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宁华  王洪 《浙江医学》2003,25(3):152-153
为了进一步了解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 ,我们对本院近四年来收治的156例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简称乙戊肝 )者的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并与单纯乙型或戊型肝炎 (简称乙肝或戊肝 )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院1997~2000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乙戊肝156例 ,其中男130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 (41.4±13.0)岁。所设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408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按住院号顺序随机选取的50例 ,其中男45例 ,女5例 ,平均年龄 (43.8±15.9)岁 ;戊肝60例 ,其中男5…  相似文献   

2.
内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4 112 9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及其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 -附 96例分析 /黄浩新…∥新医学 - 2 0 0 4 ,35 (8) - 4 79将 96例≥ 6 0岁的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单纯戊型病毒性肝炎组 (单纯戊肝组 )和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叠其它肝炎组 (重叠感染组 )。对其临床表现、肝功能、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 ,单纯戊肝组 80例(83% )、重叠感染组 16例 (17% ) ,P <0 0 1;重叠感染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 ,P <0 0 1;重叠感染组中r -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 ,均为 P <0 0 1;重叠感染组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3.
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实验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云 《广西医学》2007,29(8):1165-116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实验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关系。方法对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与HEV感染进行血清学检测并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163例戊型肝炎中,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简称乙戊肝组)78例(47.8%),单纯戊型肝炎组85例(52.1%)。乙戊肝组重度黄疸、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中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及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00)。结论临床急性重症肝病患者应同时进行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4.
慢性重型肝炎因其病情危重 ,死亡率高而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院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 PHGF)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按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的标准。1 996年 1月至 1 999年 5月共诊治 96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8例 ,男 42例 ,女 6例 ,年龄 2 5~ 60岁 ,平均 32 .4岁 ;对照姐 48例 ,男 39例 ,女 9例 ,年龄 2 2~ 61岁 ,平均 30 .5岁。所有病例除 4例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 ,2例重叠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外 ,均为单纯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5.
戊型肝炎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戊肝的自然史.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住我科的戊型肝炎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单纯戊型肝炎组缓解率(81.33%)与戊、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缓解率(41.67%)相比明显较高,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发展成重型肝炎(χ2>=0.000,0.05),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乙戊重叠感染患者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较单纯戊肝患者高,血清清蛋白水平前者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平均住院时间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戊型、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肝功能较单纯戊型肝炎差,但是二者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6.
172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年龄和是否重叠感染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戊肝患者男性多见(81.4%).不同类型分组中ALB水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 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均有显著差异;痊愈平均住院时间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 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差异显著.结论 戊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是否有少龄化趋势需进一步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低清蛋白血症明显、肝损害重、恢复时间长,但其重肝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差异.重叠感染者比单纯戊肝患者肝损害重,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但并无随年龄增长重叠感染机会增多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我院传染科自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3月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小剂量地塞米松合鲁米那治疗病毒性戊型肝炎 (戊肝 )高黄疸型 1 8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37例 ,为我院自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急性戊肝患者 ,均符合 2 0 0 0年 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抗 -HEVIg G均阳性 ,血清 TBIL明显升高 ,以 DBIL为主。排除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 ,均无重叠或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1 8例 ,男 1 4例 ,女 4例 ,年龄 2 8~ 67岁 ,平均 42岁 ;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完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住院的45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1例患者分为普通型戊肝组(普通组)和重型戊肝组(重肝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重型戊型肝炎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将52例重型戊型肝炎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比较两组出现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451例患者中,重型戊型肝炎52例,发生率11.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重叠感染、病程、TBIL、ALT及PT是重型戊肝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年龄、重叠感染、长期饮酒等3项指标是戊型肝炎重症化的独立性相关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饮酒以及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重叠感染的戊型肝炎,临床上需重视其病情重型趋向,及早发现及正确治疗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薛来英  黄一方 《浙江医学》1996,18(3):154-154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多数为自限性,但与乙肝病毒(HBV)重叠感染后导致病情变重。现将我院自1992年9月~1993年10月临床收治的64例戊型肝炎及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重症肝炎病例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64例中男58例,女6例。年龄19~79岁,平均43.3岁。诊断参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其中急性重症肝炎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48例,慢性重症肝炎8例。病程3天~2年,平均37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正> 用酶标法检测本院近2年住院的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戊型肝炎(HE)26例(抗HEV—IgM(+)),戊肝病毒(HEV)可单独感染或与其他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以下就HE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预后等做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6例病人均为住院的男性病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74岁,平均44.6岁。临床分型:急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3—1998年2月共收治散发性戊型肝炎92例;其中年龄55岁以上老年患者32例(34.8%),并以同期收治散发性甲型肝炎468例中年龄55岁以上老年患者20例(4.3%),作为对照组,对老年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及病理诊断均依据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戊肝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55—79岁,平均614岁。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24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2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例。32例抗HEV-IgM均阳性。2侧重叠HBV感染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慢乙肝加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慢乙肝加戊肝(20例)与单纯急性戊肝(20例)的临床表现与肝功能.结果:慢乙肝加戊肝后黄疸的发生率、白蛋白/球蛋白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前白蛋白显著下降等均较单纯急性戊肝组显著(P<0.05~P<0.005).结论:慢性乙肝重叠感染急性戊肝后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戊型肝炎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但其临床特点各家报告差异较大。我院从1994年1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散发性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6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9例,女16例。年龄60~79岁,平均685岁。根据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及分型标准,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41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7例,急性重型肝炎1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重叠HBV感染11例,重叠HCV感染2例,重叠HBV HDV感染1例,合并HAV感染2例,全部病例抗HEV均阳性。65例患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68例戊型肝炎重叠成混合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的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本组病例为同期戊型肝炎180例的37.7%;与单纯戊型肝炎(112例)比较有平均发病年龄小,住院时间长,重型病人发生率高,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或混合感染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57例、黄染52例、纳差45例.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组与单纯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多散发性戊型肝炎有急性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且预后良好,但老年患者、重叠HBV感染者黄疸深、肝功能损害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散发性戊型肝炎1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98例,女45例.年龄20-82岁.经住院保肝、退黄、降酶等综合治疗,临床治愈129例(90.21%)均为单纯性戊型肝炎,好转11例(7.69%),死亡3例(2.09%)均为重叠性(戊与甲、或乙、或丙型肝炎病毒两重或三重重叠感染).春季发病率最高为58.85%,老年发病率占24.47%,7例重型者均为重叠性.结论 重视春季及老年、有其他病毒性肝炎基础者对戊型肝炎的预防,是降低戊型肝炎发病率及其重型发病率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王博文 《广州医药》2000,31(5):62-63
我科从1998年11月以来应用肝复肽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38例,并与同期使用苦参碱注射液的31例作对照,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两组69例病毒性肝炎均为住院患者,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肝复肽组(治疗组):慢性乙肝26例,急性乙肝4例,乙肝重叠戊肝2例,丙肝1例,戊肝2例,未分型2例;该组中,男34例,女4例;年龄19~76岁。苦参碱组(对照组):慢性乙肝23例,急性乙肝5例,乙肝重叠戊肝2例,甲肝1例;该组中,男28例,女3例;年龄22~65岁。两组在分型、性别及年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9.
对160例同期住院肝炎病人的血清检出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G30例,平均35.6岁。以相同的感染背景分组与甲型肝炎病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提示:①本地区存在戊型肝炎流行,感染率男多于女,常与其它嗜肝病毒重叠感染,加重了肝损害;②戊型肝炎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性大于甲型肝炎病毒,次于乙、丙、丁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20.
自1988年美国学者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戊型肝炎的基础克隆以来,我国新疆等地陆续报道戊肝流行,本文就我院近3年收治的132例急性散发性戊肝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3年2月~2006年9月我科住院患者132例,男102例(77.27%),女30例(22.73%),年龄15岁~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