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三维碳/碳复合材料板件开孔敏感性问题进行了试验与有限元分析。建立了三维碳/碳复合材料代表体积单元(RVE)和完好板件、开孔板件的有限元模型,给出了宏观应力到细观应力的转换方法,并基于此方法,实现了完好板件、开孔板件拉伸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进行了三维碳/碳复合材料完好板件和开孔板件的单向拉伸试验,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分析了不同宽径比(WTDR)对开孔板件拉伸强度的影响,其中当宽径比达到6时,开孔板拉伸极限强度相比完好板下降11.5%,可以认为如果宽径比不低于6,开孔对板件拉伸极限强度影响较小。该结论可以为碳/碳复合材料开孔板件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碳/碳复合材料CVI工艺中热解碳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碳碳复合材料CVI或(CVD)工艺中热碳组织的类型,沉积机理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3.
前言碳—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在航天工业中由于它能在高温下耐烧蚀,并具有优异的强度,因此可用作隔热材料。生产这些碳一碳复合材料的最一般方法是将碳的化学蒸汽沉积(CVD)在一种纤维上,即碳毡基体上。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热的煤焦油沥青浸渍碳  相似文献   

4.
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和浸渍-固化成型工艺制备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对碳毡进行热解碳的沉积,制得热解碳含量分别在7.33%(质量分数,下同),14.55%,22.00%的多孔碳/碳坯体,再经过特定的浸渍-固化工艺,依次制得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P1,P2,P3以及未添加热解碳的对照组P0。通过SEM、线膨胀系数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不同热解碳含量对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结构、平均线膨胀系数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0℃的温度区间,P0,P1,P2,P3的XY向平均线膨胀系数在(0.67~0.79)×10^(-6)℃^(-1)之间,四组XY向平均线膨胀系数基本相当。P1,P2,P3的Z向平均线膨胀系数较P0依次降低41.6%,41.8%,24.1%,热解碳显著降低了材料的Z向平均线膨胀系数。P0,P1,P2,P3的XY向压缩强度依次是243.91,244.73,216.65,210.79 MPa,Z向压缩强度依次是269.22,258.80,246.68,219.20 MPa,P1压缩强度与P0相当。P0,P1,P2,P3的Z向弯曲强度依次是92.77,77.11,80.71,86.06 MPa。不同的热解碳含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同,较低的热解碳含量基本保持了材料的压缩强度,而较高的热解碳含量可基本保持材料的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5.
SiGeC三元合金成为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处于替代位置的碳可以缓解SiGe合金的应变,同时调节其能带,在能带工程上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本文利用UHV/CVD技术生长了掺碳达2.2%的锗硅碳合金,获得了良好的外延层质量,并对碳的应变缓解效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阔叶材原木的质量评估可以为行业提供最优的阔叶材资源利用价值,但低成本、便捷、快速地评估阔叶材原木质量一直是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冲击应力波测试的质量评估方法,利用矩分析和小波变换提取两种声评估参数——时间中心和阻尼比,并详细推导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阻尼比提取过程。应用该方法对阔叶材样本原木进行分等,原木板材锯切结果对比表明,基于时间中心和阻尼比的原木质量预测分等中,高质量组中的实测高等级板材占有率分别为74.2%和74.0%,低等级板材占3.2%和3.3%;而低质量分组中实测高等级板材分别占21.8%和28.5%,低等级板材占11.2%和8.3%。与传统的声速分等相比,高质量分组中高等级板材占有率提高了约26%,而低质量组中高等级板材占有率降低了15%以上。鉴于木材的变异性和阔叶材缺陷的多样性,综合考虑多个参数的分等结果可能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甲烷为碳源,316号不锈钢网为催化剂,800℃下催化裂解甲烷,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平均粒径为70~100nm纳米洋葱碳,通过酸洗-低温煅烧-磁选方法对洋葱碳进行纯化处理。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物相组成及磁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酸洗-低温煅烧能有效去除初产物中裸露的催化剂颗粒及无定型碳,磁选则实现将内包有[Fe-Ni]磁性催化剂的洋葱碳与空心的洋葱碳分离,最终获得纯净的空心纳米洋葱碳。  相似文献   

8.
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的反蛋白石(IO)通常为密堆积结构,而非密堆积的IO可以具有更可控的孔道结构及更宽的光子能带隙,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密堆积的SiO_2 IO进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填充,制备非密堆积的IO,并以其为模板通过碳的CVD及SiO_2的刻蚀,制备非密堆积碳IO。其结构为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的空心碳球阵列,其中空心球及管道直径随着SiO_2 CVD沉积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管道长度随着SiO_2 CVD沉积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制备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控性。该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和催化等领域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CVD碳包覆工艺、包覆层种类和物理性质(结构、含量和分布)对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首次容量、首次库仑效率、循环和倍率充放电性能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CVD法碳包覆改性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低温制备介孔碳对电极构建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碳为催化层材料通过低温烧结构建出对电极, 着重优化了其组装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的整体结构和性能. 结果表明: 在碳浆料中添加Triton X100能改善碳颗粒之间以及碳催化层与衬底之间的接触界面, 促使DSC的转换效率从4.50%提升到4.82%, 增幅为7.1%. 随TiO2薄膜厚度增加, DSC的转换效率先急剧增加, 随后趋于缓和, 其变化趋势是染料吸附量与电子传输路径相互竞争的结果. 在电解质中添加磷酸三丁酯能减小电解质电阻, 促使DSC的转换效率从3.59%提升到4.42%, 增幅为23.1%. 优化后, 介孔碳对电极DSC的转换效率达到4.82%.  相似文献   

11.
邓禄普(Dunlop)航空部的碳/碳复合材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前言1988年9月在参加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 upon Tyne,U.K.)举行的国际88碳会议后,访问了在考文垂(Coventry)的邓禄普航空部(Dun-lop Aviation Division),不但参观了该部的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生产线,包括原材料、设备、工艺、检验与质量控制,而且与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邓禄普航空部在研制生产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方面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采用CVD工艺制成的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密度达到1.80 g/cm~3以上,有  相似文献   

12.
‘Perspex’是 ICI 公司有机玻璃板材的商品名称。ICI 公司 PMMA 板材生产能力为26000t/a,其中浇注板材为20000t/a,挤出板材为6000t/a,挤出板增长速度低于欧洲市场。西欧板材的消耗主要是建筑、广告、卫生洁具等领域,其中,ICI 的有机玻璃浴盆在西欧占有很大的市场。下面对 ICI 公司的 Perspex 系列产品作简介。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近来,已进行了作为高温材料的碳/碳复合材料的许多研究工作。这些材料的缺点之一,是在氧化环境下不稳定,本文提出了一些早期作者关于单向碳纤维/CVD碳复合材料的空气氧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形态可控的碳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而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常见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乳液法和水热碳化法等。水热碳化法是一种重要的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粒径均匀且形态可控等特点。综述了近年来以糖类及淀粉等有机物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法制备各种形态可控碳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水热碳化工艺条件对合成碳微球、空心碳微球、核壳结构碳复合材料显微形貌的影响,并提出了水热碳化法制备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麦秸、木材和环保阻燃无机胶黏剂为主要原料,通过麦秸和木材碎料均匀混合的方式,采用热压工艺制备麦秸/木材均质复合无机碎料板,研究了麦秸与木材的配比、施胶量、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对板材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分析了其对板材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麦秸与木材配比减小,板材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和内结合强度(IB)逐渐增大,2h吸水厚度膨胀率(TS)逐渐减小,优选配比为m(麦秸)∶m(木材)=4∶6。随着施胶量的增大,板材的MOR、MOE先增大后减小,IB逐渐增大,TS逐渐减小。施胶量为63%时,板材的MOR、MOE分别达到最大值15.5 MPa、3 110 MPa,此时,IB、TS分别为0.47 MPa、5.5%。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和热压时间的延长,板材的MOR、MOE、IB逐渐增大,TS逐渐减小。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分别为100℃、30min时,MOR、MOE、IB分别达到最大值(16.8 MPa、3 350 MPa、0.56 MPa),TS达到最小值(3.5%)。优化制板工艺为m(麦秸)∶m(木材)=4∶6,施胶量63%,热压时间30min,热压温度100℃。  相似文献   

16.
化学气相渗透(CVI)是在多孔预制体内部进行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是制备碳/碳(C/C)复合材料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介绍了CVI制备C/C复合材料的原理和近年来研究取得的进展,分析和讨论了各种CVI新工艺的特点,最后展望了CVI新工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钢铁材料是汽车制造的主要原材料,一般占汽车制造所用原材料的70%以上。汽车制造用钢材品种较多,包括板带材、优质钢棒材、型钢、管材及其他品种。板带材主要有冷轧板、镀锌板、热轧薄板、热轧中板及热轧酸洗板等。钢材品种构成一般为:板带约占50%以上,优质钢棒线材约占30%,型钢约占6%,钢管约占3%。一、汽车用钢主要品种及应用1.冷轧板冷轧板在汽车用板材中所占比例最大。轿车使用冷轧板较多,约占钢板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Fe-6.5%Si(质量分数)合金的拉拔丝材与轧制板材的塑性,板材室温塑性最高为0.8%,丝材均在1%以上,最高为5.6%。研究了两者的显微组织、有序结构和形变织构,发现组织状态对两者的塑性的差异影响不大,有序结构和形变织构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丝材中有序相B2发生变化及形成单一的110丝织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对纳米氧化锆陶瓷粉粒进行表面包碳修饰.利用XRD、TEM、HRTEM、SEM等分析手段对粉体的晶型结构、包裹情况和烧结体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ZrO2粉体表面包碳后,在真空烧结过程中,包碳层大大限制了晶粒的长大.在1250℃/2h下烧结获得了致密度约95%,晶粒大小为85 nm的烧结体;完整、均匀的包裹层和分散良好的粉体是获得晶粒细小,致密度较高的烧结体的前提条件;烧结后获得了t m双相组织.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以来,烯碳新材通过资产臵换,主业由地产开发转型为烯碳新材料,其中重油助燃剂和介孔活性碳肥属创新性产品,市场前景乐观,石墨烯也在研发中。据测算2013~2015年的EPS为0.06、0.18、0.32元,增速70%、200%、78%。2013年产业大转型。2012年11月,2亿现金收购丽港稀土40%股权;2013年4月,用上海银基60%股权臵换三岩矿业40%股权;2013年8月用上海银基臵业40%股权臵换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