑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较高,因为具有老年麻醉和急诊手术麻醉的双重特点。由于高龄,术前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较多;急诊手术由于抢救生命,麻醉前检诊不完善及麻醉手术准备时间较短,这些都给麻醉处理带来风险和困难。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06年1月~2009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100例老年急诊颅脑外科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类病人的麻醉处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孙媛 《吉林医学》2011,32(28):5970-5971
目的: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三组采用球周、球后麻醉及表面麻醉进行比较。结果:球周麻醉与球后麻醉效果相同,球周麻醉较球后麻醉安全;表面麻醉避免了球周及球后麻醉的诸多并发症。结论:球周麻醉安全,合并症少;表面麻醉使手术操作简化,提高了手术速度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陈兴忠 《大家健康》2013,(22):121-122
目的:分析全麻俯卧位成人患者头面部的保护方法进行脊椎麻醉,为术后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于2010年5月到2011年8月到我院行脊椎麻醉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全麻取俯卧位体位时,将俯卧位头面部保护架应用于头面部保护。结果:本组61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头颈部移位、错位、呼吸道扭曲等并发症。57例患者全身皮肤完好,1例患者术后前额水疱未破(使用第一例,手术时间大于7.5小时,未做术中按摩,变换头位),经局部消毒,不覆盖损伤部位,随访72h后已痊愈。3例颧部轻度肤红,随访24h后皮肤潮红消退。结论:俯卧位头面部保护架的设计符合成人头面部的生理结构,在全麻俯卧位中能有效保护患者头面部,预防俯卧位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体位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贺建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49-1750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最易发生开放性骨折,伴有骨缺损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应用内固定治疗有的相当困难。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江苏武进生产的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各类胫腓骨骨折131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1例,男91例,女40例;年龄5岁~83岁,平均年龄38.1岁。全部是外伤性胫腓骨骨折,单侧126例,双侧5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8例,闭合性骨折59例,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4例;骨折呈横断型18例,短斜型45例,长斜型5例,螺旋型27例;轻粉碎型32例,严重粉碎型4例。1.2手术方法全部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全部病例均在小腿前内侧固定。闭合骨折在C-BX光机监视下复位满意的,在小腿的前内侧骨折线的两端分别钻孔各拧入两枚固定钉,置架固定,调整固定杆轻微加压;复位不满意的,可采取小切口复位,稳定的可直接置架加压,对不稳定的可将骨折片应用加压螺钉固定,再置架略加压。开放骨折要彻底清创,处理好皮肤软组织,复位满意且稳定的可直接钻孔拧钉置架并加压;带有碎骨片骨折复位满意而不稳定的用加压螺钉或钢丝结扎固定钻孔拧钉置架固定加压;严重粉碎性不能完全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复杂性肛瘘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麻醉方式分别采用局部麻醉、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镇痛效果显著好于局部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好于股部麻醉和骶管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不适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镇痛效果显著,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术后镇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逆行骶管麻醉在肛门会阴等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素芳  苗淑 《农垦医学》2000,22(5):321-322
肛门、直肠、会阴、足部手术,因手术体位特殊,麻醉时对镇痛与肌松要求较高,尤其对一些需要采取截石位、头低斜坡位、侧卧位、俯卧位等体位的病人,麻醉时既要考虑患者的气道通畅问题,同时又要考虑特殊体位所造成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虽说手术较为简单,但在麻醉选择、操作及麻醉管理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如选用单纯骶管麻醉,有时可因骶裂孔解剖上的变异、患者过度肥胖,给麻醉操作带来困难,直接影响麻醉的成功率;如选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又可因药物的重力作用和体位的改变,造成麻醉平面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甚至发生麻醉意外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将84例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患儿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两组,分别为传统麻醉组和复合麻醉组,各42例.传统麻醉组用氯胺酮单次静脉推注麻醉,复合麻醉组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干预前后患儿心率水平和平均动脉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复合麻醉组麻醉效果高于传统麻醉组(P<0.05);复合麻醉组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短于传统麻醉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率水平和平均动脉压相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复合麻醉组心率水平和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复合麻醉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起效更快,苏醒更快,麻醉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维持术中心率和血压平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晓滨 《吉林医学》2011,(33):6990-699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各40例,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5 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硬膜外麻醉组在气腹后5 min的MAP、HR仍较麻醉前高(P<0.01或P<0.05),而全麻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硬膜外麻醉组气腹后5 min SpO2明显增加(P<0.01);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Sp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5%和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一组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 min、术毕15 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 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术中肌肉松弛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苏醒时间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短(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SpO2、PE TCO2、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5min时SBP、DBP、HR、PE TCO2比较气腹前明显升高,SpO2较气腹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SBP、DBP、HR、PE TCO2升高和SpO2下降幅度更大,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肌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疼痛评分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下全麻均能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苏醒较快,但全麻安全系数更高,术中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提高颅内肿瘤手术麻醉的安全。方法 :随机选择颅内肿瘤择期手术病人 16 0例。全部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于围麻醉期采用了降低颅内压 (ICP)、改善脑灌注压 (CPP)、减少有害的应激反应等措施 ,并对比观察了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及 ICP、CPP的变化。结果 :麻醉平稳、术终病人苏醒迅速 ,不同麻醉期间 MAP、HR与麻醉前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ICP与麻醉前比明显降低 ,P<0 .0 1;CPP比麻醉前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颅内肿瘤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降低 ICP,维持正常的 CPP(9.3~ 10 .2 7k Pa,70~ 77mm Hg) ,保持恒定的脑血流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手术麻醉架的改进李胜生,段霞,王力英(吉林市中心医院132011)张桂荣(吉林造纸厂职工医院132011)作者自1990年开始应用改进的麻醉架于甲状腺手术共295例,术中大大方便术者和助手的操作,利于麻醉管理,病人舒适,简单实用。本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晨  屈伸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1):687-687
为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选择行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 42例 ,观察麻醉平面高低及麻醉前后BP、HR、SPO2 的变化。麻醉平面T9± 2 ,麻醉后 5min ,HR明显快于麻醉前 (P <0 .0 1) ,SPO2 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麻醉后 5min ,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 (P <0 .0 1) ,其它时段BP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因此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选择性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邹枧英  李立伟 《吉林医学》2012,33(28):6155-6156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复合少量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痔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痔疮手术患者183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60例采取局部麻醉加静脉复合少量异丙酚麻醉;B组69例采取局部麻醉;C组54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结果:三组在术中、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疼痛、术后尿潴留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C组。结论:A组局部麻醉加静脉复合少量异丙酚麻醉,麻醉起效快,无痛苦,患者在无痛睡眠中完成手术,术后立即清醒,术后尿潴留、出血均较B组和C组少,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