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研究敲除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对肾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分成Nrf2野生型假手术组、Nrf2野生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Nrf2敲除型假手术组、Nrf2敲除型UUO组4个小组,每组6只。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糖原染色(PAS)观察肾组织损伤程度;Masson染色评价肾间质总胶原累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基质成分III型胶原及TGF-β1的表达;RT-q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与Nrf2野生型假手术组比,Nrf2野生型UUO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Nrf2敲除型UUO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与Nrf2野生型UU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染色显示,与Nrf2野生型UUO组相比,Nrf2敲除型UUO组肾组织损伤明显加剧(P<0.01)。Masson染色显示,与Nrf2野生型UUO组相比,Nrf2敲除型UUO组肾间质总胶原累积明显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Nrf2野生型UUO组相比,Nrf2敲除型UUO组肾组织α-SMA和III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这可能与Nrf2敲除所致的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提高有关(P<0.05)。结论:Nrf2敲除可加剧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为Nrf2敲除通过提高TGF-β1水平,进而促进肌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化和胶原在肾间质的过度累积。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内IKKα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20只8~10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 (WT小鼠) 和20只8~10周龄健康雄性巨噬细胞内IKKα基因敲除即IKKαMKO小鼠(KO小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分别构建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抑炎因子白介素10(IL-10)、促炎因子白介素6 (IL-6),增殖指标Ki67、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Arg-1的表达, Western印迹检测IL-10、IL-6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法表明IRI组较Sham组肾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及炎症浸润增加。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肾脏IRI后IL-10和IL-6均呈高表达,IL-10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 IL-6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调。与WT-IRI组相比,KO-IRI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加重(P<0.01),IL-6、CD68、iNOS表达显著增加(P<0.01),IL-10(P<0.01)、Ki67(P<0.05)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巨噬细胞内IKKα基因敲除加重了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且不利于肾脏修复,这可能与增加了肾脏早期巨噬细胞(M1型为主)浸润及促进了炎症反应有关。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巨噬细胞;IKKα [中图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颗粒蛋白前体(PGRN)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腹膜巨噬细胞(PM)炎症应答的影响。方法   诱导提取野生型(WT)小鼠及PGRN基因敲除小鼠(KO)腹膜细胞(PEC),观察PEC数目、形态和类型;流式细胞术检测PEC的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F4/80。LPS分别处理WT或KO小鼠PM,LPS、重组PGRN或LPS加重组PGRN分别处理WT小鼠PM,培养24h后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2(IL-12),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 结果   PGRN缺失对小鼠PEC的数目、成分及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F4/80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与WT组相比,LPS诱导PGRN KO来源的PM分泌较高水平的TNF-α、IL-1β、IL-12及NO。外源给予重组PGRN后,LPS诱导WT组PM分泌TNF-α、IL-1β、IL-12及NO的水平降低。结论   PGRN缺失使PM对LPS的刺激产生了更强的炎症反应;外源性给予重组PGRN则可抑制LPS诱导PM 释放前炎性因子TNF-α、IL-1β、IL-12及炎症介质NO。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在单侧输尿管结扎诱导的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为肾纤维化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31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9)、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UO组,n=10)和单侧输尿管结扎+非诺贝特治疗组(UUO+Feno组,n=12)。UUO组及UUO+Feno组小鼠均结扎左侧输尿管,Sham组小鼠仅游离左侧输尿管,不做结扎处理。术后第二日起,UUO+Feno组每日给予10 mg/kg (终浓度为0.08 mg/mL)的非诺贝特溶液灌胃,持续14 d;其余两组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15 天灌胃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材,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肾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检测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α-SMA、COLⅠ蛋白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肾组织纤维化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COLⅠA1、COLⅠA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SMA 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Sham组相比,UUO组小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升高(P<0.05);与UUO组相比,UUO+Feno组小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降低(P<0.05)。HE染色、Masson染色、Sirius Red染色以及肾羟脯氨酸含量的结果均表明UUO组较Sham组胶原沉积明显增多,炎性细胞浸润明显,UUO+Feno组较UUO组胶原沉积程度显著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改善,对肾纤维化的启动阶段有抑制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UUO组 α -SMA、COLⅠ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UUO相比,UUO+Feno组α-SMA、COLⅠ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UUO组纤维化相关因子的mRNA及α-SMA、COLⅠ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UUO组相比,UUO+Feno组纤维化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 0.05)。  结论  非诺贝特通过调控与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内IKKα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20只8~10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WT小鼠)、20只8~10周龄健康雄性巨噬细胞内IKKα基因敲除即IKKαMKO小鼠(KO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分别构建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抑炎因子白介素-10(IL-10)、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增殖指标Ki67、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0、IL-6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IRI组较Sham组肾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及炎症浸润增加。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肾脏IRI后IL-10和IL-6均呈高表达,IL-10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递增,IL-6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递减。与WT-RI组相比,KO-IRI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加重(P<0.01),IL-6、CD68、iNOS表达显著增加(P<0.01),IL-10(P<0.01)、Ki67(P<0.05)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巨噬细胞内IKKα基因敲除加重了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且不利于肾脏修复,这可能与增加了肾脏早期巨噬细胞(M1型为主)浸润及促进了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姜亚丽  何娟 《重庆医学》2021,50(19):3261-3266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巨噬细胞在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8~10周龄巨噬细胞CX3CR1GFP转基因雄性C57/B6小鼠12只和6只同样周龄大小的雄性C57/B6小鼠(WT组),其中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的方法建立UUO模型,另一组为Sham组,均于建模后2周处死动物,留取肾组织标本.共分为4组:WT组、Sham组、UUO(-)组(UUO模型未结扎输尿管一侧)、UUO(+)组(UUO模型结扎输尿管一侧).Masson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及炎性巨噬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增殖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肾间质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增殖变化.结果 Masson和HE染色显示:与WT组、Sham组和UUO(-)组比较,UUO(+)组小鼠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和炎性巨噬细胞浸润增多(P<0.05),且WT组、Sham组、UUO(-)组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UUO(-)组比较,UUO(+)组小鼠肾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CD11B+ F4/80+ CX3CR1GFP+)和骨髓来源的炎性巨噬细胞(CD11B+ F4/80+ CRR2+)浸润明显增多(P<0.05),且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基本为Ly6c-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UUO(-)组比较,UUO(+)组小鼠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浸润(CX3CR1GFP+)及其增殖(CX3CR1GFP+ KI67+)明显增加(P<0.05).结论 UUO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和骨髓来源的炎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均增加,且以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其增殖为主,推测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其增殖主要参与肾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7.
姜亚丽  何娟 《重庆医学》2021,50(19):3261-3266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巨噬细胞在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8~10周龄巨噬细胞CX3CR1GFP转基因雄性C57/B6小鼠12只和6只同样周龄大小的雄性C57/B6小鼠(WT组),其中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的方法建立UUO模型,另一组为Sham组,均于建模后2周处死动物,留取肾组织标本.共分为4组:WT组、Sham组、UUO(-)组(UUO模型未结扎输尿管一侧)、UUO(+)组(UUO模型结扎输尿管一侧).Masson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及炎性巨噬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增殖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肾间质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增殖变化.结果 Masson和HE染色显示:与WT组、Sham组和UUO(-)组比较,UUO(+)组小鼠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和炎性巨噬细胞浸润增多(P<0.05),且WT组、Sham组、UUO(-)组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UUO(-)组比较,UUO(+)组小鼠肾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CD11B+ F4/80+ CX3CR1GFP+)和骨髓来源的炎性巨噬细胞(CD11B+ F4/80+ CRR2+)浸润明显增多(P<0.05),且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基本为Ly6c-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UUO(-)组比较,UUO(+)组小鼠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浸润(CX3CR1GFP+)及其增殖(CX3CR1GFP+ KI67+)明显增加(P<0.05).结论 UUO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和骨髓来源的炎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均增加,且以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其增殖为主,推测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其增殖主要参与肾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核因子相关因子 2(Nrf2)在胆汁淤积中的作用。方法 野生鼠(WT)和Nrf2基因敲除小鼠(KO)给予胆总管结扎手术,应用蛋白杂交技术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途径的变化;应用RNA酶保护测定(RPA)技术测定基因变化。结果 在BDL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升高;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在KO鼠明显增多;p-JNK、p-stat3、p-AKT、p-p38在WT鼠的BDL组的活化强度较大。Nrf2的靶基因NQO1,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的同工酶(GST-Ya,GST-pa)在WT鼠的BDL组明显上调,而在KO鼠中则被抑制。TGF-β1、TIMP-1、胶原蛋白1在KO鼠的BDL组上调幅度较大。结论 在胆总管结扎后胆汁淤积所致肝损伤中,Nrf2对MAPK信号传导和炎症、纤维化过程均有影响,部分通过上调抗氧化基因的表达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致肾纤维化过程中巨噬细胞激活的影响。 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结扎组(16只),结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六味地黄丸组,每组8只。造模开始给予六味地黄丸(0.617 1 g/kg)灌胃给药至2周末,实验结束留取肾组织样本,检测肾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人磷酸化信号转导分子-2(p-Smad2),以及肾组织F4/80表达。实时定量PCR测定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趋化因子11(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CXCL11)和CD68蛋白表达。 结果 UUO造模2周肾脏间质纤维化形成,六味地黄丸显著抑制肾纤维化形成。假手术组α-SMA表达较低,模型组α-SMA染色阳性表达显著增强,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增宽的肾间质;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组α-SMA表达显著降低。假手术组F4/80表达较低,UUO造模2周,F4/80表达显著升高,促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等表达显著升高,而六味地黄丸显著抑制F4/80及促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 结论 六味地黄丸显著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可能是其有效抑制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其治疗肾纤维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8 只健康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模型组(IRI 组)、苦碟子注射液组(KDZ 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力,HE 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情况,ELISA 检测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结果 与Sham 组相比,IRI 组Scr 及 BUN 含量和肾组织MDA 含量均升高,KDZ 组Scr 及BUN 含量和肾组织MDA 含量均介于Sham 组与IRI组之间;IRI 组肾组织SOD 活性较Sham 组降低,KDZ 组SOD 活性介于Sham 组与IRI 组之间。HE 染色发现Sham 组肾小管形态结构基本正常,管腔内仅有极少量上皮细胞脱落,间质内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IR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管腔缩小甚至堵塞,其内可见脱落细胞和管型,间质水肿明显,其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KDZ 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不明显,管腔内可见极少量上皮细胞和管型,间质轻度水肿,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KDZ 组病理损伤程度轻于IRI 组。免疫组织化学发现Sham 组有少量IL-6 表达,IRI 组IL-6 表达量较Sham 组增多,KDZ 组表达量较IRI 组减少。ELISA 检测发现IRI 组、KDZ 组ICAM-1含量均较Sham 组增高,但KDZ 组低于IRI 组。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能够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其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杜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MMP-2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杜仲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0mg·kg-1·d-1、杜仲组给予杜仲6g·kg-1·d-1治疗。术后2周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Masson和HE染色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 proteinase-2,MMP-2)的表达。[结果]1.UUO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UN,Scr水平均显著增加,杜仲组较UUO组呈下降趋势。厄贝沙坦组作用效果与杜仲组相似,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组织行HE染色UUO组可见弥漫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扩张、部分萎缩,偶见坏死,肾间质增宽,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病理改变不明显,杜仲组上述改变均有所减轻,厄贝沙坦组病理改变与杜仲组相似,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Mas-son染色结果显示UUO组可见肾间质增宽、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肾小球病变不明显,杜仲组上述改变均有所减轻,厄贝沙坦组病理改变与杜仲组相似,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MMP-2在假手术组大鼠肾间质中呈棕黄色颗粒状表达,UUO组中大鼠肾间质仅有少量表达且着色稀疏,杜仲组MMP-2表达较假手术组减轻,但其表达仍高于UUO组。厄贝沙坦组与杜仲组相似,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杜仲可上调MMP-2的表达,进而减缓肾纤维化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丁苯酞的肾保护机制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还原反应元件(Nrf2-ARE)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CD-1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丁苯酞、贝那普利灌胃.将各组小鼠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取梗阻侧肾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等实验手段检测肾组织Ⅰ型胶原蛋白、Nrf2及γ-GCS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Nrf2与γ-GCS及Ⅰ型胶原蛋白与γ-G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结果均显示模型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及蛋白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升高,并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表达显著减少.动态观察Nrf2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7、14d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r-GCS、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均增加,给予丁苯酞干预后,Nrf2 mRNA在7、14 d时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Nrf2在各时间点表达均强于阳性对照组(P<0.05).RT-PCR学检测γ-GCS mRNA变化趋势同于Nrf2,其肾保护效应随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Nrf2与γ-GCS呈正相关(r=0.950,P<0.05),γ-GCS与Ⅰ型胶原蛋白呈负相关(r=-0.629,P<0.05).结论 丁苯酞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提高肾间质中Nrf2、抗氧化酶r-GCS活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derived exosomes,hucMSC-Ex)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所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修复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hucMSC并从培养上清液中提取hucMSC-Ex。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构建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和hucMSC-Ex组,每组6只,hucMSC-Ex组大鼠在术后24 h 尾静脉注射250 μg hucMSC-Ex。7 d后收集肾脏组织,观察各组肾脏大体观。蛋白质印迹检测肾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TGF-β1、E-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并对肾脏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梗阻侧肾脏病理结构变化、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及肾纤维化程度,综合评价hucMSC-Ex对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抑制效果。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大鼠肾脏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增加,组织结构严重破坏,广泛胶原沉积;hucMSC-Ex干预后组织形态结构部分恢复,胶原沉积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同时,UUO组大鼠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和波形蛋白表达升高,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但hucMSC-Ex输注后能够抑制α-SMA和TGF-β1的表达,逆转上皮间质转化。结论: hucMSC-Ex可以减轻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罗格列酮对肾间质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n Q  Gu Y  Ma J  Lin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3):1618-162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为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3d、7d、14d)观察梗阻侧肾间质基质含量;各组肾皮质间质巨噬细胞浸润情况;致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肾皮质多种与肾脏纤维化相关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Smad6信号蛋白等的mRNA表达及BMP7、PAI1的蛋白表达。结果罗格列酮能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5);显著减少间质巨噬细胞浸润数量;下调肾脏组织TGF-β1的表达(P<0.05);减少TGF-β1下游致纤维化因子CTGF及PAI1的表达;同时上调TGF-β1信号传导中抑制性因子BMP7和Smad6的表达(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保护UUO所致的肾间质炎症和纤维化损伤。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GF-β1表达、阻止TGF-β信号传导、抑制TGF-β1下游效应因子CTGF和PAI1的表达,增加抗纤维化抗炎作用的BMP-7蛋白表达等,从而从多层面阻断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AM)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芪拮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UUO组和UUO+黄芪治疗组(AM)、UUO+氯沙坦治疗组(ARB)。在造模后7、14天处死动物,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和PAS染色肾脏病理改变,并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进行半定量评定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术后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相对面积和肾小管萎缩程度评分均明显增高,黄芪干预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与ARB作用相似。结论黄芪能有效抑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减轻和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羟苯磺酸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间质纤维化组(UUO组)及羟苯磺酸钙组(CDT组),分别采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UUO术后14 d大鼠梗阻侧肾脏的组织学变化和MMP-9、TIMP-l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大鼠肾间质纤维组织面积显著增加(P<0.01),MMP-9、TIMP-1表达均有显著增高(P<0.01)。与UUO组相比,CDT组大鼠肾间质纤维组织面积减少,MMP-9表达增强、TIMP-1表达减弱(P<0.01),UUO组和CDT组大鼠左肾MMP-9/TIMP-1与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成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可缓解输尿管梗阻导致的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MMP-9/TIMP-1紊乱、改善基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尿毒清颗粒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作用靶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毒清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周龄SPF级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n=20)、模型组(UUO,n=20)和尿毒清治疗组(UNQ,n=20);UNQ组于于术前1天给予尿毒清2 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5只大鼠,取梗阻侧肾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肾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粘连蛋白(FN)表达。结果与Sham相比,UUO大鼠各时间点的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间质中TGF-β1、FN 表达均增高(P<0.05)。与UUO相比,尿毒清治疗后3 d,可观察到大鼠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P<0.05)明显减轻,同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减少(P<0.05);治疗后7 d,上述治疗作用持续存在,同时进一步使UUO大鼠肾间质的FN 表达下降(P<0.05);治疗14 d后,肾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和慢性病变(包括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评分(AFS)较 UUO 组分别下降22.2%和19.1%(P<0.05),TGF-β1、FN的表达则较UUO 组分别减轻30.8%和30%(P<0.05)。结论尿毒清的保护作用表现在肾损伤的开始就通过减少TGF-β1表达从而使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受到抑制,同时还能减少病变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顾玉露    陈静    张函    沈子妍    徐灵菡    吕诗琦    章晓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46(3):294-301
 目的   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小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肾脏纤维化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UUO组和UUO+硫氢化钠(NaHS)组。ELISA法检测血清H2S浓度;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Klotho和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表达;RT-PCR检测双加氧酶(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表达;比色法检测TET活性;焦磷酸测序检测肾组织Klotho甲基化水平;羟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联合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Klotho羟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UUO组血清H2S浓度显著降低[(5.18±0.34)μmol/L vs.(4.23±0.21)μmol/L,P<0.05]。NaHS显著减轻UUO模型小鼠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P<0.01),下调α平滑肌肌动蛋白(P<0.05)和纤连蛋白(P<0.05)表达,同时上调UUO小鼠肾组织Klotho表达(P<0.05),下调DNMT1表达(P<0.01),升高TET活性[(0.03±0.01) ngmin-1mg-1 vs.(0.43±0.08) ngmin-1mg-1,P<0.05],降低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11.83%±0.53% vs.7.39%±0.70%,P<0.01),升高Klotho基因启动子羟甲基化水平(P<0.05)。结论    H2S可通过增强TET活性,诱导Klotho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上调Klotho基因表达,从而减轻UUO小鼠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