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州海珠湖的设计建立了城市排水新理念。湖区内处处体现了"以留为主、安全利用"的原则,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雨洪调蓄和雨水利用在城市中得以较好的应用。并在工程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增加了透水面积,让雨水得以较好下渗。削减了径流,滞蓄利用,达到了降低综合径流系数的目的。并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的水环境、水生态。实践证明,海珠湖的实施效果是明显的,可对城市的雨洪调蓄和雨水利用提供较为可靠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城市内涝等问题日益突出,雨水调蓄利用成为缓解以上问题的重要手段。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为研究区,进行可集雨量与室外用水需求的水量平衡计算,结合雨水利用措施分析,开展雨水调蓄利用的方案设计及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雨水调蓄利用后,研究区综合径流系数下降为0. 532,重现期2、5、10 a对应的屋面集雨量均能满足室外用水需求,对应的单位面积雨水利用年综合效益分别为8 475. 6、10 506. 3、11 786. 4元/hm2。城市雨水调蓄利用可产生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采用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公式,对建筑小区中底部流槽式雨水调蓄池和水泵提升式雨水调蓄池的容积设计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实际案列的设计计算得到结论。在建筑小区设计中,为控制新开发区域和已建成城区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每1 000m2硬化面积应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30m3的雨水调蓄池。  相似文献   

4.
结合苏州市中心城区完善污水管网工程,论述了在小区排水合流制改造为雨、污分流制的过程中,将合流管局部或整体保留用作雨水管、化粪池用作雨水调蓄池、应用生态雨水沟及雨水边井等措施进行的雨水资源化示范研究.以上措施在有效实现雨水资源化的同时,降低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解决了狭窄街巷难以同时敷设雨、污水管以及低洼区雨水排放困难等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5.
滨州市滨城区雨水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滨州市滨城区水资源匮乏的危机,有效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根据滨城区的降雨特性和土壤因素,提出适宜当地的雨水利用措施,并分析估算了不同水平年城区雨水利用潜力及采取新措施能够利用的降雨量。结果表明:采用雨水利用措施可以解决当前滨城区水资源量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雨水集蓄利用的3种技术:推广透水性铺装、建立城区雨水地下储存系统、利用城区凹地截流暂储;提出城区雨水收集利用的3种方式:建筑物顶雨水收集技术、路面雨水收集技术、院落雨水收集方式,并介绍每种方式的基本技术。 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开发程度的提高,暴雨引发的城区涝灾影响越来越突出。而低影响开发建设中的减少硬化面积、增加渗透途径和调蓄容量等措施都为减少排水区的径流系数提供了条件,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市政雨水排水工程的规模。  相似文献   

8.
浅议河北城市雨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河北省城市居民达2582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8%,而且还以每年1.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城市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现代化.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带来诸如资源、环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建设造成的雨水资源浪费和城区积水等问题.城区建设地表硬化,是造成雨水资源大量浪费的直接原因,同时由于城区地表硬化使雨水下渗率降低,径流量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往往造成城区积水,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据调查,自然地表的降雨平均径流系数一般小于0.3,而硬化地表的降雨径流系数一般大于0.7,地面硬化后的径流系数比原地面增加0.4以上.按每年平均降雨500mm计,地表硬化后每年要平均流失雨水200mm,按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硬化面积2000km2计算,每年全省要有4亿m3的雨水白白流失.目前,全省城市化建设面积至少以每年100km2的速度递增,由此每年要增大雨水流失量2000万m3,等于损失1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  相似文献   

9.
雨水利用宏观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概率分析方法,建立了流域或区域的雨水利用规划模型,描述了蓄水设施容量、日雨水利用量和有雨水利用设施后的径流量等3个主要规划指标及其与降雨统计特征量(次降雨量、次降雨间歇期及次降雨历时等)之间的量化关系。应用该模型通过对降雨资料的统计分析,能计算出降雨统计特征量,得到蓄水容量、日雨水利用量和规划径流系数,组成宏观规划指标的各种备选方案,可为决策部门在流域或区域内雨水利用规划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本文以北京市城区的通惠河和凉水河流域为实例进行了模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系统为雨水收集利用、防洪、地面径流雨水的排放、下沉雨水泵站等多项技术的综合设计。采取多种措施对雨水利用设计标准范围内的雨水进行收集,将地面径流雨水和超标准雨水进行排放。根据下沉区域周边建筑的防洪标准,提出了针对该项目的防洪及雨水排放的设计标准。结合蓄洪、雨水的排放及利用,设计了贯穿南北下沉区域的蓄洪排水涵,并针对下沉区域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防洪保证措施,实现了能够满足设计标准的防洪排放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及其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尤其是对鳟鱼、鲑鱼等冷水鱼的危害,分析了城市下垫面对雨水径流温度的影响,指出非渗透路面所储存的大量热量促使雨水径流的温度升高。综述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效应及雨水管理措施对径流温度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开展径流热污染研究及采取缓解措施的必要性。在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雨水管理措施缓解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效果评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典型城市特点提出了缓解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效应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分析初期雨水的界定方式及其水质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的规范标准,指出国内关于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相关的规范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设备、收集转输设备还不成体系,缺乏对初期雨水污染特征差异、初期雨水径流管控规范要求以及雨洪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对目前初期雨水收集转输设备的调研,分析其性能及优缺点;今后应针对初期雨水径流管控出台专项政策,编制综合雨水利用、环境保护和排水防涝等方面的雨水管控技术规范,从宏观水文角度关注初期雨水并建立相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有效利用城市雨水回灌岩溶地下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已成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文中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了雨水回灌岩溶地下水的途径.济南市具有较好的岩溶水赋存条件,通过人工回灌工程,采用点面结合的回灌方式,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将城区岩溶水直接补给区的水循环尽可能地恢复到一定的自然状态,最终达到供水保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城市雨洪资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城市雨洪是一种灾害,又是重要的水资源。将城市防洪与雨洪综合利用相结合.是新形势下城市水资源与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目前城市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现状以及综合利用雨洪资源对城市供水、防洪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借鉴国内外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与治理的经验,提出了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人工海岛地区低影响开发(LID)方案设计对削减径流污染的效果和通过设置不同的LID设施增大雨水下渗从而降低土壤盐分的影响,利用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设计不同目标导向的LID方案。通过SWMM模型中的水质模块分析研究径流污染削减效果,通过建立SWMM模型模拟后的雨水下渗量与地下水潜水层下层水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模型中的压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根据LID设施的适建范围充分利用各类用地。绿色屋顶对屋面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削减作用,生态草沟对道路径流污染有较好削减作用,透水铺装增加雨水下渗以及压盐效果最优,另外设置具有错峰排水功能的雨水罐可取得较好的下渗效果,旨在为人工海岛雨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北方地区裂隙岩溶水典型城市济南市为研究区,监测分析了2008年2月至8月降水过程的降雨量、降雨强度,同时对研究区13次天然降水的11项指标与位于裂隙岩溶水直接补给区7次降水形成的屋面径流的28项指标进行检测,识别出屋面径流主要污染物类型,探讨了2008年春季和夏季各次降雨形成的屋面径流中不同污染物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并对屋面径流雨水通过井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用于饮用水的处理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探讨。济南市屋面水质的研究为济南城市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景社区的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以上海郊区一生态水景社区为例,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该社区年均雨水可收集量约45 678 m3,占一年总降雨量的62%左右,不但满足社区每年的绿化浇灌、硬地冲洗以及水面蒸发等消耗量,而且富余雨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作景观湖的补充水源及其他用水。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以景观湖为中心,屋面雨水通过2个总容积为675 m3的地下集蓄池来收集,集蓄水量可达1.83万m3/a;绝大部分绿地、道路广场以及极少数屋面的雨水径流通过长1 km的植草浅沟和500 m长的碎石沟渠收集,并汇入2个总面积为800 m2的暴雨塘系统内暂时储存。户外小停车场和小广场的雨水通过砂床过滤系统收集。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评估山地城市屋面雨水可利用量,以重庆市沙坪坝某片区为例,分析了重庆市的降雨特征,利用改进的径流系数法定量评估了代表年屋面雨水可利用量,并分析了降雨特征对可利用量的影响;运用设计降雨量和设计暴雨强度两个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蓄水池规模,使其满足径流控制率和防洪减涝的要求。研究表明:在代表年降雨量为1 198.9、1 104.4和962.7 mm时,研究区域屋面雨水可利用量分别为267 951.8、247 421.3和198 917.9 m~3,雨水利用潜力较大,降雨量对可利用量的影响较大,而降雨强度对其影响很小;研究区域蓄水池总规模为9 312 m~3,屋面径流控制率达到86.4%,为山地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中蓄水池的规模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初期雨水作为非点源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现状,初期雨水的治理也被国内外专家重视。分析类比了不同类型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阐述了初期雨水污染物的积累及冲刷过程的模拟函数。借助Digital Water对研究区域降水进行模拟,分析未开发、仅增加LID措施、增加LID措施与末端调蓄池组合方案3种情况,发现初期雨水的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对初期雨水径流总量削减和污染物浓度削减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起着显著的作用,LID措施通过源头截留在降雨初期削减污染物浓度和洪峰流量,而后削减能力减弱,继而雨水进入末端调蓄池,降雨后期洪峰流量和污染物通过调蓄池削减。初期雨水的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组合应用效果良好,对流总量削减和污染物浓度削减有不同的贡献率。而初期雨水的过程控制也就是初期雨水截留控制应用及研究还不足,是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