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在正己烷和四氯化碳中从硝酸介质中萃取Zn(Ⅱ)的平衡,测定了萃合物组成及萃取反应平衡常数K~M,并对萃取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以下单称P507)以异辛醇为添加剂,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铜(Ⅱ),钴(Ⅱ)、镍(Ⅱ)的机理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及萃取平衡常数,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了萃合物的结构。对在P507中加入一定量的TBP萃取分离钴镍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果酒中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是使用最广泛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建立了一种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荔枝酒中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的含量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4.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为萃取剂,CCl4为稀释剂,从ZnSO4水溶液中萃取Zn2+,探讨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Zn2+浓度和萃取温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过程能快速达到平衡,萃取效率随HDEHP浓度和萃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Zn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萃取过程为吸热反应,萃取吸热焓为34.27kJ/mol;主因素分析结果表明Zn2+浓度对萃取过程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298±1K下,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HA)-正庚烷-lmol·dm~(-3) (Na,H)NO_3体系萃取Fe(Ⅲ)的动力学。用电位法检测水相中Fe(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表明,苹取速控步骤发生在两相交界处,并考察了水相酸度,苹取剂浓度及介质浓度对初始正向萃取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载体,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体系中Ni(Ⅱ)的传输;考察了影响Ni(Ⅱ)传输的各种因素,并对该体系富集、传输Ni(Ⅱ)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料液相pH值为5.50~6.00,膜相载体浓度为6.50%~7.50%,反萃相H2SO4浓度为3.0 mol/L,迁移时间为150 min时,Ni(Ⅱ)的迁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分别以苯、甲苯、环己烷、正己烷为稀释剂萃取Ni(I)的动力学,认为萃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位于界面区,在不同稀释剂中萃取反应机理是相同的,但萃取速率相差很大。考察了温度的影响,确定了萃取反应的活化能。讨论了稀释剂对萃取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用正己烷提取嫩江水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增塑剂,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选择离子监测法检测,外标法定量。对己二酸二(2一乙基己基)酯的检出限为0.32μg/L(S/N=3);回收率为90%-97%,相对标准偏差为4.59%。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江河水中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P_(204)是一种酸性磷型萃取剂。本文采用P_(204)的正己烷溶液从盐酸体系中萃取钐,确定了其萃取机理和萃合物的组成,测定出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并用P_(204)的磺化煤油溶液对钐的萃取条件及负载有机相的反萃条件进行了筛选。实验表明:当起始水相的PH值等于3.86时,萃取率达99.54%,而采用2N盐酸进行二级反萃,反萃率高达99.68%。  相似文献   

10.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P_(204))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铟。确定了其萃取机理及萃合物组成,并用红外光谱确证。测定出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并对铟的萃取条件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1.
应用激光光谱学及发光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Tm3+/Ln3+(Ln3+=Yb3+,Er3+,Pr3+,Ho3+,Eu3+)离子在LaF3和LaOF纳米颗粒中的发光特性,探讨了获得蓝绿光发射的方式,分析了Tm3+离子的荧光发射对基质构成和共掺杂离子的依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氟化物纳米晶体中进行Tm3+和Ln3+(Ln3+=Ho3+,Pr3+,Er3+,Eu3+)的共掺杂,能有效地获得可见光发射,显著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在太阳能光伏电池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MgSi2O7(SMS)、Sr2MgSi2O7:Eu^2+(SMS—E)和Sr2MgSi2O7:Eu^2+,Dy^3+(SMS—ED)粉末刑用XRD、荧光光谱仪、单光子计数器、热释光剂量计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结构和发光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样品的晶相结构基本一致,在发射光谱中,SMS-ED与SMS-E相比,没有明显的新发射光谱,且发光强度较弱,但余辉的亮度和余辉的时间却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加入Dr3+离子后的Ca1-xSrxS:Eu2+,Er3+的荧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时间.结果表明,Ca1-xSrxS:Eu2+,Dy3+,Er3+是一种发光效率高、余辉时间长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燃烧法在600℃合成了SrAl2O4:Eu2+、Dy3+、Ho3+长余辉发光材料.所得产物分别进行了XRD、TEM、FL测试和激发一定时间后的亮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燃烧产物都单一的SrAl2O4相,TEM测试表明磷光体的平均粒径在50nm左右,发射光谱表明最大发射峰位于513 nm,产物的亮度测试表明,SrAl2O4:Eu2+、Dy3+中掺入一定量的Ho3+,会使其余辉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离子强度以及竞争吸附等因素对天然高岭土吸附水中Pb2+,Cd2+,Ni2+,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初始质量浓度、离子强度以及共存离子,是影响高岭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高岭土对Pb2+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其它3种重金属离子,顺序为:Pb2+>Cd2+>Ni2+>Cu2+;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型等温方程,说明高岭土对这几种离子都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Pb2+,Cd2+,Ni2+,Cu2+离子解吸量大小顺序为:Pb2+<Ni2+<Cu2+<Cd2+.  相似文献   

16.
以Y2O3,Yb2O3和Er2O3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Y2O3,Yb3+,Er3+纳米上转换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材料的晶型、成分、粒径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粉体的晶型为立方晶系,晶粒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20 nm.在波长为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产生绿色和红色的上转换荧光;改变Yb3+,Er3+的掺杂比例,激发产生的绿光和红光的荧光强度随Yb3+,Er3+掺杂比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热反应成功制备了系列纳米发光材料Y1.95-xB ixEu0.05O3(0≤x≤0.15).B i3+掺杂后,Y2O3:Eu3+在342 nm处产生了一个由B i-O带引起的激发带;此外,Y2O3:Eu3+掺杂2 mol%B i3+后与未掺杂B i3+的Y2O3:Eu3+相比,发光强度增加了约1.33倍,这是由于B i3+充当了敏化剂离子,传输能量给激活剂Eu3+.基于在218、342、469 nm激发波段的Y1.93B i0.02Eu0.05O3发射光谱,发现与敏化剂B i3+相比,Y2O3主晶格更能有效地传输能量给激活剂Eu3+.此外,工艺条件(pH和退火温度)对Y1.93B i0.02Eu0.05O3荧光性质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Tb~(3+)在氯磷酸锶镧中的发光性质、浓度猝灭和Ce~(3+)对Tb~(3+)的敏化发光。实验表明在该基质中Ce~(3+)对Tb~(3+)有良好的敏化作用。文中探讨了Ce~(3+)→Tb~(3+)的能量传递机理,证明为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的共振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9.
Fe~(3+)和Ce~(3+)共掺杂TiO_2的光谱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可降解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光催化剂,采用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Fe^3+和Ce^3+共掺杂的纳米TiO2。用XRD,UV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Fe^3+和Ce^3+配比掺杂TiO2的光谱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Fe^3+和Ce^3+掺杂摩尔分数均小于2.0%时,TiO2总是锐钛矿相,x(Fe^3+)为7.0%时出现少量的Fe2TiO5相,x(Ce^3+)为7.0%时出现少量TiO2-CeO2相;固定掺杂x(Ce^3+)为2.0%时,最佳掺杂x(Fe^3+)为2.0%,此时,TiO2紫外吸收、吸收限红移以及注入电荷密度Qc与脱出电荷密度Qa之比都最大:固定掺杂x(Fe^3+)为2.0%时,TiO2的紫外吸收、吸收限红移以及电荷密度Qc与脱出电荷密度Qa之比总是随着掺杂的x(Ce^3+)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b,Er共掺MWO4(M=Cd,Ba)纳米晶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产物的组成、形貌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Yb3+,Er3+掺杂钨酸盐的发光条件随着M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水热合成的CdWO4:Yb3+,Er3+纳米晶体在980 nm激光照射下用肉眼可观察到明显的绿色上转换发光,而BaWO4:Yb3+,Er3+晶体高温煅烧到900℃才能观察到明亮的绿色发光.研究了温度对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讨论了两种晶体的上转换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