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射频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对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介绍,阐述了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电感耦合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及其工作原理,探讨了移动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射频识别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是普适计算中两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点和应用领域。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将射频识别融入WSN中,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能够实现远距离的信息识别和网络整体信息的综合管理。本文探讨射频识别技术与WSN技术相融合,对其融合方案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射频识别与WSN相互融合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通信技术,在需要频繁读取和改变数据的场合中十分常见。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大量自动化生产线均配备了射频识别技术。另外,射频识别技术还用于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等众多领域。本文针对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汽车保险杠工件喷涂自动化生产线的情况,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故障频率较高而导致无线射频识别阅读器定位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无线射频识别阅读器定位算法;首先对无线射频识别阅读器的故障类型进行分析,然后基于识别区域几何知识和线性二阶锥形规划处理长时大范围故障,并且采用质量指数指标对定位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当前的无线射频识别阅读器定位算法,文章算法不仅提高了定位精度,而且可以提供定位质量信息。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出入口监控管理方式的效率低下及无源射频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金属物干扰、人体吸收、识别数量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源2.4 G射频识别技术的出入口监控管理方法。该方法利用125 kHz激励器唤醒2.4 GHz射频识别标签及标签定位的技术,比传统出入口监控管理方式更加准确、便捷、高效;同时,有效地延长了有源射频识别设备的使用寿命。采用低频触发器、读卡器和有源2.4 G射频识别标签等设备,搭建试验环境进行为期30天的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低频触发的有源射频识别出入口监控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它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射频控制系统设计。整个系统包括PC端后台服务器端和RFID阅读器射频识别工作端。PC端后台服务器端主要完成对用户信息的存储与识别,由VC++6.0编程实现。前端RFID阅读器射频识别端主要完成对标签(识别卡)等的扫描,扫描信息后送到后台PC服务器进行处理,RFID射频识别部分的协议及功能由嵌入式处理器ARM实现。该设计可应用于车辆识别与自动收费等许多场合。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15—16日,中国射频识别基准测试发展论坛暨中国射频识别基准测试联盟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以“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展望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国际知名仪器厂商Agilent、Tektronix、NI进行FIFID协议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的现场演示。中国射频识别基准测试联盟的成立以推进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热门的电子产品之一,射频识别装置受到市场的追捧,射频电子技术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论文将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应用在汽车防盗系统中,文中提出的射频识别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汽车启动顶部的应答器和内部的阅读器构成,对整个装置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开发,首先搭建硬件系统的整体框架进行,重点对射频卡读写电路进行设计,包含射频电源和外围元件的选择以及射频电路的设计,软件系统设计方面,重点研究了读卡和写卡软件设计,给出了相应的时序图和程序流程图,达到了射频程序可靠读写的目的;结论表明,射频识别装置避免了市场上使用电池遥控装置,有效地实现了汽车防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微型机与应用》2016,(8):26-28
设计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包括射频收发芯片、巴伦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衰减器、低通滤波器、耦合器、收发天线、微控制器模块、RS232接口和USB接口。该射频识别读写器通过优化电路的设计以及相关组件、电路和模块的合理选型,使得整个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工作稳定,能够准确地进行信息读取,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RFI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勇 《软件》2012,(1):125-127
幼儿园安全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射频识别技术能让感知变得迅速、灵活。文章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幼儿园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幼儿园环境安全、家长接访安全、校车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在幼儿园里应用射频识别技术能减轻老师的压力,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采用统一数据模型,利用数据库链路及其日志分析和数据复制工具等技术开发逻辑层接口,实现系统间数据的无缝对接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Spline样条插值的同步重构技术,实现分布式多速率数据帧的扫描同步.该技术在分布式测控网络系统中出现多种不同采集速率和/或不同起始时刻的测量情况时,能有效地把这些测量数据转换为相同帧速率的数据,从而实现采集数据的同步.最后通过两个数值仿真实例验证了Spline插值的同步重构技术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RFID的基本原理,总结了RFID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成果,并结合汽车焊接生产线、涂装生产线和总装生产线上的实际应用环境,阐述了应用RFID技术实现汽车生产线的实时数据采集和质量监控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以及RFID技术在汽车生产线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对海洋平台结构进行检测、监测所采集数据的可靠管理,保证平台结构能够安全、正常运行,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海洋平台结构响应数据的无线控制仪管理系统设计.给出了无线控制仪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以现有串口通讯技术为基础完成了无线控制仪的硬件集成,结合数据挖掘分类技术给出了无线控制仪的软件分析与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无线控制仪管理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实现平台多点振动测量、数据分类与存储、数据时频域分析以及多节点运行管理等功能,为海洋平台结构振动响应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手段,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同煤集团目前有电话、电视用户各9万户,宽带用户2万户,在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语音与数据业务的融合后,我们又探索采用IPTV方式实现有线电视业务的IP化,最终实现在一张IP城域网上实现三种业务的完全融合。  相似文献   

16.
信息系统中的通用数据迁移工具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迁移是信息系统在升级时常遇到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使用Java与XML实现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迁移,解决数据转换过程中的数据异构性。数据迁移分为数据抽取、数据转换与数据载入三个过程。同时引入XML技术实现了抽取和转换规则的定义,使得数据迁移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张宗平  张咏  秦慧 《现代计算机》2011,(15):60-62,68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点对点"的信息交换效率低也不便实施。结合成熟的XML技术,基于XML的Web Services技术又为数据交换增添了一种新方法。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依据目前实现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个数据交换的Web Services数据交换平台,解决异构数据交换和共享问题。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把各业务系统内外部的各种相关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网内数据融合技术可以消除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冗余信息,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并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网内数据融合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网内数据融合技术,它通过利用一种新型的融合定时机制,对节点的融合定时时间进行合理配置,取得网络能量利用效率和数据精确性之间的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19.
数据可视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技术,把数据转换成图形或者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以达到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的作用。简述了数据可视化的概念,阐述了数据可视化在物流系统中可行的技术架构,分析了数据可视化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云数据进行访问控制能够限制非法访问、提高数据隐私安全,属性基可搜索加密是实现数据细粒度访问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云数据访问中单一授权性能瓶颈、搜索功能局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属性基多关键词排序搜索方案。该方案采用多授权机制降低了系统计算负担,同时将属性基可搜索加密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云数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与公平搜索;此外,引入向量空间模型和TF-IDF加权技术实现了多关键词搜索结果排序,提高了搜索效率。安全性分析、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抵抗选择明文攻击和关键词猜测攻击,并具备较低的通信和计算开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