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金智生教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自己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文章主要总结金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强调金教授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辨证特点:分析古今医家,辨析消渴病机;重视脾肾同治,治疗脾病多用健脾化湿之兰药;健脾补肾,善用红芪,运用自拟益肾化浊方加减治疗;病久入络,全程使用活血化瘀之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证治疗精于辨证而细定法度。  相似文献   

2.
溯《内经》渊源行"消渴病"规范——吕仁和学术思想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兴中 《北京中医药》2011,30(4):268-271
吕仁和根据<内经>对消渴病的论述,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提出消渴病发展的脾瘴期、消渴期、消瘅期三个阶段;主张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进行分期辨证;辨证以虚定型、以实定候;创制"二、五、八方案"、"六对论治"、"三自如意表"系统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方案;临证强调调畅气机,气血舒活,重视祛除痰热瘀郁;对糖...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至今仍被视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终生疾患"。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故临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而对辛香行散之品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未予足够重视。在此以中医理论及古今医家临证心得为依据,从消渴病基本病机入手,对辛味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略作探究,从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庞国明主任医师临证行医近40年,擅长内外治并举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精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诊疗,坚持"中医治病、必循其真"的原则,勤于临床,活用经方,知常达变,有得辄著。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治中,初步形成"辨病与分期相结合"的理法方药临证经验与诊疗体系,提出"正虚为本,湿浊毒瘀为标"的病机特点,崇尚"用药如用兵"理念,善于启用"虎狼"之药,对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动-定序贯八法”治疗消渴病的辨证施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已成我国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范冠杰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前辈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动-定序贯八法”综合防治消渴病的临床方案.“动-定序贯八法”理论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调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核心病机进行动态把握,提出了“核心症状-核心病机-主证-治法-药串”的临床辨证规律,主张从整体把握消渴病发展规律进行辨证施治,是中医临证辨治消渴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动-定序贯八法”其“动-定结合”、“连贯有序”的临证辨治思维具有普遍适用性又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临床诊治任何疾病均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何立群教授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消渴病肾病),辨病为先,辨证为主,根据消渴病肾病气阴两虚为本、兼瘀夹湿浊毒内蕴的病机特点,临证熔活血、利水、祛湿、泄浊诸法于一炉,并酌加理气、祛风、温阳之品,选方以协定方糖肾宁为主辨证加减,常收以大方统御全局、却顽疾而起沉疴之功。  相似文献   

7.
孙健  南征 《吉林中医药》2020,40(2):188-189,274
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病病位在"散膏",其病机关键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治疗当"调散膏"以治病之本,"达膜原"以解散邪毒,创立代表方剂消渴肾安汤,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孔薇师从国医大师著名中医肾脏病学家邹燕勤,临证30余年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有着独到见解与丰富经验,其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上继承了孟河医派"平补平泻,和缓治之"的学术特点,针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提出"补肾泄浊"与"活血利水"并重的治法,临证喜用杜仲配续断、鬼箭羽配地骨皮、全蝎配僵蚕等药对疗效颇佳。本文从病因病机到治法特色逐层分析其临床用药思路,并举两则验案加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基于"病-证-症-势"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指出辨病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时可将"风邪-风药"作为中西医汇通辨病治疗的结合点,总结出青风藤、僵蚕、蝉蜕的辨病靶药;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本证型为脾肾亏虚、风湿瘀内蕴证,以健脾益肾、祛风通络为治疗大法,基于此总结出临床常用的基本方。临床中又在辨病、辨证治疗的基本方基础上随症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时刻把握疾病病势的发展,方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初步阐述曹式丽教授对中医络病理论与膜性肾病之中医病因病机相关性的独特认识的基础上,指出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以"风、湿、瘀、虚"为主,病位在肾络,病机关键是肾络失和,提出从络论治膜性肾病的学术观点,倡导应用辛通畅络法和养脏和络法辨证论治膜性肾病的治法理念,强调在临证组方中辨证选用调畅肾络的中药,并注重药味与药性的辨证施用等学术经验。总结其从络论治膜性肾病的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膜性肾病因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不良反应大及撤药困难等原因,临床治疗方案尚不统一。毛炜主任倡导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路,发挥中医整体辨证及个性化调治的优势;明确病因病机,注重脾胃虚损及气机升降;结合中医外治法,整体辨证,治病求本,综合治理。临证常用补气生血药、温阳药、活血药,注重用药药量,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团队在继承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等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糖尿病肾病“肾络伏风”病机学说,认为在肾络“微型癥瘕”形成的基础上,络风内动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因此强调在治疗上既要重视针对肾络“微型癥瘕”的治疗,同时也要重视针对“肾络伏风”的治疗。除此之外,由于络脉遍布全身,不同部位的络脉“微型癥瘕”形成并络风内动而导致了消渴病的不同并发症。因此,治疗上应重视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根据不同络脉风动的情况以及不同的并发症选择不同的风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朱丹溪在论述消渴病因、病机、脉诊、治则治法等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并进行系统阐述,其中对于辨证论治理论的贡献尤为突出。朱氏继承并发展前人所论消渴病因;开创"阳有余阴不足""相火妄动"及"六郁致消"学说阐述消渴病机;通过脉诊对消渴病进行辨证,进而提出保护正气、滋阴泻火、三消分证论治等消渴治疗的新理论。朱丹溪独特学术思想在消渴"因、机、证、治"方面的认识,丰富了消渴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医对糖尿病的深入研究,传统的以"阴虚燥热"、"一证三型"的消渴病辨证理念,已无法满足消渴病临床治疗的需要。笔者立足于"精微不得正化"为中心病机,以寒化为目,从其本质入手、剖析消渴病扶阳观点形成的原因。力求为扩大消渴病临床辨证的范围,提供富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米烈汉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辨证思路和临床特长。结论:米烈汉主任医师认为治疗糖尿病主张从肾论治消渴病病因病机,从肾论治消渴本病和并病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李顺民教授治疗IgA肾病的辨证思路和临证经验。方法:以重视脾肾相关理论为纲,结合病因病机、分型辨证治疗、多靶点理论、饮食调摄为目,从不同角度总结和剖析了李教授的对IgA肾病的理解和治疗经验。结论李顺民教授重视脾肾相关理论的临证思路在IgA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值得我们学习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熊维建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肾病,抓住"脾肾气虚,肾络瘀阻"的核心病机,确立"补肾健脾,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临证加减,权衡攻补,重视"风药"的应用,临床收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病、证、症的辩证关系,临证遣药组方可在辨病基础上因病选择"专方/专药",或在辨证基础上因证进行主方加减,或在辨症基础上针对症状灵活配伍"药对/药组",或病-证-症结合综合立体组方。这样辨病、辨证、辨症及病、证、症结合,多模式交叉,点、面、体融合的全面立体组方思路,有利于增强方药对病证的特异性,发挥方药作用的整体性,并突出方药的灵活性,从而全面提高方药疗效,扩大经方的使用范围,并有利于临床创制高效新方。  相似文献   

19.
正汤宗明先生系遵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2009年获评贵州省首届省级名中医,临证半个世纪,对内科之代谢病、心脑病、脾胃病、肾病等独具匠心,疗效确切。消渴病慢性并发症是消渴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消渴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汤主任认为,该病可统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但由于其临床变证百出,多并发胸痹、心悸、水肿、中风、暴盲、视瞻、耳聋、脱疽、肢体麻木等[1],临证当须审证求因,宗于消渴而不能泥于消渴,临证时必须紧扣扶正与祛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病理诊断名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如何防治*N已成为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医药对DN在临床、基础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现概述如下。三中医病名探讨赵氏等’‘’认为,糖尿病肾病在祖国医学中,既属消渴病,又属肾病,定为“消渴病肾病”较为合理:①该病名提示DN病位主要在肾,病程中始终贯穿着肾元受损的病机;③该病名提示临床治疗中除应针对消渴病外,始终应重视护‘答培元;③该病名可概括DN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经分期辨证可较好地阐明进展过程中出现的纷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