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长英  荣桂芳  林代琼 《四川医学》2013,(12):1941-1944
目的 探讨肛肠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根据肛肠外科特点,加强专科护理文化建设,改进病房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关注细节服务,实施个性化服务,通过对患者、医生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调查评估,作为优质护理服务成效的依据.结果 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士工作主动性、护理质量以及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冯鹤媛  何剑  崔映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28-129,134
目的探讨情感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制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实施情感管理,通过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患者满意度测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情感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严荣贵 《大家健康》2016,(4):269-270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比较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后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前(P <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感染科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对妇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示范病房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示范病房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结合责任包干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包干制有利于护士明确分工,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了病房护理质量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宋田芸 《中外医疗》2013,32(17):171-172
目的探讨基层中医医院综合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在该院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包括落实基础护理、提供亲情服务、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调查全年平均患者满意度、中医保健养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医生满意度,并与2011年度作比较。结果 2012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明显优于2011年度(P〈0.05),中医保健养生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2011年度(P〈0.01)。结论在基层中医医院综合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患者及医生满意度,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有效途径,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跃华 《当代医学》2011,17(35):124-125
目的 探讨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与效果.方法 对2010年10~2011年5月在外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通过 问卷方式对实施前后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实施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分别为 93.3%和96.2%,较实施前85.9%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明显提高医院临床护理 工作质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的300例患者分为两组,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护理质量,了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者,其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的探讨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对护理工作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科室护理工作的患者满意度、患者家属满意度以及医生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我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3月-2009年12月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0年12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作为实验组.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我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评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科护理质量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 制定实施方案、修订考核标准、强化管理监控、实施绩效考核等进行积极探讨与改革.结果 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机体抵体抗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皮肤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霞 《西部医学》2011,23(11):2253-2254
目的探讨皮肤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结合科室实际制定方案,从提高护士思想认识、实行责任制分工模式、护士分层次使用、修订皮肤科工作流程及各班护士岗位职责、简化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士服务用语及强化健康教育等方面着手,并比较活动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特、一级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均P〈0.01或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钟印勤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109-110,1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住院患者各18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各项目比较,除病房管理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关爱患者、健康教育、业务水平5个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提升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干部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0月在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干部患者共160人,随机分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80例患者为实验组,实施传统护理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传统护理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开展,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科院前抢救病人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优质护理实施前后比较。评价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护士的自信程度、胜任力、认知水平,急诊科医生、病房医生、病房护士对急诊科护士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提高了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的实施,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整体化、专业化的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对优质护理工程的支持和影响。方法:建立新的医院后勤管理、服务体制,保洁、绿化、食堂、被服洗涤、物资运送等实施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落实非护理专业项目的减负工作。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后勤服务社会化实施前2.97±0.40h,后勤服务社会化实施后3.86±0.50h(t=13.9138,P〈0.01);非护理时间后勤服务社会化实施前1.97±0.40h,后勤服务社会化实施后0.35±0.30h,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137,P〈0.01);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患者满意度实施前调查349例,满意332例(95.13%),实施后调查356例,满意335例(94.1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P〈0.01);开展配套支持系统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质量平均得分由(96.11±0.70)分提高到(99.38±0.53)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P〈0.01)。结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开展有助于缓解护理工作的各项压力,护士可以专心从事护理工作,直接护理患者时间增加,护士满意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促进优质护理工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与实际成效。方法在手术室对患者和医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定期对服务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增进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患者、医生满意度,规避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手术安全,达到了创优质护理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4,(5):186-187
目的评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效果。方法以同一个病房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出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对比分析患者前后满意度,以评价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出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μ=3.63,P〈0.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益明显,可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本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对策进行分析总结。方法:调研医护人员和患者,对本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进行总结,同时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与实施难点来源于管理、医护、患者和社会四大层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有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解决难点,应对院内包括护士、医生、管理人员等进行综合的思想观念转变、培训宣传、沟通交流、护患促进。  相似文献   

19.
孙群  杨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476-4477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工作认可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护士表扬率、满意度及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评价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护士表扬率、责任护士的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患沟通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可度增加,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杨为 《铁道医学》2014,(10):1243-124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重视各种风险的评估、筛查,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实施预见性护理前后的精神科护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风险管理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患者走失、攻击、坠床、自伤、自杀、烫伤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