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随着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恶性肿瘤和免疫缺陷患者的逐年增加、介入性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念珠菌的感染日益增多。尤其易引起住院患者的感染,因此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和分型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有报道称,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均可引起医院内的流行。由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PCR)是一种以PCR反应为基础、可根据扩增产物的条带的数量及大小反映各菌株之间明显的差异方法。利用此种方法可分析三种临床常见念珠菌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增多,如器官移植、中性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临床上侵袭性真菌感染仍以念珠菌属感染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感染占54%、光滑念珠菌占22%、近平滑念珠菌占6%、热带念珠菌占5.7%、克柔念珠菌占4.3%。随着抗真菌药物长期反复广泛应用,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念珠菌也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3.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机会性真菌感染之一。念珠菌是口腔正常菌群,单纯培养并不能确诊感染。涂片中检出假菌丝和大量芽孢,提示念珠菌为致病状态。因此涂片镜检在诊断念珠菌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常采用KOH涂片直接进行显微镜检测,作为初步实验室诊断。但是单独涂片染色检查的阳性率仅为36%。43%,尚有12%的假阳性。因此有必要改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器官移植患者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癌症患者长期接受放化疗以及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和艾滋病的广泛传播,免疫功能低下者人数不断增多,真菌感染发生率逐年增加,尤其是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最为常见。三唑类药物氟康唑是治疗念珠菌感染的常用药物,长期用药和重复给药往往会引起耐药现象,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目前已经明确的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5.
念珠菌可引起人类全身感染 ,近年来临床上诱发生殖器病变的显著增多 ,且女性多于男性 ,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女性 ,可通过性交传染给男性 ,引起男性龟头炎 ,也可通过座便器、浴池等互相传播。 1987年我国正式将本病列为性传播疾病的一种 ,念珠菌也是艾滋病患者的初期指示菌 ,快速准确的细菌学诊断念珠菌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番茄琼脂玻片培养法 ,将待检的菌液接种在番茄玻片上 ,置湿盒中 35℃培养 ,于培养后每隔 1~ 3h在 10× 10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生长。繁殖期的菌细胞集团或微小菌落边缘细胞有其特殊形态 ,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且…  相似文献   

6.
生殖器都柏林念珠菌分离与PCR-RFLP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柏林念珠菌是1995年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的念珠菌属的一个新种。近年来,都柏林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感染比例逐渐增长,对氟康唑很容易产生不可逆的耐药性。因此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与鉴定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45℃温度试验筛查都柏林念珠菌操作简便,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采用。都柏林念珠菌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  相似文献   

7.
<正>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体皮肤黏膜的正常寄生菌,也是临床上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它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念珠菌病,是免疫力低下宿主感染的重要致病真菌之一,可导致浅表或深部的白色念珠菌病。近年来,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癌症放疗化疗的增  相似文献   

8.
白色念珠菌是人体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病原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可引发严重感染。机体通过各种免疫应答机制防御与清除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后者的免疫逃避机制是临床上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重大挑战。本文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研究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诊断方法是临床血清检测,利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最后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诊断显示,患病早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是发热,在持续性发热的同时伴有剧烈的咳嗽现象;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临床上必须采用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对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治疗多采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诊断中会出现多种不典型病例,因此要加强诊断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真菌分布的特点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及ATB真菌试剂盒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结果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临床共分离真菌81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3.2%)是引起真菌感染的最常见菌种,其次是热带念珠菌(21.6%)、光滑念珠菌(15.6%)、近平滑念珠菌(5.0%)和克柔念珠菌(2.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各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高,分别达98%和99%,其次是氟康唑、伊曲康唑。结论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率也逐渐增高。因此应及时对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雅萍  常山  史政荣 《免疫学杂志》2005,21(1):59-60,63
目的 为治疗严重烧伤后肠源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寻求新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用标准白色念珠菌菌株免疫纯系Leghorn鸡 ;采用改良水溶法 (WD)从蛋黄中提取抗体IgY ,双紫外光测定抗体含量 ,通过SDS PAGE电泳检测抗体纯度 ,Wes 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测定该抗体来源 ,ELISA法检测热处理后IgY的活性 ,采用纯系SPF小鼠烧伤 (2 5 %Ⅲ度烧伤面积 )肠源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模型 ,特异IgY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IgY的效价高 (1∶12 80 0 )、特异性强和理化性质稳定 ;喂服IgY治疗烧伤小鼠后 ,明显抑制小鼠肠道内白色念珠菌的黏附、生长 ;明显降低了烧伤小鼠血浆中二胺氧化酶 (DAO)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释放 ,维护肠黏膜上皮的完整 ,减轻了白色念珠菌对小肠上皮细胞的损害 ;促进肠淋巴细胞分泌IgA ;恢复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结论 特异IgY效价高、特异性强、理化性质稳定 ,治疗烧伤小鼠肠源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病原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口咽部、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白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发展为菌丝型,侵犯组织,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黏膜感染,也可通过血液散播侵犯内脏器官引起多种器官的感染,如支气管和肺念珠菌病、泌尿道念珠菌病、念珠菌性脑膜炎等.许多艾滋病患者、移植患者和化疗患者的死亡往往是由于并发白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13.
PCR快速诊断白色念珠菌血症牟兆钦陈建魁尹秀云张立学念珠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据Fraser等报道,1988~1989年比1976~1979年念珠菌血症的发病率增加20倍,死亡率为60%。念珠菌引起的感染中,白色念珠菌(简称白念)居首位,可达50...  相似文献   

14.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苏南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学状况。方法:收集279例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者的阴道拭子标本进行支原体(Un,Mh,Mpn,Mg4种)、淋球菌、念珠菌、滴虫和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患者支原体、淋球菌、念珠菌、滴虫、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依闪为75.6%,58.8%、44.1%、32.3%、10.0%,并且合并感染状况严重。结论:支原体、淋球菌、念珠菌、滴虫、沙眼衣原体是江苏苏南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群,宜采用联合检查,联合治疗的方法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崔树英  李济福  张功宝 《医学信息》2006,19(8):1474-1475
烧伤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真菌为白色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其次是毛霉菌和曲霉菌等。这些真菌感染发病率虽不及细菌感染率,但是感染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往往与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鉴别诊断常有困难,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病人常在短期内死亡。我科救治37例特重度烧伤合并真菌性脓毒血症患者,及时控制病情,使患者救治成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自强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11):1053-1053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最难以对付的病原体之一,它可以引起小到皮肤感染大到致命的严重肺炎、脑膜炎以及骨关节感染、心内膜炎和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引起住院病人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更是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健康。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其他无色菌株更具杀伤力以及抗药的秘密就在于其金黄色的“外壳”。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份的《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患者医院感染日益增多,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生素,由于条件致病性念珠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多,又使得念珠菌治疗后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各种临床标本中真菌的检出率以痰液最高,而且我们还发现,大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于其他细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微生物试验室大便分离培养多选用SS琼脂板,然后对分离到的单个菌落进行鉴别和抗生素耐药试验。SS琼脂板一般用于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工作中我们意外的从SS琼脂板上意外分离到一株白色念珠菌,并对其加以记录,进行鉴别和分析,以后又选择了其它标本分离到的白色念珠菌在SS琼脂板上进行试验,掌握了白色念珠菌在SS琼脂板上的一些生长特性并加以总结。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蔬菜、水果的汁液、奶制品中,动物粪便,土壤中皆可存在。正常人的口腔、肠道、阴道及皮肤也可以分离到念珠菌,调查表明,健康人消化道的念珠菌带菌率最高,阴道次之,皮肤和泌尿道最低。住院患者的上述部为标本中可有10~20%的分离率。本菌细胞呈卵圆形,很象酵母菌,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均匀。在病灶材料中常见菌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假菌丝长短不一,并不分枝,假菌丝收缩断裂又成为芽生的菌细胞。念珠菌侵入人体能否引起感染,①取决于念珠菌的毒力、数量、入侵途径和对人体的适应性;②取决于人体对病原体抵抗力的强弱。此外,还有诱发因素,其中主要是医源性因素,如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调,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吞噬功能。此外,导管和输液的应用及腹膜透析等的开展,也通过机械损伤和污染,促使感染。因而由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各类激素的广泛应用,各种内窥镜、器官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增多,全身性真菌感染者逐渐增多,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又使真菌耐药现象逐渐增多。研究念珠菌的培养特性,加强对其认识,有效的防范,以控制念珠菌感染。现把我们的发现及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大约有10%的肝损害患者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随着高灵敏度RT-PCR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一部分肝炎很可能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而隐匿性HCV感染作为一种特殊感染形式正逐渐受到重视,其感染特点、临床特征、免疫状态、临床转归与普通慢性HCV感染有显著差异.@@1 隐匿性HCV感染的定义及鉴别  相似文献   

19.
PCR技术用于检测白色念珠菌的研究牟兆钦,陈建魁,胡斌,马立人白色念珠菌所致感染日趋增多,特别是在免疫力低下的血液病和肿瘤患者中,白色念珠菌感染也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念珠菌感染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免疫力低下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临床泌尿道感染菌的组成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泌尿道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所有洁净尿标本的感染菌采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尿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179株,其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分别占革兰阴性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的68.3%、67.4%、3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0),其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替坦;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尿中常见的菌种,对链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的耐药率最低;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最多,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定期系统地监测细菌耐药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