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谱及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7月新登记报告的痰涂阳性的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并经痰涂片检测和痰培养证实?运用WHO/IUATLD推荐的比例法药敏试验测定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4种常用一线抗结核药的敏感性,进行耐药谱分析,并探讨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收集260株结核分枝杆菌,216株(83.1%)分离自初治患者;44株(16.9%)分离自复治患者?186株(71.5%)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4种抗结核病药全敏感;74株(28.5%)对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耐药,33株(12.7%)为单耐药菌株,34株(13.1%)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受,为耐多药菌株,17株(6.5%)对4种一线药全耐受?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抗结核治疗史与耐多药发生风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与初治患者相比,复治患者耐多药发生的风险增加,调整比值比(odds ratio,OR)=3.40 (95%CI:1.42~8.13)?结论:江苏省结核病耐药形势严峻,需加强对初治患者的管理,切实贯彻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策略 (direct observed therapy short course,DOTS),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成功率,减少耐药结核发生?  相似文献   

2.
于秀坤  辛宝林 《当代医学》2013,(13):161-163
目的通过大庆地区肺结核患者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探讨本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2年7月30日大庆地区疾控中心确诊的1065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对分离培养获得的1065株结核分枝杆菌应用比例法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 1065例患者培养阳性,初治768例,复治297例。经检测对抗结核药物全部敏感680例,耐药385例(包括单耐药、多耐药及耐多药),初治205例,复治180例。总耐药率36.2%(385/1065),初治耐药率26.7%(205/768),复治耐药率60.6%(180/29),耐多药率13.9%(148/1065),初治耐多药率6.9%(53/768),复治耐多药率32.0%(95/297)。初治耐药率(26.7%)和复治耐药率(6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6.72,P<0.01)。初治耐多药率(6.9%)和复治耐多药率(3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2.64,P<0.01)。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位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结论大庆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在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以及防治政策的制定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情况,为制定耐药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M.tb培养结果为阳性且具有药敏试验结果的病例477例,分析M.tb分离株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对氨基水杨酸(PAS)、丙硫异烟胺(PTO)、左氧氟沙星(LFX)、阿米卡星(AK)8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影响因素.结果:440例标本类型为痰液,培养结果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病例.总耐药率为52.5%,其中初治患者耐药率42.5%,复治患者耐药率86.1%,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P<0.05).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中SM(40.5%)耐药率最高;4种二线抗结核药物中LFX(13.0%)耐药率最高.初治患者的单耐药率明显高于复治患者(P<0.05),而复治患者的耐多药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P<0.05),初、复治患者的多耐药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初治患者有3种单耐药类型,10种多耐药类型,15种耐多药类型;复治患者1种单耐药类型,8种多耐药类型,24种耐多药类型.有无治疗史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率的影响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及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07年至2011年间4 248株结核分枝杆分离株药物耐受性结果。结果 4 24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1 919株,耐药率45.17%;耐多药结核(MDR-TB)1 044株,MDR-TB发生率24.58%。从2007年到2011年耐药率、MDR率逐年降低,但耐药株数、MDR-TB株数逐年增加。1 919株耐药株中有1 362株来源于复治患者,557株来源于初治患者。复治患者耐药率及MDR率分别32.06%、19.97%,均高于初治患者的13.10%、4.6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在复治患者中更严重。需要加强初治患者的结核控制,以减少由于结核病反复治疗及不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产生的耐药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状况,为耐药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期间邯郸市17个监测门诊2 113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对分离培养获得的1 631株阳性标本用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法(比例法)进行异烟肼、利福平、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耐药性测定。结果 1 631株阳性菌株中初治患者1 246例(76.39%)、复治患者385例(23.61%)。发现耐多药患者256例,广泛耐药患者28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患者中男性199例、女性85例,男女比2.34∶1;年龄最小16岁,最大85岁,平均45.3岁。总耐药率33.17%,其中初治22.71%、复治65.97%,复治总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总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253,P0.05)。初复治患者耐多药率15.70%,其中初治7.87%、复治41.04%,复治耐多药率是初治的5.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613,P0.05)。初复治广泛耐药率1.72%,其中初治1.04%、复治3.90%,复治广泛耐药率是初治的3.7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6,P0.05)。结论邯郸市耐药结核病疫情异常严峻,防控工作重点是以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重点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从分离自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率及耐药情况,以利抗结核治疗中药物的合理选用。方法:对痰涂片阳性的新发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采用高、低两种药物浓度,四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试,同时用实时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127例痰培养阳性菌株总耐药率为14.2%,其中初治耐药率8.1%,复治耐药率35.7%,对四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异烟肼8.7%,利福平2.4%,链霉素2.4%,乙胺丁醇0.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在初治组中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12.1%(12/99)和10.1%(10/99);复治组中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32.1%(9/28)和21.4%(6/28)。结论:分离自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初始治疗时已存在耐药性,而药物治疗有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加。结果表明抗结核治疗前及在治疗过程中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对指导临床抗结核治疗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三亚市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为今后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三亚市2013年11月-2015年12月确诊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经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的菌株进行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链霉素(S)、氧氟沙星(Ofx)和卡那霉素(Km)等6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 276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培养阳性252例,经菌型鉴定249株(初治216例,复治33例)为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耐药51株,总耐药率为20.48%,初治及复治患者总耐药率分别为18.06%、36.36%;耐多药14株,耐多药率为5.62%,初治及复治患者耐多药率分别为4.63%、12.12%.单耐药29例,单耐药率为11.65%,多耐药8例,多耐药率为3.21%;任何耐药顺位是S(11.24%)、H(10.04%)、R(7.63%)、Ofx(5.22%)、E(0%)、Km(0%);初、复治患者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亚市结核病耐药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以减少耐药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特点及进行耐药谱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728例,对其结核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耐药发生与年龄、既往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情况、痰抗酸杆菌涂片结果的关系,并对结核杆菌的耐药谱进行分析。结果 728例培养阳性中,258例出现耐药(35%),单耐药14.28%,多耐药7.41%,耐多药13.7%。初治的耐药率46.5%,初治耐多药发生率20.3%。复治耐药率26.42%,复治耐多药发生率10.37%;4种一线药物中异烟肼耐药率最高;耐药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无显著差异,初治组高于复治组,涂阳组显著高于涂阴组。结论目前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需加强更广泛的耐药情况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结核病耐药现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结核病防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对连云港市2011~2013年确诊的1976例涂阳结核病患者进行痰菌培养,对分离出的1521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检测。 结果 连云港市结核病总耐药率17.23%,其中初始耐药率12.67%,复治耐药率为40.4%。初治组和复治组均以异烟肼(INH)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81%和34.8%。耐多药率为4.34%,其中初治患者耐多药率2.20%,复治患者耐多药率15.20%。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耐多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连云港市复治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率较高,应规范结核病治疗方案,加强督导管理,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状况,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自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和一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为耐多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株77株,采用绝对浓度法对五种二线抗结核药物: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丁胺卡那、卷曲霉素及丙硫异烟胺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本院培养分离出MDR-MTB77株,其中25株来自初治肺结核患者,52株来自复治肺结核患者,对5种二线药物的总耐药率为72.73%(56/77),初治耐药率为60.0%(15/25),复治耐药率71.15%(37/52);XDR-MTB21株占27.27%(21/77),其中来自初治者1例(4%),来自复治者20例(38.46%)。MDR-MTB对PAS、AMK、CPM、OFLX、Pto的耐药率分别为 33.77%、14.29%、19.48%、64.94%和24.68%。MDR-MTB对不同组合的二线抗结核药物(OFLX Pto、OFLX CPM Pto、OFLX AMK Pto、OFLX Pto PAS、 CPM PAS OFLX Pto、和AMK PAS OFLX Pto)分别为23.38%、10.39%、5.19%、12.99%、6.49% 和6.49%。结论:无锡地区MDR-MTB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对MDR-MTB的耐药性监测,合理选择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MDR-TB。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resistanc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MTB)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状况,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自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和一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为耐多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株77株,采用绝对浓度法对5种二线抗结核药物:氧氟沙星(OFLX)?对氨基水杨酸(PAS)?丁胺卡那(AMK)?卷曲霉素(CPM)及丙硫异烟胺(Pto)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本院培养分离出MDR-MTB77株,其中25株来自初治肺结核患者,52株来自复治肺结核患者,对5种二线药物的总耐药率为72.73%(56/77),初治耐药率为60.0%(15/25),复治耐药率为71.15%(37/52);广泛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XDR-MTB)21株占27.27%(21/77),其中来自初治者1例(4%),来自复治者20例(38.46%)?MDR-MTB对PAS?AMK?CPM?OFLX?Pto的耐药率分别为 33.77%?14.29%?19.48%?64.94%和24.68%?MDR-MTB对不同组合的二线抗结核药物(OFLX+Pto?OFLX+CPM+Pto?OFLX+AMK+Pto?OFLX+ Pto+PAS? CPM+PAS+OFLX+Pto和AMK+PAS+OFLX+Pto)分别为23.38%?10.39%?5.19%?12.99%?6.49% 和6.49%?结论:无锡地区MDR-MTB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对MDR-MTB的耐药性监测,合理选择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MDR-TB?  相似文献   

12.
铜陵市2017~2018年初治与复治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延才  龙凤娟 《安徽医学》2019,40(12):1339-1342
目的分析铜陵市初治与复治结核病耐药现状和特点,掌握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谱,为铜陵市结核病疫情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2018年铜陵市耐药监测点的888例初治与复治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萋尼氏抗酸染色、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菌群鉴定。采用比例法对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888例初治与复治结核病患者样本中,319例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其中初治结核病患者262例,复治结核病患者57例。总耐药率为19.75%(63/319),初治结核病患者耐药率为15.65%(41/262),复治结核病患者耐药率为38.60%(22/57)。总耐多药率为10.66%(34/319),初治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率为6.11%(16/262),复治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率为31.58%(18/57)。8种抗结核药耐药率顺位依次为异烟肼(10.34%)、链霉素(7.52%)、利福平(6.90%)、卷曲霉素(6.90%)、对氨基水杨酸钠(4.70%)、氧氟沙星(3.76%)、卡那霉素(2.82%)、乙胺丁醇(2.19%)。结论铜陵市初治和复治结核病耐药疫情依然严重,仍需要采取更加有效、全面、及时的干预管理办法,减少结核病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关于痰培养阳性老年住院结核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痰培养阳性老年住院结核病患者共58例,其中初治患者有29例,复治患者有29例,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六种结核药物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耐药性。结果结合本次研究工作结果显示,参与本次研究的58例痰培养阳性老年住院结核病患者的总耐药性均高,INH耐药率、S耐药率、EMB耐药率、RFP耐药率均高;除此之外,复治患者的耐药性比初治患者更高。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工作探讨分析关于痰培养阳性老年住院结核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提示复治痰培养阳性老年住院结核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耐多药结核病,临床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衢州地区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结核病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对策.方法对衢州地区的743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痰培养,将培养阳性菌株以硝基苯甲酸(PNB)培养基和噻吩-2-2羧酸肼(TCH)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LX)、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6种抗结核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743例获得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者中有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728例(97.98%),非结核分枝杆菌15例(2.02%).728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中总耐药率为26.63%,初治耐药率为19.35%,复治耐药率为57.32%;总耐多药率为5.36%,初治耐多药率1.39%,复治耐多药率36.59%.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序依次为INH 8.20%、SM 7.74%、OFLX 4.80%、RFP 1.86%、KM 1.24%、EMB 1.08%.结论衢州地区肺结核患者中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开展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组成个体化化疗方案,同时进一步落实和提高非住院肺结核患者全面监督化学治疗(DOTS)质量,提高各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各种耐药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初治和复治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的耐多药(MDR)情况,了解抗结核药耐药现状和形势。方法:选取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患者395例,按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菌种鉴别试验。采用WHO推荐比例法对阳性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计算每种一线药的耐药率及4种一线药的MDR情况。计算初、复治患者的MDR率。结果: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顺位依次为链霉素(93/395,23.5%),异烟肼(88/395,22.3%),利福平(58/395,14.7%),乙胺丁醇(23/395,5.8%)。初治和复治组患者耐药均以耐链霉素和异烟肼为主,且耐药顺位一致,复治组患者利福平耐药率(17.4%)高于初治组(6.9%)(χ2=6.714,P=0.010)。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者33例,总MDR率为8.4%,复治患者MDR率(10.2%)高于初治患者MDR率(2.9%)(χ2=5.263,P=0.022)。初、复治组患者MDR形式均以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为主,分别为2例(2.0%)和13例(4.4%)。结论:结核分枝菌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频度顺位依次为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复治组患者利福平耐药率、MDR率均高于初治组。初、复治组耐多药形式均以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486例肺结核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及产生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丽水市中医院结核病实验室48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及产生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 48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364株(74.90%)对4种抗结核药物均敏感,122株(25.10%)耐药菌株中,单耐药50株(10.29%),多耐药28株(5.76%),耐多药44株(9.05%),耐药率从高到底分别为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初治患者耐药率21.13%(90/426),复治患者耐药率53.33%(32/60);复治及合并糖尿病患者总耐药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治、有糖尿病及年龄≤30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耐药。结论 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较高,复治肺结核、糖尿病病史、年龄≤30岁是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廊坊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及结核病主要流行特征,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廊坊市2009-2013年确诊登记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涂阳患者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菌型鉴定,采用比例法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46.4%(819/1 764),耐多药率为11.5%(203/1 764),广泛耐药率为1.1%(20/1 764);6种药物的耐药顺位依次是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复治患者的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χ^2=18.2,P〈0.05);流动人口的耐药率高于本地人口(χ^2=14.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廊坊市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复治患者和流动人口是结核病耐药高危人群,应根据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白银市肺结核患者结核菌株的耐药性筛查,分析耐药结核病(DR-TB)的流行趋势,为制定白银市结核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白银市2016-2022年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对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患者及痰涂片阴性中但分子生物学阳性患者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性检测,分析白银市耐药结核病(DR-TB)的流行趋势。结果:2016-2022年白银市的结核病共报告4164例;结核病耐药筛查率总体为82.93%。纳入耐药观察的1472例结核病患者中,敏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1236例(83.97%);总耐药率为16.03%,单耐利福平患者1.70%,单耐异烟肼患者10.39%,耐多药结核病患者3.94%。在1472例具有药敏试验结果的病例中,初治患者1079例,耐药率15.11%,占73.30%,高危人群393例,耐药率18.58%,占26.70%;其中初治患者中敏感病例916例,占比62.23%,高危人群中敏感病例320例,占比21.74%。结论:白银市结核病耐药率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有原发性耐药株菌株,故应调整防控策略,将初治患者原发性耐药作为重点,进一步开展结核病耐药筛查,加强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邯郸市初、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为结核病的临床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邯郸市2013年间登记的348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经培养阳性并作菌株鉴定。用比例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抗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和乙胺丁醇(E)的耐药性检测,并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状况。结果 348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总耐药率30.75%,耐多药率14.37%。复治组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高于初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1,χ2=52.11,P0.01)。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42.53%)、S(34.20%)、R(27.59%)、E(20.98%)。初治组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较复治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邯郸市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发生率高,需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检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HIV/AIDS合并结核病初治患者196例,分析AIDS合并活动性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的痰液/组织液/纤冲液及病理组织送检分枝杆菌培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采用BACTEC MGIT960鉴定系统进行菌型鉴定,960分枝杆菌培养系统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共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菌株196株,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总体耐药率为26.02%;将196例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分为大于100个/μL、≤100个/μ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发现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抗结核药耐药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5类耐药结核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结核病初始患者耐药率与我国结核平均初始耐药水平一致,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结核耐药性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高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