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行PCI术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事件和再入院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CI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再入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的7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CI术后IRI的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70例AMI患者PCI术后出现IRI26例,发生率为37.14%;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入院时收缩压低、右冠状动脉病变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IRI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入院时收缩压低、右冠状动脉病变可能会增加AMI患者PCI术后IRI的发生风险,临床应据此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IRI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病人预后相关因素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行PCI治疗且存在高危因素的冠心病病人408例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特定程序的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随访和门诊复查的方法,随访2年,观察延续护理对PCI术后再入院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6个月、1年、2年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险因素干预的延续护理能降低PCI术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健康教育在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在本科住院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实施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在住院期间干预,出院后行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进行了评估,评估并比较两组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和门急诊就诊率。结果实验组术后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门急诊就诊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IMB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门急诊就诊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30例,未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62例,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位置(下壁)、病变位置(右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至急诊PCI时间(≤6 h)为影响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梗死前心绞痛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再发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分析。方法以我院149例诊断为AMI患者并予以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PCI)治疗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与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AMI者PCI术再发入院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149例患者中26例出现再发心肌梗死,单因素分析中,初发组平均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Killp Ⅱ~Ⅳ级、术前LVEF、多支病变等构成比及服药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再发组(P0.05);性别、饮酒史、栓塞血管分类、术后TIMI血流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史、Killp Ⅱ~Ⅳ级、多支病变等资料是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LVEF、服药依从性是保护因素(P0.05);术后还需加强药物治疗及健康宣教。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合并证、心功能、服药依从性有关,术后应结合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相应干预,避免再发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入院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标准管理的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再入院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冠心病知识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进展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该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0例AMI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再次行PCI术治疗将这8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再次行PCI术治疗的19例为观察组,未再次行PCI术治疗的61例为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于入院时、初始PCI当日及PCI术后24、48h时分别运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所有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各测定1次,并比较两组hs-CRP、IL-6测定结果;对比两组入院时及随访期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同时分析初始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干预病变斑块长度等临床特征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初始PCI当日起,两组PCI术后24、48h时血清hs-CRP、IL-6水平均逐渐升高,且与对照组同期对比,观察组入院时及PCI术后24、48h时血清hs-CRP、IL-6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上述指标初始PCI当日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初始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的进展与干预病变斑块长度和入院时及PCI术后24、48h时血清hs-CRP、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251、0.194、0.163、0.271、0.217、0.178、0.28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及PCI术后24、48h时血清hs-CRP、IL-6水平均是初始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IL-6均参与了AMI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的进展,且与未干预病变斑块的进展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未干预病变斑块进展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CI)心血管剩留风险的影响因素,降低剩留风险,减少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月—12月PCI术病人462例,术后2年期间再发心血管事件病人121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病人341例,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组资料,探讨PCI术后心血管剩留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在年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史、血脂异常、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定期随诊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史、血脂异常、吸烟史、睡眠质量与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有关(P0.05或P0.01)。[结论]为了降低术后心血管剩留风险,应早期警惕影响因素,加强对病人的健康知识宣教,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为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PCI治疗的9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梗死部位(前壁、下壁)、脑钠肽(BNP)、谷氨酰转肽酶(GGT)、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8例,发生率为8.89%;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NYHA分级高、BNP与GGT水平高均为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NYHA分级高、BNP与GGT水平高均为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展开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9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复查的240例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reening Scale,SDSS)、疾病感知问卷简版(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ERRI)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40例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SDSS总分(3.98±2.58)分,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72.9%(175/24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OR=0.383)、疾病感知(OR=1.558)、目的性反刍性沉思(OR=0.643)是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是否发生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社会功能现状有待改善,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与发病率连年增加,给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带来较大负担。较好的出院准备有利于提高其居家康复水平,增强其社会生活自我效能,降低再入院率。本文从出院准备度概念、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方面进行综述,为精神科医护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心力衰竭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 129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入院一般情况及出院出院30 d内情况进行随访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出院30 d内有713例患者(22.79%)发生再入院.Logi...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负荷水平与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的负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79例,用自编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负荷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负荷的得分指标为5 7.88%,处于中等水平,身体负荷最重,其次为经济负荷。对负荷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照顾对象需人照顾项目总分为(β=为0 .4 5 5 ) ,其次为社会支持度(β=为0 .4 0 5 ) ,均有显著性意义(P<0 .0 0 1 )。共它影响因素包括照顾对象是否有慢性疾病(P<0 .0 5 )、照顾对象医疗费用支付形式(P<0 .0 1 )、照顾对象家中常见症状(P<0 .0 0 1 )、照顾者每天用于照顾患者时间(P<0 .0 0 1 )和照顾者是否有宗教信仰(P<0 .0 5 )。结论 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承受着较重的身体负荷和经济负荷。在社会支持方面信息性支持是最为不足的。因此,要为照顾者提供可及、可承受的社区服务,建立多种渠道加强信息性支持,以提高社会支持度,同时给予主要照顾者更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这样才能全面降低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的负荷水平,促进其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霞 《天津护理》2020,28(4):379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制定整体护理措施和管理计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202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衰弱总分(9.46±2.36)分,衰弱发生率为61.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运动习惯、自理能力、吸烟、多病共存、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白细胞(WBC)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衰弱程度总变异度的61.4%;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33,P<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衰弱水平较高,年龄、运动习惯、自理能力、吸烟、多病共存、TC、Hb、Alb、WBC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衰弱的影响因素,及时评估并识别患者衰弱状态,及早进行干预以预防或降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衰弱现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96例择期PCI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PCI患者术前、术后分别有61.46%、87.08%存在睡眠问题,PSQI总分分别是(9.82±4.51)和(12.11±3.99),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术前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焦虑、噪音、病房陌生感、经济负担、病床不适;术后主要影响因素有体位不适、腰背酸痛、噪音、夜间查房及治疗护理、排尿困难等.结论 PCI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以术后为甚,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COPD住院并在出院1个月内再住院的患者46例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时期,病情严重程度相近的COPD住院并在出院1个月内未再住院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确定造成COPD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显示,合并症数量、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物使用、住院期间全身激素使用是COPD患者发生1个月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出院后药物吸入和出院后良好医嘱依从性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COPD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住院的相关影响因素诸多且复杂,医护人员需针对COPD患者临床需求合理选择应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重视培养患者用药依从性,联合多学科全面诊断治疗,以降低患者二次入院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对50例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中上水平,生存质量中的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较高,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常模.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经济收入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也有差异.结论 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总体较好,但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护理人员应了解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Deci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cost and success for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designed to prevent unexpected readmissions to an acute care hospital. Three separate strategies were considered: 1)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ho are at high risk for unexpected readmission; 2) intervention for all patients who are admitted to the medical service; and 3) no intervention. Risk and cost data were derived from an analysis of 4,769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Boston's Beth Israel Hospital medical service during a 1-year period. It was found that interventions that cost $250.00 per patient could be cost saving given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of success. If an intervention for high risk patients costs $250.00 per patient, overall costs would be reduced if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was 9% or greater. If the success rate exceeded 17%, offering the intervention to all patients would reduce costs. If the cost of an intervention increases by a factor of two, it must be twice as likely to succeed to achieve the same economic benefit. Decision analysis provides a useful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se methods be used in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of medical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