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6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78.9%.其中肿瘤≥3 cm者PCNA阳性表达率为90.4%(37/41),〈3 cm者PCNA阳性表达率为65.7%(23/35),两者差异显著(P〈0.01).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86.7%)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67.7%),两者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 结论: PCNA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判定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核转录因子-κB(Nuc1earfactor-κB,NF-κB)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16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COX-2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NSCLC中,VEGF、COX-2和NF-κ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65.00%和76.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1)。三者表达与年龄和性别分组均无关;VEGF阳性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COX-2阳性表达在腺癌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NF-κB阳性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并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三者之间表达分别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OX-2和NF-κB的表达均增高并且呈正相关,三者协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判断NSCLC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9、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45/60)和65.0%(39/60);有淋巴结转移者MMP-9阳性表达率(8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2.9%)(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阳性表达率(8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8.8%)(P〈0.01);Ⅰ、Ⅱ、Ⅲ级乳腺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72.4%和87.0%,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MMP-9和VEGF的表达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VEGF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中VEGF阳性率为81.67%(49/60),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20.00%,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与患者年龄、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结论:VEGF可能与乳腺癌的进展、转移及预后有关,作为独立的指标对判定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81.7%(49/60),VEGF阳性表达率为86.7%(52/60)。在淋巴结无转移组COX-2和VEGF表达明显低于有转移组COX-2的表达(P〈0.05)。VEGF在COX-2阳性表达组中的阳性率(95.9%)明显高于阴性组(45.5%)(X^2=19.79,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可能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rialgrowthfactor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P5 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之间的关系 ,以及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8例乳腺癌 ,10例正常乳腺组织以及 10例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标本的VEGF和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 88例乳腺癌病例中 ,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阳性表达率 (94.2 9%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VEGF阳性表达率 (49.0 6 % ) (P <0 .0 0 1) ,VEGF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肿瘤大小无关系 (P >0 .1)。P5 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状况 (P >0 .5 )及肿瘤大小 (P >0 .1)无关系。在VEGF表达阳性患者的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45 .76 % )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患者的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17.2 4% (P <0 .0 1)。结论 :VEGF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P5 3基因失活和突变能降低血管生成阻止因子的分泌从而激发VEGF在肿瘤中的表达 ,促使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组织VEGF和nm-23的表达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乳腺癌组织VEGF和nm-2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VEGF和nm-2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阳性率59.17%,nm-23的阳性率52.50%,VEGF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5年生存率负相关;nm-2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负相关,与5年生存率正相关(分别为P<0.001;P<0.05);VEGF(+)/nm23(-)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VEGF(-)/nm-23(+),5年生存率高于VEGF(-)/nm-23(+),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01;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VEGF和nm-23的表达与转移和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乳腺癌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VEGF和ER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57.65%,49/85)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4.76%,2/42)(P〈0.0001)。VEGF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ER无明显关系(P〉0.05)。Ⅲ、Ⅳ期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001)。ER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8.82%(50/85),在乳腺纤维腺瘤中无阳性表达。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有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环氧化物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2例(TNBC 24例,非 TNBC 88例),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OX -2、VEGF、TopoⅡ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NBC 与非 TNBC 患者 COX -2、VEGF 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NBC 患者 TopoⅡ表达阳性率为91.67%,明显高于非 TNBC 患者的69.32%(P <0.05)。TNBC 患者 TopoⅡ、VEGF、COX -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87.50%、75.00%,3项指标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脉管侵犯、组织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 >0.05),VEGF 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 <0.05),而 TopoⅡ及 COX -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TNBC 患者中 COX -2与 TopoⅡ表达、COX -2与 VEGF 表达、VEGF 与 TopoⅡ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TNBC 患者 TopoⅡ阳性表达率较高,VEGF 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TopoⅡ、COX -2、VEGF 3项指标表达情况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 TNBC 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TEN、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率为80%(12/1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5.7%(15/4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率为20%(3/15),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率为88.1%(31/4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值在PTEN高表达、VEGF低表达的组织中明显低于PTEN低表达、VEGF高表达的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联合检测PTEN、VEGF和MVD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与病理特征、雌激素(ER)、孕激素(PR)、原癌基因C-erbB2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42例相应癌旁组织中P-gp、BCRP、LRP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P-gp、BC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6%、38.89%和65.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14.28%1,6.67%和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阳性表达高于P-gp和BCRP阳性表达率(χ2分别为21.3和28.6,P均〈0.01);②P-gp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呈正相关(r=0.298、0.283,均P〈0.01),BCRP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正相关(r=0.369,P〈0.01);LRP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关(r=0.264,P〈0.01);③P-gp、BCRP和LRP阳性表达率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r=0.2825、.9422、.42,P〈0.01或P〈0.05);BCRP阳性表达率与ER和PR呈明显负相关(r=-0.354、-0.252,P〈0.01)。④P-gp和BCRP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74%及48.98%,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35.14%及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gp、BCRP、LRP这3种耐药蛋白均参与了乳腺癌多药耐药的形成,P-gp和BCRP的表达可预测乳腺癌的预后,LRP不能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P53蛋白、P21WAF1蛋白、Cyclin E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8例乳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中P53、P21 WAF1、Cyclin E的表达情况.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P53的阳性表达率76.9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6.73%.淋巴结转移组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23.08%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46.94%. Cyclin E在乳腺癌Ⅱ~Ⅲ级中阳性表达率55.07%明显高于Ⅰ级中阳性表达率26.32%, 有淋巴结转移组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71.7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0.61%.结论:P53、P21WAF1、Cyclin E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推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Snail 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Snai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5 cm)中转录因子Snai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量高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癌组织中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无关。结论乳腺癌的癌变、侵袭、转移可能与Snail蛋白、mRNA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HIF-1α和Sema 4D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密度(LVD)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HIF-1α和Sema 4D表达,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VD),依据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并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对照。结果乳腺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2%(80/110)和77.27%(85/110);HIF-1α与Sema 4D表达呈正相关性(r=0.691,P〈0.01)。乳腺癌组织LVD显著高于纤维腺瘤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p TNMⅠ~Ⅱ期组、淋巴结无转移组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p TNMⅢ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1),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HIF-1α、Sema 4D高表达,可能与淋巴管的增生、转移侵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红磊  曹农  朱俊  赵鹏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457-459,F0003
目的探讨Id-1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组织芯片技术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15例正常胃组织中Id-1和VEGF表达情况,以及Id-1和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Id-1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8%和74.5%,正常胃组织则分别为20.0%、26.7%,病例组Id-1和VEGF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胃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1表达强度和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VEGF表达强度和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Id-1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25,P〈0.01)。结论 Id-1、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行为有关,检测该指标对预测胃癌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rvivin、VEGF与舌鳞状细胞癌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舌鳞癌45例患者,按有无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组织分级及TNM分期进行分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癌组织中Survivin、VEGF表达情况。对所得数据应用x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urvivin、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达66.7%、71.1%,高于正常舌黏膜,两者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urvivin表达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均与年龄、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中Survivin、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1,r=0.485)。结论 Survivin和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舌癌生物学行为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腺癌、乳腺腺瘤、瘤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CM7、Her-2、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MCM7、Her-2、VEGF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乳腺癌、15例乳腺纤维腺瘤、15例瘤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MCM7、Her-2、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MCM7、Her-2、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30.0%和67.1%,均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1),且在乳腺癌组织中三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MCM7、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Her-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MCM7、Her-2、VEGF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其阳性表达情况可为乳腺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抑癌基因DPC4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PC4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4例食管癌组织抑癌基因DPC4与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DPC4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40.8%(P〈0.005),食管腺癌中DPC4的阳性率高于食管鳞癌(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DPC4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DPC4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而VEGF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和43.1%(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DPC4和VEGF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DPC4的低表达是食管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DPC4的低表达可能与促进食管癌血管的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147、VEGF与舌鳞状细胞癌两者间及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舌鳞癌患者45例,按有无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组织分级及TNM分期进行分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癌组织中CD147、VEGF表达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D147、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达86.7%、71.1%,高于正常舌黏膜(P〈0.01);CD147、VEGF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组织分级、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中CD147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1)。结论CD147和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以做为判断舌癌生物学行为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KAI 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15例良性乳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的KAI1以及VEGF进行检查,并将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KAI1以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78.5%,良性组织分别为80%、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及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析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以及肿块的大小均无显著相关性;乳腺癌组织中KAI1与VEGF的表达呈现负相关性(P〈0.05)。结论KAI1以及VEGF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对于临床评估乳腺癌的程度、转移情况以及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