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同步化重建指对有严重的心房与心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起搏治疗,以改变心房与心室的电机械活动不同步性,使心脏的除极过程更接近正常生理方式,从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和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原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检索我院1996-07至2006-06期间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81例.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和原因;并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将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分为心脏传导阻滞组(n=25)和无心脏传导阻滞组(n=356),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6.6%,其中房室传导阻滞52.0%,室内传导阻滞48.0%.未发现窦房传导阻滞和房内传导阻滞.累及主动脉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累及主动脉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肠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P<0.05);伴瓣周脓肿的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P<0.001).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以房室传导阻滞中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中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与感染部位相关,伴瓣周脓肿的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几乎均是器质性心脏病的结果。近来,我们发现一例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而有Ⅲ°房室传导阻滞(A- VB),每当适量饮酒时可使传导阻滞消失。此种现象很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任何一个部位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使激动传导延迟或中断。称为心脏传导阻滞。根据部位可分为窦房、房内、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临床上以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多见。按阻滞程度又可分为三度,一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延迟。传导时间延长。二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部分受阻,出现间歇漏搏,(一般分为二型)Ⅰ型又称文氏型,为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发生漏搏;Ⅱ型在漏搏之前无传导时间延长现象。三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完全受阻。所有激动均不能下传。第一、二度心脏传导阻滞又称不完全性或部分性心脏传导阻滞,第三度心脏传导阻滞称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可分为暂时性、间歇性或永久性,以前二者多见。  相似文献   

5.
对严重心衰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实行心脏再同步治疗,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及临床状况。最近有研究指出,即使是QRS间期或轻度延迟正常的患者也会出现心室间和心室内收缩不同步。因此,实施多部位起搏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5例低血钾致心脏传导阻滞的报告祝新民杜汝辉(浙江诸暨市人民医院诸暨311800)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血钾过少资料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低血钾麻痹伴心脏传导阻滞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5岁,平均48岁。入院时血钾最低者1.5mmol/L,最高...  相似文献   

7.
5例低血钾致心脏传导阻滞的报告祝新民杜汝辉(浙江诸暨市人民医院诸暨311800)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血钾过少资料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低血钾麻痹伴心脏传导阻滞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5岁,平均48岁。入院时血钾最低者1.5mmol/L,最高...  相似文献   

8.
临时心脏起搏应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安全有效,但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临时心脏起搏术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提示临时起搏导线经心内膜垫缺损致左心室起搏,需重视临时心脏起搏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远较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少见。多数学者认为,心脏发生CLBBB,表示有严重心肌损害,大多数病例预后较差。我院自1963~1987年共检查心电图25658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低钾麻痹与单纯低钾麻痹伴心脏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两者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性别、平均年龄、心脏传导阻滞类型、发现心脏传导阻滞时的血清钾初始平均浓度 ,心电图恢复正常时补钾平均总量和平均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两者除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有显著差异外 (P <0 0 1) ,在上述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者在心脏传导阻滞类型方面有显著差异。两者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机理与低钾有关 ,但不尽相同。通过及时足量补钾、辅以补镁 ,心脏传导阻滞在较短时间内可完全恢复正常。其补钾平均总量分别为 17 8g及 2 3 2g ,补钾平均时间分别为 88h及 10 3h。  相似文献   

11.
虽然发展成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病人,其心电图常事先即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但此种双分支阻滞病人发展成完全性心脏阻滞的发生率低于10%。本文报道在一组此种病人,观察其手术中发展成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性,以了解有无安置预防性暂时起搏器的必要。所有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及恢复室内连续进行单导程心电图监护,此外,对所有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人在诱导、插管及拔管过程中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病因、相关因素以及心脏病变程度.方法 对55例CLBB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冠心病、高血压例数高于非老年组(P<0.05或P<0.01).结论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大多数是在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的,在老年人中出现更意味着心脏以及传导系统病变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利多卡因对正常心脏的房室和室内传导影响很小,但也有应用利多卡因后产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和其他严重心律失常的报道,故曾强调在已有传导阻滞时应用此药要谨慎。作者对10例慢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及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希氏束电图的研究,测定其房室结和房室结下传导时间(infranodal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出现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作者:Panagiotis Tzamalis)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高危患者的首选术式。TAVI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病率高于常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最常出现的是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房室传导阻滞,并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目前的资料显示:根据植入瓣膜的类型不同,术  相似文献   

15.
徐兆龙  刘仁光  陈洪波 《心电学杂志》2009,28(2):112-114,127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传导阻滞最常见的现象,其心电图诊断多无困难。但在短期内房室传导阻滞程度明显改变应如何分析?应注意那些问题?结合这次教学查房和大家共同学习讨论。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但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脏传导阻滞的报道甚少。本例患者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及发作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和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后可并发各种心律失常。持久性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最为危险,且预后不良;术后即刻发生的暂时性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则预后良好。最近有报道在室间隔缺损纠治术中7%~11%病例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和电轴左偏,后期并发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很高,尤  相似文献   

18.
39例发病24小时内经临床、心电图和化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除了休克、心脏传导阻滞、严重心力衰竭、房室束支传导阻滞、尿毒症、昏迷及近期有心脏停搏等併发症,按双盲对照试验,安慰剂对照组21人,苄胺唑啉组18人。受试者口服苄胺唑啉50毫克或安慰剂每日4次,连续5天。所有病人都在冠心病监护室的持续监护之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健康体检人群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情况,探讨心脏传导阻滞与年龄、性别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51 97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心电图描记,选择传导阻滞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51 975例健康体检人群中共检出心脏传导阻滞764例,检出率为14.70‰。其中,男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及室内阻滞(IV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龄组中Ⅰ°AVB、CRBBB、IR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LAFB的检出率高于低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60岁的受检人群中各类心脏传导阻滞的检出率较其他受检人群更为显著。结论心脏传导阻滞与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60岁的男性人群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例白塞氏病并发严重传导阻滞,反复发作晕厥6次,经皮质激素治疗获得显效,并结合文献,对心脏白塞氏病的有关临床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