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铁的学问     
铁是人体最重要的必需营养素之一。妇女、儿童的缺铁性贫血仍是我国当前较为突出的营养问题之一。科学地进行铁补充有助于改善人体的铁营养状态。 铁剂的类型选择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类型: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存在于肉、鱼、禽等动物的含血内脏及肌肉中,其吸收率较高,这是因为它在胃肠道内不被水解。因此,它的吸收不受膳食其它成分,如纤维、草酸盐、植酸盐、磷酸盐和酚所抑制。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谷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以及动物性食物除血红素铁的剩余部分。牛奶和鸡蛋中的铁,还有食物中强化的铁也是非血红素铁,它可与上述膳食  相似文献   

2.
血红素是一种铁卟啉化合物,由原卟啉Ⅸ与Fe2+结合而成.在体内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担负载氧,帮助呼出二氧化碳的生理功能。近几年来,血红素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较多,尤其在医药上的用途十分广泛,现简要介绍如下。1.治疗贫血症:血红素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非常显著。有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并非供铁不足.而是吸收不良所致。血红素铁在肠腔可破肠粘膜细胞直接吸收,它的吸收率为25~30%(非血红素铁是5~8%).而且不会造成肠道.胃壁的损伤.故是良好的缺铁性贫血治疗药物。目前国内已有多种血红素制备的补血药在临床上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复习的方式介绍铁在食物中存在形式与生物利用,结合我区实际特点,以指导平衡膳食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我区膳食摄入铁以非血红素铁为主,且饮茶较多,影响铁的吸收,为预防我区的缺铁性贫血,建议膳食中增加动物性食物摄入,保证水果及蔬菜的摄入量,并限制茶的饮用量,以提高铁的生物利用率。1背景  相似文献   

4.
血红素形式铁和乳酸亚铁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范围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主要影响较大的婴儿、幼儿和育龄期妇女[1-3]。增加膳食铁摄入量和提高铁的生物利用率可预防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本研究以贫血大鼠为模型,比较不同剂量血红素形式铁改善缺铁性贫的效果,并与乳酸亚铁进行了比较。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口服铁制剂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约有5亿~6亿人患铁缺乏症,其中近半数属缺铁性贫血症,全世界孕归患缺铁性贫血症约占有22%。我国营养性贫血患者中有95.65%为缺铁性贫血,1992年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指出:“儿童缺铁性贫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营养缺乏症之一,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46%。”可见缺铁性贫血至今仍是最常见的贫血症。在其它国家中,因饮食习惯和结构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比例虽有不同,但在各种贫血症中,几乎均占首位,而口服铁制剂至今仍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 人体内合成血红素的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和  相似文献   

6.
湛立娜 《北方药学》2014,(8):160-161
目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缺铁性贫血小儿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随着小儿年龄的递增,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降低;在80例小儿患者中,62例达到治愈效果(77.5%),其余18例病情有明显好转(22.5%),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100%。结论: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应以预防为主,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铁的摄入,对4个月大的婴幼儿,要喂食铁含量丰富且吸收性好的食物。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与补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石革  彦玲 《中国药房》2002,13(5):318-319
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 ,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男性为(4 0~5 5)×1012/升 ,女性为 (3 5~5 0)×1012/升 ;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20~160克/升 ,女性为110~150克/升。凡在单位体积的血液中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 (或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者称为贫血。1缺铁性贫血的概述缺铁性贫血 ,又称良性贫血 ,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 ,影响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引起的最常见贫血 ,多见于老年、青壮年女性及儿童。进入消化道的无机铁和食物中所含的铁 ,平均10 %被吸收。肉类中的铁 (血红素铁 )吸收率平均比蔬菜…  相似文献   

8.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铁储备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40亿人口处于铁缺乏状态,约15亿人患IDA。我国是世界上IDA发生率较高的地区之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有2亿多人患IDA,其中儿童患病率在25%左右,妇女达20%,而报告特别指出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老人的患病率更高。因而非常有必要对缺铁性贫血有个全面认识,不同的人群(主要可以分为成人,妇女、小儿)具有不同的特点,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诊断及其治疗方面除了共同的地方,还有各个人群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合理应用铁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世界有5~7亿人患缺铁性贫血,我国营养性贫血中有95.65%为缺铁性贫血,发病原因多为慢性失血(约虫、痔疮)、红细胞大量破坏(疟疾)、胃肠吸收功能不良(胃酸不足)、婴儿及妊娠妇女对铁需要量增加以及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等。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最为有效药物,但是选择铁剂以及伍用中注意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简述如下。1铁剂的选择近年来,铁剂的剂型越来越多,但主要有无机态型—→有机态型—→生物态型,即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卟啉铁。传统上治疗缺铁性贫血常用药物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都是…  相似文献   

10.
天然补铁剂-血红素铁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娅  颜海燕  韩新年 《海峡药学》2005,17(4):114-117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人群普遍存在的营养性疾病之一,虽然传统的补铁荆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副作用大、吸收率低,而血红素铁是一种生物态铁,可能直接被肠粘膜细胞吸收,生物利用率高,在国夕卜已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广为使用,本文就血红素铁的特性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儿童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中缺乏造血的原料所致.我国人民膳食中植物性食物比例较高,因此,缺铁性贫血是一个长期存在于儿童、妇女以至全人群的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20%、孕妇40%、儿童高达50%。我国一些单位调查结果,以妇女、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生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因体内的铁不能满足小儿生理需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抗感染能力以及学习行为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铁呈封闭式循环,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平衡。一般情况下不会缺铁,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发病特点,以方便今后临床医师诊治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到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他们治疗效果以及发病原因。结果本组75例患者,治愈59例,治愈率为78.67%,好转16例,好转率为21.33%,有效率为100%。分不同年龄段来分析,小儿贫血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男女幼儿在发病率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并不难,但是关键在于预防,要求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注意补充一定的铁,同时对出生4个月的婴幼儿食物中要添加富含铁丰富又易于吸收的食品诸如动物肝脏、鸡蛋黄、豆腐类、芝麻酱、蔬菜水果等食物才可以把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正>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大约7亿人有铁缺乏,我国近期有资料显示,儿童中处于缺铁状态的占80%,缺铁性贫血占30%,而妊娠妇女中则分别为66%和19%,高龄期妇女和青春发育期少女均不同程度存在铁缺乏。有多种原因可导致铁缺乏症,身体发育或特殊状态下需求增加,摄入不足,急慢性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肿瘤病人,月经过多,均可引起铁流失。经食物吸收的铁,平均排泄为每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患贫血,其中90%以上是缺铁性贫血。2004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领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铁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缺铁性贫血应该怎样防治?专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强力铁口服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观察袁曦,吕方生,洪清(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福州350005)缺铁性贫血(IDA)是常见病,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达30%~90%,我国营养性贫血患者中有95.65%为缺铁性贫血[1]。强力铁口服液是我院新研制开发的三类保...  相似文献   

18.
甘氨酸亚铁片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缺乏症是人类常见疾病之一,包括铁减少、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和更为严重的缺铁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易发于孕妇和儿童。据统计,世界上约有20亿人患有铁缺乏症,即使在发达国家,铁缺乏也是最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症之一,90%的营养性贫血是由铁缺乏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强力铁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血红素,临床上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为了控制其质量,我们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强力铁口服液中氯化血红素的含量,结果较为满意,本法灵敏快速、简便可靠。实验与结果1.仪器与试药UV-2100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氯化血红素对照品由美国SIGMA公司生产,其它试药试剂均为分析纯。2.吸收光谱取氯化血红素对照品适量,用0.互mol/L氢氧化钠液配制成浓度为5.4ug/ml的溶液,于200~400urn波长处扫描其吸收光谱,图谱(见附图)显示本品在384urn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并以此波长为测定波长。3.工作…  相似文献   

20.
沿海地区儿童铁缺乏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是儿童贫血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全身铁总量约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发挥其功能,约30%的铁在储备中.铁缺乏儿童已发生贫血者称为缺铁性贫血,尚不足以诊断为贫血者称为铁减少.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出现贫血才需要治疗,这与预防为主的儿童保健方针相悖,因此早期发现铁减少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早期措施,对儿童进行铁缺乏的检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