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工业冷却水中硫酸盐还原菌诱导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SRB的生理学和腐蚀机理,综述了SRB对铜及其合金、不锈钢等工业冷却水系统中换热设备常用材料的腐蚀影响,并从换热设备材料的选择、MIC在线监测技术和对SRB腐蚀的抑制措施3个角度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硫酸盐还原菌引起的腐蚀及微生物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引起的微生物腐蚀作用机理,同时介绍了应用异养反硝化菌与SRB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物质的竞争作用以及自养反硝化菌与SRB的拮抗作用及降低来源于SRB的硫化物,起到防止硫酸盐还原菌对油田管道的微生物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属材料作为重要的机械工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一直遭受着严重的腐蚀破坏。微生物腐蚀(MIC)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腐蚀形式,其中以硫酸盐还原菌(SRB)引起的腐蚀最为严重。概述了几种典型金属在油气田、土壤和海水中的SRB腐蚀行为,着重阐述了金属材料SRB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储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确保石油储存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沿海储罐储存的环境复杂,储罐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而在多种腐蚀中,又以硫酸盐还原菌(SRB)的腐蚀最甚,因此通过对SRB的培养和其对Q235钢挂片的腐蚀来模拟研究SRB对沿海大型储罐的腐蚀机理,使尽可能的减少储罐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硫酸盐还原菌对油田的腐蚀状况及其微生物防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日彬  李锋  于亮  向安  万钢 《山东化工》2011,40(7):30-33
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特性、腐蚀现状、腐蚀机理、微生物防控机理,特别是反硝化菌竞争抑制治理硫酸盐还原菌造成危害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已形成多种硫酸盐还原菌(SRB)浓度检测和腐蚀活性监测方法,适用条件各有差异。详细论述了SRB浓度检测和腐蚀活性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方法形成的理论基础对SRB浓度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基于细菌培养、基于SRB代谢物质、基于遗传基因、基于特异性生物酶和基于生物传感器5大类;并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绝迹稀释法、同位素标记法、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传感器等经典方法,重点阐述各类方法的操作要领和应用特征。其次基于SRB的腐蚀机理,探讨了形成SRB腐蚀活性连续监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据此将监测方法分为基于生物膜演变和基于代谢产物积累两类方法;并针对目前已形成的电化学监测方法和硫离子选择电极法阐述了研究进展,剖析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油气田对SRB腐蚀评价和控制的实际需求,对SRB浓度检测和腐蚀活性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硫酸盐还原菌的微生物腐蚀及其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引起微生物腐蚀(MIC)的各种机理及其形成生物膜的腐蚀作用,以及利用微生物防治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脱氮硫杆菌生长特性及其对碳钢SRB腐蚀的防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脱氮硫杆菌(TDN)作用于被硫酸盐还原菌(SRB)微生物腐蚀的碳钢,研究了SRB和TDN生长特性及最适生长条件.利用静态挂片法研究SRB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行为,以及TDN的防护效果;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等研究了腐蚀后钢片的形貌及腐蚀产物.结果表明,SRB和TDN生存条件相似并可共存于同一环境;SRB可加速对X70钢的腐蚀,若有TDN共存时腐蚀程度明显降低,且TDN可消耗SRB代谢的具有腐蚀性的硫化物从而减轻SRB对钢基体的腐蚀.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注水开发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SRB)是引起微生物腐蚀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SRB的存在会导致金属管道及设备的腐蚀,其腐蚀产物硫化亚铁和氢氧化亚铁以及菌体本身会被油污包裹造成管道及地层堵塞,SRB的存在还会造成聚丙烯酰胺等聚合物的降解,影响后续强化采油开发。目前,油田系统中抑制SRB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化学方法,通过在油田回注水中投加SRB抑制剂。该文综述了注水开发污水中SRB常用化学抑制剂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将其按照杀菌机理分为氧化型抑制剂和非氧化型抑制剂两类。然而由于地层不同、采油过程不同,应采用不同种类化学抑制剂投加回注水,因此,研制相应新型、高效、环保的SRB抑制剂是目前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广州化工》2021,49(17)
为了研究油气田现场生产工况下硫酸盐还原菌对2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细菌培养实验、腐蚀失重实验等实验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研究了矿化度、温度、H_2S、CO_2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生长活性及对2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度升高影响SRB细菌活性,SRB细菌导致的腐蚀行为减弱;温度变化对SRB细菌生长活性影响较大,高温下腐蚀主要由溶液自身环境造成;H_2S分压、CO_2分压对SRB细菌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The influences of the growing process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in seawater system on the medium state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carbon steel were studied by detecting solution state parameters and using corrosion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The growing process of SRB in the seawater shows the three stages of growing, death and residual phases. The solution state parameter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ide, the pH value and the redox potential changed during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SRB growing process. And the corrosion rate of D36 carbon steel was accelerated during the growing phase and stable during the death and residual pha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dium state and the corrosion rate of the steel do not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active SRB, but depend on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metabolism products of SRB.  相似文献   

12.
从塔里木某输油管线中分离出一株硫酸盐还原菌(SRB),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及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株SRB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中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最适生长温度为35℃左右,最适p H在7.5左右,最适Na Cl浓度在0.5%左右;接菌溶液中Q235钢片的腐蚀速率达到0.043 6 mm/a,远大于其在无菌溶液中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3.
油田污水腐蚀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虎  刘静  马梓涵  张艳  杨向平 《应用化工》2011,40(6):1062-1065
为研究各种因素对油田污水腐蚀的影响,采用室内静态挂片失重法试验了A3碳钢在不同H2S、CO2、溶解氧、SRB浓度及不同pH值和矿化度的模拟油田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碳钢的腐蚀速率随H2S、CO2、溶解氧、SRB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溶解氧会促进H2S和CO2的腐蚀,H2S会抑制CO2的腐蚀;碳钢的腐蚀速率随矿化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矿化度为40 000 mg/L时达到最大;碳钢在碱性环境下的腐蚀速率比酸性环境下的腐蚀速率小的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添加富集得到的含有丰富的硫酸盐还原菌的沉积物到沉积物-地下水微模型中,并添加乙醇作为碳源,分别与接种硫酸盐还原菌并添加碳源组和仅添加碳源组相比较,研究富集的硫酸盐还原菌沉积物对地下水中U(Ⅵ)还原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硫酸盐还原菌沉积物组、接种硫酸盐还原菌组和对照组中的铀浓度分别在第19、22和28 d下降至GB 23727-2009规定的0.05 mg·L-1排放标准以下。各组沉积物中具有还原U(Ⅵ)功能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差异较小。添加硫酸盐还原菌沉积物组、接种硫酸盐还原菌组和对照组的沉积物中具有还原U(Ⅵ)功能的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分别为35.3%、32.5%和13.1%。由此可见,富集的硫酸盐还原菌沉积物增加了微模型中具有还原U(Ⅵ)功能的微生物群落的丰度,从而促进了U(Ⅵ)的还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南海某油田现场主要技术指标,确定导致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高矿化度的水质、高含量的CO2以及H2S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其中SRB是此油田腐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产生点蚀的关键因素。通过在油井井下加入季铵盐衍生物类型的缓蚀剂,并定期应用季铵盐复合杀菌剂对整个系统进行杀菌处理,使油田的腐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