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巨脾切除术是外科中手术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最大的危险之一是因手术操作不当术中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重视巨脾切除术的操作技术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外科医师至关重要。本文介绍1990年6月~2005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2例门脉高压巨脾切除的临床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症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0岁。本组巨脾的标准系深吸气时平仰卧位脾下缘超过脐水平或脾右缘超过前正中线[1]。本组31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行脾切 脾肾分流患者术后合并肺炎,医治无效死亡。术式分别是19例单纯巨脾切除术;7…  相似文献   

2.
27例巨脾切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巨脾切除术是外科手术中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 ,其最大的危险之一是因手术操作不当术中即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 ,重视巨脾切除术的操作技术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外科医师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 1996年 12月至 2 0 0 1年 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 2 7例巨脾切除的临床体会。临床资料本组 2 7例 ,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 9~ 5 8岁 ,平均 4 1岁。本组巨脾的标准系指深吸气时平仰卧位脾下缘超过脐水平或脾右缘超过前正中线〔1〕。原发疾病分布为 :门静脉高压症 16例 ,高雪氏病 2例 ,门静脉海绵状血管变性 1例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2例 ,溶血性贫…  相似文献   

3.
应用传统方法作门静脉高压性巨脾切除时,操作困难,出血多,易损伤胰尾和胃壁。为减少术中出血和副损伤,自1995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直视下完全解剖性离断脾周韧带、脾蒂血管后再托出脾脏行巨脾切除5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47例,女11例。年龄28~78岁,平均51岁。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巨脾5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巨脾8例。伴有胃底食管下段静脉高度曲张23例,其中破裂出血16例,急诊手术4例。肝功能Child A级16例,B级36例,C级6例。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血小板低于50×109/L 42例,其中11…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4年期间对9例巨脾患者行脾切除术,术中采用脾动脉灌注的方法,促进脾血回输,效果满意。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3~54岁,平均42岁。合并原发性脾功能亢进6例。乙肝肝硬变,门脉高压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3例。本组巨脾的标准系指平卧位后深吸气时脾下缘达脐水平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20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00—21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量20~650ml,平均80ml。术中切除副脾3个,同时行胆囊切除3例,肝活检术9例。全组术后6~12h拔除胃管、尿管并下床活动,12~24h肛门排气,1—2d恢复进食。有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术后脾窝渗血再次剖腹脾窝止血,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7.8d。结论只要熟练掌握开腹巨脾切除术及腹腔镜技术,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术中脾周韧带的分离,脾蒂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巨脾切除12例体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总结12例巨脾切除体会,方法 对1997年10月-1999年10月间收治的12例巨脾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11例获得治愈,其中1例术后腹腔内出血再次手术证实线结滑脱,重新结扎,痊愈出院,1例因创面顽固性渗血并DIC术后死亡,结论 行巨脾切除时,应充分考虑到巨脾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变异和周身生理的代偿性改变。为此,作者认为,手术操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和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巨脾切除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1例中转开腹,11例成功完成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50~200m in(平均160m in),术中失血20~200m l(平均120m l),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12~24h,术后平均住院5.5d,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3例,1例术后皮下气肿,1例术中降结肠损伤,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安全可行,但必须具有良好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脾切除经验。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4月至2009年3月我院为72例巨脾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本组7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8~5.5h,出血60~400ml,2例中转开腹(2.7%)。2例术后腹腔出血,其中1例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创面止血,1例做小切口开腹止血;3例发生膈肌破裂,1例结肠脾曲破裂,4例术后发热(>38℃),1例切口血肿。术后1~5d肛门恢复排气,术后住院7~15d,平均10.5d。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巨脾切除126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7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由同一医疗组收治的126例巨脾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6例病人,其中125例痊愈出院,2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腹腔出血4例;肺部并发症12例,其中肺部感染7例,左侧胸腔积液、肺不张5例;门静脉血栓6例;大量腹水4例;切口呲开1例;26例经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腹腔出血因合并DIC经治疗无效死亡。全组无胰漏、无胃底及结肠损伤。结论行巨脾切除术时,应熟悉巨脾的解剖变异与机体的代偿性改变,掌握手术操作要领及技巧,通过规范化、合理化及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确保巨脾切除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为38例巨脾患者施行腹腔镜脾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中转开腹。结果:30例成功施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术中出血50~1200ml。8例中转开腹,主要原因为出血,器械因素,脾脏呈球形肿大,脾门如脐状凹陷,处理脾蒂困难及病程较长。结论: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术中仔细操作,中转开腹的某些因素是可避免的,能明显降低中转开腹率。绝大部分巨脾手术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巨脾伴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成功行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00~210min,平均(16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0~1200ml,平均(150±50)ml;术后住院4~9d,平均(6±2)d.术后并发脾热2例.结论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巧的熟练,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4例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或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3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90~390min,平均(17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0~3500mL,平均(900±5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72h,2~5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5~12d,平均(7±2)d,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在具备熟练的腔镜和开腹脾外科技术、合适的手术路径、完善的手术器械的条件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可以在临床上安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7年8月至2004年12月对19例脾动脉栓塞术后的患者实施脾切除术,其中17例为脾功能亢进复发。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31~63岁,平均54.3岁。脾动脉栓塞术前,19例全部诊断为肝  相似文献   

14.
预结扎脾动脉腹腔镜巨脾切除术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预结扎脾动脉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为12例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术中预结扎脾动脉,超声刀解剖脾周韧带,Endo-GIA离断脾蒂。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术后血小板、白细胞均明显上升。结论:随着超声刀、Endo-GIA等先进器械的应用,预结扎脾动脉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巨脾、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全脾栓塞对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脾栓塞对腹腔镜巨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megasplenectomy,LMS)的价值.方法 12例门脉高压巨脾脾亢病人采用全脾栓塞,再于4 h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全脾栓塞及腹腔镜巨脾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20.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7.5 ml,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门脉高压巨脾者采用介入全脾栓塞后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的方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相似文献   

16.
Ƣ��Ƣ��ȫ�г������Ƣ������ָ��Ĺ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脾切除术后可引起的凶险性感染 (OPSI)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采取脾次全切除或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术 ,以改善术后病人机体的免疫状况。我院自 1991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共进行 5 2例脾次全切除术 ,并对其术后残脾及部分免疫指标进行追踪 ,与同期 36例全脾切除术后免疫指标变化作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1 1 1 脾次全切除组 (保脾组 )  5 2例 ,男 48例 ,女 4例。年龄 19~ 6 2岁 ,平均 43 5岁。有黄疸、腹水和消化道出血史者分别为 30例、36例和 40例 ,术前检查有食道静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巨脾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科2004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例巨脾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为病理性脾肿大伴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前联合血常规、B超、CT及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原位脾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结论 巨脾自发性破裂出血非常少见,大多为肿瘤性,不能盲目自体输血。采用急诊原位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副损伤及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脾切除术后脾静脉血栓形成1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英强  颜廷华  范敏 《腹部外科》2001,14(4):248-248
脾切除术后脾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起病隐匿 ,缺乏典型症状、体征。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常与术后膈下积液、感染、胰尾损伤、术后吸收热相混淆 ,延误诊治 ,可引发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 ,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院自 1985年 5月~ 2 0 0 0年 8月共行脾切除术 16 8例 ,并发脾静脉血栓 12例 ,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行脾切除术 16 8例 ,其中外伤性脾破裂97例 ,门静脉高压症 2 3例 ,胃癌 2 4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例 ,原发性脾功能亢进 8例 ,食道癌、贲门癌术中误伤脾脏 4例。并发脾静脉血栓 12例 ,其中男 9例 ,女 3例…  相似文献   

19.
脾脏保留手术的适应证与术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随着对脾脏解剖学及其功能的深入认识 ,脾脏的手术不再仅局限于施行单纯的脾切除术。我们自1993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施行各种类型保留脾脏的手术 2 9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4例 ,女性 5例。年龄19~ 5 6岁 ,平均 4 2 6岁。2 .手术适应证 :外伤性脾破裂 11例 ,门脉高压症巨脾 4例 ,胰腺囊肿 (胰体尾部 ) 4例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胰体尾部 ) 3例 ,脾囊肿 2例 ,脾血肿机化4例 ,脾结核 1例。脾破裂病人均无其他脏器的合并损伤。3.手术方式 :部分脾切除 10例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 7例 ,门脉高压症巨脾行部分…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脾蒂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脾切除术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巨脾患者则多进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较少见。我们自2003年7月至2004年11月对7例巨脾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