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脊髓损伤后的骨质疏松,可造成患者持重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的:分析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活动情况与骨密度变化的情况。方法:根据脊髓损伤患者每天的站立活动情况,分为3组:充分活动组每天站立活动1h以上;限制活动组每天站立活动不足1h;无活动组无站立活动。结果与结论:通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患者腰椎及股骨部进行骨密度检查后显示,充分活动组与限制活动组的腰椎(L2~4)、股骨颈、股骨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水平高于无活动组(P<0.05),充分活动组的骨密度水平较限制活动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果证实,相对于脊髓损伤后的相对制动,适当的站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患者的骨质丢失,缓解骨质疏松的发展,提高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2.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作用 江小艳 沈皑萍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2015年1月-3月收治我院产科病房的产妇277例为对照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拟定整改措施;选取2015年6月-8月收治的产妇283例为干预组,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与对照组比较,产妇对围产期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度 、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均明显提高(P 均<0.01);早吸吮成功率也明显提高(P <0.05)。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改善了健康教育流程与模式,增加了产妇易于掌握的健康教育方式,强化了护士专科护理能力,有效促进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产妇;健康教育;品管圈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正在提高冠心病患者饮食健康的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冠心病患者饮食健康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健康饮食的知晓率从10%上升至85.71%(c2=87.86,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饮食健康的知晓情况;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士临床实践与管理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提高肾移植患者术后健康保健知识水平。方法 2000年3月成立了质量管理(QC)小组,QC活动前选择了2000年3~6月的肾移植术后患者55例为对照组,2000年6~12月的肾移植术后患者75例为QC活动实验组。对对照组进行了现状调查,找出患者健康保健知识缺乏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对应健康教育及质控措施。结果QC活动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所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分别为71.9%与96.7%,两组比较,P<0.01;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5d与20d,两组比较,P<0.05;出院满意度分别为90%与98.5%,两组比较,P<0.05;护士健康教育知识的考核成绩由活动前75.5分上升至活动后98.5分,活动前后比较,P<0.01。结论 全面质量管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孕妇临产识别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14日与产房交接的70例临产孕妇作为活动前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将2017年3月18~31日与产房交接的70例临产孕妇作为活动后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品管圈活动。结果:活动前组孕妇临产识别正确率为80%,活动后组孕妇临产识别正确率为9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妇临产识别正确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神经外科病区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成立"Safe"圈,确定"提高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明确影响手腕带执行率低的主要因素是:护士对腕带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熟悉腕带管理制度;腕带自身因素以及患者私自取下手腕带,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一系列相关对策,包括学习腕带管理制度;圈长示范书写与佩戴;规范定期检查;特殊患者选取特制手腕带;加强对患者的宣教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房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由活动前的65.0%提升到88.46%(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护士查对手腕带的执行率,使得护士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保证医疗护理安全,而且能提高护士参与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提升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7.
杨曼  邱丹 《护理管理杂志》2022,(12):849-852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活动平衡信心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20年7月至11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活动平衡信心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对淮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6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抑郁情绪与活动平衡信心、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_(1)=-0.752,P_(1)<0.01;r_(2)=-0.789,P_(2)<0.01),活动平衡信心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804,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抑郁情绪在活动平衡信心与生活质量间起中介作用(β=0.513,P<0.01),占总效应的66.45%。结论抑郁情绪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活动平衡信心与生活质量的中介变量,医务人员应该关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抑郁情绪和活动平衡信心,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提高活动平衡信心、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明显提高(44.23%vs79.80%)(P〈0.01);管理后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率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以及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质及内涵的宣传与动员;责任包干负责制的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体现专科护理特色;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果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大大提高,护理投诉率为0。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能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符合卫生部改革护理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状况,探讨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天津市某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22例进行调查。[结果]在122例病人中,43例(35.2%)体力活动不足;MHD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四川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5个维度评分及生理健康总分、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均有待提高,今后应重视病人的体力活动状况,鼓励病人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科室成立以“糖尿病足护理”为主题的品管圈小组,前期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糖尿病足护理工作的不足;随之组织圈员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一年后,用相同的问卷再次调查,比较两次问卷调查的效果以评估品管圈活动的成效。结果活动后,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态度、操作规范、关怀教育、健康教育、夜间巡视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2%、93%、78%、89%和86%,与活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针对护士的投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后患者的糖尿病足知晓率明显高于活动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2.
冷成香  刘俊铎  高敏  赵岳 《护理研究》2012,26(7):595-59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状况,探讨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天津市某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22例进行调查。[结果]在122例病人中,43例(35.2%)体力活动不足;MHD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四川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5个维度评分及生理健康总分、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均有待提高,今后应重视病人的体力活动状况,鼓励病人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体检者实施优质服务活动的效果,以提高体检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名体检人员实施优质服务活动,先制定优质服务活动条例发放到每位护理人员,然后对100名受检人员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并与活动前对照比较。结果优质服务活动实施后,体检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优质服务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而且强化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光明圈"小组,确定以"提高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按照QCC活动的标准流程设计问卷,对眼科住院白内障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现状调查;寻找真因、制定对策措施并实施、统计数据、分析结果与总结的步骤,开展持续性健康教育工作。比较活动前后白内障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 QCC活动开展后,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从活动前的11.67%提高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能够明显提高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缩短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缩短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为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和活动前后门诊抽血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5%升至活动后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缩短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提升患者就诊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并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尝试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推行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护理质量,创造优质服务。 方法2008年5月起护理部开展护理分级管理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以科室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6个月为1个品管圈活动周期,护理部通过开展开题报告,进行总结和成果推广。 结果全年在护理人员中共开展20个品管圈项目。我科于2008年6月开始运用QCC的方法来解决了各种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护理质量。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是可行的,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能提高护士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进科室护理人员的融洽关系,从而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清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神经外科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的口腔清洁度"为活动课题,对活动前患者口腔护理状态较差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将活动后患者口腔卫生情况与活动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口腔清洁度明显提高9例、占69.32%;活动前发现患者主要存在问题为口腔、牙齿、舌头不洁,嘴唇湿润度差,口腔黏膜颜色发白及口臭,实施后都有所改善。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神经外科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的口腔清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应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改进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由活动前12.90%提升至活动后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65,P<0.05);根据要因分析产生的不良事件例数活动后较活动前下降。结论神经内科ICU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护士专业技术能力,建立完善压疮与失禁性皮炎标准化护理管理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活动前,收集NICU住院患儿69例进行调查分析,找到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活动后,同样收集69例NICU住院患儿,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儿和出院1个月母乳喂养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后,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出院后1个月母乳喂养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以"提高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有利于提高住院和出院后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使患儿家属坚定母乳喂养信念;同时QCC活动的开展,提高圈员运用QCC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9月期间,纳入37名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根据戴明环的程序:主题选定、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以及检讨与改进十大步骤来进行。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分在圈活动后(18.57±1.61)较圈活动前(27.86±2.21)明显降低(t=20.67,p<0.05),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的病情总估计在圈活动后(210.16±14.48)较较圈活动前(184.1±36.35)明显提高(t=3.9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可以充分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确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