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6,(5):594-596
<正>超声内镜检查(EUS)是在内镜引导下,于消化道腔内对消化道管壁及消化道周围的脏器进行超声扫描的检查方法。超声内镜是头端具有微型高频超声探头的一种特殊内镜设备,具有内镜检查及超声扫描的双重功能,所以EUS是集内镜和腔内超声于一体的技术。EUS不仅可以观察消化道管腔内的黏膜病变,还可以实时超声扫描观察消化道管壁各层组织结构的病变及消化道周围组织器官的病变,对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价值,是诊断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对消化壁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EUS检查发现的215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通过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EUS的诊断价值,并探讨EUS对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结果 在食管、胃、十二指肠、直肠病变中,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5%(52/55)、95.7 %(66/69)、100.0 %(10/10)、98.6%(69/70),明显高于普通内镜及CT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病变的来源及性质判断有较高准确性,且为隆起病变在内镜下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沈建伟  吴颖萍  陈惠蓉  沈晓伶  王昌雄 《浙江医学》2010,32(5):700-701,I0003
上消化道隆起行病变常规内镜检查难以明确病变的起源及性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已成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尤其是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为探讨经EUS指导下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采用微探头超声内镜(minprobesonography,MPS)检查了18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并对其中的51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浩  林李淼 《浙江医学》2008,30(3):292-293
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可以显示肠壁各层组织的变化,对结直肠癌的TNM分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直肠癌分期传统上用Dukes分期法,但术前TNM分期对于外科治疗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性。随着EUS技术的进步,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术(EUS—FNA)、造影剂增强超声淋巴造影术(CE—EL)、三维腔内超声(3D—IDUS)得以发展,EUS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EMR)的高切除率使之成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则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病变与周围邻近脏器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正>超声内镜(EUS)是可以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又可对邻近脏器及消化道管壁进行探查的仪器。其可提供病变大小、范围、性质、血供情况、浸润深度等位置关系,从而为粘膜下病变定位诊断。适用于消化道疾病,尤其对某些消化道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易使患者出现不适、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提高检查诊治效果,保证EUS检查顺利进行,我科于2012年1月开始对超声内镜检查患者应用杜冷丁进行肌肉注射。杜冷丁的运用使患者在整个过程中极少发生不适反应,大大减轻其痛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效果令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最近发表了有关超声内镜并发症的临床指南。超声内镜(EUS)和EUS引导的细针穿刺(EUS—FNA)日益成为准确和安全的消化道和非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手段。EUS—FNA还被用于以治疗和诊断为目的的液体收集和囊性病变的液体抽吸。EUS和EUS—FNA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类型与其他内镜操作有所不同。2005年1月,在ASGE发布的临床指南中,研究者们讨论了EUS和EUS—FNA有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挖除术(ESE)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37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并超声内镜(EUS)检查诊断为消化道SMT的患者,分别采用ESD(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来源)或ESE(固有肌层来源)的方法切除,观察病变完整切除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定期内镜随访。结果3例固有肌层来源肿瘤ESE治疗失败,1例因大出血转外科手术,2例因向腔外突出圈套器切除,其余34例(91.9%)均经ESD或ESE切除。4例发生穿孔,2例迟发性出血,均经内镜治疗后保守成功。平均随访13.8个月,无肿瘤残留及复发。术前EUS对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6%(35/37),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仅为78.4%(29/37)。结论EUS对消化道SMT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定性诊断准确率不高。在EUS指导下,采用ESD或ESE的方法多可将肿瘤一次性完整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装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的表面形态结构,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消化管道层次结构及周围邻近脏器组织的超声影像,提供内镜和超声两种图像信息以提高诊断和鉴别的水平。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及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EU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逐渐成为诊断消化系统疾患的重要手段。EUS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可切除性及预后的判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均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镜超声 (EUS)是一种结合了超声和内镜双重功能的检查设备 ,可以在腔内对消化管粘膜的病变、壁内的病变及壁外脏器进行超声扫描检查。在过去的 2 0多年里 ,内镜超声检查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通过操作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内镜超声检查已不仅限于对食道、胃、结肠病变的检查 ,还逐渐应用于胆道和胰腺等疾病的检查中。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术 (EUSguidedFNA)也正逐步成为肺癌及其他纵隔疾病强有力的诊断工具。1 EUS对粘膜下疾病的诊断EUS能够清晰地显示食道、胃和肠壁的超声层次 ,也能进一步分辨出其周围外压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EU—M30,GFUM200型,5-12MHz超声内镜对57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23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获得病理诊断,19例外科手术获得病理诊断。结果5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发生病变最多的部位是胃(36例,占63.1%),食管次之(15例,占26.31%),十二指肠最少(6例,占10.52%)。57例患者中23例行EMR证实,19例外科手术证实,6例外压性包块,9例异位胰腺,经6~12月随仿,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23例EMR及19例手术病理诊断与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88.09%(37/42);不符合率11.09%(5/42)。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优于胃镜检查,超声内镜虽能从结构(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包膜是否完整)及层次上提供诊断帮助,但在鉴别肿块良恶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对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可疑的病例,在条件许可时仍需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全面认识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方法对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胃862枚,食管391枚,十二指肠122枚。依次为平滑肌瘤401枚、间质瘤128枚、壁外压迫342枚、囊肿79枚、血管瘤64枚、异位胰腺58枚、脂肪瘤52枚、Brunner腺增生35枚、黏膜表面下腺瘤62枚、炎性增生51枚、黏膜表面下癌27枚、淋巴瘤7枚、静脉曲张7枚、十二指肠副乳头6枚、神经纤维瘤5枚、类癌2枚、胃黏膜肥厚症1枚、EUS未见异常48枚。除去壁外压迫,食管以平滑肌瘤、血管瘤为主;胃部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囊肿、异位胰腺居多,十二指肠内Brunner腺增生最多。结论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和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且可指导内镜下治疗,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97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及51例其他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并与内镜活检、切除和手术病理进行比较.结果: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种类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中间质细胞瘤最为常见,本组占35.81%(53/148);EUS 对本组的总诊断符合率达91.22%(135/148);各种黏膜下肿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间质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为低回声,呈梭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包膜光滑、回声均匀.恶性间质细胞瘤边界不清,包膜完整性差,回声不均,常有断裂征;与间质细胞瘤难以鉴别的神经源性肿瘤与颗粒细胞瘤的声像图呈低回声.与胃镜、钡餐造影、CT等相比,EUS更易确定病变的性质.结论: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微型超声探头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GQ  Jin EY  Li YM  Zhao L  Chen WX  Ji F  Xu P  G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9-124
目的 研究微型超声探头 (MUP)在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频率为 7.5~ 2 0MHz的MUP结合双腔内镜 ,对有检查适应证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术 (EUS) ,检查后对部分有治疗适应证者分别进行外科手术或内镜介入治疗。将术前MUP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相比较。对部分未接受外科手术或内镜介入治疗的病例采用MUP作定期随访复查。结果 经MUP检查 5 37例 ,其中诊断为胃肠道黏膜下病变者 2 5 6例 ,息肉者 5 6例 ,炎性隆起和增厚者 37例 ,外压性隆起者 5 3例 ,消化道癌肿者 5 0例 ,消化性溃疡者 17例 ,胆石症者 11例 ,慢性胰腺炎者 8例 ,贲门失弛缓症者 2例 ,正常者 4 7例。通过检查 ,有 2 2 0例分别接受了外科手术或内镜介入治疗 ,其中 2 11例术前MUP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相同 ,诊断正确率为 95 .9%。用MUP随访部分胃肠道平滑肌瘤、脂肪瘤、静脉瘤和囊肿等病例 ,发现这些病变在 1~ 2年内病灶无明显变化。接受内镜下病灶切除和穿刺等治疗的患者也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 MUP在胃肠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消化道癌肿的诊断和分期以及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断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对制定科学、高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报告和评价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US检查上消化道病灶67例,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病食管、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有降起性病灶或其他病灶,部分患者并进行了X线钡剂检查,但诊断未能确定。结果EUS检查的67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5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平滑肌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例,胃脂肪瘤2例,胃淋巴瘤1例,胃息肉3例,胃溃疡1例,胃癌1例,胃外压迫18例,胰尾占位1例,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26-128
胃异位胰腺常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常于行胃镜检查时发现,由于病变多位于黏膜下层,胃镜病理活检难于确诊,临床确诊依赖于超声内镜及内镜下治疗后术后病理活检。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由于黏膜下剥离术能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组织,获得病理诊断,黏膜下剥离术成为胃异位胰腺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结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 ESE)及外科手术在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行EUS检查患者118例共120处病灶。将EUS拟诊诊断与内镜下手术及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包括病理类型、起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符合率。结果 黏膜层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100%(16/16),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3.75%(15/16);黏膜下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88.5%(92/104),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7.1%(101/104);本研究中,所有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的总体符合率为90%(108/120),总体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6.7%(116/120)。结论 EUS能准确地显示食管各层结构、判断肿瘤的起源,较准确地估计肿瘤的性质。对于食管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扩大内镜下手术治疗适应证、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应在治疗前常规应用。对黏膜下病变,提倡在EUS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内镜检查作为诊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 尤其在肿瘤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阶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肿瘤早期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发现率较低,提 高内镜下早癌的诊断率对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及大数据时代到 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内镜下疾病诊断的相关研究也蓬勃发展。该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胃肠镜下疾病诊断结 合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总结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24例II缶床资料,分析EUS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外压性病变5例(20.8%),其中纵隔神经鞘瘤1例.纵隔淋巴结核1例,纵隔肠源性囊肿1例,胰腺癌2例,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60.O%.黏膜下病变19例(79.2%),其中间叶源性肿瘤9例,脂肪瘤1例,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食管结核2例,胃壁脓肿1例,胃壁蜂窝织炎1例,胃癌2例,胃壁巨大憩室嵌入脾脏1例,壶腹癌1例.有2例进行了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均获得细胞病理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符;定位诊断准确率94.7%,定性诊断准确率63.2%.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对其定性诊断价值较低,积极开展EUS-FNA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