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对新生大鼠出生后早期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通过将大肠埃希菌注入孕15 d的SD大鼠的子宫颈内建立宫内感染大鼠模型,并观察宫内感染对孕鼠分娩的影响。HE染色法观察新生大鼠脑白质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新生大鼠脑白质组织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ase)、神经丝(NF)表达。随机监测新生大鼠早期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功能。 结果 孕鼠宫内感染后,子宫和胎盘组织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建模成功,但宫内感染对分娩无显著影响。新生大鼠7日龄时脑白质部位结构稀疏呈筛网状改变,GFAP表达增加(P<0.01),而CNPase和NF表达减少(P<0.05或P<0.01)。与对照组新生大鼠比较,感染组新生大鼠出生体质量轻、体质量增长缓慢(P<0.05或P<0.01);耳廓分离、睁眼、平面翻正、负趋地性、听觉惊恐和游泳试验等完成日龄延长(P<0.05或P<0.01)。 结论 宫内感染可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并引起新生大鼠早期生长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延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 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先天性膈疝(CDH)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CDH患儿共126例,描述性分析合并畸形情况。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CDH患儿分为存活组(100例)和死亡组(2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资料进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 126例患儿中,合并先天缺陷55例(43.7%),其中多发畸形20例(15.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延期手术为保护性因素 (P<0.05);胎膜早破、术后肺不张、术后上机时间长及术后氧合指数高为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临界值为5.74时,术后氧合指数预测患儿死亡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75.0%,曲线下面积为0.841(P<0.01)。 结论 CDH患儿常并发畸形,胎膜早破、术后肺不张、术后上机时间、术后氧合指数大于5.74是CDH患儿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通过延期手术获得术前稳定的内环境,可以有效降低CDH患儿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人源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hNav1.4 I1363T突变体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状的机制。 方法 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检测hNav1.4 I1363位点的保守性;将hNav1.4蛋白的羧基端融合荧光蛋白mCherry,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Nav1.4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蛋白的表达量与分布情况;通过全细胞电生理技术记录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稳态激活及快失活参数,并进一步分析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窗电流。 结果 hNav1.4 I1363位点在各类钠通道中高度保守。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均能正常上膜,且表达量无明显差异。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激活电压V0.5 分别为(-29.08±0.24)mV和(-28.79±0.21)mV,斜率因子k分别为5.06±0.21和4.73±0.18(均P>0.05);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失活电压V0.5 分别为(-68.03±0.34)mV和(-59.01±0.26)mV,斜率因子k分别为4.55±0.21和5.24±0.23(均P<0.05),I1363T突变体的失活电压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且更为平缓。I1363T突变体形成的窗电流大于野生型的窗电流。 结论 I1363T突变会导致hNav1.4慢失活受损,增加肌肉细胞兴奋性,导致肌强直的发生;而增大的窗电流使得钠离子在细胞内缓慢聚集,最终导致细胞兴奋性下降,引发肌无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瞬时受体电位M8型(TRPM8)离子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 方法 在Rosetta计算结构生物学工具包中,使用基于运动回路闭合算法的从头计算,对TRPM8离子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进行多轮计算建模。 结果 经过9轮计算得到了能量最低且结构收敛的TRPM8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发现D918位点的侧链并不指向离子流过的孔区中心,而Q914、D920和T923位点的侧链指向孔区中心;糖基化位点N934位于孔区外侧,其侧链指向胞外水环境。 结论 构建了TRPM8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为理解该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及相关机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摸索人源瞬时受体电位M2型通道(TRPM2)羧基端Nudix水解酶9(NUDT9)同源结构域(NUDT9-H)的蛋白提取和纯化方法。 方法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的Rosetta(DE3)大肠埃希菌菌株经超声破碎和离心后,将收集到的上清液与GST磁珠结合并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洗脱以抽提GST-NUDT9-H融合蛋白,浓缩离心后再经分子排阻色谱层析纯化,最后经凝血酶酶切并与GST磁珠结合即得NUDT9-H蛋白。 结果 含有0.5%的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裂解溶液体系和0.025%的DDM分子排阻层析色谱溶液体系能够提高GST-NUDT9-H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再按每2 mg融合蛋白加入1 U凝血酶切割24 h,即获得高纯度NUDT9-H蛋白。 结论 NUDT9-H蛋白稳定性较差,提取和纯化体系中需添加DDM以稳定其构象从而提高目的蛋白的产量和纯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为社区青少年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6-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丹东市、营口市、辽阳市6市共6 152例中小学生,对其中1 793例经历创伤事件的社区青少年应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调查其家庭教养方式,应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调查其心理韧性水平,比较不同特征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心理韧性得分。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是否曾是学生干部青少年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是否曾是学生干部青少年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青少年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及是否曾是学生干部青少年心理韧性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与心理韧性各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为0.158~0.475,P<0.05);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分别与目标专注、人际协助、情绪控制、积极认知维度的得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呈负相关(r为-0.411~-0.141,P<0.05);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分别与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情绪控制维度的得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呈正相关(r为0.068~0.1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曾是学生干部、年龄、性别是心理韧性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存在相关关系,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8.
卢志勇  韩布新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5):1812-1817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为幼儿行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8-10月分别选取北京市3家幼儿园3~6岁幼儿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向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50份,有效问卷325份,有效回收率为81.3%。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家长的性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幼儿的性别)、祖辈教养风格(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评分。结果 不同祖辈教养风格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祖辈教养风格下父母情绪智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民主型祖辈教养风格下父母情绪智力得分高于专制型(t=-2.361,P=0.019)。不同祖辈教养风格下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研究生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得分均高于大专及以下(P<0.05);研究生父母情绪智力得分高于本科(P<0.05)。家庭教养方式、情感温暖与理解得分与幼儿情商得分、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性、压力管理、一般心境、积极印象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过分干涉与保护得分与幼儿情商、压力管理、一般心境得分呈负相关(P<0.05);否认与拒绝得分与幼儿情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一般心境得分呈负相关(P<0.05);惩罚与严厉得分与幼儿情商、自我、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一般心境得分呈负相关(P<0.05);偏爱得分与幼儿情商、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性、一般心境、积极印象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父母情绪智力得分与家庭教养方式、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得分均呈正相关,与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否认与拒绝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父母情绪智力得分与幼儿情商、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性、压力管理、一般心境、积极印象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幼儿情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得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幼儿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得分高于男性幼儿父母,而惩罚与严厉得分低于男性幼儿父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明显的代际相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为家庭教育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行为状态。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年3月13至15日通过问卷星在微信群及朋友圈中发放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问卷全部填写完毕方可提交,通过IP地址剔除湖北省外的问卷,同时剔除答题时间过短(答题时间少于150 s)的问卷。分析父母职业状态对不同年龄组儿童心理行为状态的影响。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91份,其中男性207名(52.9%),女性184名(47.1%);3~ < 6岁91名(23.3%),6~ < 10岁183名(46.8%),10~16岁117名(29.9%);父母均为医务人员87名(22.3%),父母一方为医务人员139名(35.5%),父母均非医务人员165名(42.2%)。无论父母是否为医务人员,3~ < 6岁儿童的PSQ得分在各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父母均为医务人员的6~ < 10岁儿童的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学习问题因子得分和总分均高于父母均非医务人员的同龄儿童(均P < 0.05),学习问题因子得分高于父母一方为医务人员的同龄儿童(P < 0.05),父母一方或均为医务人员的子女焦虑因子得分高于父母均非医务人员的子女(均P < 0.05);父母一方为医务人员的10~16岁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多动指数及总分均低于父母均为医务人员或父母均非医务人员的同龄儿童(P < 0.05或P < 0.01),而身心问题、焦虑因子得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行为状态随着年龄段不同而表现出差异,3~ < 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状态无明显差异,而6~ < 10岁和10~16岁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状态差于非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状态,需对该年龄段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状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探讨自我管理在父母期望和大学生成就动机间的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期望问卷、成就动机量表、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调查1 436名在校大学生。结果大学生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教养方式、培养层次和家庭月收入差异。父母期望及其各维度与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呈正相关关系(P < 0.01),父母期望的人格成熟维度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关系(P < 0.01),恋爱交往维度与成就动机呈负相关关系(P < 0.01);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与追求成功及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关系(P < 0.01),与避免失败呈负相关关系(P < 0.01)。父母期望能显著正向预测行为管理、认知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和认知管理能显著正向预测成就动机(P < 0.01)。行为管理和认知管理维度在父母期望与成就动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 < 0.05~P < 0.01)。结论父母期望内化是影响成就动机的关键机制,自我管理是影响成就动机的更近端因素,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帮助大学生削弱和抑制不合理父母期望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需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组)和对照组(单纯丙泊酚组),每组各60例。最终入选观察组58例、对照组59例。检测两组患者麻醉前(T0)、置入胃镜时(T1)、术毕(T2)血清中血糖(BG)、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的含量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并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术中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的BG、E、Cor均增加,特别是两组T1时的E、Cor与T0时比较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在T1时的 E、Cor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1时的MAP和T1、T2时的HR与T0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观察组T1、T2时的MAP、HR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病人胃镜检查,麻醉效果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轻应激反应,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在人流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门诊要求人流镇痛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2例)和对照组(C组42例)。D组入室后,20ug右美托咪定入壶,10min后给予芬太尼0.05mg和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C组入室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方法相同。监测指标:给药前(T0)、右美托咪定给药10min(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清理宫腔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5min(T5)、术后30min(T6)的MAP、HR、SPO2;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结果 HR:T1- T5时D组低于C组(T1-T4P<0.01 ,T5P<0.05);与T0比较,D组T1-T5均低于T0,术中波动较C组小(P<0.05)。 MAP: T3,T4时D组低于C组(P<0.05),T2时D组高于C组(P<0.05);与T0比较术中D组HR、MAP波动较C组低(P<0.05);丙泊酚总用量、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D组均低于C组(P<0.01);停药后苏醒时间和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D组高于C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有利于人流镇痛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能减少麻醉药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 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 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 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 = 0.002)、年龄(P < 0.001)、淋巴结转移(P = 0.026)、肿瘤分级(P = 0.018)、伴随原位癌(P = 0.038)、肿瘤组织坏死(P = 0.007)和肾功能状态(P < 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 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 = 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 = 0.003,HR = 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层流无菌床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作用,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复康提供有效新途径。方法 采用列表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住院,小于6月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14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医院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感染发病率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抗生素使用率(χ2=11.48,P<0.05)、药占比(χ2=9.52,P<0.05)、住院天数(Z=6.58,P<0.05)、住院费用(Z= 5.96,P<0.05)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层流无菌床能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医院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