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的生化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动态监测198例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T(cTnI、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MI起病6小时之内,以cTnI诊断敏感性最高(90.20%),CK-MB次之(52.94%), CK最低(27.45%); cTnI和cTnT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I以cTnI和CK-MB组合更为可取;判断溶栓是否再通,cTnI和CK-MB更为准确可靠;这些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显著并呈持续升高者,则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我院急救中心检验科疑似107例AMI患者的肌钙蛋白T(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联合检测,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nT与CK-MB敏感性较高,达90%,阳性结果出现较早且特异性强。相对于通过心电图诊断AMI则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结论:血清cTnT和CK-MB的联合检测对AMI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为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8例AMI患者分别测定发病后血清中的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早期AMI患者这两项指标的阳性率。同时对所有AMI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血清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 cTnT和CK-MB在AMI患者就诊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9.47%和44.74%。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AMI时,cTnT具有检测方便、快速,出现时间早,敏感性、特异性高,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晓红  袁娟  田静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63-1864
目的:探索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常规易行的方法。方法:对147例急诊疑似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me Kinase-MB,CK-MB)水平升高与心电图ST段的改变进行分析,阐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及对AMI患者早期临床诊断的重要性。结果:109例患者心电图呈典型的急性心梗表现,且CK-MB(38.4±1.2)U/L明显升高;7例ST段延长≥0.12 s,无上、下偏移,或偏移<0.05 mv,患者的CK-MB水平正常;31例ST段无水平延长及偏移<0.05 mv,但其中11例患者CK-MB水平升高。结论:血清CK-MB水平升高对于心电图变化不典型的AMI患者早期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辛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40-3741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AMI患者,分别在发病后8h、24h、48h、5d、7d进行动态监测cTnT、CK-MB、AST浓度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TnT阳性率最高(91.67%)、CK-MB的阳性率为66.67%、AST的阳性率为87.5%。cTnT检测窗口期最长,发病7d后仍然可检出阳性,此时CK-MB和AST的浓度已基本回到正常。早期检测cTnT、CK-MB、AST的浓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cTnT对AMI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特别在AMI的后期监护和愈后判断上,cTnT更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安亚平  刘志琴  黄山 《吉林医学》2009,30(13):1227-1229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能否作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标记物及IMA与脑钠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的相关性。方法:研究AMI及UA患者血清IMA的变化、ACS患者血清IMA与血清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及AMI患者血清IMA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的相关性。结果:UA及AMI患者血清IM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清IMA值与BNP呈显著正相关;AMI组血清IMA值与CK-MB、cTnT无显著相关。结论:IMA有可能作为诊断无心肌细胞坏死急性心肌缺血的标记物,血清IMA值与BN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肌坏死标记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李新春  刘志琴  李小红 《医学综述》2012,18(8):1245-1246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以探讨IMA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对照组人群及发病12 h内AC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肌酸激脢(CK-MB)及肌钙蛋白T(cTnT)值。结果 UA及AMI组患者血清IM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组cTnT及CK-MB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CI患者血清I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均显著低于UA及AMI组。结论UA及AMI患者血清IMA均显著升高,提示IMA形成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而非心肌细胞坏死所致。IMA可作为诊断ACS的标志物,但因ACI患者IMA也升高,故IMA诊断ACS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肌钙蛋白T与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因突发胸痛、胸闷及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急诊患者及30例同期非心血管病对照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间cTnT、cK-MB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检测的50例cTnT升高的患者中,心肌梗死的患者36例,占72%,同期CM-MB阳性率低于cTnT.[结论]cTnT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随着发病时间延长CK-MB的敏感性、特异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笔者所在医住院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资料,评价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住院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色超声),对每例的首发症状、起病时间、既往史等进行归类和总结,分析比较cTnT与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心电图(ECG)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nT检测对早期急诊AMI (2~6 h)的阳性率不高(74.42%),在发病时间6 h至8 d内,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其阳性率>90.0%),明显高于ECG、CK-MB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cTnT检测对于心内膜微小心肌损伤、心肌毒性物质及机械损伤等原因所致的心脏病患者(9例)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结论 cTnT检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报告结果 快速准确等特点,效果明显优于ECG、CK-MB检测,是快速确诊AMI较为理想的生化标志物,与其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AMI的检出率及诊断时间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方面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发病6 h内入院的胸痛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即刻采用H.FABP快速诊断试纸进行定性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_T酶(CK-MB)、肌红蛋白(MYO)水平,比较上述4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诊断AMI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人选患者中最终确诊AMI者51例,非心肌梗死者5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非心源性胸痛者(NCCP)20例.参照标准诊断,H-FABP、MYO、CK-MB和cTnT检出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6.27%.68.63%.47.06%和47.06%,H-FABP显著高于后3者(P均<0.05);检测特异性分别为84.9007@,84.9007@.96.23%和98.11%.H-FABP的特异性较cTnT差(P<0.05),而与MYO、CK-MB无显著差异.对于胸痛发生3 h内的患者,H-FABP、MYO、CK-MB和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依次为79.17%,58.33%,37.50%和33.33%;对于胸痛发生3~6 h的患者,相应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92.59%,77.78%.55.56%和59.26%;在上述2种时间段HFABP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K-MB和cTnT(P均<0.05).在胸痛6 h内,H.FABP联合cTnT检出AMI的敏感性为92.16%,显著高于MYO、CK-MB和cTnT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76.47%.(P<0.05).而2种组合的检测特异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FABP快速定性检测试剂盒使用简便怏捷,在AMI早期(发病≤6 h)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cTnT联合用于AMI的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且保持较高的特异性,优于传统的MYO、CK-MB与cTnT 3项组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效率,对几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测定84例AMI患者和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cTnT和CK-MB含量,各组之间进行比较,通过ROC曲线计算4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率、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阳性预测值,比较几种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的H-FABP、NT-proBNP、cTnT和CK-MB水平都明显高于U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诊断上,H-FABP是4种标志物中诊断效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的,cTnT是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所有标志物诊断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上,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特别是H-FABP和cTnT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AM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2.
苗霞 《中原医刊》2013,(23):58-59
目的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各指标对UA的诊断价值。方法126例uA患者分别用生化分析仪检测cTnT、CK—MB和LDH1,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RP。结果cTnT升高23例(18.3%),CK—MB升高26例(20.6%),LDH1升高41例(32.5%),CRP升高73例(57.9%)。5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心源性猝死3例。其中上述各指标升高组AM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nT、LDH1、CRP升高、陈旧性心肌梗死和胸痛次数是预测近期AMI和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nT、LDH1和CRP对UA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UA患者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肌红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TnT用BECKMAN Access2化学发光仪测定;CK-MB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b诊断灵敏度在8h达到最高为85%,cTnT灵敏度在24h达99.5%,显著高于Mb的灵敏度,但与CK-MB无明显差异。特异性最高的是CK-MB,在4、8、12、24h的四个时间段平均特异性为98.5%,但与M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四个时点Mb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nT的阳性预测值(P〈0.01),但与CK-MB的阳性预测值无明显的差别(P〉0.05),阴性预测值在4h Mb高于cTnT和CK-MB。结论检测Mb、cTnT、CK-MB的准确性、灵敏度可靠,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选取115例疑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胸痛患者,并按胸痛时间分为〈3h和3~6h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检测,比较不同时段检测结果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显示,胸痛发生≤6h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T、CK—MB、MYO(P值分别为0.026、0.005、0.048);H—FABP的特异性低于cTnT、CK-MB(P〉0.05)。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与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间H—FABP敏感性分别为81.6%、78.1%(P=0.095)。无论胸痛发生〈3h还是3-6h,H—FABP联合cTnT检测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均优于cTnT、CK—MB及MYO联合(P值分别为0.005、0.028)。提示,H—FABP在AMI患者早期、快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对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心肌酶谱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咸宁医学院学报》2010,24(5):399-400,403
目的评估心肌酶谱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42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病例组,4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CK-MB和cTnT)测定用来评估窒息后心肌损伤。结果在病例组,共有26例(26/42)窒息患儿发生心肌损害,而健康对照组仅2例发生ECG异常。在病例组,cTnT和CK-MB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TnT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CK-MB为高(P〈0.05)。而且cTnT水平同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TnT不仅可以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伤,而且还可以评估其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何穗  刘康  龙国文  毛福青 《西部医学》2009,21(10):1796-1797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心梗组、疑似心梗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TnT、CK—MB水平,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ROC统计分析。结果心梗组、疑似心梗组和健康时照组的血清cTnT、CK—MB水平两两之间有显著差异。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CK—MB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cTnT诊断价值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T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而特异的诊断指标,其诊断性能明显优于Ck-MB,CK—MB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CK-MB、cTnI、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婵  何劲松 《医学综述》2009,15(24):3807-3809
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指标能弥补心电图漏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价值最高的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CK-MB主要对AMI后早期再梗死有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较高,Mb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临床证明任何单项检测结果都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而三项联合检测则更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为AMI患者尽早获得抢救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18.
徐飞  杨凡  廖永晖  贾伟  杨磊  千年松  赵宏 《海南医学》2014,(8):1114-1117
目的探讨闭合性心脏创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将75例心脏创伤区患者用院前评分中的创伤指数(TI)量化伤情分为轻中度伤(36例)、重度伤(23例)、危重伤组(16例)。胸片、心电图、彩超、血清学检查均在伤后24h内进行,重点观察患者24h内、1d、3d、5d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eTnT)、血清心肌酶(CK-MB)的动态变化,严密监护及控制心律失常,视病情选择治疗方案。结果本组病例痊愈70例,死亡5例。ECG与血清cTnI、cTnT和CK-MB含量的变化比较,ECG在预测心肌损伤时具有很高的灵敏性,cTnI、cTnT异常时则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特异性。结论心脏闭合性创伤易误诊、漏诊,eTnI、cTnT、CK-MB和心电图结合影像检查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与活性的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与酶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36例AMI患者、38例心绞痛患者(angina pectoris,AP)及30例正常对照组CK-MB的质量与活性。结果 AMI组患者CK-MB质量与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完全相同,但CK-MB质量的升高倍数(18倍)明显高于CK-MB活性(7倍);AMI组患者CK-MB的质量与活性均明显高于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组的CK-MB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P组CK-MB质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MB的质量与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都较敏感,但CK-MB质量的测定在对抗干扰因素方面明显好于CK-MB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轻度升高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入选679例健康成年人的hs-cTnT依据不同时的分布情况;入选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收治入院的老年患者(﹥65岁)共250例,所有入选患者到院即刻测定hs-cTnT和cTnT的基线水平,住院期间均完成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AG)等检查。应用ROC曲线图比较hs-cTnT、cTnT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讨论首次hs-cTnT轻度升高而cTnT阴性老年患者的诊断及冠脉病变情况,探讨hs-cTnT升高程度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健康成年人的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分布频度与年龄有关,本研究中健康汉族人群hs-cTnT的99百分位值与文献报道一致为14 ng/L,对于AMI的早期诊断,hs-cTnT与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904,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hs-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69.5%,而cTnT分别为83.3%,88.1%。250例老年患者中有49例患者为入院首次检测cTnT〈100 ng/L而hs-cTnT〉14 ng/L;其中AMI为12例(24.49%)、UAP为30例(62.22%);hs-cTnT水平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支数无关(P〉0.05),而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中,hs-cTnT轻度升高可帮助早期识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TnT水平的高低可预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