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丹酚酸B水溶液分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丹酚酸B水溶液受热分解的反应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温度、pH值及加热时间下丹酚酸B水溶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关联丹酚酸B浓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结果:丹酚酸B水溶液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中温度对丹酚酸B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pH值,而在较低温度(50℃)下,丹酚酸B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很低,随pH值变化幅度不大.结论:在丹参水提制备丹酚酸B的过程中应避免高温、碱性条件下长时间加热,可减少丹酚酸B的损失和分解,提高提取物中丹酚酸B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丹酚酸B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柳艳  李磊  赵鸿雁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06-2408
目的探讨丹酚酸B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自由基反应模型观察丹酚酸B对DPPH自由基的淬灭效应。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研究温度和pH值对丹酚酸B清除DPPH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设定的反应体系下,丹酚酸B能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相同浓度下其清除能力高于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抗坏血酸(AsA)。热处理后,丹酚酸B含量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有不同程度下降。pH=3时丹酚酸B含量相对稳定,其清除能力较其它环境显著增加。结论丹酚酸B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温度对其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有较大影响。酸性条件有利于丹酚酸B的稳定性和清除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银杏酸的荧光特征和光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银杏酸的荧光特征,探讨光、热对银杏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荧光扫描研究溶剂、pH值对银杏酸荧光特性的影响,建立检测银杏酸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 银杏酸在pH 4.0甲醇溶液中荧光强度较强,激发波长279 nm,发射波长404 nm时,银杏酸在0.221~20.31 μg/m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7 5;检测限0.023 5 μg/ml.结论 银杏酸溶液对光不稳定,随光照时间延长浓度降低;银杏酸溶液在5℃时稳定,25℃时稳定性有所下降,并随温度升高或加热时间延长降解率增大.该方法可用于测定光照、加热对银杏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酚酸B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丹参提取物溶于不同pH缓冲液中,37℃恒温,高效液相检测丹酚酸B浓度,计算降解速率常数,比较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在pH1~7范围内,随着pH的降低,丹酚酸B的稳定性提高。结论:丹酚酸B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在不同pH和温度下的降解规律.方法:采用HPLC测定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研究二者在不同pH(1~13)和温度(60,70,80,90℃)下含量变化,通过化学动力学法计算降解动力学参数.结果:丹酚酸B与迷迭香酸在不同pH和温度下降解反应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降解速率随pH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在水溶液中的降解活化能(Ea)分别为48.54,49.83 kJ· mol-1,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则分别为95.19,83.56 kJ· mol-1.结论:丹酚酸B与迷迭香酸在碱性条件及高温条件下易降解,与对照品相比较,二者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和比较不同大规模栽培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Synchropak PR100-5色谱柱,检测波长分别为270nm和286nm。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较高的是四川中江栽培品。山西芮城栽培品丹参酮ⅡA含量尽管最低,但丹酚酸B含量却最高。结论: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与产地关系较大,此研究结果可作为丹参药材采购及临床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丹参冻干粉针中丹酚酸B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冰  朱薇婕  曾晓丽  樊敏伟 《中成药》2007,29(10):1479-1482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丹参冻干粉针中丹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为制剂临床应用和贮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用以考察光照、温度,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对丹参冻干粉针中丹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丹参冻干粉针在光照(30001x)下60天内,丹酚酸B含量无变化;采用Q10法预测制剂有效期为2.39年;制剂与0.9%氯化钠和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配伍,于25℃和37℃条件下存放24 h,丹酚酸B含量无变化,不溶性微粒合格。结论:丹参冻干粉针对光照和临床稀释液稳定,其有效期为2.39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光照、高温条件下对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中丹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并预测其保质期,为制剂临床应用和贮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HPLC法对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考察光照、温度对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中丹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在光照(4000Lx)下30 d内,丹酚酸B含量无变化;采用高温加速实验法预测制剂有效期为1.67 y.结论:新伤去瘀口服冻干颗粒对光照稳定,加速实验预测有效期为1.67 y.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偏瘫口服液中阿魏酸、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HPLC法,Waters SunFire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柱温35℃;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以1.0mL·min-1流速梯度洗脱;阿魏酸检测波长为318nm、丹酚酸B检测波长为286nm。结果:根据回归方程,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152~76.9μg(r=0.9998)、294.8~3685.0μg(r=1.000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n=6)、98.2%(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提高该制剂的内在质量,也为该药品标准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准确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丹酚酸B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BACKMAN ODS柱(4.6mmi.d.×250mm,5μm),以甲醇-0.5%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波长λEX=338nm,λEM=443nm;进样量5μL.丹酚酸B进样量为0.12~1.2μg时,其质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8.6%~108%;最低检测限为0.013μg/mL.该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为丹酚酸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直接荧光法测定槐胺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快速、灵敏地测定槐胺碱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粗品中槐胺碱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乙醇 水(2∶8)混合溶剂,在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分别为 394 nm和 467nm条件下,用荧光光度计直接测定槐胺碱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此方法在10~200μg·mL-1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Int= 1.137C+3 875,r=0.998 3,回收率为98%~102%。结论:利用槐胺碱的荧光特性可快速、灵敏地检测槐胺碱含量,此方法不受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ZORBAXSB-C18(4.6mmX250ram,5¨m)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测定丹参酮IIA;以甲醇-5%乙酸(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8nm测定丹酚酸B。流速均为1mL/rain,柱温均为25℃。结果:15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24%~0.47%;丹酚酸B的含量为3.16%~4.25%。结论: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丹参酮IIA含量以10号样品(安徽太和)为最高,14号样品(江苏盐城)为最低;丹酚酸B含量以6号样品(河南焦作)为最高,l号样品(山东莒县)为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种植地区,不同采摘批次丹参药材中的活性成分丹酚酸B及隐丹参酮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研究新的丹参质控指标。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紫外-可见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技术(HPLC-DAD),以乙腈-水(含0.026%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4℃。结果丹酚酸B浓度在65~390μg·mL-1,隐丹参酮浓度在2.2~2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丹酚酸B的含量为0.363%-0.497%,隐丹参酮的含量为0.0095%-0.0284%。结论本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同时将丹酚酸B和隐丹参酮二者作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酚酸对体外缺氧缺糖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超氧阴离子生成对该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神经母细胞瘤株,以缺氧缺糖(OGD)、丹参酚酸(100 mg/L)及三亚乙基四胺(1 mM)处理,以MTT检测SHSY5Y细胞活性,应用calcein-AM、HEt和fluo-3/AM的荧光强度测定OGD后SHSY5Y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细胞内超氧阴离子和钙离子的浓度。结果:丹参酚酸可以提高OGD后SHSY5Y细胞的活性,降低OGD后calcein-AM、HEt和fluo-3/AM的荧光强度。丹参酚酸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被三亚乙基四胺阻断。结论:丹参酚酸通过减少SHSY5Y细胞超氧阴离子生成,进而抑制线MPTP开放及细胞内钙超载,从而达到保护SHSY5Y细胞对抗OGD的细胞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荧光衍生法测定中药二氧化硫残留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衍生化反应,建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方法:对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最佳衍生条件.在激发波长321 nm,发射波长384 nm处测定荧光强度.结果:荧光强度与Na2SO3对照品加入量在0.999 7~17.99 nmo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102.3%,RSD 4.6%.结论:该法具有简便易行,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为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方丹酚滴丸中不同质量浓度冰片配伍丹酚酸后对丹酚酸B,紫草酸,迷迭香酸3个成分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注试验考察吸收过程,以HPLC测定丹酚酸B,紫草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流动相1%冰乙酸水溶液(A)~(~(-1))%冰乙酸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10%~20%B;10~40min,20%~47%B;40~50 min,47%~70%B),检测波长286 nm,流速0.8 m L·min~(~(-1))。结果:高、中、低质量浓度冰片配伍丹酚酸后,Ka和Papp大多有所增加,其中以100 mg·L~(~(-1))冰片组的促吸收效果最优,该组丹酚酸B,紫草酸,迷迭香酸的全肠段Ka分别为不加冰片的2.31,2.33,3.38倍。结论:不同浓度冰片配伍丹酚酸后,对丹酚酸B,紫草酸和迷迭香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浓度对促吸收效果有一定影响;增加冰片的浓度,促吸收作用有所提高,但当冰片到一定浓度后,促吸收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2  
目的 :建立丹参中丹酚酸B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75%甲醇回流提取 ,色谱柱YWGC18,流动相甲醇 5%乙酸 (35∶65 ) ,检测波长281nm。结果 :丹酚酸B0.17~1.70μg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7) ,回收率98.9% ,RSD1.82%。结论 :为丹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红粉针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CLC-ODS色谱柱(4.6×250mm,5μm),以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4∶5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1nm。结果丹酚酸B在50.80~508.00μg·m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8%,RSD为0.60%。结论本法快捷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作为样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