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目的:探析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建立JCI标准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观察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相关问题,按持续质量管理流程分析相关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制定可行、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经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院内感染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不仅可规范血液净化中心各项制度,还可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血液净化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层查对制度对大型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安全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18年10月起实施三层查对制度,抽选2017年12月~2018年9月(实施前)收治共2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2018年10月~2019年5月(实施后)2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安全质量。结果:实施后血液净化中心患者护理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三层查对制度应用于大型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安全质量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在永康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在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实施"护士固定患者,患者固定机器"的责任制护理的方式与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管理模式。责任小组人员根据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固定上班班次。对实施责任制护理前后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进行比较,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汇总2013年8月~2014年7月和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每个月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平均得分,发现血液中心在实施责任制护理后,护理服务、消毒隔离、整体护理的评分较实施前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责任制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患者健康知识普及率较实施前也都有所提高(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实施,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了透析质量,有助于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爽约风险流程管理应用于血液净化中心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300例于血液净化中心行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按照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常规护理,待患者完成透析后与其确定下次透析时间。观察组在遵循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实施爽约风险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爽约人数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爽约率为0.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3%(P0.05)。观察组患者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爽约风险流程管理应用于血液净化中心,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爽约率,确保患者按时就诊,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力彼星级认证标准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患者75血液净化患者,未实施艾力彼星级认证标准,为实施前。回顾性分析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不足之处,2017年2月~2018年1月实施艾力彼星级认证标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员工考核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感染监测合格率。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员工考核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感染监测合格率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应用艾力彼星级认证标准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朱虹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73-1674
目的:探讨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8例患者为实验组,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确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的内容、制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的流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结果: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舒适度、血压的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患者首次血透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患者满意度、血压的达标率、首次血透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实施后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也有助于透析质量的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从实施前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改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对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管理中评价运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7月起运用有关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2017年1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1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漏报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漏报率、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管理中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使其发生率及漏报率显著下降,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有益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最终增强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JCI标准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其效果。方法:通过在血液净化室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对患者实施舒适化护理,对医源性感染进行控制,降低感染的发生,观察血液净化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情况。结果:使用JCI标准对血液净化室进行管理后,观察组对护理质量评分提升了4.59分,感染监测合格率提升7.59%,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2.00%,员工考核的合格率上升了6%,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血液净化室护理实施JCI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实施前的2016年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事件,并且自2017年开始尝试通过推行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制度的方法。比较分析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重复发生率、上报率及护理人员的态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重复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护理人员对上报目的的知晓情况,及对共享不良事件预警作用的态度,与实施前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中,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消化内科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以此评判风险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5%,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9.05%,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消化内科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的降低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确保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在耳鼻喉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耳鼻喉病房2017年1~3月收治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的252例患者为实施前。选取2017年4~6月收治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230例患者为实施后。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管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的各项目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医护人员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耳鼻喉病房中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医护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6月收治的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将2016年7~12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不良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不良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并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的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构建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通过安全监控网络、应用风险筛选和预警工具,实现安全评估提醒及安全措施的自动推送,制定风险控制制度及流程,比较应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构建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病人跌倒坠床、给药错误、发生压疮、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构建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能够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识管理在妇产科病房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常规标识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妇产科病房的特点,突出细节管理,设计具有妇产科特色的专科标识,并将之应用于护理工作,落实标识牌的应用和管理,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结果:住院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从实施前的3.91%,下降到实施后的0.86%(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实施前的91.0%,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9.1%(P0.05)。结论:结合妇产科病房的护理工作特点,对标识管理内容进行优化,能够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19年7月开始应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院安全管理,2019年1~6月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院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建立并应用护理风险流程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收治的104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建立并应用护理风险流程,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从护理人员态度、沟通技巧2方面评价护理质量,并借助卫生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出血或严重血肿、给药差错、除水误差、跌倒坠床、压疮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前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态度、沟通技巧的评分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其满意、良好、一般和不满意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总满意率远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建立并实施护理风险流程有助于显著减少不良事件,还可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方法:分析和探讨血液净化中心的主要安全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以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健全护理过程监管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建立风险管理网络,加强对现场管理的督导;重视服务过程,改进服务模式.结果:患者透析质量提升,满意度提高,医疗纠纷减少.结论: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杜绝护理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医院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研究小组,在文献循证的基础上,应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日护患比、患者陪护率、入院评估准确率、分级护理合格率、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肾内科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选择2018年5~12月(实施前)、2019年1~7月(实施后)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各62例,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后采用护理敏感性指标质量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敏感指标的差异。结果:实施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环节中除分级护理合格率外,各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敏感指标全程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能够促进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责任复核制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血透室于2017年1月起对患者实施责任复核制的安全管理,2015~2016年为实施前,2017~2018年为实施后,实施前随机选择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后随机选择3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评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考核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与实施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责任复核制的管理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及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