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多西他赛(DTX)或卡铂(CBP)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探讨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是否有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 PARP抑制剂AG014699与DTX、CB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并用联合用药公式分析合用效应(q值0.85~1.15为单纯相加,>1.15为协同,<0.85为拮抗);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 PARP抑制剂AG014699、DTX、CBP单独作用于MDA-MB-231细胞,均可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引起细胞周期阻滞;PARP抑制剂AG014699(10 μmol/L)与DTX(10-8、10-7、10-6、10-5 mol/L)、CBP(10-5、10-4 mol/L)联合作用时,q值在0.85~1.15,显示相加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与CBP(10-3 mol/L)联合作用时,q值>1.15,显示协同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DTX或CBP能进一步促进凋亡,并使G2/M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药物DTX或CBP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发挥相加或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抑制SCD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及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F中SCD1的表达。应用SCD1特异性抑制剂MF-438干预MCF-7细胞,采用MTS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计算IC50值;采用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特异性周期蛋白Cyclin D1、Akt、pAkt、pAMPK、pACC蛋白的表达。  结果  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中SCD1的表达高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细胞(P<0.05)。MF-438在100 nmol/L~100 μmol/L浓度范围内,抑制低血清培养下的MCF-7细胞的增殖,并显示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IC50值为(3.9±0.45) μmol/L。5 μmol/L MF-438干预MCF-7细胞后,处于细胞周期中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P<0.01),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同时,pAkt及pAkt/Akt表达下降(P<0.05),pAMPK及pACC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  SCD1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SCD1活性能通过下调Akt通路、活化AMPK通路,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38-42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MDA-MB-231细胞24 h。采用MTT、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对MDA-MB-231细胞活性、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中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μmol/L对照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隐丹参酮组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隐丹参酮在2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为(6.34±0.52)%,与对照组(6.09±0.76)%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μmol/L、8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8.74±0.65)%、(28.04±3.0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浓度组之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隐丹参酮在40μmol/L、8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5),同时,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诱导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ax、Caspase-3和抑制Bcl-2等凋亡调控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8-11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异氟醚作用24 h对MDA-MB-231细胞(密度5×10~5/孔)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Bcl-xl(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基因,B-cell lymphoma-extra large)、Bad(人促凋亡蛋白,Human apoptosis protein)的蛋白表达情况,以探究其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结果(1)异氟酿对人乳腺癌MDAM 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异氟醚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増殖起到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2)各组磷酸化Akt的表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组磷酸化Akt在麻醉24h降低63.1%(P0.05),48 h及72 h均呈回升趋势(P0.05);(3)实验组咅时点Bad表达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点Bcl-xl表达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7+2.h Bcl-xl表达较对照组下降82.2%(P0.05)。结论异氟醚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并可通过Akt/Bd细胞通路诱导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干扰小RNA(siRNA)介导的Cacy BP/SIP基因沉默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Cacy BP/SIP基因序列特异性siRNA(Cacy BP/SIP siRNA),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iRNA至MDA-MB-231细胞(Cacy BP/SIP siRNA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A-MB-231细胞内Bcl-2、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另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Cacy BP/SIP siRNA组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Caspase-3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靶向沉默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acy BP/SIP基因表达后,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Bcl-2表达,上调Caspase-3和Bax表达发挥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溴丙酮酸(3-BrPA)联合阿霉素(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3-BrPA 80、160、320μmol/L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18 h后,测定其对细胞内ATP的影响;分别用3-BrPA 10、20、40、80、160μmol/L和ADM 0.75、1.5、3、6、12μmol/L,以及3-BrPA 80μmol/L与ADM 0.75、1.5、3、6、12μmol/L合用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情况;3-BrPA 80μmol/L组、ADM0.75μmol/L组以及3-BrPA 80μmol/L与ADM 0.75μmol/L合用组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后,利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3-BrPA 16μmol/L、ADM 0.2μmol/L以及3-BrPA 16μmol/L与ADM0.2μmol/L合用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5 d后观察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3-BrP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 ATP的生成有抑制作用;3-BrPA联合ADM后可明显增强ADM的细胞毒性作用;3-BrPA 80μmol/L与ADM 0.75μmol/L合用组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凋亡率为3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BrPA单用组和ADM单用组(P0.01);3-BrPA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集落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结论:3-BrPA可以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增强ADM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溴丙酮酸(3-BRPA)联合阿霉素(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3-BRPA 80、160、320mol/L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18 h后,测定其对细胞内ATP的影响;分别用3-BRPA 10、20、40、80、160mol/L和ADM 0.75、1.5、3、6、12mol/L,以及3-BRPA 80mol/L与ADM 0.75、1.5、3、6、12mol/L合用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情况;3-BRPA 80mol/L组、ADM0.75mol/L组以及3-BRPA 80mol/L与ADM 0.75mol/L合用组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后,利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3-BRPA 16mol/L、ADM 0.2mol/L以及3-BRPA 16mol/L与ADM0.2mol/L合用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5 d后观察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3-BRP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 ATP的生成有抑制作用;3-BRPA联合ADM后可明显增强ADM的细胞毒性作用;3-BRPA 80mol/L与ADM 0.75mol/L合用组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凋亡率为3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BRPA单用组和ADM单用组(P0.01);3-BRPA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集落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结论:3-BRPA可以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增强ADM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基化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G)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
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625、1.25、2.5、5、10 mmol/L)2-DG及不同浓度2-DG与TRAIL(200 ng/ml)合用对口腔癌
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用。集落克隆法检测2-DG及TRAIL对口腔癌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用。溴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
2-DG(5 mmol/L)对TRAIL诱导口腔癌细胞KB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2-DG(5 mmol/L)处理口腔癌细胞KB不同时间
(0、6、16、24 h),DR5 的表达以及联合TRAIL处理后Caspase-3 的表达。结果5 mmol/L 2-DG作用于口腔癌细胞KB 24、48、
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5.25%、69.06%、59.19%,但24 h细胞凋亡率仅为15.9%。5 mmol/L 2-DG与TRAIL联合作用于口腔癌
细胞KB 24 h的凋亡率为72.5%,高于TRAIL本身诱导凋亡率45.3%,并且2-DG可增强TRAIL抑制口腔癌细胞KB的集落克隆
形成的作用。2-DG上调DR5的表达并且增强Caspase-3的激活。结论2-DG能增强TRAIL诱导口腔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
能是上调DR5的表达及增强Caspase-3的激活。
  相似文献   

9.
张晓娟  栗红蕊  崔岩  王守俊 《中国全科医学》2013,(23):2102-2104,2108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ERK/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r-hGH以不同浓度、时间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采用MTT法测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程度。结果 r-hGH以500、1 000、2 000、4 000μg/L作用48 h和以4 000μg/L作用24、48、72、96 h均能促进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000μg/Lr-hGH作用MCF-7和MDA-MB-231细胞48 h细胞周期变化及Erk1/2、Akt磷酸化程度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H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Erk1/2和Akt的磷酸化程度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药物联合处理MDA-MB-23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药物的生长抑制效应;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测定MDA-MB-231 细胞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10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的48 h 存活率为48.53%;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2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 45.7%,较单用吉西他滨的凋亡率16.5%明显提高(P〈0.01);单用吉西他滨可以使蛋白 bcl-2 表达下调,合用后较单用下调更加明显.结论: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两者联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鸦胆子苦素D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鸦胆子苦素D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试剂盒测定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ATP含量和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鸦胆子苦素D对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鸦胆子苦素D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1、2、4 μmol/L鸦胆子苦素D均可降低MDA-MB-231细胞中ATP含量, 减少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 降低HK、PFK、PK和LDH的活性(P<0.05);2、4 μmol/L鸦胆子苦素D可抑制细胞中PI3K、p-Akt蛋白的表达(P<0.05)。 结论鸦胆子苦素D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有氧糖酵解过程,减少细胞能量供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单独使用不同质量浓度(0、1、2、4、5、6 ng/mL)硼替佐米处理SNK-6细胞24、48、72 h,及不同浓度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0、1、2.5、5、10、20 μmol/L)处理SNK-6细胞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联合使用30 μmol/L Z-VAD-FMK(Pan-caspase抑制剂)+3 ng/mL硼替佐米,以及5、10 μmol/L BAY11-7082+3 ng/mL硼替佐米处理SNK-6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不同质量浓度硼替佐米处理SNK-6细胞24 h后,采用Annexin Ⅴ/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Bcl-2的表达,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和P100/52的表达。  结果  硼替佐米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SNK-6细胞增殖(P<0.05),24 h IC50﹝(2.87±0.06) ng/mL﹞低于48 h和72 h(P<0.05)。BAY11-7082亦可抑制SNK-6细胞增殖,24 h IC50= (9.73±0.36) μmol/L。联合用药结果表明,Z-VAD-FMK能减弱硼替佐米对SNK-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BAY11-7082能增强硼替佐米对SNK-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硼替佐米处理SNK-6细胞24 h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裂解、PARP激活,以及Bcl-2裂解;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磷酸化水平降低,P52减少。  结论  硼替佐米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ENKTL细胞增殖,并且经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途径诱导ENKTL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ABT-199 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MDA-MB-231细胞分成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及联合组(照射+ABT-199).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剂量单纯照射和ABT-199 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20%抑制浓度( IC20 );流式细胞术检测 ABT-199 对 MDA-MB-231 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 Caspase-3 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Bcl-xl的表达. 结果ABT-199对MDA-MB-23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随着ABT-199 浓度的升高, MDA-MB-231 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G0/G1 期阻滞. 联合组较照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16. 9% vs 84. 5%),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 05),Bcl-xl变化不明显,同时Bax水平和胞内Caspase-3活性增高(P<0. 05). 结论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增殖,诱导细胞发生G0/G1 期阻滞及凋亡. IC20浓度的ABT-199 可明显提高MDA-MB-231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及其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 ATPR)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ATRA及其衍生物ATPR分别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后,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 mRNA水平的变化, 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ATRA相比,相同浓度的ATPR能明显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随着浓度的增加,凋亡作用越加显著( P<0.05)。 RT-PCR显示 ATPR作用后Caspase-3 mRNA 水平显著上调( P <0.05)。 Western blot法显示ATPR能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NF-κB、survivin的表达( P<0.05) ,上调促凋亡蛋白Bax、Grim-19、Caspase-3的表达(P<0.05)。结论 ATPR比ATRA更明显地促进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藤梨根乙醇提取物(TLG)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  方法  利用MTT检测TLG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HCT-15、LoVo的毒性, 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TLG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5、LoVo增殖的影响, 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LG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LG对HCT-15中相关蛋白Caspase-3、PARP、P65、PUMA、AKT、GSK-3β表达的影响,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LG对HCT-15中相关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  结直肠癌细胞HCT-15、LoVo经TLG处理后, 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活力以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下降(P < 0.01,P < 0.001), 转染AKT cDNA、PUMA siRNA或GSK-3β抑制剂处理后能够恢复增殖(P < 0.001);不同浓度TLG处理后, 细胞凋亡率提高(P < 0.01, P < 0.001), 转染AKT cDNA或GSK-3β抑制剂处理后能够遏制TLG诱导的凋亡(P < 0.01,P < 0.001);Western blot显示HCT-15细胞中的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量随TLG浓度上升而减少(P < 0.01), Cleaved-Caspase-3/Caspase-3、Cleaved-PARP/PARP、p65、PUMA蛋白表达量随TLG浓度上升而增加(P < 0.05, P < 0.01,P < 0.001), 同时转染AKT cDNA、PUMA siRNA或GSK-3β抑制剂处理后能够阻滞TLG对下游蛋白Cleaved-Caspase-3/Caspase-3、Cleaved-PARP/PARP、p65、PUMA的影响(P < 0.05, P < 0.01,P < 0.001);报告基因结果显示NF-κB、PUMA启动子活性随TLG浓度上升而增强(P < 0.05, P < 0.01), 同时转染AKT cDNA或GSK-3β抑制剂处理后恢复(P < 0.01, P < 0.001)。  结论  TLG可以显著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发挥较强的抑制肿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AKT/PUMA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硫仑(DSF)和顺铂(CDDP)联合使用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 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μmol·L-1DSF组、60μmol·L-1CDDP组和联合组(60μmol·L-1CDDP+1、2和4μmol·L-1DSF)。MTT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铂(Pt)水平。结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72 h后,与60 μmol·L-1 CDDP组比较,联合1组(60 μmol·L-1CDDP+1 μmol·L-1DSF)、联合2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DSF)和联合3组(60 μmol·L-1CDDP+4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作用24 h后,与60 μmol·L-1 CDDP组和2 μmol·L-1 DSF组比较,联合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CDDP组比较,联合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5)。ICP-MS检测,与CDDP组比较,联合组(20 μmol·L-1CDDP+0.625 μmol·L-1 DSF) TNBC MDA-MB-231细胞中Pt水平升高(P<0.05)。结论:DSF与CDDP联合使用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MDA-MB-231细胞中ROS水平和Pt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肉豆蔻木脂素(myrislignan, MYR)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MYR(即0、25、50、100和200μmol/L)作用胃癌细胞(SGC-7901)48 h和72 h,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选择MYR(50、100和200μmol/L)作用胃癌细胞(SGC-7901)48 h,同时设置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溶剂对照(0.1%DMSO)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Bcl2关联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半胱天冬酶(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specifc protease, 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特异性PI3K激活剂(20μmol/mL)作用胃癌细胞(SGC-7901)48 h(分组为:Control组、0.1%DMSO组、MY...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硫利达嗪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硫利达嗪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 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硫利达嗪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Caspase-3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硫利达嗪作用24 h后, MDA-MB-231、MCF-7细胞增殖明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IC50为18、22μ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着加入硫利达嗪浓度的提高, MDA-MB-231、MCF-7细胞均发生不同程度的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程度增加及伴随胞内Caspase-3活性增加。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上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硫利达嗪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可显著诱导肿瘤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及凋亡,伴随Caspase-3活性的上调,其毒性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内抗凋亡蛋白 Bcl-2下调、Bax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