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228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为CIN的患者应用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对比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LEEP刀治疗CIN手术时间(6.3±2.5)min,术中出血量(7.3±4.1)ml,术后愈合时间(6.4±0.6)周。下腹胀痛不适发生率为82.0%(187/228),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90.8%(207/228),无一例发生宫颈管狭窄。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相符合208例,符合率为91.2%(208/228);升级9例,占4.0%(9/228);降级11例,占4.8%(11/228)。177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3.4月,9例(5.1%,9/177)病变残留,其中1例切缘病变为CINⅡ级行2次LEEP刀手术,其余8例病变轻定期随访至术后12~24个月,TCT、阴道镜检查均正常;2例(1.1%,2/177)术后10个月复发,均为CINⅠ级,物理治疗后随防至正常;余166例(93.8%,166/177)治愈。结论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CIN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用LEEP术治疗86例宫颈病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平均出血量为10.3 mL,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8.6%。全部病例术后均获定期随访,经阴道镜及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好、术后恢复快、无需住院、兼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LEEP刀电切术,同时达到治疗和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妇科细胞学、阴道镜及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病变的260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最佳状态下采用LEEP治疗,术中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患者反应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 LEEP刀治疗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5~10min,出血量2~10ml,继发性出血2例,无感染发生。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01—2014-12间收治的96例CIN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镜下病理诊断和LEEP术后诊断的符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14±0.87)min,术中出血量(11.34±2.87)m L。经阴道镜活检证实的41例CINⅡ级患者,术后诊断47例,诊断符合率87.23%。CINⅢ级55例术后诊断49例,诊断符合率89.10%。96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TCT检查转阴89例(92.71%)。术后6个月复查,TCT检查转阴率100%。术后并发症3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出现术后高热和宫颈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LEEP术对CIN患者进行诊治,能明显提高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且创伤小,出血少,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5-05收治的80例CIN患者,所有患者予以LEEP刀手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7.50%,手术时间(5.34±2.14)min,术中出血量(8.45±2.56)m L,宫颈愈合时间(35.67±4.67)d,总并发症发生率3.75%,复发率2.50%。结论 LEEP刀手术治疗CIN,治愈率高、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在临床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7-02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均经阴道镜下活检初步诊断,采用LEEP刀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与术前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7. 2±2. 1) min,术中出血量为(8. 5±2. 6) m L。术后出现1例宫颈创面渗血。给予电凝止血,局部纱布填塞后出血停止,未发生子宫穿孔等其他并发症。本组治愈率为97. 14%(68/70)。残留2例(2. 86%)。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88. 6%(62/70)。其中病理级别升高5例(7. 14%),降低3例(4. 29%)。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宫颈部位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下LEEP刀切除,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宫颈部位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下LEEP刀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行阴道镜下LEEP刀切除治疗,手术时间为(6.52±2.2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0.51±2.11)ml,与以往传统微波治疗相比明显减少;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50例为显效占83.3%,7例为有效占11.7%,总有效率为95.0%;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仅1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7%。结论对宫颈部位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下LEEP刀切除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以往传统微波治疗明显减少,且术后病情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病变(各种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妇科检查、细胞学及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187例,采用环形电刀行宫颈环切术。结果: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5min,出血量10ml,无继发性出血及感染发生,手术标本病理诊断,其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初步诊断为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196例,行阴道镜检查并配合LEEP手术治疗,手术标本均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疗效。结果 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7.96%(192/196),平均4.8min,出血量6.0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LEEP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少、治疗效果佳,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6例利用LEEP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6.3 min,平均出血量为10.6 mL,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的占98.5%,全部病例术后均定期随访,复查脱落细胞及阴道镜均为正常,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LE...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分别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传统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4—2013-11间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2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随机分为LEEP组40例和CKC组32例,LEEP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KC组采用传统冷刀锥切术治疗。结果 LEE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治疗愈率92.50%,CKC组93.75%,两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与CKC比较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姜小予 《中国科学美容》2014,(8):208-210,213
目的:对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子宫颈电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以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适宜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CI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用电刀锥切术治疗,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比较,两组差异不大,但切缘阳性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方面,对于CIN 1、2期的患者两组疗效相近,但对于CIN 3期患者的复发率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且出血量少,术后宫颈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但对于 CIN 3期的患者,为了减少复发,仍可选择传统的电刀锥切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CIN)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LEEP组和CKC组各28例,分别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EEP组术后痊愈率96.43%,CKC组92.8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LEEP组明显优于CKC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治疗CIN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CKC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11年12月14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Ⅰ a2~Ⅱb期宫颈癌,83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设为研究组,63例开腹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镇痛药应用、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生存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少[(283.3±162.3) ml vs.(372.9±194.5) ml,t=-3.032,P=0.003]、术后应用镇痛药例数少[15例vs.57例,x2=75.116,P=0.000]、术后排气早[(39.1 ±17.5)h vs.(48.3±19.4)h,t=-3.002,P=0.003]、体温恢复正常快[(47.5±19.7)h vs.(56.1±23.2)h,t=-2.419,P=0.017]、拔除盆腔引流管早[(3.6±1.6)d vs.(4.4±2.7)d,t=-2.090,P=0.039].2组在手术时间[(227.3 ±62.5)min vs.(235.1±67.7)min,t=-0.721,P=0.472]、切除淋巴结数[(22.6±5.7)枚vs.(20.7±6.4)枚,t=1.892,P=0.061]、并发症发生率[41.0% (34/83) vs.57.1% (36/63),x2=3.756,P=0.053]及术后复发率[13.2%(11/83) vs.14.3%(9/63),x2=0.032,P=0.8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截止2012年5月30日,研究组83例术后平均随访63.4月(5~77个月),对照组63例术后平均随访62.3月(9~ 79个月),2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26,P=0.872).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远期疗效好,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PT)与阴道镜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体检科行宫颈癌筛查的735例妇女分别行LPT与阴道镜检测,同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组织检查显示宫颈癌前病变共39例(5.31%),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LPT检出符合率为82.05%(32/39);阴道镜检测检出符合率为61.54%(24/39);两种方法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19,P<0.05);LPT与阴道镜联合检测符合率为100.00%(39/39)。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测均能够用于临床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但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提高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许丁伟  黄洁  龙奎  孙敏 《腹部外科》2014,27(1):38-40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总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间37例接受腹腔镜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率以及术后胆瘘发生率.结果 37例均完成腹腔镜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75.4±12.3) min,术中出血量为(83.1±6.3) ml,切口长度为(5.8±0.7) cm,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为(43.3±3.2) h,术后住院时间为(12.6±2.2) d.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胆瘘发生率均为5.4%.结论完全腹腔镜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安全有效,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40例接受经脐单孔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完成的40例传统四孔法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患者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全部8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经脐单孔LC组与传统四孔法LC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50.3±24.9)min vs.(35.1±17.6)min, P<0.05],但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少(5% vs. 27.5%,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3.9±0.7)d vs.(6.2±0.9)d,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3.7±4.6)mL vs.(22.1±4.3)mL,P>0.05]和[(23.6±6.5)h vs.(24.9±7.7)h,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更微创的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它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部疤痕不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肛-期直肠内拖出术(TOSEPT)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排粪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4月间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TOSEPT的5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按手术年龄分为新生儿组(2l例,手术年龄在出生后1个月以内)和非新生儿组(4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56例患儿手术时间(121.5±39.2)min,切除肠段(17.6±4.2)cm,术中出血(34.6±5.2)ml,术后住院时间(7.2±3.6)d.术后6例(10.6%)患儿出现并发症(小肠结肠炎4例,便秘复发2例),其中接受再次手术的2例和长期便秘尚未解决的1例患儿视为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的53例患儿术后经(9.2±5.8)周的排粪过渡期均最终恢复正常排粪。与非新生儿组相比.新生儿组患儿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但术后排粪过渡期显著延长(均P〈0.05);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SEPT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但术后需要一个排粪过渡期来恢复正常排粪。尽管相对于婴幼患儿.新生患儿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但在疗效评价时应同时考虑其显著延长的排粪过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