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入职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及态度,为入职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态度积极应答率为65.32%,总评分为(3.64±0.91)分,问卷5个维度按积极率的高低降序排列依次为,管理期望、执行意向、科室文化、惩罚环境、报告认知,认知态度按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呈正相关(P0.05)。结论新入职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建议护理管理者在非惩罚制度上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新入职护士对不良事件上报的认知态度。  相似文献   

2.
王玉艳  林征 《现代医学》2013,(8):530-534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地区民营医院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所民营医院601名护士进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的调查。结果:随着1至4级护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的增加,护士的上报意向也随之提高;不同年龄段、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职务及是否为倒夜班护士之间上报意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民营医院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正向;担心受到惩罚仍是影响上报的主要原因;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建立非惩罚性报告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能促进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执行意向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1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行制定的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问卷五个维度按照积极应答率的高低降序排列依次为执行意向、管理期望、科室文化、惩罚环境以及报告认知等;职称、护龄以及年龄越高,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态度越正向。结论护士对不良事件的总体认知以及态度较为正向,医院在进行系统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市护理人员经历不良事件的概率及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态度的现状,为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市15家医院37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等级医院之间,护士经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职称、年龄和护龄的护士之间所经历不良事件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的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态度是较正向的。护龄、惩罚环境、管理的期望影响不良事件报告的执行意向。从系统的角度审视护理安全问题,完善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以获取更多信息并综合分析,最终达到规避护理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行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方法 2014年4月,对河北省某医院的436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行为量表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量表、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行为的态度问卷、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行为规范问卷、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知觉行为控制问卷。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态度、描述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78、0.193和0.315,报告意向对报告行为的偏回归系数为0.496,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意向是态度、描述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报告行为的中介变量。结论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行为模型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行为具有较好的解释和预测作用,应从态度、指令性规范、描述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入手,提出有效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哈密地区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哈密地区76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意向的得分中位数分别为7(0~8),13(0~14);2护理人员对潜在漏洞与无伤害事件选择填表上报的分别为36.6%、42.4%;3年龄、年限、用工性质、学历、职称、职务与报告意向有相关(P<0.05);4报告意向与上报流程认知、无责罚环境呈正相关,与护龄1~5年、年龄≤25岁的护士、管理期待呈负相关(P<0.05)。结论哈密地区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及报告意向均呈正向;但对潜在漏洞与无伤害事件上报意向不高;护理人员对上报流程越熟悉,上报环境越无责,其上报意向就越高;低年资护理人员上报意向偏低,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方法结合相关资料和经验积累,归纳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及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分类,分析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和结论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发生的严重性认知程度不够、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机制不够成熟,再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积极上报受到阻碍。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应当积极了解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常见原因,掌握相应的对策并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我院护士对于不良事件的认识,态度以及上报的意向的调查研究,找到影响其的相关因素,为完善不良事件的系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455例护士进行调查,以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在年龄,工作时间、科室文化、职称上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态度是较正向的。建议根据护士群体的需求和工作特点,采取更为敏感性的干预措施,进行系统的审视医疗安全问题,靠站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完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在手术室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手术室的建立及健全,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明显提高。结论:在手术室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利于深入查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也有利于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护理事故,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和患者利益都是有益的[1]。因此如何引导护士正确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和护理安全,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现就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引起护理人员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思考,更有效的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2015年度我院480名医务人员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普遍持积极态度,占85.6%,上报率12.7%,影响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的因素主要有医务人员认知度不高、报告制度系统设计不够人性化、医院安全文化氛围缺失和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概念缺乏认知等。结论提高医务人员认知度、优化报告系统设计、简化报告程序、加强宣导和引导、强化管理者领导责任,构建公正的医院安全文化,从而提高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医务人员报告他人和自己医疗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江苏、湖北、浙江三省15家综合医院的326名医生和467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报告自己和他人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报告自己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是性别和是否兼任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报告他人不良事件影响因素是是否兼任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是否强制报告、科主任是否愿意报告、是否影响被报告人的奖金和职称晋升。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于不良事件的认识,特别是科主任的认知,同时提高医院女性医务人员的报告率,医院内形成无责自愿机制,将对医院不良事件的报告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珍 《吉林医学》2013,(34):7262-7263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范围,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进行上报(网报、书面报告、电话报告),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差异性。结果: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发生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采用非惩罚性的处理措施,以便鼓励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一旦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能及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可能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结果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升高(P〈0.05);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从而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科和外科系统的不良事件发生、报告特点以及阻碍因素,为促进不良事件报告提供依据。方法:对48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用卡方检验计算两系统之间不同类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报告阻碍因素的差异。结果: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用药错误、压疮、跌倒和坠床,内科系统跌倒的发生率显著多于外科系统;医护人员对于不良事件有报告意愿,但实际报告却很少,每人每年报告数仅为0.12例;阻碍因素主要包括:以为同事会自己上报、担心扣除奖金以及工作太忙而忘记及时上报。两系统医护人员报告的阻碍因素比较,认为不良事件对患者损害很轻的人员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用科室系统的医护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特点和报告的阻碍因素略有差异,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吴玉琼 《海南医学》2011,(18):152-153
目的及时纠正临床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方法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应用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表,坚持无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并对比实施前(2006年)和运行成熟期(2009年)的不良事件报告率、不良事件的结构及患者对护理安全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主动呈报率明显提高,可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该管理方法可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效果,改变护理不良事件的结构,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保证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安全.方法建立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通过护理不良事件鼓励上报制度,让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体系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数及上报率明显提高.结论建立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5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类别和原因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其中因护士因素造成不良事件发生12例,其构成比为48%;因患者自身因素而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7例,其构成比为28%;因疾病因素造成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构成比为12%;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共造成3例护理不良事件。结论: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受到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和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业务培训等来实现护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统一报告网络,统一管理,提高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敏感性.方法 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独立上报端口,采取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网络化管理,修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落实措施,实施非惩罚性上报及奖励机制,护理管理人员每日后台查阅上报情况,提高报告系统的便捷性及敏感性.结果 2012年网络报告不良事件164例,其中护理缺点114例,一般护理差错48例,质控检查护理人员对报告制度知晓率达100%,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修订护理制度4个,形成品管圈成果一项.结论 护理管理人员实时监管,快速反应和分析,及时为全院各护理单元提供预警信号,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了护理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由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制定与督导落实,对各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不断修改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将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前后的不良事件相关数据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数据显示,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上升,能及时弥补错误的不良事件比例升高,重复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比例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落实,对于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防范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