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提升农副产品利用率,生产高附加值生物转化物,本研究利用豆粕、麸皮等农副产品制成固体培养基,以枯草芽孢杆菌KC02为发酵剂,通过优化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发酵条件,达到提高纳豆激酶酶活力的目的。通过实验,发现当豆粕与麸皮的质量比为5∶1,KCl的添加量为4.0%,发酵pH值为7.6,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36h时,纳豆激酶平均酶活力最高,达6 642U/(g·干豆粕)。与传统的大豆固态发酵相比,本研究的纳豆激酶平均酶活显著提高。同时,实验结果表明KCl在发酵产酶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豆粕固态培养基的发酵平均酶活。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纳豆这种保健食品,对纳豆蒸煮及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大豆感官品质为指标,确定大豆蒸煮条件为121℃高压蒸煮40 min;研究了蔗糖加量、纳豆芽孢杆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溶栓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溶栓酶活性影响显著,最佳的发酵条件为蔗糖添加量2.0%、接种量1.5%、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32 h,在此条件下溶栓酶活力为1 892 U/g。  相似文献   

3.
采用嗜热链球菌为改良菌种,通过二次发酵改良纳豆。熟制灭菌后的大豆在纳豆菌接种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条件下进行一次发酵。以嗜热链球菌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为因素,以感官评分、纳豆激酶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研究嗜热链球菌二次发酵改良纳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18.6 h、接种量1.5%时改良效果最佳,得到的感官评分为8.0分,纳豆激酶酶活为1964 U/g。改良效果较好,纳豆臭味下降,纳豆激酶酶活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刚  郭明珠  陈光 《食品科学》2012,33(15):231-234
利用30%~7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对浅盘发酵纳豆激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以纤维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活力,SDS-PAGE检验纯化效果。结果表明:纯化后纳豆激酶为电泳纯,分子质量约27.518kD,纯化倍数和酶活回收率分别为19和42.1%,纳豆激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宜pH值为8.0。  相似文献   

5.
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纳豆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纳豆激酶的细菌,编号为BN-6.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液体发酵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大豆蛋白胨1%、蔗糖2%、培养温度35℃,初始pH=8.0,培养时间24h.在最佳条件下。该菌产酶纤溶活力超过1000尿激酶单位/毫升发酵液。  相似文献   

6.
通过纤溶活性筛选法和纳豆激酶基因筛选法,快速、准确筛选到一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MJ-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以黄豆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制备纳豆食品,考察了纳豆食品的纳豆激酶活力、抗凝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在初始含水量60%、发酵温度37 ℃的条件下,纳豆激酶发酵活力在20 h达到最大值(90.18 FU/g,以干质量计),达到了商业化纳豆的酶活力水平。抗凝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可合成抗凝成分,赋予纳豆食品抗凝活性,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3 mg/mL时,抗凝效率达91%。同时,与未发酵黄豆相比,发酵过程显著提高了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纳豆菌株I和筛选出的培养基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对影响生产纳豆激酶的pH、装样量、接种量、温度等进行筛选。确定了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最佳发酵条件:pH6.0、装样量50/500mL、接种量1.0%、温度37℃。  相似文献   

8.
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产纳豆激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密度发酵是提高发酵产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摇瓶培养确定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GS115/pPRONK1)生长和表达纳豆激酶的最优化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5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高密度培养,确定最适发酵条件,即接种量10%,发酵最适pH值为8.0,表达的最佳温度为25℃,甲醇诱导18 h后,纳豆激酶的最高活力达到6.5×104 U/L.  相似文献   

9.
探索纳豆菌固态发酵花生粕制备纳豆激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纳豆激酶活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花生粕固态发酵制备纳豆激酶的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10%,料液比1∶0.4 g/m L。在此条件下测得发酵产物的纳豆激酶活力达到3162 U/m L,比单因素最高酶活提高了18%(2680 U/m L),可溶性氮含量为5.6 mg/m L,羟自由基清除率为74%,铁还原力的OD值为0.906。  相似文献   

10.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纳豆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纳豆激酶的细菌,编号为BN-6。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液体发酵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大豆蛋白胨1%、蔗糖2%、培养温度35℃,初始pH=8.0,培养时间24h。在最佳条件下。该菌产酶纤溶活力超过1000尿激酶单位/毫升发酵液。  相似文献   

11.
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纳豆激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柳  李南薇  郭勇 《食品科学》2011,32(16):58-61
目的:以纳豆激酶的作用底物纤维蛋白为配基制备亲和层析胶,分离纯化纳豆激酶。方法:纳豆杆菌发酵液经硫酸铵分段盐析、透析得粗酶,在4℃条件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对酶纯度进行检验。结果:经亲和层析得纳豆激酶为电泳纯,纯化倍数为8.3,回收率43.9%。纯酶的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pH7.0~9.0、50℃;温度高于60℃纤溶酶活性迅速下降;在pH6.0~10.0范围内稳定性好;Mg2+对其有微弱激活作用,Cu2+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以琼脂糖包埋纤维蛋白制备的层析胶可用于纳豆激酶的快速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纳豆,以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获得的发酵豆乳食用更方便,但同样存在纳豆激酶活性低、风味不良等缺点。作者首先研究了苦荞、糙米、薏米、藜麦、燕麦粉对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苦荞的效果最好,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酶活力由原来的5 803.12 U/mL提高到23 326.23 U/mL;然后研究了苦荞粉对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豆乳的纳豆激酶活力、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添加的苦荞质量为大豆质量的50%时,发酵豆乳的纳豆激酶活力、挥发性盐基氮质量浓度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 4 460.28 U/mL、3.45 mg/dL和16.34 mmol/L,分别为纯大豆发酵所得豆乳的161.42%、79.84%和196.39%。添加苦荞能够明显提高发酵豆乳中纳豆激酶活力,并且改善风味和抗氧化活性。该研究可为开发富含纳豆激酶、食用方便的纳豆食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纳豆激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固态发酵培养的纳豆中提取纳豆激酶 ,采用盐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 ,对提取液进行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 ,活性酶蛋白为单一组分 ,并测得其分子质量为 2 8ku。纳豆激酶在pH5 0~ 1 0 0 ,4~ 3 7℃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其纤溶活性可被 0 1mmol/L的PMSF完全抑制。体外溶栓实验表明 ,纳豆激酶为纤溶酶而不是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14.
建立采用常压鼓风干燥法制备直投式纳豆菌剂的工艺。通过优化直投式纳豆菌剂的制备条件,得到其最佳制备工艺,并测定该菌剂的发酵性能和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直投式纳豆菌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复合干燥保护剂为11.07%脱脂乳粉、6.41%谷氨酸钠和14.76%柠檬酸钠;纳豆菌菌泥与复合保护剂的混合条件为:菌泥与复合保护剂的混合比例(g/mL)1:7、复合保护剂的pH为6.0、菌泥与复合保护剂的平衡时间35 min;纳豆菌的载体基质为碎米粉,菌悬液与碎米粉的混合比例(mL/g)为1:2;菌剂的干燥条件为50℃干燥9 h,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纳豆菌剂活菌率达82.66%,含菌量为7.93×1010 cfu/g,该菌剂发酵性能和贮藏稳定性较好,在4℃或-20℃条件下贮藏180 d后活菌数及发酵活力无明显变化。故采用常压鼓风干燥法制成的直投式纳豆菌剂符合市售纳豆菌剂的标准要求,可推广至工业生产中,简化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腐乳半成品为试验材料,以感官评价和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并优化了纳豆腐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大米添加量9%、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5%、发酵前16 h温度为37 ℃,后8 h为50 ℃、发酵相对湿度为60%。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纳豆腐乳具有白腐乳应有的滋味和香气,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0.44 g/100 g,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数为1.63×108 CFU/g、食盐含量低于6.4 g/100 g、纳豆激酶酶活可达2 712 FU/g,具有溶血栓效果,是一种新型特色腐乳,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纳豆是大豆经蒸煮后接种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而得到的一种微生态健康食品。纳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预防和治疗“三高”、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但是传统纳豆口感一般,在我国不受消费者喜爱。文章以优质的黑色大豆为原料,对黑豆纳豆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对纳豆品质进行改良。该研究以纳豆激酶纤溶活性和感官评价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究各种因素对纳豆品质的影响情况,选取对发酵工艺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利用正交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浸泡15 h,蒸煮30 min,纳豆菌接种量4%,37℃发酵18 h为最优的发酵条件。优化后的黑纳豆没有了难闻的氨味,豆粒饱满,有光泽,口感软糯且纳豆激酶纤溶酶活达到6116.67 U/mg。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出符合中国人口味且纳豆激酶酶活力高的中式纳豆加工技术,该研究从市售的4种纳豆中分离出4株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并筛选出一株产纳豆激酶能力最强的菌株NK3。以牛奶培养基替代传统的种子液培养基培养纳豆菌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温度、时间、接种量、加水量对纳豆激酶酶活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纳豆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牛奶为培养基培养的纳豆菌生长良好,在发酵温度27 ℃、发酵时间1.5 d、接种量5%、加水量6%条件下,菌株NK3发酵制备出的纳豆无氨臭味,有淡淡的奶香味,且纳豆激酶酶活力高达668.5 U/g。  相似文献   

18.
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开发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新型纳豆保健品,从24种豆制品中分离和筛选出3株有明显纤溶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其中BN-6菌株活性最高,达到900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液体发酵纳豆激酶最佳条件培养液中豆粕粉2%,玉米粉1%,初始pH=6.5,温度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