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切口囊外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波  吴庆娟 《当代医学》2009,15(19):113-113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术后视力及散光的对比。方法随机抽取6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其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0例,进行术后视力及散光的对比。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的术后视力及散光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一样,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超声乳化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术方式,而双路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近年来自内障手术的一种新技术.我们采用爆破模式超声乳化行双路微切口白内障吸除术4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302例白内障患者设为A组,同时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310例患者设为B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患者满意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手术切口短于A组、患者满意率高于A组(χ2值分别为5.97、5.12、6.01,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白内障的治疗中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综合优势较大,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4.
所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指的是切口〈6mm,其包括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手术两种方法。而在我国超声乳化尚不能普及,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就更有其实用价值。在2004年~2006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了280例白内障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比较同轴微切口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特点;通过对前房稳定性;角膜切口状态;角膜散光改变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方面的评价,阐述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产生的影响;由于手术操控性好;视力恢复迅速及手术源性散光减少等优势,微切口白内障手术是白内障屈光手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随着超声乳化设备的发展和人工晶状体的研发,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将日益发展;完善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在基层医院防盲治盲中的应用。方法对625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结果术后第3 d视力≥0.5占65.3%,≥1.0占1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适合我国国情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160只眼)患者,分别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对过熟期白内障及硬核性白内障更安全,更经济实用。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位置与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9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45只眼),透明角膜切口的外口位置位于角膜缘前界,B组33例(49只眼),透明角膜切口的外口位置位于角膜缘后界。2组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3d常规检查,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及切口局部角膜水肿情况。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并重点记录患者的不适症状,前瞻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结果A组33只眼有刺痛及异物感,B组28只眼有刺痛及异物感;A组31只眼切口局部角膜水肿,比B组明显。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角膜切口的位置靠后,患者眼部刺激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过程中选择不同透明角膜切口位置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12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为对照组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选择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在为观察组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选择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力径线上的透明角膜切口,对比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裸眼视力≥1.0的患者比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过程中选择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力径线上的透明角膜切口可取得更理想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83例(96眼)分为小切口非超声组和超声乳化组,每组48眼。小切口非超声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手术,超声乳化组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对两组患者术后1d角膜水肿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与超声乳化组相比,小切口非超声组角膜水肿0级患者比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后囊破裂、前方出血以及虹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操作简单,能够取得同超声乳化手术等同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例,观察组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并分析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内膜功能的影响。结果手术之后的第1、15、30天,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1.20±0.32)、(0.98±0.23)、(0.69±0.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手术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为[(19.20±2.56)、(16.58±0.56)、(14.69±0.26)]mm明显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切口温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为同轴超声乳化手术和非同轴双手微切口超乳,前者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后者尚处于探索阶段。切口热灼伤是超声乳化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章就两种手术方式的特点、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对切口温度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祁巧  刘勇 《中外医疗》2012,31(6):95-9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白内障患者68例,共85眼。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与同期采用乳化超声技术治疗的59例患者7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非超声乳化组术后1周、1个月视力恢复较乳化超声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3个月2组患者视力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散光度及并发症方面对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小,创伤少,恢复快且费用低,可为更多的普通患者带来光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同为植入PMMA晶体的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探讨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手术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110例白内障患者,其中非超乳小切口69例,超声乳化吸除术41例.对比观察2种手术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及手术成本.结果 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而手术成本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论 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指的是切口<6mm,其包括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手术两种方法。而在我国超声乳化尚不能普及,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就更有其实用价值。在2004年~2006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了280例白内障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我院收 治的 86 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比 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 摘除术两种治疗方式在白内障治疗效果上比较接近,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叶昀云 《求医问药》2014,(18):294-295
目的 :对比分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我院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超声乳化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1周后和手术结束3个月后裸眼视力>0.5的人数、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的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1周后和手术结束3个月后裸眼视力>0.5的人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的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同,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方法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治疗的费用更少。因此,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史新洲 《当代医学》2011,17(9):150-151
目的 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SICS)与超声乳化术(Phaco)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 对76例(80眼)白内障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9例(40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另一组37例(40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非超声乳化组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35眼(87.5%...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外切口的选择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将300例白内障分成3组,采用3种不同的外切口进行手术,观察对手术操作的影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视力、散光情况。结果,3种不同形状的外切口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视力、散光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3种不同形状的外切口对手术操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4例自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0.3者91%,手术并发症少而轻,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