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钛镍方丝矫正器是一种高性能、回弹性好、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牙齿矫正器,对各种类型的牙牙合畸形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1]。但是,在扩大牙弓,解除拥挤,打开咬合或矫治开牙合时需要在弓丝两侧各焊接一个“U”型簧,才能行使其功能[2,3]由于焊接处理,使U型簧焊接处的弓丝会变软而失去弹性,并易折断而影响矫治效果。因此,作者根据正畸需要,设计一种钛镍方丝正畸弓丝固定调节器,并应用于临床,报告如下。1钛镍方丝正畸弓丝固定调节器的组成弓丝1根、滑套2个、螺栓2个。在弓丝上安装2个滑套滑套通过螺栓固定,使用时将一端螺栓拧松,使滑套沿弓丝滑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不同结扎方式下,舌侧托槽在牙弓后段所产生静摩擦力的差异。方法:测试2种舌侧托槽系统(STb、e·Brace)与4种弓丝(0.016英寸镍钼合金丝、0.016英寸不锈钢圆丝、0.016×0.022英寸镍钼合金丝、、0.016×0.022英寸不锈钢方丝)组合在3种结扎方式下的静摩擦力。结果:不同结扎状态下,舌侧托槽-弓丝间的静摩擦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舌侧托槽-弓丝组合的静摩擦力随结扎力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弓丝形态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其不仅关系到正畸治疗效果,而且对治疗周期、治疗后的稳定性等有着重要影响。不正确的弓丝形态的应用容易造成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的不一致,从而可能引起口颌肌系统功能不协调,容易导致复发。很多学者对怎样确定正确的正畸弓丝形态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寻找适合大多数患者的理想弓形以及适合于个别患者的个体弓形。本文将对标准理想牙弓形态以及个体牙弓形态的拟合理论、应用现状以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弓丝形态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其不仅关系到正畸治疗效果,而且对治疗周期、治疗后的稳定性等有着重要影响。不正确的弓丝形态的应用容易造成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的不一致,从而可能引起口颌肌系统功能不协调,容易导致复发。很多学者对怎样确定正确的正畸弓丝形态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寻找适合大多数患者的理想弓形以及适合于个别患者的个体胎弓形。本文将对标准理想牙弓形态以及个体胎牙弓形态的拟合理论、应用现状以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模型测量扩弓前、后牙弓宽度和上颌第一磨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的变化,评价NiTi方丝反扎扩弓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1 6例(9例女性,7例男性,平均年龄1 7.2岁)单侧/双侧后牙反牙合病例,均戴用0 .0 2 2系统直丝弓矫治器经过初步排齐,在上颌牙列将0 .0 1 8×0 .0 2 5英寸NiTi方丝反向结扎入槽扩弓。扩弓前后取石膏模型,在模型上测量上颌尖牙牙尖间距、第一、二双尖牙颊尖间距,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间距,第一磨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应用配对t检验评价扩弓前、后的显著性变化。结果 NiTi方丝反扎后上颌尖牙牙尖间距、第一、二双尖牙颊尖间距及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间距分别增加了3.0±1 .1mm、3.5±1 .4mm、2 .9±0 .9mm、4 .8±1 .8mm ,第一磨牙冠颊倾1 0 .7±4 .6°,远中颊向扭转5 .6±3.7°,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反牙合均解除并稍过矫正,平均疗程6周。结论 NiTi方丝反扎扩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快速解除后牙牙性反牙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定量分析不同垂直臂高度的垂直曲弓丝的抗扭刚度 ,揭示垂直曲对弓丝第三序列弯曲方向上力学性能的影响的规律 ,为临床合理精确使用转矩力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 :选取 0 .0 2 2英寸标准方丝弓中切牙托槽、横截面尺寸 0 .0 18× 0 .0 2 5英寸不锈钢丝。随机抽取 10根方丝 ,每根方丝制作垂直臂高度分别为 3.5mm、7mm、10 .5mm、14mm的 4种垂直曲弓丝。在 5 .5mm的托槽间距下对垂直曲弓丝的 4 0个样本分别进行转矩实验。结果 :垂直臂为 3.5mm、7mm、10 .5mm、14mm的垂直曲弓丝的抗扭刚度分别为平直弓丝抗扭刚度的 92 .6 %、84 .3%、78.4 %、70 .4 %。垂直臂高度越高 ,降低抗扭刚度的效果越明显。垂直曲的垂直臂每升高lmm ,其抗扭刚度下降 0 .0 84Nmm/度。弓丝弯制造成的塑性形变使弓丝的抗扭刚度下降 2 .998Nmm/度。结论 :垂直曲的加入使弓丝的抗扭刚度降低。曲弯制造成的塑性形变段和曲弯制后保留的直线段均参与了垂直曲设计降低弓丝抗扭刚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存美 《口腔医学》2005,25(6):355-356
目的观察在方丝弓矫正技术中应用直丝弓带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组各18例患者分别使用直丝弓带环和方丝弓带环,均使用方丝弓托槽进行临床矫正。在矫治第2期末即精细调整前和固定矫治结束时测量第一磨牙中央窝与前磨牙颊尖延长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矫治第2期末时方丝弓带环组测量值大于直丝弓带环组,磨牙偏于舌腭侧;固定矫治结束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方丝弓矫正技术中将带环替换为直丝弓带环,可以改善磨牙颊舌向位置增加磨牙支抗,关闭间隙时弓丝滑动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系统与不同弓丝组合的转矩效能的差异及变化规律。方法分别测试2种被动自锁托槽系统(Damon3、SmartClip)、2种主动自锁托槽系统(Time2、OPA—K)与2种弓丝(0.019×0.025英寸镍钛方丝、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组合的转矩效能。结果(1)除了SmartCliD与Damon3自锁托槽(P=1.000)、OPA—K与Time2自锁托槽(P=0.999)的转矩效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自锁托槽间的转矩效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19×0.025英寸镍钛方丝、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相同自锁托槽组间转矩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被动自锁托槽的转矩效能明显低于主动自锁托槽,不同弓丝转矩效能的差异与边缘斜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畸Nifi圆丝和方丝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用Pro/E软件建立NiTi圆丝和方丝被固定于矫治器前的几何模型,导入Marc软件,对其进行几何修复后生成实体单元,并按实际模拟边界条件,按NiTi合金定义初始条件和材料特性,最终得到正畸NiTi圆丝和方丝弓的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用于正畸治疗的NiTi圆丝和方丝弓的有限元模型,可以预测弓丝在矫治形变过程中(各时段)其本身结构中各节点、单元的受力、位移情况。结论:本研究率先建立正畸NiTi圆丝和方丝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矫治方案的设计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牙弓总是向治疗前的形状复发,因此,临床正畸医生面临的极大挑战是错(牙合)畸形矫治后的保持。粘接型保持器(bonded orthodontic retainer,BOR)是一种美观、高效的长期保持器,以其不依赖于患者的配合来稳定治疗效果而深受患者的喜爱。由于酸蚀粘接技术和相关材料的发展,BOR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现在,多股编织丝(multi-strand wire,MSW)已取代了最初使用的单一圆丝或方丝。临床上应用较多的BOR有两类:尖牙到尖牙(3-3)保持器和弹性多股弓丝(flexible spiral wire,FSW)保持器。  相似文献   

11.
采用MEAW技术对 6例重度骨性开进行非手术正畸治疗 ,典型病历报道如下 :一般情况 :张X ,男 ,就诊年龄 12岁 ,一般情况良好 ,生长发育正常。病史 :患者自替牙期开始出现开至今 ,进食时前牙无法行使切断食物功能。曾有吐舌习惯 ,就诊前 2年来已自行纠正。两年前曾在其他医院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临床检查 :面中部突出 ,上下唇无法正常闭合。恒牙 ,第一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 ,上下前牙唇倾 ,前牙开达 12mm ,反 1.5mm ,上下颌牙列在第一磨牙才开始接触。上颌第一双尖牙缺失 ,拥挤度为 6mm。下颌牙列完整 ,拥挤度为 5mm。X线头影测量结果 :高角型骨面型 ,上下切牙前突、唇倾。矫治设计 :拔除上下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一双尖牙 ,采用MEAW技术进行非手术正畸治疗。矫治过程 :1、2 0 0 0年 1——— 4月 ,粘全口方丝弓矫治器 (0 .0 2 2英寸 ) ,0 .0 12 0 .0 16英寸钛镍圆弓丝排齐牙列 ,上下前牙与第二磨牙连续结扎。2、2 0 0 0年 5 7月 ,0 .0 18英寸钛镍弓丝、0 .0 18× 0 .0 2 5英寸钛镍方弓丝继续排齐牙列 ,保持上下颌 ,前牙与第二磨牙连续结扎。此时开已明显减轻。3、2 0 0 0年 8月 2 0 0l年 1月 ,上下颌从 0 .0 18英寸圆澳丝过渡到 0 .0 18× 0 .0 2 5英寸不锈钢方丝 ,下颌  相似文献   

12.
当代直丝弓矫治器及矫治技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丝弓矫治技术是目前国际口腔正畸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临床矫治技术。该技术诞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 ,发展于80年代 ,成熟于 90年代 ,该技术以其矫治原理科学简明、临床应用简捷易行、矫治效果快速高效而受到各国正畸医师欢迎。3 0年前 ,Andrews医生在方丝弓矫治器的基础了发明了全程式化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 ,后人又称之为第一代直丝弓矫治器或经典直丝弓矫治器及矫治技术。以后十几年里又陆续出现了Roth矫治技术 ,直历山大矫治技术、水平支抗系统矫治技术等改良直丝弓矫治技术或称为第二代直丝弓矫治技术 ,与方丝弓矫治器…  相似文献   

13.
镍钛-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正畸拔牙病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临床评价镍钛(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正畸拔牙病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选择正畸设计拔除四个双尖牙的患者19人,年龄范围在12-22岁,男12人,女16人.测量上下侧切牙间远中的距离并记录,将.012、.014或.016的TiNi圆丝分别和.016的不锈钢丝通过焊料复合成一根弓丝.在方丝弓矫治的第一阶段,放入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进行整平排齐的同时拉尖牙向远中移动.结果对19例正畸拔除四个双尖牙的患者,可以在矫治的第一阶段应用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进行尖牙的远中移动,并可缩短矫治疗程6个月左右.有5例尖牙明显低位,3例后牙轴倾斜的患者不适宜应用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结论有选择的应用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于正畸拔牙病例,有缩短矫治疗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弓丝刚柔组合强化正畸支抗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刚性与柔性弓丝组合在强化正畸支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严重前牙拥挤病例10例,同时应用0.018不锈钢丝及0.014NiTi丝,在刚性弓丝支持下远移尖牙并利用NiTi丝弹性位多侧切牙。测量治疗前后前牙、后牙支抗稳定性及牙弓形态稳定性指标。结果:乔治前后支抗前牙与后牙位置无显著变异,牙弓基态保持稳定。结论:弓丝刚柔组合在高效移动正畸牙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稳定非移动支抗牙。  相似文献   

15.
1.矫治经过:姜×,女,17岁,第一恒磨牙中性,上下牙弓前突,齿槽座凹陷;上牙弓!”拥挤。设计:拔除5f5,方丝弓矫治器治疗。治疗:上下牙弓贴带环,贴片。用0.4NITi弓丝整平牙弓。排齐牙齿后换0.45不锈钢丝拉手H远中移,为防止后牙前移弓丝末端弯欧美格弯曲,尖牙移至远中后换方丝弓内收上下前牙至间隙关闭。用原弓丝调整牙弓关系。疗程二年(附图)。2.治疗中注意事项:①土十唇向牙冠向远中倾斜贴托槽时稍加大向拔牙侧的角度,以使牙冠向近中移动。②由于患者前牙覆盖较浅,技尖牙向远中时力不要过大,以免使切牙前倾出现开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随着患者对于口腔修复美观与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 ,不可避免的需要正畸学科的参与 ,修复前正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10月本人共完成修复前正畸患者 18例。材料与方法 :18例修复前正畸患者 ,其中 8例来源于正畸初诊病人 ,10例为修复科转诊病人。其中 5例为拟进行种植修复病人。年龄分布 12 4 8岁 (除一名 12岁女性外 ,其余均为成人患者 ) ,男性 7人 ,女性 11人。与口腔修复医师协商 ,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修复要求 ,制定正畸矫治计划。均采用固定矫治技术 ,2例为片断弓矫治 ,其余均为第一磨牙带环 ,其余牙齿粘结直丝弓托槽。先使用弹性较好的 0 .0 14、0 .0 16、0 .0 18英寸镍钛圆丝逐步排齐 ,然后逐渐更换 0 .0 18英寸× 0 .0 2 5英寸镍钛方丝和不锈钢方丝 ,需要时也可使用不锈钢圆丝 ,辅以镍钛推簧、弹力皮圈来调整间隙 ,“T”形曲、靴形曲来直立牙齿。根据需要个别病例减数拔牙。结果 :18例患者正畸治疗疗程为 4 12个月 ,平均 7.2个月。正畸治疗后患者牙齿排齐 ,缺隙两侧牙轴直立 ,牙列间隙得到合理分配 ,咬合打开并且稳定 ,为修复体的安放创造了理想的条件。经过 6 8周的保持后 ,患者转至修复科进行治疗。结论 :通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可以为患者创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量并比较多曲方丝弓与镍钛方丝分别在各牙位间的局部载荷挠曲率,分析多曲方丝弓的力学特性。方法用0.016×0.022英寸的不锈钢方丝按Kim标准弯制MEAW弓丝中独立的“L”形曲。用Instron 2343型电子万能材料力学试验机及Series Ⅸ软件在室温下对“L”形曲及0.016×0.022英寸NiTi平直方丝分别在上下颌各牙位间进行加载和卸载实验,测得各自的局部载荷挠曲率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形曲与NiTi方丝在各牙位间加载和卸载时,在牙位1—2和2—3,各“L”形曲的局部载荷挠曲率比NiTi方丝的大,而在后牙区各牙位间的各“L”形曲的局部载荷挠曲率比NiTi方丝的小,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EAW的局部载荷挠曲率较之NiTi方丝,在前牙区更大,在后牙区更小,在牙位3—4和4—5下降得更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畸过程中尖牙后移阶段,采用稳定弓丝和弹性工作弓丝组合控制支抗的效果。方法:选择15例前牙严重拥挤的病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13.7岁,均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应用0.018不锈钢丝和0.012NiTi圆丝,稳定弓丝依靠牙弓内多个牙的支持,发挥支抗力,同时利用弹性工作弓丝使尖牙后移入位。在矫治前、后模型上测量比较,判断支抗的控制效果。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牙弓长度和宽度在矫治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后牙的尖窝关系也未丧失。结论:稳定弓丝和弹性工作弓丝结合使用,在移动尖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支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摇椅形镍钛圆丝和方丝唇弓矫治安氏Ⅰ类或安氏Ⅱ类错伴深覆患者牙列时,下颌牙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为临床选择不同类型的弓丝提供依据。方法:按标准选择40例病例,依据所使用的镍钛弓丝截面形态、尖牙向后"8"字结扎、唇弓末端回弯等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打开咬合前、后留取患者石膏模型,用激光扫描仪和图像处理软件Imageware扫描处理石膏牙模型,建立数字化研究模型,测量下颌牙的三维变化。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摇椅形唇弓打开咬合时,会导致牙三维方向上的诸多变化,包括①下颌磨牙区牙弓宽度略增加,尖牙区和第二前磨牙区牙弓宽度变化不明显,牙弓长度有增加趋势。②下切牙龈向压低,唇侧倾斜;使用镍钛方丝及不作末端回弯、"8"字结扎时切牙唇倾较明显。尖牙向远中移动,向后"8"字结扎时移动明显,龈向变化不明显。第二前磨牙向升高;第一磨牙远中颊尖龈向压低,近中颊尖变化不明显,牙有向远中移动的趋势;使用镍钛方丝时,出现颊倾。结论:使用摇椅形唇弓打开咬合时,应用截面形态不同的镍钛圆丝或方丝及弓丝末端是否回弯和尖牙是否向后"8"字结扎,在下颌牙产生的三维变化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达到更好的口腔修复效果 ,某些病例常需要通过正畸手段为修复治疗创造条件 ,即修复前正畸[1] 。1998.6~ 2 0 0 1.10共完成修复前正畸病例 18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8例修复前正畸患者 ,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2~ 48岁。修复前正畸主要是进行牙弓排齐与整平 ,间隙的合理分配 ,压低下前牙 ,直立缺隙侧倾斜牙或矫正反牙合等。2 .矫治方案 采用固定矫治技术 ,2例为片断弓矫治 ,其余为单颌矫治。先使用NiTi圆丝进行牙列排齐 ,然后更换Ni Ti方丝和不锈钢方丝 ,必要时辅以NiTi推簧、弹力皮圈调整间隙 ,“T”形曲、靴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