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在产后出血的病例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2]。可见预防和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非常重要的。1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原因1.1全身因素机体有慢性疾病,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正>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因此,预防产后出血尤其是预防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至关重要。对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治疗在用宫缩剂  相似文献   

3.
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1]。对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子宫收缩,使子宫创面血窦快速关闭。目前最常用的预防子宫收缩乏力的  相似文献   

4.
王瑞娟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435-1436
<正>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0%[1],而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2],产后出血影响子宫收缩,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不及时纠正最终导致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我院应用子宫动脉结扎加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产后出血病例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在孕妇产后出血占据了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2例,占总数的60%,其次是胎盘因素为5例,占25%,第3是软产道损伤2例,占10%,第4是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总数的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快找到出血原因,及时止血并纠正休克,从而可有效提高产后出血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造成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现就我院2010年-2012年92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病例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也有报道高达90%者,可见预防和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沈学敏 《九江医学》2003,18(1):29-3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 2 %~ 3% [1] 。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 ,占产后出血总数的 70 %~ 80 % [1] 。治疗除用机械性按摩和物理方法刺激子宫外 ,常用的药物是催产素。如仍无效 ,则需行子宫切除以止血。但有时这些措施还不能挽救产妇的生命[2 ]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产科医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对 1997年 10月至 2 0 0 1年 9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 4 176例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产妇 73例 ,采用米索前列醇纳入阴道后穹窿与注射素进行…  相似文献   

9.
吴艳  吴玲 《吉林医学》2007,28(17):1892-1892
产后出血是产科领域中最常见、最复杂、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而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产科出血四大原因之首.故积极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01年2月~2007年2月所发生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51例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 l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至80%,约占产后出血的2/3[1].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应用卡前列甲酯栓防止产后出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产后出血[1]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可引起大量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因此,积极预防、有效治疗是提高产妇围生期生活质量的保障。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1],子宫收缩乏力影响子宫肌的收缩和缩复功能,导致子宫壁胎盘剥离处血窦不能很好闭合从而引起产后出血。现主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孕产妇死亡中49.9%的孕产妇死亡由产科出血所致,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的87.8%。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所以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证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2/3[1]。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现就我院近5年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72例进行总结分析,初步探讨产后出血的抢救治疗措施的几点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3年住院分娩产妇3650例,发生产后出血108例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72例。其中产妇年龄最小21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初产妇65例,经产妇7例,阴道分娩48…  相似文献   

14.
65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以便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对2000年1月-2007年4月65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5.13%,产后出血主要发生在分娩后2h之内。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占63.08%、胎盘因素占2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9.23%、软产道损伤占6.15%。巨大胎儿、妊高征、人工流产、手术产者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因此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和正确及时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的血电解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中 ,子宫收缩乏力占出血总数的 70 %~ 80 %。电解质异常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本文就此进行讨论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1 998-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分娩中因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 40例作观察组 ,产后出血平均 90 0ml;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无产后出血者 36例作对照组 ,平均出血 2 5 0ml。两组年龄、孕产次、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差别。1 .2 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均于胎儿娩出后 30min之内未发生产后出血前各抽静脉血 3ml作血Na+、K+、C…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B-lynch外科缝扎术是针对产后宫缩乏力需急行开腹处理或剖官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迅速控制子宫出血的新方法。B-lynch缝扎术较子宫动脉结扎术简单易行,避免了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为产后出血的治疗又增加一个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在产后出血中占较大比例,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病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1].我院将卡孕栓(PGF2α)用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94-1695
<正>产后出血是从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居我国目前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  相似文献   

19.
曹国燕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96-3196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产后出血病例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可见预防和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探讨产后产后出血原因,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产后出血产妇90例,回顾性分析90例产妇临床资料,探讨其出血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90例患者中,宫缩乏力63例,占总数70.00%;胎盘因素11例,占总数12.22%;软产道裂伤8例,占总数8.89%,凝血功能障碍8例,占总数8.89%。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制定预防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