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宁胶囊抗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幽门结扎法致胃溃疡模型;RT-PCR法观察胃宁胶囊对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胃宁胶囊能提高胃黏膜组织中EGF及EGFR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胃宁胶囊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与提高胃黏膜组织中EGF及EGFR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怀山药多糖对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怀山药多糖对胃溃疡大鼠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怀山药多糖组(C组),替普瑞酮组(D组)及怀山药多糖+替普瑞酮组(E组)等。观察并比较各组胃溃疡的愈合情况,取胃组织检测并比较EGF水平。结果(1)C组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B组(P<0.01)。(2)C组胃组织EGF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怀山药多糖具有良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胃溃疡大鼠胃组织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管生成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向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均为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多能生长因子.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发的新药nintedanib,2014年10月被FDA批准上市.其作为一种作用于VEGFR、PDGFR、FGFR的小分子三联血管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肝衰竭和癌症,包括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肾细胞癌等,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独特药理作用,在一系列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5):3528-3531
目的:研究胃得安片对应激性胃损伤模型大鼠胃功能及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盐酸雷尼替丁,0.015 mg/kg)和胃得安片高、中、低剂量组(1.7、0.87、0.43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空腹冷水游泳法复制胃溃疡模型。成模后,各组大鼠每天ig给药1次,连续2周。记录大鼠于给药第0、7、14天时的体质量;末次给药12 h后,检测大鼠的胃液分泌量、胃液pH值、胃溃疡面积及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检测胃组织中EGF、EGF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第7、14天时的体质量及胃液pH值降低,胃液分泌量和胃溃疡面积增加,胃黏膜损伤指数升高,胃组织中EGF、EGFR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胃得安片中剂量组大鼠给药第7天时的体质量、胃液分泌量、胃液pH值、胃溃疡面积以及胃得安片低剂量组大鼠给药第7、14天时的体质量、胃液分泌量、胃液pH值、胃溃疡面积改善和胃组织中EGF表达增强不显著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胃组织中EGF、EGFR表达持续增强(P<0.05或P<0.01);胃得安片的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胃得安片能够显著改善应激性胃损伤模型大鼠的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胃组织中EGF、EGFR表达,从而促进溃疡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联合胃达喜治疗胃溃疡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江夏区中医院经内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良性胃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埃索美拉唑和胃达喜,另一组服用奥美拉唑和胃达喜,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和疗效,和两组腹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与奥美拉唑组相比,埃索美拉唑组的有效率和HP根除率更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都比较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达喜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优于胃达喜联合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6.
丹参饮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给予丹参饮治疗14 d后,观察胃粘膜损伤程度(UI),检测血清NO含量和血浆PGE2水平,测定胃壁结合粘液的含量、溃疡边缘粘膜细胞凋亡(AI)、凋亡相关基因Bcl-2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饮可明显促进大鼠溃疡愈合(P<0.01),提高血清NO、血浆PGE2和胃壁结合粘液含量(P<0.05),并显著抑制胃溃疡边缘粘膜细胞凋亡(P<0.01),同时促进EGFR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其中7、3.5g.kg-1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P<0.01)。结论:通过胃粘膜防御因子及抑制凋亡途径来促进溃疡愈合可能是丹参饮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Okabe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8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奥美拉唑钠组(B组)、蜕皮甾酮组(C组)、蜕皮甾酮联合奥美拉唑钠组(D组)。分别于灌胃治疗第7天、第14天后各处死一半大鼠,取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溃疡形态及愈合情况并测定溃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胃溃疡周边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灌胃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大鼠胃溃疡指数A组>C组>B组>D组(P<0.05)。EGF及EGFR的表达及PGE2的含量均为A组相似文献   

8.
胃达喜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达喜联合埃索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间经内镜检查与活检确诊胃溃疡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胃达喜联合埃索美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余治疗两组相同,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胃溃疡治愈率明显升高(P〈0.05),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胃达喜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可有效减轻胃粘膜损伤,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苏法 《河北医药》2012,34(5):670-671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印戒细胞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我院5年内胃镜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136例,其中青年人(年龄≤40岁)的胃印戒细胞癌36例,对其内镜及临床加以分析.结果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胃镜下表现常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进展期按Borrmann分型主要为Ⅳ型.病灶分布以胃体多见.结论 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胃镜是目前诊断胃印戒细胞癌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充分认识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对提高诊断有重要意义.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金果榄防治胃溃疡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金果榄对胃溃疡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 胃溃疡组织中SOD、MDA、前列腺素E2(PGE2) 的变化,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 结果 胃溃疡大鼠模型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胃黏膜PGE2 的水平降低,溃疡指数明显增加; 金果榄能提高组织及血清SOD的活力,降低MDA含量,并可提高胃黏膜PGE2 的水平,能显著升高血清EGF水平,并促进胃溃疡周边组织EGF表达降低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金果榄防治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提高胃黏膜内源性PGE2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CTGF)的影响。方法差速贴壁法分离新生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及免疫组化法对其进行鉴定,选AngⅡ(10~(-6)mol/L)作诱导浓度,与HGF100ng/ml孵育48h,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CFsCTGF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测定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大部分抑制AngⅡ对CTGF表达的诱导。结论初步证实在心肌纤维化的过程中,HGF与CTGF是一对拮抗生长因子,HGF可能通过抑制CTGF表达的途径逆转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成人皮肤组织VEGF、bFGF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VEGF、bFGF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基底层,呈弱阳性表达.结论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基底层是表达VEGF、bFGF的主要细胞,在维持真皮微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the anthranoids, anthralin and hypericin, 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ctivation and their degree of specificity was examined. Hypericin, but not anthralin, was found to inhibit binding of [125I]-labell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to HN5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that overexpress EGF-R. This effect was a result of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reduction of EGF-R number and affinity. Neither compound directly inhibited EGF-induced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the EGF-R in HN5 cells. Although anthralin and hypericin both inhibited the mitogenic effect of EGF in NR6/HER cells (IC50s = 100 nM and 10 μM, respectively), they also had comparable effects on DNA synthesis in response to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FGF)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When tested in proliferation assays using cells expressing differing numbers of EGF-R, 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both compounds were independent of EGF-R number. We conclude that, although anthralin and hypericin both inhibit EGF signalling, they do not act specifically on the EGF-R pathway. Moreover,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do not appear to be comparab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1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1例DR患者血清P1GF和VEGF的变化,其中,非增生性DR(NPDR)22例,增生性DR(PDR)29例。并与54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进行比较,同时以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DR患者血清P1GF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907和2.942,P〈0.05);PDR患者P1GF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NPDR患者(t值分别为19.024和16.319,P〈0.05)。结论血清P1GF和VEGF水平变化参与了D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组装纤维支架肽RADA16在皮肤烫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SD大鼠背部以电力机械方法制造深Ⅱ度烧伤模型,对照治疗组以0.9%NaCl溶液代替,烧伤后按时换药,并在不同时间段(伤后7、10、14d分别取烧伤修复创面的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并以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记录生长因子表达的半定量检测。比较了短肽处理组及空白对照组创面生长因子表达的灰度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烧伤修复的不同修复期,短肽处理组bFGF和EGF均明显表达在新生表皮组织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组装纤维支架肽对烧伤皮肤生长因子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源性EGF、EGFr变化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22例中厚断层供皮区创面病人术后4天、10天和16天时创面组织,行HE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创面大体变化,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EGFr的变化及其与组织修复的关系。结果 伤后10天时内源性EGF、EGFr有明显的表达,伤后4天和16天时表达较弱,这些变化与组织学改变较一致。结论 内源性EGF、EGFr变化为机体的生理变化,可以促进修复,也可避免疤痕形成。  相似文献   

17.
刘志红  黎磊石 《江苏医药》1994,20(10):524-527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尿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进行测定和动态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5例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肾小管上EGF和EGF受体(EGF-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ARF恢复期尿中EGF含量的不断增加,血清肌酐水平和钠滤过分数逐渐下降,在伴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表现者其肾小管上EGF的增加尤为明显,并且与肾活检时尿中EGF含量的变化相平行。揭示在ARF恢复期尿中EGF含量的变化可反映肾小管和肾功能的恢复状态,而肾小管上EGF的增加可能有利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尼克酰胺(NI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葡萄糖(Glu)、角脘蛋白生长因子(KGF)和β细胞素在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于70个培养孔中,加入含有多种营养因子(不含血清)的PR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每个孔中6种诱导剂均进行随机组合.在胰岛样细胞团(ICCs)形成前后的不同天数进行细胞计数、电镜观察、胰岛素测定以及免疫细胞化学和荧光分析.结果 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培养7d后,单个贴壁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呈鹅卵石样细胞片,单层覆盖;加入诱导和促生长因子后,单层覆盖上皮细胞中逐渐产生一定数量类似胰岛样球状细胞团,直径为80~130μm.结论 6种促生长和诱导因子中,Glu、NIC、KGF、EGF作用较强;在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其作用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恶性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间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与恶性间皮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密切的联系,有些将可能成为其化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因子中胎盘生长因子(PI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SLE患者(SLE组)及28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IGF、bFGF、VEGF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同时常规检测血沉、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和补体C3等。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结果 SLE组PIGF、bFGF、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PIGF、bFGF、VEGF及缓解期组PIGF、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PIGF、bFGF、VEGF水平与缓解期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SLE组的PIGF与VEGF、bFGF和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PIGF、VEGF水平与血沉、SLEDAI评分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IGF、bFGF、VEGF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