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1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剖宫取胎术、双肺移植及房缺修补术的护理经验。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做好产后肝素钠的合理使用及出血的观察、术后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护理,配合医生做好药物的效果监测及护理,以及血栓后循序渐进的肺康复护理和气道狭窄护理。 患者剖宫产后11 d行双肺移植及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成功撤去体外膜肺氧合和呼吸机,转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后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
总结1例甲流型重症肺炎继发肺纤维化超常期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行双肺移植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为超常期体外膜肺氧合维护,双肺移植术后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液体,实现感染全面预防策略,落实重症患者早期康复策略,实现最佳的呼吸训练,最大化维护发挥移植肺功能,依托多学科团队合作全面管理患者。通过治疗护理,患者情况稳定,住院64 d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与护理措施。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做好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呼吸机管理、预防感染、血糖管理、容量管理、疼痛护理、康复护理。经多学科救治及护理,患者住院31天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院内“999”急救中的应用及管理体会。完善院内体外膜肺氧合急救护理团队管理;制订“999”急救后启动体外膜肺氧合程序流程与应急预案;改进用物管理,缩短准备时间;强调医护抢救配合,注重心肺复苏质量与体外膜肺氧合置管效率;做好院内转运管理等。对10例“前ICU期”的心搏骤停患者成功建立体外膜肺氧合,从患者第1次发生心搏骤停至体外膜肺氧合成功转机时间38~74 min,平均(49.5±6.2)min;10例均成功行院内转运至ICU,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经过整体治疗与护理,5例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未有脑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3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4 d,心功能无法逆转,家属提出自动出院;2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48 h内,再次出现心搏骤停合并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5.
总结1例重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双肺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围术期多学科协作全程参与治疗,术后做好器官支持治疗期的安全管理,加强术后并发症观察,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后行肺康复锻炼。术后第5天撤除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术后第19天生命体征平稳,之后予积极肺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6.
总结11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并发差异性缺氧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早期识别差异性缺氧现象,做好患者肺水肿及肺部感染治疗与护理,配合医生行静脉-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模式的转换,加强静脉-动脉-静脉模式下的管道护理与抗凝管理、精细化机械通气护理。经过及时治疗与护理,11例患者差异性缺氧现象均改善,经后续系统治疗与护理,8例顺利撤离体外膜肺氧合,2例因严重脑功能障碍放弃治疗出院,1例死亡。8例体外膜肺氧合撤机的患者中6例病情好转出院,2例因多脏器功能不全合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7.
总结1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的监护体会。监护关键在于及时调整呼吸机模式并行机械通气监护,有条件时尽早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一旦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做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监护、镇静镇痛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护及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本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13d,氧合改善,成功撤机,病情稳定后转入传染科病房治疗,10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金小娟  曾妃   《护理与康复》2020,19(2):41-43
总结6例ICU患者实施清醒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时,加强心肺功能监测,控制出凝血,合理镇痛镇静,维护泵的有效运转,同时增强营养供给,鼓励早期运动,有效控制并发症,更利于治疗和康复.6例患者均成功撤除体外膜肺氧合,2例患者ICU治疗后康复出院,4例患者治疗后转回普通病房1周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9.
报告 1 例首次肺移植后重度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 45 h 内再次进行肺移植治疗患者的护理。 护理要点:体外膜肺氧合护理、安全转运、管道护理、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序贯式呼吸功能训练。 最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10.
叶卫国  林瑶  朱明丽   《护理与康复》2021,20(1):45-48
总结1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合并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做好患者镇痛镇静和谵妄管理,重视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管理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加强血浆置换的护理。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235 h,血浆置换治疗7次,经整体治疗与护理,恢复良好,转至内分泌病房继续治疗8 d,生命体征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1%,补体C30.789 g/L、补体C40.376 g/L,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A)患者床边分娩的多学科联合救治与护理。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病情观察、产程的观察及护理抢救护理配合和抢救后续护理,并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经过多学科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撤出呼吸机且体外膜肺氧合(ECMO)后康复出院,其婴儿亦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任晓敏 《护理研究》2011,25(36):3364-3365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的方法。肺移植术后的自我护理是病人长期存活的关键,做好病人出院前的自我护理指导,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肺移植手术病人,实施出院前自我护理指导和康复追踪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共完成6例肺移植,手术顺利,除1例白血病后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出院1周后死  相似文献   

13.
总结5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的护理体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液体管理及体外循环管路管理,及时观察和处理出血、栓塞和感染等并发症。4例患儿经过体外膜肺氧合及综合治疗和护理4~12d后病情好转出院,1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220h,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4.
总结18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改良式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护理要点为使用改良式体位改变技术实现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应用双重式导管固定技术,深度镇静确保俯卧位顺利进行,落实体外膜肺氧合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加强气囊管理预防误吸,整体性皮肤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经治疗与护理,15例7~15 d内顺利撤除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过程顺利,未发生导管移位、出血等不良事件;3例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经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术后患儿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中,结合新生儿的特点,在消毒隔离、管道护理、体温监测、病情观察、液体管理、镇静镇痛、皮肤护理、发育支持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治疗过程顺利,2例患儿病情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另外1例患儿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法撤离体外膜肺死亡。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对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1例肺移植等待期病人清醒状态下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桥接治疗的管理经验。管理重点包括团队的配合、感染的预防、人文心理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管理。病人最终安全转入重症监护病房,顺利完成肺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7.
路星星  龙连铁 《全科护理》2024,(8):1579-1581
总结1例暴发性心肌炎青少年频发电风暴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抢救护理过程。护理要点:电风暴风险预见与急救护理;ECMO治疗与护理;阶梯式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实施;家庭式参与改善病人负性情绪。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的精准实施,44 d后病人康复出院,持续随访6个月,目前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总结1例主动脉夹层孕妇急诊行Bentall术联合剖宫产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术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护理体会。实施的主要护理措施是密切配合医生进行体外膜肺氧合的建立,做好体外膜肺氧合的管道管理,监测患者病情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做好液体管理,预防及对症处理出血、血栓、下肢缺血、感染等并发症。经治疗和护理患者各指标显示脏器整体恢复良好,入住ICU 22d转至普通病房。  相似文献   

19.
总结1例禽流感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建立多学科医护团队,启动护理人力资源应急调配,严密隔离控制感染;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确保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安全;针对性预防并发症,降低患者出血风险;重视呼吸功能锻炼,加强早期康复治疗;贯彻落实早期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牛明慧  牛琪惠   《护理与康复》2022,21(1):75-77
总结3例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合并室间隔穿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成立置管护理救治小组,做好预防感染及支持性治疗的护理,加强穿刺肢体护理,妥善固定管道,保证主动脉内球囊有效充气及放气,避免体外膜肺氧合体内段导管脱出和体外膜肺氧合管道内安全的血流通过,维持装置正常运作及动静脉管道通畅;严格监测抗凝效果,预防出血、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经积极治疗与护理,1例患者顺利出院,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